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齐书·
列传·
卷二十二》)
(1)下列对文章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B.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C.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D.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武帝时五经每经设一博士,称为“五经博士”。
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的通称。
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斗,故称。
薨,死。
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亮,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衮冕,衮衣和冕,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在重大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萧嶷明于吏治,平定民族纷乱。
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萧嶷派张莫儿带兵将其击溃,后又令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
萧嶷治政有方,赢得他人称赞。
任豫章郡王时,王俭赞扬他刚到任十余天就让灾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并赞这是荆楚地区少有的好政绩。
萧嶷深谋远虑,准确判断形势。
敌军大举进攻,大家对此忧虑。
萧嶷分析只要坚守渡口要道,敌人必然不敢进犯。
最终敌人果然败退。
萧嶷深受器重,皇上多次探询。
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直至萧嶷死才回宫。
萧嶷的丧礼规格很高,大臣早晚祭奠,文武官员停下公务送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
②古人期月有成,而公旬日致治,岂不休哉!
【答案】
(1)C
(2)B
(3)A
(4)①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五溪一带居民捕鱼、贩盐。
②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里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
【解析】【分析】
(1)句子意思是:
故楚国之地萧条不振,连年多灾,饥民流离失所,实在是需要治理。
你刚刚到任,社会风气一变而为肃敬,江、汉地区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其他地区的百姓都表示向往。
其中“仍岁多故”中“多故”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排除A项;
“缉理”译为“治理”,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排除B项;
“甫尔”译为“刚刚到这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2)B项,“月俸百二十斗”错,应是“百二十斛”,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故选B。
(3)A项,“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错,原文是“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
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可见当时田头拟已死,娄侯篡位,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到僚中,由此蛮族大乱。
故选A。
(4)本题关键词有①责,要求、勒索;
赕,钱财;
伐,讨伐;
及,影响到;
鱼盐,名词作动词,捕鱼、贩盐。
②期月,一个月;
有成,有成效;
旬日,十天;
致治,治理好;
休,美事。
故答案为:
⑴C;
⑵B;
⑶A;
⑷①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五溪一带居民捕鱼、贩盐。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附参考译文】
豫章文献王萧嶷字宣俨,是太祖的第二个儿子。
宽厚高雅,有成大器的胸襟,太祖非常钟爱他。
起初做太学博士、长城县令。
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鱼盐贩卖。
这些部落大怒,酉溪蛮首领田头拟杀了沈攸之的使者,攸之索要赎罪钱千万,头拟送钱五百万,受气而死。
他弟弟娄侯篡位,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到僚中,由此蛮族大乱,劫掠百姓,直到郡城外。
萧嶷派队主张莫儿带将士击溃他们。
田都在僚地内请求朝廷册封他为王,娄侯惶恐,也归降。
萧嶷在郡狱中诛杀娄侯,命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
那时太祖辅佐朝政,萧嶷决定一切开支从俭,停用府州仪仗迎送物品。
当初,沈攸之想聚集人马,让百姓互诉,士族和平民因罪被押被罚苦役的很多。
萧嶷到任,一天就放了三千余人。
被囚的凡在五年刑期以下而不牵连政事的,都予释放。
因市税又多又重,就重新制定税收牌,把税还给百姓。
禁止多项对商人的征税和苗籍。
二千石俸禄的官长不准直接买卖东西,安排众部曹官吏轮流值事。
百姓很高兴。
封为豫章郡王,食邑三千户。
仆射王俭写信给萧嶷说:
“故楚国之地萧条不振,连年多灾,饥民流离失所,实在是需要治理。
你刚刚到任,社会风气一变而为肃敬,江、汉地区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其他地区的百姓都表示向往,自从庾亮以来,荆楚就没有如此美政。
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裹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
”二年春天,北虏侵犯司、豫二州,萧嶷上表派南蛮司马崔慧景讨伐北方,又分派中兵参军萧惠朗增援司州,驻西关。
北虏军渡淮水攻寿春,分骑兵从随、邓二地进发,大家对此忧虑,萧嶷说:
“进入春夏以后,不再是敌人用兵的好季节,只要命令豫、司二州坚守重要渡口要道,他们看到戒备森严,会自己溃散,必然不敢越过这两镇向南进犯。
”这时正戒严,萧嶷想到荆州与蛮、蛋接壤,怕他们产生二心,就令防区内都穿宽大的衣服。
最终北虏没有从樊、邓出兵,在寿春败退了。
不久赐给萧嶷班剑仪仗二十人。
当年去世,终年四十九岁。
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病情,直到萧嶷死,才回宫。
下韶:
“萧嶷明哲而敬亲,在开国的事业中建立很高功勋,德行激励朝廷,光照家国,突然逝世,我悲痛得心如刀割,不能禁受,怎么办呵怎么办!
今日临哭,九命礼仪应完备地依制办理。
用衮冕服饰装殓,温明秘器,命服一套,衣一袭,丧事全照汉塞芒玉的旧例,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大臣早晚祭奠。
大司马、太傅二二府的文武官员都停下公务去送葬。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
天顺末,举进士,引疾归养。
久之,授行人,使蜀不受馈,土官作却金亭识之。
成化八年,擢御史。
山东盗起,奉命捕获其魁。
清军江北,所条奏多著为例。
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出知松江府。
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
赋役循周忱旧法,稍为变通,民困大苏。
忧归,起知平阳。
弘治初,诏大臣举方面官。
侍郎黄孔昭以莹应,尚书王恕亦器之,擢河南按察使。
黄河为患,民多流移。
莹巡振,全活甚众。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四年迁应天府尹。
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讦奏,所蔓引多至罪黜。
莹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
后奏其伤孝陵山脉事,琮遂下狱,充净军。
七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
岁余,以疾乞休。
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命莹巡视。
至则劾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
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
还进刑部尚书。
武宗践阼,致仕归。
刘瑾以会勘隆平侯争袭事,连及莹,削籍。
明年又坐减松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边。
莹素贫,至是益窘。
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五。
瑾败,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
“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
”其后人率教,多愿朴力学者。
(节选自《明史·
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
(1)选出与文中例句“莹巡振,全活甚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
沛公军霸上。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项伯杀人,臣活之。
素善留侯张良。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3)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御史,先秦时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自秦朝开始,除记录史实外还有监察职责。
工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等。
践阼,阼,为古代庙堂前东西两阶,主位在东,称阼阶。
践阼,走上阼阶主位。
比喻登上帝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樊莹为官清廉,拒绝他人馈赠。
樊莹虽家境清贫,但在出使蜀地时,拒绝当地人的馈赠,当地土司特地建“却金亭”纪念他。
樊莹体恤百姓,关心民生疾苦。
由于百姓运粮辛苦,樊莹取消民夫,让粮长专运;
黄河泛滥,他巡察赈济,许多百姓得以保全。
樊莹为官严正,弹劾不称职者。
景东、宜良、曲靖、贵州发生灾异之事,樊莹奉命巡视,到达后就弹劾镇守、巡察官员的罪行。
樊莹为人真诚,注重言传身教。
农忙时节,樊莹让子孙抬着自己行走于田间,以此来告诉子孙要习惯于劳动,后人都遵循教导。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②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
【答案】
(1)B
(2)C
(3)B
(4)B
(5)①改调云南巡按,交阯引诱边地的百姓作寇贼,樊莹迅速传送檄文制止了他们的阴谋。
②原来是指挥(官)吴勇侵吞公款,企图逃脱罪责,借云雾阴暗虚张声势,樊莹弹劾吴勇给他定罪。
(1)本题题干,“莹巡振,全活甚众”意思是,樊莹巡察赈济,保全存活很多人。
“全活”,动词活用作名词,保全存活的人。
A项,沛公军霸上,意思是,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军”为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
B项,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意思是,大概那更深的地方,那些来到的人就更少了。
“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的人。
C项,项伯杀人,臣活之,意思是,项伯杀了人,我保全了他的性命。
“活”,使动,使……活。
D项,素善留侯张良,意思是,一直与留侯张良交好。
“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2)这段话翻译为:
河南田赋有很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想要考察原因,众人认为有困难。
樊莹说:
“把一万人看成一千人,把一千人看成一百人,有什么困难。
”徐恪把此事交由樊莹的部下属吏调查考核,十天时间,积久的弊病全部查清。
“曰”的主语是“莹”,要连在一起,前面“众难之”是说众人认为有困难,句意完整,应断句,排除AB;
“属莹部吏”的目的是“钩考”,要连在一起,排除D,故选C。
(3)B项,“自秦朝开始,除记录史实外还有监察职责”表述有误,后世的御史只有监察的职责。
(4)B项,“由于百姓运粮辛苦”分析有误,据原文“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意思是,运粮的民夫苦于运输中的粮食亏损,樊莹便取消民夫运输,让粮长专门运输。
可知,是运粮民夫苦于运输中的耗损。
(5)关键词有:
①“按”,巡按;
“氓”,百姓;
“驰”,迅速传送;
“檄”,檄文;
“寝”,停止,制止。
②“乃”,原来是;
“官帑”,国库里的钱财;
“因”,借;
“晦冥”,阴暗;
“罪”,作动词,给……定罪。
⑴B;
⑵C;
⑶B;
⑷B;
⑸①改调云南巡按,交阯引诱边地的百姓作寇贼,樊莹迅速传送檄文制止了他们的阴谋。
②原来是指挥(官)吴勇侵吞公款,企图逃脱罪责,借云雾阴暗虚张声势,樊莹弹劾吴勇给他定罪。
【点评】⑴该题考查文言实词活用的理解能力,一般以选择题为主,重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该题重点考查名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一般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完成这类题,需要考生在课下多做练习,熟记重点实词的意思。
另外,做题时,要注意分析句子成分,不同的成分词性不同。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
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⑶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
积累时可以分类积累,比如古代官职、官职升降词汇、天文、地理等,这样对于记忆更容易一些。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文意的把握,完成这类题,熟读精思是关键,对文本要反复阅读,结合上下语境仔细推敲。
具体到每个选项,考生需要找到原文答案出处和选项进行对比:
对比关键细节(词语);
对比添加的内容,出题人容易添加文中没有的内容迷惑考生;
对比人物、时间、地点。
⑸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包括实词理解能力、虚词理解能力、句式理解能力、整体理解能力。
完成这类题型,需要考生课下多读、多记,尤其熟记120个实词、18个虚词,掌握四类特殊句式:
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总的来说,翻译题需要做到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
【参考译文】
天顺末年,考中进士,称病归家休养。
过了很长时间,授予他“行人”,出使蜀地不接受馈赠,当地土司建造“却金亭”来纪念他。
成化八年,升任御史。
山东盗贼起事,樊莹奉命捕获了贼人的首领。
到江北整顿军队,上奏的条文多被定为例规。
改调巡按云南,交阯引诱边地的百姓作寇贼,樊莹迅速传送檄文制止了他们的阴谋。
出任松江府知府。
运粮的民夫苦于运输中的粮食亏损,樊莹便取消民夫运输,让粮长专门运输,并放宽对他们的要求,以此来优待他们。
赋税徭役按照周忱的旧法,稍加变通,百姓的困境大大缓解。
服丧归家,后来起用为平阳知府。
弘治初年,皇帝诏令大臣举荐地方长官。
侍郎黄孔昭推荐樊莹,尚书王恕也器重他,升任河南按察使。
黄河泛滥成灾,百姓大多流离失所。
樊莹巡察赈济,保全存活很多人。
四年升任应天府尹。
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上奏相互攻击,所牵连的人大多被判罪罢免。
樊莹奉命追查审讯此事,最初好像没有查出什么,蒋琮非常高兴。
然后樊莹上奏说他破坏孝陵龙脉的事,蒋琮于是被捕入狱,发配到净军。
七年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锦田的贼人勾结两广的瑶人、僮人作乱,樊莹告谕解散余党,杀了首恶十八人。
过了一年多,因病请求退休。
樊莹在家赋闲七年,朝廷内外交相推荐,起用任原官巡抚治理郧阳,不久改任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连续七天白天昏暗,宜良地震声如雷鸣,曲靖多次发生大火,贵州也多有灾害异常,皇帝命令樊莹巡视。
他到达后就弹劾镇守、巡察官员的罪行,罢免不称职的文武官员一千七百人。
访察得知景东的变乱,原来是指挥(官)吴勇侵吞公款,企图逃脱罪责,借云雾阴暗虚张声势,樊莹弹劾吴勇给他定罪。
樊莹返回后升任南京刑部尚书。
武宗即位,樊莹退休回家。
刘瑾以联合核查隆平侯争夺袭爵之事,牵连到樊莹,削除他的名籍。
第二年又因减少松江官布的事获罪,罚米五百石运输到边疆。
樊莹一向贫困,到这时更加窘迫。
三年十一月去世,时年七十五岁。
刘瑾失势后,恢复原官,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清简。
樊莹性情真诚,农忙时坐着篮舆,戴着斗笠,让子孙抬着行走于田间,他说:
“不单是看庄稼,而是想让子孙习惯于劳动。
”他的后人遵从教导,大多朴实敦厚勤奋学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梅国桢,字克生,麻城人。
少雄杰自喜,善骑射。
举万历十一年进士。
除固安知县。
中官诣国桢请收责于民,国桢伪令民鬻妻以偿。
民夫妇哀恸,中官为毁券。
擢御史,会哱拜反,学曾师久无功。
七月,学曾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
时套寇卜失兔、庄秃赖以三万骑犯定边、小盐池,用土昧铁雷为前锋,而别遣宰僧以万骑从花马池西沙湃口入,为拜声援。
麻贵击之右沟,寇稍挫,分趋下马关及鸣沙洲。
学曾令游击龚子敬扼沙湃口,而檄延绥总兵官董一元捣土昧铁雷巢,斩首百三十余级,寇大惊引去。
梦熊调度灵州,独国桢监军宁夏。
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贼退据大城,攻数日不下。
国桢使间绐东旸、朝、承恩互相杀,以降其罪。
三人内猜疑,东旸、朝遂先诱杀承恩党文秀。
承恩亦与其党周国柱诱东旸、朝杀之,尽悬东旸、朝、文秀首城上,开门降。
如松率兵围拜家。
拜仓皇缢,阖室自焚死。
梦熊自灵州驰至,下令尽诛拜党及降人二千,慰问宗室士庶。
宁夏平。
学曾初夺职为民,叙功,以原官致仕。
学曾任事劳勋。
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
及宣捷,帝召见大学士赵志皋、张位,志皋、位力为学曾解,尚书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
国桢亦上疏言:
“学曾应变稍缓,臣请责诸将以振士气,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臣将受万世讥。
”帝初不听,既而复其官。
国桢既招降承恩,论功,擢国桢太仆少卿。
父丧归,未起而卒。
赠右都御史。
梅国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知县,指明朝以来府州一级最高行政官。
知县为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套寇,也称河套之患,指的是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河套地区的鞑靼骑兵。
缢,文中指用绳、布匹等上吊而死。
我国古代用刀割脖子称为“刎”或“刭”。
士庶,文中指的是士人和普通百姓,我国古代通常将普通民众称为“庶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梅国桢爱护百姓,尽心为民。
宦官让梅国桢向百姓收取债务,梅国桢假装让百姓卖妻来偿还债务,百姓夫妇为此悲伤哀痛,宦官因此毁掉了债据。
梅国桢尽心国事,几次上奏。
学曾应变稍迟缓,梅国桢上奏章请求处罚众将领以振作士气;
后来梅国桢又因此事上奏章,皇帝恢复了梅国桢的官职。
梅国桢善用计谋,分化敌人。
梅国桢曾离间东旸、许朝、承恩,使三人互相斗杀,导致敌人内部猜疑,互相争斗,达到了使敌投降、平定宁夏的目的。
梅国桢因功升迁,奉行孝道。
梅国桢招降承恩后,朝廷评议功绩,他因功被提升为太仆少卿;
因父亲去世而回到家乡,没有等到被起用就去世了。
①麻贵击之右沟,寇稍挫,分趋下马关及鸣沙洲。
②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臣将受万世讥。
(2)A
(4)①麻贵在右沟攻打了他们,敌寇稍许失利,分兵奔向下马关和鸣沙洲。
②逮捕学曾的命令,出自臣的奏章,私下独自悔恨,学曾不早点昭雪,臣将要受到后世万代的指责。
(1)“久”是修饰“围”的,表现围困时间之长,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
“趋”是奔赴的意思,地点为“南关”,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
句意:
贼被围困很久,食物吃完无从获得援助,而城墙遭受水的浸泡,更加严重倒塌。
梅国桢带领众将领奔赴南面的关口。
秉忠率先登上,梅国桢大声呼唤,众将领全部登上。
(2)A项,“府州”错误,应是“县”。
府州一级最高行政官称作“知府”“太守”。
(3)B项,“皇帝恢复了梅同桢的官职”错,结合“国桢亦上疏言:
‘学曾应变稍缓,臣请责诸将以振士气,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臣将受万世讥。
’帝初不听,既而复其官”分析,皇帝起先不听从,不久恢复了学曾的官职。
应是恢复了学曾的官职。
(4)①“之”,代词,他们;
“击之右沟”(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稍”,稍微、稍许;
“挫”,受挫、失利;
“趋”,奔赴。
②“之”,助词,的;
“命”,命令;
“窃”,私下里;
“雪”,昭雪;
“讥”,指责。
⑵A;
⑷①麻贵在右沟攻打了他们,敌寇稍许失利,分兵奔向下马关和鸣沙洲。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