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9017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3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八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八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八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八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文档格式.docx

《第八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文档格式.docx

2.混合农业的特点。

3.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的变化。

五、教学内容: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讨论法

七、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3课时

第一课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课时(11月7日)

第二课农业地域类型一课时(11月8日)

第三课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课时(11月9日)

第1课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一、学习目标:

1.明确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了解农业区位论;

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了解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对照地图找出热带迁移农业和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地区,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的形成条件和生产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由我们生活中所需的农产品,引导学生探究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以此导入本节内容!

课堂讲解:

第一步填充《导与练》中本节知识提纲:

第二步要点突破: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例1】(2010年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老师讲授:

分析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应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着眼,既要考虑自然条件也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

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要据图说明,然后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分析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其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1.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

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入手,逐个进行考虑,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

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

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

2.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地区种植,如下表所示:

农作物

分布区

水稻

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

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玉米

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

棉花

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天然橡胶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

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椰子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

暖温带气候区

花生

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3.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例2】(2010年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

(1)题,根据图示可知,该地区地形起伏大,林地果园位于海拔较高处,稻田在地形平坦处,结合东南沿海实际可以判断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2)题,城市郊区的农业会以生产蔬菜、水果、花卉为主,地形平坦、土壤深厚的稻田区可能会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农作物,因此稻田的比重可能会降低。

答案为

(1)C,

(2)D。

如何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区位选择和区位因素的变化

【典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一地理兴趣小组,在2009年6月22日,测得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为81.5°

该地该日昼长为14小时20分,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5时50分。

材料二 该兴趣小组在对该地城市农产品价格及农事活动调查得出如下数据:

项目/作物

花卉

蔬菜

稻米

市场价格(元/kg)

5

3

2

1

生产成本(元/kg)

2.5

0.8

0.4

运费率(元/kg·

km)

0.5

0.3

0.01

单位面积产量(kg)

20

15

4

10

材料三 该小组绘制的本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1)该地的区时比北京时间________(早或晚)________小时。

(2)根据材料一判断,该地可能是我国的(  )

A.东北平原B.渭河平原

C.太湖平原D.成都平原

(3)如果在距离城市1千米处的土地上,从经济效益考虑,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A.水稻、甘蔗B.花卉、蔬菜C.花卉、水稻D.蔬菜、甘蔗

(4)当距离城市超过30千米时,当地种植哪一种作物经济收益最高(  )

A.花卉B.蔬菜C.稻米D.甘蔗

老师解析:

(1)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求出该地的地理纬度=90°

+23.5°

-81.5°

=32°

N,该日昼长为14小时20分,则该地日出地方时为12-(14小时20分÷

2)=4时50分,而此时北京时间为5时50分,故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晚1小时,位于东七区。

(2)题,据该地纬度32°

N,经度(东七区)可判定该地在四川盆地。

第(3)题,当距离城市1千米时,种植花卉单位面积收益:

20×

(5-2.5-0.5)=40(元);

蔬菜收益:

15×

(3-2-0.3)=10.5元;

稻米收益:

(2-0.8-0.01)=4.76元;

甘蔗收益:

10×

(1-0.4-0.01)=5.9元。

故应选B。

第(4)题,当距离城市超过30千米时,同理可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收益高低。

比较得,稻米收益最高[收益:

(2-0.8-30×

0.01)=3.6元]。

答案:

(1)晚 12)D3)B4)C

五、课堂练习:

完成《导与练》课堂训练题。

六、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农业生产特点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二是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七、作业布置:

认真阅读《导与练》知识提纲,把本堂讲授的练习题看一遍,完成作业手册!

预习第二节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填写知识提纲!

八、板书设计:

第1课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一、自然资源

1.概念

2.特征:

①地域性②季节性

周期性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①自然条件:

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②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技术条件:

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强烈改变地理环境:

2.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发生改变

3.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代理不利影响

4.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第2课 农业地域类型

1.掌握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与特点。

2.理解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农业地域类型。

1.混合农业的特点。

由复习上节内容,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引出在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农作物只能生长于特定区域内。

结合世界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以及人口、科技等社会经济特征,在不同地域都会出现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域类型呢?

结合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共同思考,以此导入本节内容!

亚洲水稻种植业

1.区位条件

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例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该农产品生产的有利条件。

老师点拨:

由图中的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东南亚的中南半岛。

阴影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劳动力丰富,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因素,阴影部分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1)水稻种植业

(2)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分布较为广泛,其中以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农业最为典型。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形成的区位分析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1)在农场内采用小麦种植和牧羊业混合经营的方式,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

同时,在休耕的麦田里牧羊,羊粪可增加土壤的肥力,麦田的秸秆又可作为绵羊的饲料,这样使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如图所示:

2)小麦种植和牧羊活动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

小麦种植的忙碌期分别为犁地(1~2月)、播种(3~5月)和收割(10~12月),这段时期恰好是牧羊活动的闲季(放牧期);

而牧羊活动的忙碌季节(配种和剪羊毛)又恰是小麦的生长季节(6~9月)。

这样可便于农场主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如表所示:

【例2】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景观所在城市的数字代号与图例甲示意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  )

A.① 混合农业

B.② 商品谷物农业

C.③ 种植园农业

D.④ 大牧场放牧业

(2)当④城市处于雨季时,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正值(  )

A.为绵羊剪毛B.在牧场上放牧C.收获小麦D.在收割后的麦地上放牧

(1)题,图中景观是澳大利亚的代表性建筑悉尼歌剧院,①②③④这四个城市分别是悉尼、堪培拉、墨尔本和珀斯;

图例甲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应是混合农业。

(2)题,④城市珀斯属于地中海气候,结合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征可知,当珀斯处于雨季时,南半球应为冬季,澳大利亚正值剪羊毛期。

答案为

(1)A,

(2)A。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方法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

【典例】(2010年浙江文综)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

回答

(1)~

(2)题:

(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A.自给型农业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D.集约型农业

(1)题,本题考查世界农业区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图中甲为台湾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甘蔗种植;

乙为尼罗河三角洲,为长绒棉产地;

丙为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合种植柑橘;

丁为罗讷河三角洲,是著名的葡萄产地。

(2)题,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方法,确立思维模式,解答此题较为简单:

经济作物的种植显然属于商品农业、种植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故A、B、C错;

甲、丙、丁三地位于发达地区,经济作物的集约化程度高,棉花在埃及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集约化程度也较高,故四地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集约型农业。

答案为

(1)B,

(2)D。

本节主要讲述了三个个方面的知识,一是热带雨林中的热带迁移;

二是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三是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对于每一种农业地域类型,要重点掌握它的生产特点,在全球分布的范围,影响因素!

预习第三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填写知识提纲!

一、热带迁移农业

1.分布:

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和非洲的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区

2.生产过程:

毁林---烧荒-----掘穴播种----等待收获----土地费力耗竭----另选新地

3.对环境的影响:

对森林、土地资源造成破坏,被弃荒的土地难以恢复森林原貌

二、水稻种植业

东亚和东南亚、南亚的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生产特点:

投入大量劳动力;

机械化水平低;

单位面积产量高;

商品率低;

水利工程量大;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3.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气候:

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

地形:

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

丰富的劳动力;

粮食需求量大;

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经验

三、混合农业

1.概念:

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分布:

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也属于混合农业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良性的生态系统

时间上忙、闲错开

可以根据市场机动调节,收入稳定

第3课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1.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掌握主要工业类型及其特点;

2.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2.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工业地域的形成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1.影响工业主导因素的变化

2.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之间的联系。

由复习农业地域类型的知识,引出农产品是我们发展工业的原料,那么工业生产优势什么样的过程呢,工业生产对我们地理环境又产生哪些影响呢?

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工业业生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区位选择原则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

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就以其主导因素为导向(或指向)。

【例1】(2010年海南)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

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

21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

据此回答

(1)~(3)题:

(1)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距离B.热量条件C.劳动力价格D.种植技术

(2)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B.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

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

D.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3)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  )

A.运输成本B.用地成本C.原材料成本D.劳动力成本

(1)题,圣诞树主要在西方国家使用,由题意知,低档圣诞树主要靠进口,而高档圣诞树主要是本地生产,所以高档圣诞树的生产应靠近市场。

(2)题,低档圣诞树由发达国家转到我国,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优势;

同理,生产企业由深圳转向赣州,也是因为赣州比深圳劳动力价格更低。

第(3)题,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用地成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都下降了,但是由于离市场更远,所以提高了运输成本。

答案为

(1)A,

(2)D,(3)A。

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2.工业扩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工业扩散是指工厂企业之间及工业区之间相距趋远的现象

工业无论是集聚还是扩散,都有工业联系。

这是因为:

第一,工业联系首先发生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关系的工厂之间,而它们之间的联系既可能是由于各工厂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也可能是由于许多工厂为同一种产品生产不同的零部件,各厂家之间虽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联系,但最终会与组装厂家发生联系。

而后者的工厂之间就可能出现工业扩散现象。

另外,工业联系也可能发生在非生产上的联系或信息的联系,这种联系往往也导致工厂不一定共存于同一地域。

第二,如果有着工业联系的工厂所用的原料或产品的运输量较小,或者能够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建立跨区、跨国的公司,同样可能出现工业扩散现象。

第三,由于工业联系而形成的工业集聚,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如果老工业在能源、空间、市场等方面出现饱和,工业扩散现象也同样会出现

【例2】下图为美国铜矿资源开发布局指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据图分析美国铜矿熔炼厂和精炼厂分别属于(  )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C.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2)大量铜材加工厂布局在精炼厂附近,有利于(  )

A.加强各加工厂间联系,竞争发展

B.加强与精炼厂的协作,降低成本

C.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劳动力成本D.减少市场交易费用,改善环境质量

(1)题,据图可知,铜矿熔炼厂为原料指向型工业,靠近铜矿产区;

精炼厂则分布在铜材消费区,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2)题,精炼厂为铜材加工厂提供原料,有生产上的联系,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运费、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答案为

(1)A,

(2)B。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3】如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

该地盛行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什么?

(1)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部三个工厂大气污染都较为严重,该地盛行南风,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东部工业区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可以减轻对城市的大气污染;

三个工厂原料、产品的运输需求较大,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东部工业区附近有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可减少运费,降低杀荆岣呔眯б妫晃挥诤恿飨掠危晃廴境鞘杏盟5

(2)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原先位于老城区西部的西部工业区完全被新城区包围,而焦化厂、水泥厂大气污染严重,若不搬迁,会对西部城区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故需迁出城区。

(1)合理。

原因:

①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

②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

③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①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

②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

③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中国钢铁工业基地区位选择比较

1.世界主要的传统工业区

工业区

主要区位条件

欧洲西部工业区

丰富的煤、石油;

便利的水陆运输;

工业基础雄厚;

科技发达;

市场广阔

北美工业区

自然资源丰富;

海运便利;

水陆交通发达;

消费市场庞大

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工业基础好

中国—日本

多良港,海运便利;

较高的科技水平;

劳动力充足

2.中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

基地名称

区位条件

鞍山本溪

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

京津唐

工业基础好,社会协作紧密;

接近消费区

宝山

接近消费市场;

科技力量强,社会协作好;

便利的海陆交通

包头

接近原料产地;

集中、分散关系处理正确

武汉

接近消费区;

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关系,向内地发展

【典例】下图为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

读图,回答

(1)~(3)题:

1)20世纪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高科技力量雄厚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D.矿产资源丰富

(2)图中各企业高度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存在投入—产出的生产联系

B.交通便利,便于集散

C.共用劳动力

D.集中治理工业污染

(3)关于鞍钢未来发展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