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一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9033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一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选高一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选高一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选高一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选高一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一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精选高一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一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高一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一种动物图像,在给它安上一个人面之后,它便有了神格,半人半兽,也就成了神形的固定格式。

这样说来,人面鱼纹还真可能是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尚不知是什么神格。

会不会是水神,或是其他?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11月1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类造出的神与鬼都是人模人样的,不管它多么狰狞,也不管它多么恐怖,实质上都脱不了人的特征。

B.半人半兽的史前艺术形象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它们无论绘在彩陶上或者刻画在器物上,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

C.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

个通例,这样的神面模样狰狞,大眼圆瞪,獠牙龇出,似人非人,令人惶惑。

D.史前艺术的神面往往是神灵的简化图形,以头面代表神灵的本体,甚至只留下眼睛或龇出獠牙的嘴来象征神灵的完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装饰雕刻的大多是简化的神面,神面上刻着向上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得威严庄重。

B.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玉神面的年代不能够确定,美国福格美术馆、旧金山的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同类收藏品也有龇牙瞪眼的模样。

C.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神面玉饰符合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神面扁平,正面阳刻兽面,上下有獠牙龇出。

D.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构图非常完整,形态固定简化,獠牙龇出,狰狞生动,是中国史前陶器上见

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神的模样应该是人为造出来的恐怖,自7000多年前的高庙陶器发展至良渚文化,神面刻画简化成一对獠牙或者一双眼睛,狞厉骇人。

B.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着一个神面,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大獠牙。

这种狰狞的神面,很少出现在史前彩陶上。

C.有的半坡文化的彩陶神面左右,绘着一对倒立的大鱼,人面鱼纹可能是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它与鱼崇拜有关,可能是水神或其他。

D.史前文化造神的固定方式是将动物植物人格化,史前人赋予一种动物神格,就是给它的图像安上一个人面,使之成为半人半兽的神形。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

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

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

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

尝应诏陈言,谓:

“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

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

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

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

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

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

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

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

”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

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

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

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

逮居丧,哀毁骨立。

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

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

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

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

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

有《遂初堂集》。

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

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

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

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上

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

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

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潘耒很有才干。

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耒生性懦弱,遇事不敢直言。

他向皇帝进言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还要引用典故,生怕皇上怪罪。

C.潘耒事母至孝。

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

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

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

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

(4分)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8~9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门,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

①舒州: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

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

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

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

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天寒城闭门,冻合水行迟”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震响的场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借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月亮作衬托的三个诗句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的颈

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内心的情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16分)

天下第一桩凌鼎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有樟从一个藏友嘴里得知,翰林弄的阮大头最近从安徽收到了一件好东西,号称“天下第一桩”。

郑有樟一见那树桩,就惊叹了,天下竟有如此好东西。

郑有樟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观之,都赏心悦目,更难得的是这香樟木桩香气扑鼻,且香得柔和、高雅。

郑有樟凝视着这天下第一桩,不言不语,不愿离去。

阮大头看出了郑有樟的偏爱心思,不无得意地说:

“我收藏几十年,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藏品,今后就是我的镇宅之宝喽!

”郑有樟从小缺木,所以取木“有樟”,而今,这古桩化石出现在眼前,这不是缘又是什么?

郑有樟下决心非把这天下第一桩弄到手不可。

他很诚意地对阮大头说:

“君子本不夺人之爱,但我郑有樟既然命中注定有樟,岂能错过。

您老成全我,割爱吧。

你开个价,我郑有樟保证不会让您吃亏。

”阮大头一听,笑笑说:

“想看,尽管看;

想买,则免谈!

再说就伤和气了。

”郑有樟就这样碰了个软钉子。

郑有樟不甘心,他实在太喜欢那天下第一桩了。

以后的一段日子里,郑有樟吃饭想着这事,睡觉想着这事。

想来想去被他想到了以物易物的主意。

他想起前不久在浙江东阳见过一老艺人创作雕刻的水浒人物根雕,印象中也是香樟木的,那108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据说已连续雕刻好多年了。

对,买下来,送给阮大头,他八成会喜欢的。

事不迟疑,郑有樟第二天就开了小车赶到浙江那老艺人家,好说歹说,花了大价钱把那根雕买了下来,雇卡车运回了娄城。

 

果然不出郑有樟所料,阮大头一眼就相中了这大型根雕作品,请郑有樟爽快出价。

郑有樟很坦率地说:

“明人不说暗话,我只想换你的树桩。

”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来这一手,有点不快地说:

“肯卖,价钱好商量;

不肯卖,你抬走吧。

郑有樟也没想到阮大头如此固执,悻悻而回。

藏友见郑有樟愁眉苦脸的,知道他还惦着那天下第一桩,就给他出主意。

藏友甲说:

“派人冒充算命先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他心甘情愿出手……”“损、损、损,骗他老人家,于心何忍。

”郑有樟不同意。

藏友乙说:

“那你干脆跪在阮大头面前,求他,不怕他铁石心肠。

”“你们怎么尽是馊主意,难道就想不出一个金点子?

”郑有樟脸色凝重了起来。

郑有樟突然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藏友们才知道,他去了安徽,去调查这天下第一桩的来历。

他翻阅了当地的地方志,回来后窝在家里写了篇《流传有序的天下第一桩》。

据郑有樟考证:

此树桩是南宋末年一次山洪暴发后冲下山来的,先为安徽著名的博古斋收进,后为画家闵双城收藏;

元代时为贵族王孙铁木儿秘藏;

明代时,在安徽布政使及大收藏家华佰裘等多人手里珍藏;

清代时,在桐城露过面,后来就不知去向,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最近,才重现江湖。

郑有樟还收集了明代至清初有人吟咏此桩的诗文。

郑有樟把这篇考证文章打印后,交给阮大头斧正。

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对这天下第一桩有如此感情,很是感动。

他拉郑有樟说:

“来,我俩在天下第一桩前留个影。

”三天后,阮大头打电话给郑有樟说:

“啥话别说,你来把天下第一桩搬走吧。

”郑有樟去搬天下第一桩时,他

特地沐浴焚香,极是虔诚,出屋进屋前,还点了鞭炮、放了高升呢。

当时人群中说啥的都有,有说“神经病”的;

有说“作秀嘛”;

有说“文人怪癖”的……郑有樟一点不恼,他乐哈哈地说:

“我全当补药吃。

”(原载《人民文学》2004年增刊,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郑有樟见了“天下第一桩”不言不语,不愿离去,阮大头得意地说要将树桩当作镇宅之宝:

两人的反应为下文的情节做出铺垫。

B.郑有樟命中缺木,才取名“有樟”,现在“天下第一桩”出现了,他决心要把它弄到手,说明他脑袋中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

C.郑有樟重金买来的水浒人物根雕,是浙江东阳一位老艺人雕刻的,不如“天下第一桩”历史悠久,因此阮大头没有看中,也不同意做出交换。

D.小说记叙了郑有樟对“天下第一桩”的考证资料,既是表现“天下第一桩”的珍贵的文物价值,也表现了郑有樟的为人品性。

E.小说围绕一件藏品“天下第一桩”展开,通过郑有樟向阮大头求取树桩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性的批判,表现了做人做事应诚心正意的主题。

12.小说中郑有樟是什么样的形象?

(6分)

13.有人认为文章结尾两段完全可以删除,你是否同意?

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真正的思想家寥若晨星,孔子就是集夏商周三代礼文化之大成,又开启中国经学体系的思想家之一。

②近年来高校频频曝光的学术造假现象暴露了中国为数众多的高层科研工作人员缺乏坐而论道的实干精神,喜欢走捷径、钻门路。

③于恕成先生是中国诗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先生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主攻中国古代文学,真可谓学富五车,汗牛充栋。

④因为在分众化时代,走大众化路线,就意味着要面对众口难调的尴尬和困难,有可能你想让所有观众都满意,结果所有人都有不满意的地方。

⑤虽然离开母校多年,但一提起各位老师的名字,我就能回想起他们在讲台上讲课的样子,他们对我的耳提面命,我一刻都不能忘。

A.①④⑤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政府要进一步解除体制机制的束缚,加快改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为劳动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B.书展本身就是一次集中的、有文化的营销,以包括周边活动和衍生品售卖在内越来越多元化,不断打开图书市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陈纳德与美国的“飞虎队”无私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谱写了动人的历史篇章流传后世。

D.我们要有长远眼光,避免短期恶性竞争,不应一味追逐热点,而是要沉下心来做好每件产品,立足国内市场,兼具国际视野。

16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梦回》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____________,水寒更有未眠鸥。

A.玉簪花落野塘香B.碧云望断空回首 

C.深夜无风莲叶响D.客怀处处不宜秋

五、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有人说:

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

又有人说:

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还有人说:

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2017年3月)参考

答案

1.A(第一段原文为“大都是人模人样”。

2.B(第四段原文为“并不容易确定”。

3.A(第六段原文为“良渚人简化的眼神已经没有了狰狞的模样”。

4.C

5.A(“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6.B(非“生性懦弱,遇事不敢直言”。

引用典故也不是“怕皇上怪罪”。

7.

(1)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

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

(得分点:

“宜”“导”“乃”各1分,大意1分)

(2)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以”“齿”“傲睨”各1分,大意1分)

8.BD(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这两句是写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

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错误,“穷年”指一整年。

9.①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

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而感到惊叹,所以感伤时光飞逝。

②不能团聚的忧虑之情。

因滞留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圆,所以倍感忧虑。

(答成思乡念亲、羁旅愁思也给给分;

每点2分,情感和分析各1分;

语言组织1分)

10.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也可给分)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1.AD(B项2分,E项3分。

B项“说明他脑袋中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的说法错误。

C项“阮大头没有看中水浒人物根雕”错误。

E项“表达了对人性的批判”错误。

12.①嗜“桩”如命。

为了“天下第一桩”,不惜金钱、时间。

②正直磊落。

拒绝藏友的馊主意,靠诚心打动阮大头。

③善用智慧。

为得到天下第一桩,想到了以物易物的主意。

④乐观积极

别人议论他,他也一笑置之。

(每点2分。

答出3点可得满分)

13.【示例一】同意删除。

①故事讲到郑有樟搬走天下第一桩已经结束,后两段显得多余。

②删去后两段,小说结尾更加简洁,以场景描写结束给人想象空间。

③郑有樟得到天下第一桩的情节,已经圆满呈现小说痴心诚心打动人心的主题,后两段节外生枝。

【示例二】不同意删除。

①后两段人们的议论和郑有樟的反应,进一步突出了他对天下第一桩的痴迷,使为物痴迷的主题更加突出。

②后两段郑有樟“乐呵呵”的表现,写出了他宽宏大量、乐观积极的性格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

③后两段的欢乐气氛,是对前文郑有樟执着追求的艰苦过程的情绪提升,富有感染力。

(观点1分,理由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其他要点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4.A(②坐而论道:

空谈大道理。

③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很多)

15.D(A项“改善……政策”搭配不当。

B项“多元化(的营销手段)”。

C项结构混乱,删除“流传后世”。

16.C(根据意境选择)

17.立意参考:

①经历痛苦之后,用沉默来表达抗争等精神。

②经历痛苦之后,善于去呐喊来改变环境或有利自身。

③经历痛苦之后,言说是一种本能。

(观点③立意稍逊)

【参考译文】

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

天生异常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

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

他曾给总裁上书。

提出编纂史书的八个重要原则:

“应当广泛搜罗采集,考证精当:

分工明确而主旨、体例统一;

书写历史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发表议论要公正;

所记时间要长,文字要简短。

”总裁认为他的观点很好,让他撰写《食货志》,兼

及其他纪传体史书,从洪武以下五任皇帝的史稿都是潘耒修编定稿的。

不久担任皇帝身边的日讲起居注官,修订《实录》、《圣训》。

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说:

“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

我朝有旧规定,京官允许向皇帝进言。

从康熙十年宪臣上奏请求停止后,凡不是言官却向皇帝进言的都视为逾越职权。

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

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

这样做对于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是对于国家却非常有利。

那些在朝廷外做地方官的,遇到地方上有大的利益与弊病,允许他们上奏。

水旱灾荒,州县官要向上报告。

像这样,那么民间百姓的疾苦就都知道了。

”又请求允许台谏官可以根据传言进谏,有能够奋力抗击奸恶邪僻的人,可以不按照规定越级提拔,来振作敢于进谏的风气。

康熙二十三年,主持礼部考试,被称誉为善于得士,名声更加显著。

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非议的声音渐起,因行事浮躁的罪名而降职外调,于是归乡。

潘耒性情诚挚纯厚,当初被征召,他以母亲年老推辞,没有被批准,于是赴任。

被授予官职之后,三次上书吏部以自己是独子请求归乡奉养母亲,最终没有被批准而无法归乡。

等到母亲去世守丧时,因为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年少时求学于同郡的徐枋、顾炎武。

徐枋去世后,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所著的书籍,对老师的感情很深。

康熙四十二年,皇帝南巡,潘耒恢复原来的官职。

大学士陈廷敬想推荐起用他,潘耒极力推辞而作罢。

潘耒平生嗜好山水,登高赋诗吟咏,名流常被他折服。

著有《遂初堂集》。

又沿袭顾炎武《音学五书》而写了《类音》八卷。

顾炎武主张复古。

潘耒却主张变革。

当时博学宏词科以史才被称道的,汪琬、吴任臣及潘耒最为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