实验名称循径运动系统仿真资料讲解.docx
《实验名称循径运动系统仿真资料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名称循径运动系统仿真资料讲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名称循径运动系统仿真资料讲解
实验三循径运动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
学习flexsim系统的建模,初步掌握小车的定义方法和调度逻辑的实现原理,深入理解运动系统的建模思路。
二、实验内容
某工厂车间内,由轨道小车沿轨道完成不同的工件运送过程。
轨道的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图中标出了人员和机器的配置情况。
该运动系统的流程描述如下:
⏹有四种货物:
L_a(normal400,50)、L_b(200,40)、L_c(uniform500,100)、L_d(uniform150,30)从系统外到达系统,时间单位为秒;
⏹队列Q_in是进货口,货物从这里有小车送往后面工序,当没有空闲小车时临时堆放在进货口,出货口用两个queue队列模拟,Qin
(1)中放置L_a、L_c,Qin
(2)中放置L_b、L_d;
⏹L_a、L_c由小车送往检验工序,由一个操作工进行检验,每件货物检验耗时1min,经检验,80%的产品合格,再由小车送往出货口,卸货到队列Q_out中,20%的产品不合格,由小车送往修整地点,经2min的检修,再送往检验处检验;
⏹L_b、L_d由小车送往预加工工序,由一个操作工进行操作,每件货物耗时1min,然后仍由小车送往出货口;
⏹出货口货物临时堆放也用2个queue队列来模拟,检验合格的L_a、L_c临时堆放在Q_out
(1)中,预加工后的L_b、L_d临时堆放在Q_out
(2)中;
⏹当货物临时堆放数量达到10件时,批量送往本系统外的其他工序。
小车的调度规程如下:
⏹小车在系统开始时刻都在停车处待命;
⏹到进货口的两个货物临时堆放地装载货物,运送到检验和预加工地点;
⏹将检验和预加工完的货物运往出货口的临时堆放地;
⏹将不合格的货物运往检修地点,不下车,直接检修后送回检验处;
⏹小车空闲无任务时,到停车处停车等待;
⏹有货物到达时可以唤醒停车的小车;
系统计划投入的小车技术参数为:
每辆小车载货容量为1,小车专载某种货物。
任何货物的装载和卸载时间为8sec;
小车正常(默认)加速度为1.5fpss;
小车正常(默认)减速度为0.5fpss
用flexsim软件中的系统建立上述轨道小车运动系统的模型。
在建模之前,需要设定小车的运送方案,即确定该系统运作的一系列工作原则,例如:
四种来货如何在两个进货口堆放地堆放?
小车专载还是混载货物?
小车必须满载还是允许缺载?
一辆小车是否可运送到不同目的地的货物?
目的地不同时如何安排优先级别?
小车单向行驶还是双向行驶?
等等。
根据你所掌握的情况,设定合适的逻辑难易程度,完成该系统的运送任务就可以了。
尝试设定和比较至少两种不同的运送方案,通过仿真对多种方案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
三、实验步骤
1.建立一个新模型,创建一个Process系统和一个Pathmover系统;
打开Flexsim5.0,新建一个Model,根据实验内容要求,共有四种货物按照不同的时间要求从系统外到达系统,其中:
L_a、L_c两种产品需先检验其是否合格,再由小车将合格产品送出系统,将不合格产品送往检修处检修,并检修完后再送回检验处再次检验,由此模型中暂时先用一辆小车专载L_a、L_c两种产品。
L_b、L_d两种产品则只需由一辆小车负责将其送往加工处再送出系统外即可。
故暂时先考虑用两辆小车T1、T2来运送货物,其中T1专载L_a、L_c两种产品,T2专载L_b、L_d两种产品。
再根据实验其他要求,将所需实体从Library界面上拖到3D-view界面上,并根据实体间的联系,定义流程逻辑关系,进行连线处理,得仿真系统模型如图3.1所示。
图3.1系统仿真模型
在定义好模型的流程逻辑关系后,为实现系统仿真,接下来得根据实验要求对各实体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
2.定义Pathmover系统,画出路径、控制点,定义小车和小车参数;
根据实验要求,定义小车和小车参数。
a.小车载货容量capacity参数设置:
b.小车装载Load和卸载Unload时间间隔参数设置:
c.小车正常加速度Acceleration及减速度Deceleration参数设置:
3.定义小车的调度;
小车空闲无任务时,到停车处停车等待。
4.定义Process系统的各种实体,如load、queue、resource等;
(1)定义发生器L_a的相关参数
a.到达时间间隔(inter-arrivaltime)参数设置:
b.工件种类(ItemType)参数设置:
c.发生触发器(Triggers)参数(OnExit)设置:
(2)定义发生器L_b的相关参数
a.到达时间间隔(inter-arrivaltime)参数设置:
b.工件种类(ItemType)参数设置:
c.发生触发器(Triggers)参数(OnExit)设置:
(3)定义发生器L_c的相关参数
a.到达时间间隔(inter-arrivaltime)参数设置:
b.工件种类(ItemType)参数设置:
c.发生触发器(Triggers)参数(OnExit)设置:
(4)定义发生器L_d的相关参数
a.到达时间间隔(inter-arrivaltime)参数设置:
b.工件种类(ItemType)参数设置:
c.发生触发器(Triggers)参数(OnExit)设置:
(5)定义Q_in1和Q_in2的相关参数
(6)定义处理器P_acjianyan的相关参数
a.处理时间(ProcessTime)参数设置:
b.流体(Flow)输出(Output)参数设置:
c.流体(Flow)使用运输工具(UseTransport)
(7)定义处理器P_bdjiagong的相关参数
a.处理时间(ProcessTime)参数设置:
b.流体(Flow)使用运输工具(UseTransport)
(8)定义处理器P_acweixiu的相关参数
a.处理时间(ProcessTime)参数设置:
b.流体(Flow)使用运输工具(UseTransport)
(9)定义Q_out1及Q_out2的相关参数
5.定义逻辑流程;
6.调试检查修改模型,使模型的运送逻辑与预期设定的逻辑相符;
7.运行、输出、分析。
根据实验要求,我们设定传送带系统仿真一天8小时的系统运行状况,故共运行28800(8*60*60)秒。
为了加快仿真运行,设定运行速度为100秒。
具体参数设置如图3.2所示。
图3.2运行时间参数设置
运行模型,得到如下结果:
(1)循径运动系统仿真运行结果如图3.3所示。
图3.3循径运动系统仿真运行结果
(2)各设备利用情况
a.各小车的利用情况
小车T1的最终状态图
小车T2的最终状态图
从小车T1、T2的最终状态上可知:
在整个运行时间内,小车T1、T2的闲置时间比率分别为9.4%、0.4%,小车运行负载率分别为28.7%、30.2%,小车空载率分别为10.8%、13.4%等信息。
由以上信息可知小车T1的利用率还行,但是小车T2就显得很忙碌,其闲置时间仅为0.4%。
再加上从运行结果图可以看到产品L_b、L_d在加工处理处堆积了很多产品,其原因可能在于处理器利用不当,或者是小车运行速度慢,也可能是生产速率过快,导致后面的加工程序来不及处理。
b.各处理器的利用情况
处理器P_acjianyan的最终状态图
处理器P_bdjiagong的最终状态图
处理器P_acweixiu的最终状态图
从三个处理器的设备利用情况易分析出处理器P_acjianyan及处理器P_acweixiu利用良好,在保证系统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一方面有着其较高的处理率,另一方面设备的闲置率也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但是处理器P_bdjiagong利用率就很不好了,其处于等待运输的时间就占90.0%,而处理率仅为9.4%。
四、思考题
1.在你给定的运送方案中,该系统需要配置几辆小车可以满足该系统的运送需求?
你是根据什么参数判断是否满足需求的?
这时小车的工作效率如何?
答:
在建立模型中,我认为该系统需要配置至少2辆小车才可以满足该系统的运送需求偶,但是最好不要超过3辆,因为那样会使得小车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了资源,也加大了成本。
根据模型中在使用2辆下车时小车的各项利用率情况。
当小车为2辆或3辆时,小车的工作效率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且各项产品都能够较及时的送往相应的加工处理检修等处。
2.对比两种以上运送方案的效果,优化整个系统和小车效率,试分析如何可以提高小车效率。
答:
为提高小车效率以及整个系统的效率,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考虑如下两种方案:
(1)考虑到可以适当减慢产品L_b、L_d的生产率,将L_b、L_d的到达频率分别改为服从正态分布normal400,40秒及服从均匀分布uniform400,30秒。
查看其运行8小时后的仿真结果,如图3.4。
图3.4该进后系统仿真结果
此时小车及加工处理器的利用情况如下:
小车T1的最终状态图(调整产品生产率后)
小车T2的最终状态图(调整产品生产率后)
处理器P_bdjiagong的最终状态图(调整产品生产率后)
从小车T1、T2的各项指标以及整个系统运行结果来看,我们易知此时模型明显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因为小车T2已没先前那样忙碌,而且保证及时将产品送往目的地,产品L_b、L_d加工处已没有堆积现象。
再看加工处理器P_bdjiagong的利用情况,与先前相比,其等待时间明显下降,处理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处理器P_bdjiagong前后情况分析如下表3.1所示。
表3.1调整产品到达时间间隔前、后相关设备利用率对比表
闲置时间比率
处理时间比率
等待收集齐材料以合成的时间比率
处理器P_bdjiagong
调整前
0.6%
9.4%
90.0%
调整后
27.3%
40.4%
32.3%
(2)考虑到系统最不佳的地方在于产品加工处堆积货物过多,这主要是因为小车忙不过来,导致加工处理好的货物无法及时送往系统外,最终使得后来送往加工处的产品堆积。
在成本效益可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考虑在原先2辆车的情况下再增加一辆车,用来专门将加工处得产品送往系统外。
改进模型后运行结果如图3.5所示。
图3.5增加小车后模型运行结果
此时小车及加工处理器的利用情况如下:
小车T1的最终状态图(增加小车T3后)
小车T2的最终状态图(增加小车T3后)
小车T3的最终状态图(增加小车T3后)
处理器P_bdjiagong的最终状态图(增加小车T3后)
从小车及加工处理器的相关指标以及系统仿真运行结构来看,模型与最先模型有所改善,但是还存在些问题:
加工处理处得货物堆积现象有所缓解,但是存在,另外原先维修处本没有货物堆积现象,而现在却出现堆积现象。
各小车利用情况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
通过比较以上三种方案,我们很容易得知当将L_b、L_d的到达频率改进后,模型明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不仅只用了两辆小车,而且很好的利用了整个系统内的设备,使得资源合理配置,小车的利用率也有所改善,有所提高。
3.假设小车有两种规格,一种载货量为2,一种为4,并假设容量为4的小车价钱比容量为2的小车价钱高出0.5倍,根据你的系统方案设计和仿真,你认为选择那种容量的小车更适合这个系统?
应配置几辆?
答:
根据之前系统方案设计和仿真情况,我们易知当载货量为1的时候系统完全可以顺利进行。
当假设不考虑费用,还可使用其他规格的小车时,例如载货量为2或4的,根据模型分析,当由发生器产生产品时,我们可以考虑小车一次载货量超过1货物运货速率会更快,但是之后的处理、加工、维修处却只能在当运走处理好的货物之后再进行加工下一件产品,所以也就导致小车每次只能运走容量为1的货物,此时若用载货量为2或4的小车就有些浪费资源了,再者容量为2或4的规格的小车其车钱价格明显会比容量为1的高出0.5倍或1倍。
因此,综合考虑,根据此前设计的方案,选择容量为1的小车足够了,配置2~3辆小车。
但若小车只有两种规格,即一种载货量为2,一种为4,那么我们选择载货量为2的就可以了。
更何况容量为4的小车价钱比容量为2的小车价钱高出0.5倍呢。
在两种规格都可用的情况下,为了节省开支,当然还是选择便宜的更优。
小车配置2~3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