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8150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贵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6.季羡林先生曾说:

“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

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

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

”,这段话不能说明

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B.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

C.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

7.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8.《后汉书》记载: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武将权力膨胀B.地主势力增强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

9.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

10.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A.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B.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11.《后汉书·

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色……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下列对“天下响应”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

C.大批贫民流离失所D.首领黄巢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12.2016年11月,中央开展监察制度的试点改革。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

1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

A.使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B.导致农民纷纷弃农经商

C.导致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削弱了D.是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之一

14.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④灭秦以后,他们建立了新兴的东汉王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在古代,农民起义都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

东汉黄巾起义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C.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16.在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社会稳定,国家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③注重农业的发展④重视“以德化民”⑤实行盐铁专卖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17.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

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A.刘邦、项羽起义B.国人暴动C.打击分裂势力D.陈胜、吴广起义

18.“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下列介绍“丝绸之路”的篇章设计中,不恰当的是(  )

A.人物篇﹣﹣张骞、玄奘、郑和B.物品篇﹣﹣丝绸、瓷器、葡萄

C.朝代篇﹣﹣商朝、唐朝、明朝D.文化篇﹣﹣音乐、舞蹈、佛法

1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A.统一中国B.焚书坑儒C.楚汉之争D.修筑长城

20.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归纳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请你仔细观察如图,总结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A.统一国家的建立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中华文明的起源

21.下边的示意图反映的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最贴切的是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形成“光武中兴”的局面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22.下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A.西域都护B.刺史C.伊犁将军D.澎湖巡检司

23.“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4.如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单位:

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以德化民,勤俭治国B.罢兵归农,休养生息

C.颁推恩令,削爵夺地D.减轻刑罚,裁减官员

25.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景帝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其中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

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B.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C.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

之后建立的汉朝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统一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秦汉大一统达到了鼎盛。

故选C。

2.B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

②建造阿房宫和④修建骊山陵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不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的蔡伦改进了纸,造纸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积累和交流,促进了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故B符合题意;

张角、董仲舒、张衡与改进造纸工艺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5.B

依据题干信息“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嬴政灭六国,建立秦朝;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故B符合题意;

A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6.B

据题干“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

”可知,这段话不能说明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B符合题意。

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7.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8.C

依据题干信息“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继位的皇帝年幼,太后依靠娘家人,导致外戚专权,故C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武将权力膨胀、地主势力增强、宦官专权,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9.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故C符合题意;

A项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是东汉末年衰败的表现;

B项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说法错误,东汉的都城在洛阳;

D项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说法不符合史实,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B

依据题干“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可知李白称赞的是秦始皇。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等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是秦始皇加强对秦朝统治的措施,不合题意,排除;

故选择B。

理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是解题的关键,说的是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史实。

11.D

D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黄巾起义的首领为张角,黄巢是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首领,故D错误,符合题意;

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13.D

汉朝初期货币可以私铸,政府对经济掌控的能力影响下降,不利于中央集权。

汉武帝禁止民间铸钱和地方郡国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掌控,最终加强中央集权,实现经济大一统,故排除C,D符合题意;

汉武帝的措施就是要改变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局面,排除A;

汉武帝的措施实际是压制商业的发展,起到稳定农业和安定人心的效果,排除B。

14.A

秦末农民战争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故①正确;

②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故②正确;

秦未农民战争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故③正确;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故④错误。

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BCD,A符合题意。

15.B

依据所学可知,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东汉黄巾起义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起义之前张角通过创立太平道组织发动民众,经过多年的准备,发动了黄巾起义,B正确;

ACD是两者的相同点,排除。

16.D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政府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文帝和景帝以农为本,注重农业的发展,重视“以德化民”,减轻刑罚,①②③④正确;

实行盐铁专卖是在后来的汉武帝时期,⑤排除。

17.D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符合题意;

刘邦、项羽起义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A排除;

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B排除;

打击分裂势力与题干内容无关,C排除。

故选择D。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重点掌握秦末农民战争。

18.C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创于西汉,兴盛于唐朝、明朝,与商朝没有关系。

因此C朝代篇设计不恰当,C符合题意;

ABD项设计恰当,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9.B

“坑灰未冷山东乱,”提到的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竹帛烟销帝业虚”提到的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B符合题意;

AC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20.A

根据“秦灭六国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亡六国,统一了全国。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A符合题意;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B排除;

秦灭六国后建立秦朝,秦朝没有政权分立,C排除;

图片没有涉及中华文明的起源,D排除。

故选择A。

21.A

根据图示可知,图示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时代特征。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

皇帝长大以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故A项正确。

刘秀统治时期形成“光武中兴”的局面,B项不符合题意。

C项和图片信息无关,C项错误。

图示反映了皇帝不甘心被外戚摆布,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D项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本题属于图片型选择题,需要提取图片有效信息,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掌握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22.A

依据题干标★号的区域,为西汉时期的西域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A符合题意;

刺史,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官职,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B不符合题意;

清朝时期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C不符合题意;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

D不符合题意;

23.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有关知识的认识。

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24.C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封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中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故C符合题意;

以德化民,勤俭治国、罢兵归农,休养生息、减轻刑罚,裁减官员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措施,故ABD不合题意;

抓住题干图表信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是解题的关键,从关键词“汉武帝”的措施,排除西汉初年统治者的措施。

25.C

依据所学可知,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是政治方面的措施,不属于休养生息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