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已更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796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已更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已更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已更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已更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已更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已更新.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已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已更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已更新.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已更新

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共五部分:

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总复习20以内的数

课时

第1教时

1、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2、培养学生数数、读、写和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

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

教学

难点

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预设

实际教学过程及反思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

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

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

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07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

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07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4=7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1、填数

4________7_______9___________12____

20_________16___________12_______

六、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从数数入手,培养学生的数数意识,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从这个过程来看,学生掌握得还是比较不错的。

 

复习数的顺序,组成,通过对口令让学生说成了数位表示的意义。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能掌握数的顺序,谁的前面与后面是谁,谁是由哪些数组成的。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兴趣很高。

 

对于加减法的意义通过看图来说明。

指着算式说说加减法之间有的关系。

 

20以内的数

数数、数序、读写数、序数、组成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课时

第2教时

1、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师生共同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熟练掌握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

教学

难点

20以内加法(进位加)脱口而出。

教学过程预设

实际教学过程及反思

一、对口令

1、10以内数的组成

2、口答。

6个一和1个十组成(),1个十和2个1组成(   )

二、基本练习

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3、看图写出两加两减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107页的第5题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看谁又对又快,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然后,三个学生交换角色,再玩。

(2)试算:

7+52+95+87+46+6

2、口算下列各题。

3+2=7+4=5+3=7+8=6+6=8+0=9+0=

5+7=1+6=4+7=4+5=2+7=9+4=5+5=

1+3=2+3=3+3=4+4=6+6=7+7=8+8=

3、填空。

()+3=65+()=8

()+4=97+()=10

()-5=29-()=7

()-4=310-()=7

三、小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通过对20以内加法表的制作、分析发现规律,对所学过的加法算式进行梳理。

 

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复习20以内加减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巩固学生的口算能力。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方式,在这道题中,学生要通过理解加法的各部分名称和关系来解决问题。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10以内加减法

20以内进位加法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复习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课时

第3教时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

重点

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

教学

难点

辨认所学的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预设

实际教学过程及反思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06页第3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问: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

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09页第12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有几个?

(2)并填写在书上。

3.完成书上第109页第13、14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1、拨钟

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大约几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

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

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

告诉学生:

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问:

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

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

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老师拨时,学生用电子表形式表示出来。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复习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让他们说说这些图形与日程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动手拨钟,让学生巩固整时的认识。

 

对于大约几时这个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点困难,所以在这个时候还是要多观察,多动手操作,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认识图形和钟表

四种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分针时针

整时:

指着12指着几就是几时

快几时了:

接近12接近几就是快几时了

几时刚过一点儿:

在12和1之间超过几就是几时刚过一点儿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复习用数学

课时

第4教时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让学生在交流中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

教学

难点

根据情境图的资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预设

实际教学过程及反思

一、基本练习

1、指名口算:

10-75-46-27-38-018-10

17-718-52+134+106+927-20

8+50+015+45-55+720+9

2、填未知数:

(1)6+()=1114-()=10

讨论:

,括号里该填几?

怎么想?

指名回答。

(2)练习:

9+()=138+()=1512-()=2

5-()=47-()=1()+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08页的第10题。

(1)学生观察,你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同桌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独自列式。

2、书上第108页第8题

生独立完成。

三、用数学:

1、书上第109页第11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2、思考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说一说你的收获?

 

巩固学生口算的能力。

 

关于括号里填未知数,这个知识对学生而言始终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在减法的时候。

 

发现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就是自己不会提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平时在作业中这样的题型接触的不是很多,作业在今天这节课上要在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会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这学期的问题无非就是提:

一共有多少?

这样的类型,所以通过多种情境图再现,让学生不断总结提问的技巧,达到好的效果。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所提高。

 

用数学

你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该怎样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