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用量Word格式.docx
《最新中药用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药用量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研末以增强吸附性,使生肌敛疮的作用加强
知母---煎服,6~12g
芦根---煎服,干品15~30g;
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天花粉---煎服,10~15g
竹叶---煎服,6~15g;
鲜品15~30g
淡竹叶---煎服,6~9g
鸭跖草---煎服,15~30g,鲜品60~90g
栀子---煎服,5~10g。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夏枯草---煎服,9~15g。
或熬膏服
决明子---煎服,10~15g;
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2.清热燥湿药
黄芩---煎服,3~10g。
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连---煎服,2~5g。
黄柏---煎服,3~12g。
龙胆---煎服,3~6g
秦皮---煎服,6~12g。
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苦参---煎服,5~10g。
白鲜皮---煎服,5~10g。
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煎服,6~15g。
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
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
连翘---煎服,6~15g
穿心莲---煎服,6~9g。
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
大青叶---煎服,9~15g,,鲜品30~60g。
板蓝根---煎服,9~15g
青黛---内服1.5~3g。
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
贯众---煎服,4.5~9g。
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
止血宜炒炭用。
蒲公英---煎服,9~15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紫花地丁---煎服,15~30g。
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野菊花---煎服,10~15g。
漏芦---煎服,5~9g。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鱼腥草---煎服,15~25g。
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
洗患处
金荞麦---煎服,15~45g,亦可用水或黄酒避水密闭炖服
大血藤---煎服,9~15g。
败酱草---煎服,6~15g.外用适量
射干---煎服,3~9g
山豆根---煎服,3~6g。
马勃---1.5~6g,布包煎;
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或作吹药
木蝴蝶---煎服,1.5~3g
白头翁---煎服,9~15g,鲜品15~30g。
马齿苋---煎服,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鸦胆子---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
片、剂服,不宜入煎剂。
地锦草---煎服,9~20g,鲜品为30~60g。
半边莲---煎服,干品10~15g,鲜品30~60g。
白花蛇舌草---煎服,15~60g。
白蔹---煎服,4.5~9g。
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研成极细粉末敷于患处
4.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煎服,10~15g。
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玄参---煎服,6~12g。
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赤芍---煎服,6~12g
水牛角---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用量偏大,宜先煎3小时以上。
水牛角浓缩粉服,每次1.5~3g,每日2次
5.清虚热药
青蒿---煎服,6~12g,不宜久煎;
或鲜用绞汁服
白薇---煎服,4.5~9g
地骨皮---煎服,9~15g
银柴胡---煎服,3~9g
胡黄连---煎服,1.5~9g
第3章泻下剂
1.攻下药
大黄---煎服,5~15g。
芒硝---6~10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
番泻叶---温开水泡服,攻下5~10g,缓下1.5~3g;
煎服,2~6g,宜后下。
一般单味药用,不入方剂
芦荟---入丸散服,或研末装胶囊,每次1~2g。
外用适量。
不入煎剂,因其有效成分极易于于水
2.润下剂
火麻仁---煎服,10~15g,打碎入煎
郁李仁---煎服,6~12g,打碎入煎
松子仁---煎服,5~10g。
或入膏、丸
3.峻下逐水药
甘遂---入丸、散服,每次0.5~1g。
外用适量,生用。
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京大戟---煎服,1.5~3g;
入丸散服,每次1g.。
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芫花---煎服,1.5~3g;
入丸散服,每次0.6g。
内用醋制服,以降低毒性
商陆---煎服,5~10g。
醋制以降低毒性。
牵牛子---煎服,3~9g。
入丸散服,每次1.5~3g。
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巴豆---入丸散服,每次0.1~0.3g。
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降低毒性。
第4章祛风湿药
1.祛风寒湿药
独活---煎服,3~9g。
威灵仙---煎服,6~9g。
川乌---煎服,1.5~3g;
宜先煎,久煎。
蕲蛇---煎汤,3~9g;
研末吞服,1次1~1.5g,1日2~3次。
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
乌梢蛇---煎服,9~12g;
研末,每次2~3g;
或入丸剂,酒浸。
木瓜---6~9g
蚕沙---煎服,5~15g;
宜布包入煎。
丁公藤---煎服,3~6g;
或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昆明山海棠---煎服,根6~15g;
茎枝20~30g;
宜先煎。
或酒浸服。
2.祛风湿热药
秦艽---煎服,3~9g
防己---煎服,4.5~9g
桑枝---煎服,9~15g。
豨莶草---煎服,9~12g。
治风寒痹痛、半身不遂宜炙用,治风疹湿疮、疮痈宜生用
臭梧桐---煎服,5~15g,;
研末服,每次3g。
用于高血压病不宜久煎
络石藤---煎服,6~12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雷公藤---煎汤,10~25g(带根皮者减量),文火煎1~2小时;
研粉,每日1.5~4.5g。
减量时,先减晚上那一顿,再一点点减早上那一顿。
只可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
起效,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量至停药。
3.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煎服,4.5~9g;
或酒浸、入丸散服
桑寄生---煎服,9~15g
雪莲花---煎服,10~15g。
狗脊---煎服,6~12g
第5章化湿剂
藿香---煎服,5~10g。
鲜品加量
佩兰---煎服,5~10g。
苍术---煎服,5~10g
厚朴---煎服,3~10g。
或入丸散剂附:
厚朴花---用量3~9g
砂仁---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附:
砂仁壳---用量同砂仁
豆蔻---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草豆蔻---煎服,3~6g。
入煎剂较佳。
入汤剂宜后下
第6章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
茯苓---煎服,9~15g
薏苡仁---煎服,9~30g。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猪苓---煎服,6~12g
泽泻---煎服,5~10g
冬瓜皮---煎服,15~30g
玉米须---煎服,30~60g。
葫芦---煎服,15~30g。
香加皮---煎服,3~6g。
浸酒或入丸散,酌量
枳椇子---煎服,10~15g
泽漆---煎服,5~10g。
蝼蛄---煎服,6~9g。
研末服,每次3~5g。
2.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煎服,9~15g。
宜包煎
滑石---煎服,10~20g。
宜包煎。
木通---煎服,3~6g。
本品有毒,故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忌服,内无湿热者、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慎用
通草---煎服,6~12g
瞿麦---煎服,9~15g
萹蓄---煎服,9~15g。
鲜品加倍。
地肤子---煎服,9~15g。
海金沙---煎服,6~15g。
石韦---煎服,6~12g
萆薢---煎服,9~15g
3.利湿退黄药
茵陈---煎服,6~15g,外用适量。
煎汤熏洗
金钱草---煎服,15~60g。
虎杖---煎服,9~15g。
第7章温里药
附子---煎服,3~15g;
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干姜---煎服,3~10g
肉桂---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
研末冲服,每次1~2g
吴茱萸---煎服,1.5~4.5g。
小茴香---煎服,3~6g。
丁香---煎服,1~3g。
高良姜---煎服,3~6g。
研末服,每次3g
胡椒---煎服,2~4g;
研末服,每次0.6~1.5g.。
花椒---煎服,3~6g。
荜拨---煎服,1.5~3g。
荜澄茄---煎服,1.5~3g
第8章理气药
陈皮---煎服,3~9g
青皮---煎服,3~9g。
醋炙舒肝止痛力强
枳实---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
炒后性较平和附:
枳壳---用法用量同枳实
沉香---煎服,1.5~4.5g,宜后下;
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
檀香---煎服,2~5g,宜后下;
入丸散,1~3g
川楝子---煎服,4.5~9g。
炒用寒性降低
乌药---煎服,3~9g
青木香---煎服,3~9g。
散剂每次1.5~2g,温开水送服。
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荔枝核---煎服,4.5~9g。
或入丸散剂
香附---煎服,6~9g。
醋炙止痛力强
佛手---煎服,3~9g
香橼---煎服,3~9g
玫瑰花---煎服,1.5~6g
薤白---煎服,5~9g
刀豆---煎服,6~9g
柿蒂---煎服,4.5~9g
第9章消食药
山楂---煎服,10~15g,大剂量30g。
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泻痢
神曲---煎服,6~15g。
消食宜炒焦用
麦芽---煎服,10~15g,大剂量30~120g。
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
炒麦芽多用于回乳消胀
稻牙---煎服,9~15g。
生用长于和中;
炒用偏于消食
莱菔子---煎服,6~10g。
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
鸡内金---煎服,3~10g;
研末服,每次1.5~3g。
研末服效果比煎剂好
第10章驱虫药
使君子---煎服,9~12g,捣碎;
取仁炒香久服,6~9g。
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
空腹服用,每日一次,连用3天
苦楝皮---煎服,4.5~9g。
鲜品15~30g。
槟榔---煎服,3~10g。
去绦虫、姜片虫30~60g。
生用力佳,炒用力缓;
鲜品优于陈久者
南瓜子---研粉,60~120g。
冷开水调服
鹤草芽---研粉吞服,每日30~45g,小儿0.7~0.8g/kg,每日1次,早起空腹服
雷丸---入丸、散,15~21g。
1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1日3次,连服3天
鹤虱---煎服,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榧子---煎服,10~15g。
炒熟嚼服,一次用15g
芜荑---煎服,3~10g。
入丸、散,每次2~3g。
外用适量,研末调服
第11章止血剂
1.凉血止血药
小蓟---煎服,10~15g,鲜品加倍。
大蓟---煎服,10~15g,鲜品可用30~60g。
地榆---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
止血多炒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槐花---煎服,10~15g。
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侧柏叶---煎服,10~15g。
止血多炒炭用,化瘀止咳宜生用
白茅根---煎服,15~30g,鲜品加倍,以鲜品为佳,可捣汁服。
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苎麻根---煎服,10~30g;
鲜品30~60g;
捣汁服。
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用鲜品捣敷
2.化瘀止血药
三七---多研末吞服,1~1.5g;
煎服,3~10g,亦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蒲黄---煎服,3~10g,包煎。
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3.收敛止血药
白及---煎服,3~10g;
大剂量可用至30g;
亦可入丸、散剂,入散剂,每次服2~5g;
研末吞服,每次1.5~3g。
仙鹤草---煎服,3~10g;
大剂量可用至30~60g。
棕榈炭---煎服,3~10g;
研末服1~1.5g
血余炭---煎服,6~10g;
研末服,1.5~3g。
藕节---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
鲜品30~60g,捣汁饮用。
亦可入丸、散。
4.温经止血药
艾叶---煎服,3~10g。
温经止血亦炒炭用,余宜生用
炮姜---煎服,3~6g
灶心土---煎服,15~30g,布包,先煎;
或60~120g,煎汤代水。
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
第12章活血化瘀药
1.活血止痛药
川芎---煎服,3~9g
延胡索---煎服,3~10g。
研粉吞服,每次1~3g
郁金---煎服,5~12g;
研末服,2~5g
姜黄---煎服,3~10g。
乳香---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
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没药---煎服,3~10g。
五灵脂---煎服,3~10g,宜包煎
2.活血调经药
丹参---煎服,5~15g。
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红花---煎服,3~10g。
外用适量附:
番红花---本品货少价贵,用量宜小,一般用1.5~3g
桃仁---煎服,5~10g,捣碎用;
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益母草---10~30g,煎服;
或熬膏,入丸剂。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外洗
泽兰---煎服,10~15g。
牛膝---煎服,6~15g。
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
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鸡血藤---煎服,10~30g。
或酒浸服,或熬膏服
王不留行---煎服,5~10g,外用适量
3.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煎服,3~10g;
研末服,1~1.5g,黄酒送服。
马钱子---0.3~0.6,炮制后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自然铜---煎服,10~15g。
入丸散、剂,醋淬研服每次0.3g。
苏木---煎服,3~10g。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骨碎补---煎服,10~15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亦可浸酒擦患处
4.破血消癥药
莪术---煎服,3~15g。
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三棱---煎服,3~10g。
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水蛭---煎服,1.5~3g;
研末服,0.3~0.5g。
以入丸、散或研末服为宜。
或以鲜活者放置于瘀肿局部吸血消瘀
穿山甲---煎服,3~10g。
研末吞服,每次1~1.5g
第13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
半夏---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
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热化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
天南星---煎服,3~10g,多制用。
禹白附---煎服,3~5g;
研末服0.5~1g,宜炮制炮制后用。
白芥子---煎服,3~6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皂荚---研末服,1~1.5g;
亦可入汤剂,1.5~5g。
皂荚刺---煎服,3~10g。
外用适量,醋煎涂患处。
旋覆花---煎服,3~10g,布包附:
金沸草---煎服,5~10g
白前---煎服,3~10g;
或入丸、散
2.清热化痰药
川贝母---煎服,3~10g;
研末服1~2g
浙贝母---煎服,3~10g
瓜蒌---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竹茹---煎服,6~10g。
生用请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竹沥---内服30~50g,冲服。
本品不能久藏,但可熬膏瓶贮,称竹沥膏;
近年用安?
瓶密封装置,可以久藏
前胡---煎服,6~10g;
桔梗---煎服,3~10g;
胖大海---2~4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海藻---煎服,10~15g
昆布---煎服,6~12g
黄药子---煎服,5~15g;
研末服1~2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海蛤壳---煎服,10~15g;
蛤粉宜包煎
海浮石---煎服,10~15g。
打碎先煎
瓦楞子---煎服,10~15g,宜打碎先煎。
研末服,每次1~3g。
生用消痰散结;
煅用制酸止痛
礞石---煎服,6~10g,宜打碎布包先煎。
入丸散1.5~3g
3.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煎服,5~10g,宜打碎入煎,或入丸、散,一般不用去皮应用,因其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控制其用量即可
紫苏子---煎服,5~10g;
煮粥食或入丸、散
百部---煎服,5~15g;
久咳虚嗽宜蜜炙用
紫苑---煎服,5~10g。
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
款冬花---煎服,5~10g。
外感暴咳生用,内伤久咳宜炙用
马兜铃---煎服,5~10g。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一般生用,肺虚久咳者宜炙用
枇杷叶---煎服,5~10g,包煎,因其叶上有毛,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桑白皮---煎服,5~15g。
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
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葶苈子---煎服,5~10g;
研末服,3~5g
白果---煎服,5~10g。
捣碎,把壳捣烂
洋金花---内服,0.3~0.5g,用量不过1~2g,宜入丸、散剂;
作卷烟吸,一天量不超过1.5.g。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外敷
罗汉果---煎服,10~30g;
或开水泡服
第14章安神剂
1.重镇安神药
朱砂---内服,只宜入丸、散服,每次0.1~0.3g;
不宜入煎剂。
磁石---煎服,15~30g;
宜打碎先煎。
入丸、散,每次1~3g
龙骨---煎服,15~30g。
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
收敛固涩宜煅用附:
龙齿---用法用量与龙骨相同
琥珀---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
不入煎剂。
忌火煅
2.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煎服,9~15g。
研末吞服,每次1.5~2g。
本品炒后质脆易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可增强疗效
柏子仁---煎服,10~20g。
大便溏者宜用柏子仁霜代替柏子仁
灵芝---煎服,6~12g;
研末吞服1.5~3g
首乌藤---煎服,9~15g
合欢皮---煎服,6~12g。
远志---煎服,3~5g。
化痰止咳宜炙用
第15章平肝熄风药
1.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煎服,20~30g;
应打碎先煎。
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珍珠母---煎服,20~30g;
或入丸、散剂。
牡蛎---煎服,20~30g;
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紫贝齿---煎服,10~15g;
宜打碎先煎,或研末入丸、散剂
代赭石---煎服,20~30g;
入丸、散,每次1~3g。
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刺蒺藜---煎服,6~9g;
罗布麻---煎服或开水泡服,3~15g。
肝阳眩晕宜用叶片,治疗水肿多用根
生铁落---煎服,30~60g;
或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2.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煎服,5~10g;
宜单煎2小时以上。
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5g附:
山羊角---煎服用量10~15g
牛黄---入丸、散剂,每次服0.15~0.35g,一般用量0.1~0.3g,止痉0.3~0.5g。
钩藤---煎服,10~15g,入煎剂宜后下
天麻---煎服,10~15g。
研末冲服,每次1~1.5g
地龙---煎服,5~10g。
鲜品10~20g,化水冲服。
研末吞服,每次1~2g。
全蝎---煎服,3~5g。
研末吞服,每次0.5~1g。
蜈蚣---煎服,3~5g。
研末冲服,每次0.5~1g。
僵蚕---煎服,5~10g。
研末吞服,每次1~2g;
散风热宜生用,其他多制用
第15章开窍药
麝香---入丸、散剂,每次0.1~0.3g。
不宜入煎剂
冰片---入丸散,每次0.05~0.1g。
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
苏合香---入丸、散,0.3~1g。
外用适量,不入煎剂
石菖蒲---煎服,化湿和胃5~10g;
开窍10~15g,后下。
鲜品加倍
第16章补虚药
1.补气药
人参---另煎服,3~5g;
挽救虚脱、益气固脱可用10~15g,最多用到30g。
宜文火另煎,一般煎1小时,分次兑服。
野山参多入丸、散剂,研末吞服,每次1~2g,日服1~3g
西洋参---另煎兑服,3~5g.。
亦可饮片蒸后,嚼服,可研粉(会加淀粉在内)吞服
党参---煎服,10~15g
太子参---煎服,9~30g
黄芪---煎服,9~30g。
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白术---煎服,10~15g。
生用,固表止汗,燥湿利水;
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山药---煎服,20~30g。
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生炒养肺肾之阴
白扁豆---煎服,20~30g,量不止,可大到100g。
炒后可使健脾止泻作用增强,故用于健脾止泻及作散剂用时宜炒用
甘草---煎服,1.5~9g。
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