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回填专项施工方案正式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5393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回填专项施工方案正式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基础回填专项施工方案正式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基础回填专项施工方案正式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基础回填专项施工方案正式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基础回填专项施工方案正式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回填专项施工方案正式版Word格式.docx

《基础回填专项施工方案正式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回填专项施工方案正式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回填专项施工方案正式版Word格式.docx

数量

备注

QY15-26-2。

2型号潜水泵

10台

工种

人数

杂工

4人

值班电工

2人

移动电箱100A

6个

固定电箱200A

2个

填土机械和人员配置

挖掘机

1台

工人

七、施工要求

1.降水施工前,报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并对相关工程量做好记录和见证。

八、回填

1.回填方法

采用机械回填和人工配合作业,用原土回填,分0.5m高一层夯实,回填至地下室底板底高度。

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且控制土的含水率应符合有关规定.当采用不同含水率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下面,不得混杂使用,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土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

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做成大于1:

1。

5的斜坡,碾压及夯实区域重叠不小于0.5~1.0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填土应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以备在行车、堆栈或干湿交替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体逐渐沉落密实,当采用机械分层夯实时,其预留下沉高度对砂土为1.5%,对粉质粘土为3~3.5%。

人工夯实前应将土初步整平。

回填夯实管道附近时,人工应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到管顶0。

5m以上.严禁强行施工破坏管道。

机械碾压时应控制行车速度,不应超过3km/h;

并要控制压实遍数。

机械与地下室外墙及管道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压破管道及损坏防水层。

十、施工安全措施

①施工遇大风、暴雨时应暂停施工,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②不准向基坑内抛掷工具、钢筋等重物。

③夜间施工应设置照明灯具,保证工地施工的照明度,确保施工正常、安全。

④施工机械要注意检修和保养,禁止机械带病作业。

⑤听从指挥,不得帽险作业。

九、文明施工措施

1、保持排水管道畅通无阻,施工场地,无污水横流的现象。

2、回填土料及时回填,不堵塞场地和道路,散落的土料有专人清扫,保持场内和场外道路的整洁,。

3、定期对施工场地进行检查,及时整改.

4、土方运输过程时,保持车辆干净,轮胎外用水冲洗,上面用塑料布盖好。

十、集水井布置图

 

基坑降水方案

目录

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三、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四、降水井设计情况

五、降水施工工艺

六、群井降水

七、降水检测与维护

八、基坑降水计算 

九、基坑降水引起附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量估算

附图:

降水施工平面图2.基坑降水记录表

 

基坑降水及基础回填方案

位于东莞理工学院内,建筑物地上13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60。

4m,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坑开挖深度约5。

0m~7。

7m。

基坑降水面积㎡.

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1.场地位置、地形与地貌

2.地层结构及岩性描述

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地基土的组成自上而下为:

场地地层在60.0m深度范围内主要由①杂填土、②黄土、③古土壤、④黄土、⑤古土壤、⑥黄土、⑦中砂、⑧粉质粘土等构成,地层稳定,分布均匀.(详见地勘报告)

3.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

勘察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9.4~9。

相应高程402.1~402。

2m. 

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粘性土和砂类土的孔隙中。

其主要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及地下迳流补给,并通过自然蒸、人工开采以及迳流

根据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公室长年观测资料,场区地下潜水位年内最大变幅1。

5m。

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属丰水期,地下潜水位处年内高水位,场区附近地下潜水位已基本稳定。

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施工图纸

宇亯?

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降水井设计情况 

井数为7口,井深20m,井径Φ800,滤水管内径Φ500,滤水管的孔隙率不小于10%,井管外采用天然园砾填料,园砾的粒径为3~5mm。

井间距为20m左右(详见降水井平面图)。

设观测井1口,井深10m,结构同降水井。

降水井采用旋挖机成孔的方法,其施工质量和验收标准同护坡桩成孔工艺.

1、降水井定位:

定位放线由专人负责,根据降水井平面图测设各个降水井及观测井位置.(详见降水井平面图)。

2、钻孔:

同护坡桩工艺要求。

3、下管:

下管采用悬吊式托盘下管法,管筒在砂层段必须用纱网包封严密,以防涌砂。

在下滤水管先下长1。

0m沉淀管(砼实壁管),然后再下砼滤水管,上下管之间用竹皮(细竹子)铁丝绑扎连接。

下管时,必须把管中心对准钻孔中心,严禁管壁与孔壁靠在一起.

下泵宜用麻(或棕)绳吊装在井内,下到设计深度,并在井口绑牢。

4、填滤料:

下管结束后,应立即在管壁与孔壁之间进行填滤料,围填时应慢慢用铁铣从四周填入,并用钢筋捣实,防止中间出现漏空现象.

5、洗井:

采用排污泵或清水泵洗井,洗井标准以井内抽出的水清沏为准,并洗井时间不得小于4小时。

6、基坑周边铺设主干集水管(Φ=133mm),将各井抽出的水汇入排至指定地点。

主干集水管的坡度(坡向指定地点)为5‰左右,管道连结牢固、严密,防止漏水,以免影响边坡稳定性.

在各井点应设置单独用开关箱,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以期达到安全用电和停泵与开泵的用电的要求,并在主干集水管与降水井硬塑管连接处设置球型阀或将硬塑管上弯止点高于主干集水管50cm。

,以防某井需要停泵时,主干集水管内的水倒流到该井内。

y熦t频% 

7、电源:

为确保降水井作业的连续性,甲方需准备一台60KW的发电机,以备停电时使用。

1、当上述各工序竣工后,在基坑进行开挖前15天,开始降水,满足地基土固结排水的时间。

2、降水工程应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降至设计降水深度的1/2处(水泵安装在—12。

5m处,观测井水位控制在-11.25m标高处),且保持该水位一个月左右,再进行第二阶段降水(水泵下降到-15.5m以下),直至降到设计深度(观测井水位在-13。

0m处),并保持稳定.

3、第一阶段将水时排水量较大,为了控制降水速率过快,当降水井内水位降到水泵以下时,采取停泵2~4小时后再启动该泵。

4、当观察井中的水位超过设计降深时,要即时调节水泵的开启数量,稳定设计降深水位。

5、群井降水开始后,通知观测单位。

观测单位应按设计要求的时间,对相邻建筑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数据应及时上报建设方、甲方、降水施工方.

6、根据观测单位提供的观测数据,如果通过验算接近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要求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立即停泵,恢复其地下水原水位,另行设计回灌井采取措施. 

7、停止降水日起:

依据建筑物设计单位的通知。

1)降水勘察期和降水检验前应统测一次自然水位,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察三次水位。

gx鐌猑餰?

2)当水位已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察一次,在受地表水体补给影响的地区或在雨季时,观察次数宜每天2~3次。

3)根据水位、水量检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确保达到降水深度。

4)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视抽水设备始终处在正常运行状。

5)抽水设备应进行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

在更换水泵是,应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装的合理深度,防止埋泵和掉泵。

6)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境内,经常检查排水管、沟,防止滲漏,冬季降水,应采取防冻措施。

7)另外备用3~4台泵组及时快速更换有故障的泵组.

《降水记录表》(附后).

八、基坑降水计算

(一)、设计参数 

1、基坑降水深度

S0=基坑深-地下水深+2=11-9.5+2=3。

5m

2、基坑降水面积F:

1390m2

3、含水层渗透系数K-地勘报告未提供,经验值取6m/dm

4、降水井设计降深`

Sω=S0+2.5=3。

5+2。

5=6m

5、降水井动水位:

H'=地下水深+Sω=15.5m

6、降水井深度

Z0=H'+1/2降水井间距+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21。

8m

7、含水层厚度:

H=Z0-地下水位深

8、降水井内径:

rω=d0/2=0。

25m 

9、基坑等代半径r0=(F/π)1/2=21m

10、基坑降水初期影响半径:

R=2Sω(HK)1/2=125m

11、井点系统影响半径:

R0=r0+R=146m莽紫I?

犞?

12、设计井数n

(二)、基坑涌水量设计

Q=1。

366×

K(2H-S0)S0/(logR0-logr0)=1113m3/d

(三)、单井出水量

q=1。

366K(2H-Sω)Sω/[logR0n-log(rωr0n—1)]=189m3/d

(四)、计算检验:

Q≤nq/1。

1113≤1202验算通过櫚檭;

=^( 

(五)、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检验 

1、降水后基坑中心点的地下水深度

H0=[H2-Q/1。

366K(logR0-1/nlogr0n)]1/2=13.69m

2、降水后基坑中心点地下水水位降深

S0≤S0'=H-H0=4。

41(验算通过)

(六)、滤水管水力计算 

1、滤水管容许进水流速 

VH=C(K)1/3式中C为经验系数,对多孔砼滤水管取50~80

=50(K)1/3=90.63m/doX)

2、滤水管工作滤水面积的校核 

①滤水管工作长度Lω=H-Sω=12.1m 

②有效进水面积Fω=aπdLω 

(a为修正系数一般取0.3~0。

4)

=5。

7m2

③最小滤水面积Fmin=q/VH=2。

09m2

Fω≥Fmin(校核通过)

(七)、集水干管及雨水管径验算

1、集坑每秒涌水量Q÷

24÷

3600×

1000=12。

89(L/S)

每路集水管涌水量:

Q1=Q÷

汇入管内降水井数量

=1113÷

4=7.36(L/S)

2、管径验算:

D={(4Q1/π•V)×

1000}1/2=68(mm)

实际采用集水管管径≥D130>

68

V(流量)金属管取4m/s,陶瓷管、水泥管取2m/s\麓

(八)、雨水管(市政管道)管径验算?

"

?

1000 }1/2=90mm市政排水管径>DWH蠤孎 

(九)、选择潜水泵:

Q2=Q÷

(n×

24)=6.6(m3/h)鏔^L. 

每小时抽水量:

Q2〈选择水泵抽水量,选择QY15-26-2。

2型号潜水泵*?

w~UgD 

九、基坑降水引起附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量估算裬<

3/

(一)、估算概述鏿幃?

6v?

根据西安地区黄土基坑降水实测资料,由于基坑降水产生的三维流区宽度约为基坑降水实际深度的3倍,在这一区域内基坑降水可能产生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在这一区域以外地区的地面沉降变化比较平缓,不均匀性较小。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降水控制在6m以内时,不均匀沉降区的范围将不超过18m。

┄軤?

D。

(二)、建筑物沉降量估算d2?

2?

1、距降水井7.5m处(基坑西侧建筑物东山墙处)的沉降量u橒慕?

@?

D7。

5=(△P7.5×

△H)÷

=4。

51×

4510=4。

7mm菰[復;

△P7.5为降水产生的自重附加应力,单位:

KpaA7?

|諍

△P7。

5=P水×

n(孔隙率)kG癌佒\峅?

△H地下水下降深度4.7m?

l爲糿?

ES土层压缩模量(MPa)佪z+釺洛?

2、距降水井17。

5m处的沉降量鄾阤景伥飳 

D17.5=(△P17。

=5.06×

3.2÷

5062=3.2mm鳈嘞?

塼g 

△P17。

5为降水产生的自重附加应力,单位:

Kpa唎O嘞M?

H- 

△P17.5=P水×

n(孔隙率)?

肅∷?

Z?

△H地下水下降深度3。

2mv焆圐愈孳 

ES土层压缩模量(MPa)喣gt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量分析Jo9墣?

lt;

Ac?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规定在0。

002~0。

003比值之间。

厶薳垳〉[ 

△D=(D7。

5-D17.5)÷

10000=15×

10-8&

蒋a照n\?

估算出的不均匀沉降量比值远远小于规范允许值,本工程的基坑降水造成的附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性很小,不会对周边建筑物产生破环.罎?

'

一、编制依据

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DL/T5210.1-2021;

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DL5190。

1—2021;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21;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21;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2—2002);

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21;

7、施工图图纸及图纸会审纪要;

8、检修楼及办公楼基础施工图。

二、工程概况

检修楼及辅助办公楼,检修楼基础纵向A~E共5个轴线,轴线长度27.9m,横向1~6共6个轴线,轴线长度40.5m,办公楼基础基纵向1A~1E共5个轴线,轴线长度31。

5m,横向1-1~1-3共3个轴线,轴线长度15.3m底标高—7.34m,±

0。

0相当于绝对标高175。

25m。

-7。

34m~-2.1m为3:

7灰土回填压实系数0。

97,—2.1m~±

00m为素土回填,压实系数0。

95,回填土源由检修楼及办公楼基础土方开挖土方回填,用260型挖机装至自卸运土车,由自卸运土车运至回填位置.

回填土方量统计表

序号

部位

名称

单位

1

检修楼及办公楼基坑回填

素土方

M3

3223

2

3:

7灰土

8608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及时编制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提前将回填土土壤击实报告进行委托,并由试验室出具土壤击实报告,取得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2、施工现场准备

2.1回填区混凝土基础已完成图纸所要求的所有施工项目,并经有关部门隐蔽验收且验收合格,并办完有关手续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施工。

2.2落实好土源,并勘查好现场,规划好回填路径,通道设置满足现场需要。

2.3根据试验室出具的击实报告,利用现场碾压机具进行压实试验,确定碾压工艺参数。

3、人员组织分工

1项目生产经理:

对工程质量、安全环境、进度等负责,并全面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协调问题.

3.2技术负责人:

组织编写作业指导书,对主管工长、施工员、试验员,质检员、安全员、电工进行二级交底,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工作.

3工长:

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标准、施工方案等组织施工,对工序的工程质量负直接责任。

进行本工序前,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接收交底人必须全部签字.组织施工班组的自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

3.4质量员:

严格按设计要求,规范规定进行质量检查、监督。

做好检验批的质量核定工作,组织报验。

3.5材料员:

保证材料供应,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

材料的规格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品不准进场。

6施工班组:

操作人员应选用高素质的熟练技术工人,应保证操作人员的一致、稳定,未经项目部同意不准随意调换工人。

4、物资准备

4.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仓库内备存防雨所需的塑料薄膜及彩条布。

2机械及材料准备计划.

材料及机械准备计划一览表

反铲挖掘机

260型

自卸汽车

3

轮胎式装载机

50型

4

压路机

22t

5

蛙式打夯机(电动)

夯击20~62kg.m

四、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

1、回填顺序:

检修楼以1轴为开始从西向东回填,办公楼以1—E轴开始从北向南回填,第一次为3:

7灰土回填标高—7。

34m~—2。

1m,第二次为素土回填标高-2。

1m~—0.05m。

详见下图:

2、主要回填机具:

260型反铲挖掘机,自卸式运土车,50型轮式装载机,22t压路机,蛙式打夯机(电动)。

3、回填方法

1检修楼本次3:

7灰土回填到—2.1m,标高为—7.34m~—2.1m,从1轴开始,从西向东分层回填,从施工通道进土。

办公楼本次3:

7灰土回填到—2.1m,标高为-7.34m~-2.1m,从1-E轴为开始,从北向南分层回填,从施工通道进土.

2第二次素土土回填—2.1m~-0。

05m。

3.3素土回填时,机械采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进行夯实,填土厚度不宜大于25cm,每层压实遍数4—6遍,打夯之前对填土初步平整,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4虚铺完成后,先采用22t压路机大面碾压二遍以上,对碾压不到的地方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机械压实不到和小面积回填土采取人工夯实办法。

5在打夯机工作不到的地方用人力打夯,虚铺厚不大于20cm,人力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

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

3.6施工前,在基础承台上抄出回填厚度控制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并用红漆划线标记。

3。

7机械压实方法

3.8.1为保证填土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度,避免碾轮下陷,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推平,低速预压4—6遍,使平面平实。

8。

2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平碾、振动碾不超过2Km/h,并要控制压实遍数。

压实机械与基础管道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将基础或管道压坏或使之位移。

8.3用平碾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填土厚度均不应超过25cm,每层压实遍数6—8遍,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25cm,避免漏压。

运行中碾轮边距填方边缘应大于500mm,以防发生溜坡倒角。

边角、边坡边缘压实不到之处,应铺以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具配合夯实。

压实密实度除另有规定外,应压至轮子下沉量不超过1-2cm为度。

4平碾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将表面拉毛,土层表面太干时,应洒水湿润后继续回填,以保证上、下层结合良好。

8灰土(3:

7)回填方法

11.1回填土采用甲方指定的土源,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应符合规范规定。

8.2 

石灰采用块灰或生石灰粉;

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主要机具有:

蛙式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量斗、装载机、自卸车、平头铁锹、胶皮管、线绳、盒尺等.

3.8.4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三方试验室出具击实试验报告,确定填方其参数。

8.5 

施工前,在基础承台上抄出回填厚度控制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并用红漆划线标记。

8.6施工顺序:

检验土料和石灰粉的质量并过筛→灰土拌合→槽底清理→分层铺灰土→夯打密实→找平验收。

3.8。

7首先检查土料种类和质量以及石灰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然后分别过筛。

如果是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10mm的筛子过筛,是生石灰粉可直接使用;

土料要用16~20mm筛子过筛,均应确保粒径的要求。

8灰土拌合:

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必须用标准量斗测量,采用机械集中搅拌,二次倒运至基坑,拌合必须均匀一致,拌和灰土颜色应一致,严格控制配合比。

8.9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工地检验方法是:

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采用洒水车洒水润湿.

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

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11夯打密实:

夯打(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应不少于三遍。

回填虚铺厚度不大于250mm(夯实方法同上),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灰土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