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高考真题说课材料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选修四高考真题说课材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四高考真题说课材料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
“建国纬民,立教为本;
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6分)
3.(2017全国3卷)
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
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
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
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
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
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1979年春,陈云指出:
“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
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7分)
4.(16年全国1卷)(15分)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
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
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5.(16年全国2卷)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
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
他说:
“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
”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曾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
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
“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6.(16年全国3卷)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
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
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
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
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
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
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
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11分)
7.(2015·
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卷)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
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
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
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
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
史载:
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
“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
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
”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9分)
8.(2015·
全国新课标卷文综Ⅱ卷)
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
工人生活和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的镇压。
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
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
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人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
同时也为老年人和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
9.(2014·
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
苏轼称:
“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
”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
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
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
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
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
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10.(2014·
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
“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
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
“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
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
”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
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
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
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
11.(2013·
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
韩愈力加谏阻: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
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
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
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
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
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
12.(2013·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
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
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
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
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
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1)
参考答案
1.【答案】
(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和经典有精深的理解;
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
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2.
(1)颜回安贫乐道,有较高才学与道德品行;
虚心、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
尊师并践行孔子“仁、礼”学说,非常到位;
极高的自律意识与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2)颜回对儒家经典的推崇符合历代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
孔子对其较高的赞赏,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学说;
统治者树立颜回以其为榜样,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利于统治并能提高民众的道德素养。
3.
(1)思想:
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背景:
苏联的经验教训;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贡献:
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
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
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4.
(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对外贸易繁荣;
积极的边疆政策;
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维护唐朝的统治;
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
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5.
(1)个性鲜明;
借物抒情,以形表意;
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
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
江南社会的世俗化;
“经世”思想的发展。
6.
(1)原因:
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
(2)特点:
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
教授治校;
兼容并包。
贡献:
力倡并推行改革;
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7.
(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
丘处机学识广博;
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
(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
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
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
8.
(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
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
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
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2)政策:
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
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4分)评析:
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
(5分)
9.
(1)原因:
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士大夫积极议政;
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
(2)原因:
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
“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
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
10.
(1)措施:
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
颁布变法诏书;
重用维新派人士;
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
(2)评价:
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
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
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
11.
(1)唐朝由盛转衰;
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
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
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
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12.
(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
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
(2)目的:
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
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
(4分)方法:
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
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