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教育学普通心理学Word格式.docx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教育学普通心理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教育学普通心理学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⑵学校教育容极大的丰富。
⑶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结合。
⑷摒弃呆读死记的教育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⑸成人教育迅速发展,创痛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
⑹学校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
.学制建立依据:
⑴社会生产5真题)2007(.学制:
广义上指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制度。
4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和制约。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⑶人口状况⑷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
⑸吸取原有制度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6真题)2007(师教育等几个部分。
.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共同趋势:
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他体系,义务教育的围逐渐扩展,普通教育和7职业教育想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教育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第三章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⑴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⑶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⑴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
⑶教2)2006(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3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容。
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政治,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域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文化史教育资料的来源,制约着教育4资料的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更)2008(新与创造功能、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5.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
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
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6挖掘潜能;
发展人的个性。
.素质可分为三类:
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
7.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进而也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8.成熟以及所导致的年龄阶段特征也对教育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格赛尔的爬楼梯实验和皮亚杰的认知建9构理论说明了这个问题。
教育目的第四章)2004(.教育目的:
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1,人的社会价值。
.教育目的的构成:
人的身心素质(核心部分)2.教学目标: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3本名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
.4.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观点: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我国: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5)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培养劳动者和建设者、要求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个性、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确定教育目的的两论:
个体本位论(卢梭)和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7.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
培养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就是说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8体、美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独立个性即全面发展的个性。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不排斥。
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
所说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
(我们并不赞成与社会利益、社会秩序背道而驰的个性。
)2007.基本素质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所以学生既要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6又要充分发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教师与学生第五章.教师: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1)2008(民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德性:
善心;
责任心;
公正。
2教育学知识。
+学科知识+.教师的知识结构:
通识知识(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知识、工具性学科)3,特殊能.教师的能力结构:
一般能力(观察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4。
力(教学实践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的职责和角色:
⑴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引导者。
⑵教师是学生成为完整人的促5进者。
⑶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多样性的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学生是能动性的人、学生是创造性的人、6)2007(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中学生的基本特征:
身心状态的剧变、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
7
.现代新型师生关系:
⑴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⑵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⑶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8.如何解决师生冲突:
⑴建立积极的冲突观。
⑵全面评价冲突所产生的影响。
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师生9)(托马斯提出五种处理人际冲突的策略:
回避策略、强制策略、可知策略、合作策略和妥协策略。
冲突。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⑶了解学生、承认学生10的个性差异。
⑷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
⑴传递人类社会文化成果的作用。
⑵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促进经11济发展的作用。
⑶塑造年轻一代心灵的作用。
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12.教师的劳动任务:
搞好教学、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关心学生健康、推动社会发展。
.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性、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13课程第六章.课程的要素:
课程目标、课程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
1、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
学科课程(主分科教学)2。
)为主来组织的课程类型,主“做中学”.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3教学第七章.教学:
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1.教学的一般任务:
⑴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⑵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⑶培养社2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
⑷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师生教与学的统一活动。
课堂3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以及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006(.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4.制定进度教学计划的顺序:
学期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6烈。
.上课的基本技能:
讲述、教学对话、板书、布置家庭作业。
78.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9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选答题(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组配式试题).试题类型:
供答型(简答式和述式)10.测验种类:
论文是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性测验、标准化测验。
1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示模仿教学方法、文理科教学方法。
12.教学策略可分为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
13.班级授课制:
指根据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14容和时数并按课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⑵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
⑶有利于发15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⑷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
⑸师生、生生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使学生形成社会性素质和人格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⑵不利于探索、创新能16力的培养。
⑶不利于因材施教。
⑷难以体现灵活性特色;
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⑸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师生可以充分互动。
17(4)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3);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
(2)备课;
(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8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课外辅导;
19作业分量
(2)作业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且具有代表性。
(1).教室布置作业的要求:
教师应经常检(4)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且规定完成的时间。
(3)要适当,难度要适度。
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常见的教学策略:
奥伯尔——先行组织者策略;
布鲁纳——发现学习策略;
布卢姆——掌握学习20
策略;
卡尔·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策略;
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策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
克拉夫斯基——例教学策略。
论为基础)德育第八章.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1.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⑴德育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⑵学生的知、情、形、意等诸因素统一发展的2规律。
⑶学校德育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⑷促进学生思想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⑸多方面教育影响实施优化组合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德育理念:
⑴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论。
⑵从学生实际出发。
⑶坚持知行统一。
⑷整合各方面的4教育影响。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冶发、表扬奖励与批评法。
5.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社区教育、业余党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德育基地。
67.我国中小学德育容: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
指导)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第九章.体育与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⑴密切联系,相互促进。
⑵德育发展学生的智力。
1⑶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同时德育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不断进步。
⑷不论是智育还是德育、美育都离不开体育,都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
⑸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及锻炼身体。
⑹美育与德育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和心境下愉快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以美育代”1912.蔡元培于2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第十章.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主任起着引导、协助、监督、咨询等作用。
1.班级组织的特点:
教育性、社会性、平等性、准自治性。
2全面的发展。
使学生得到充分、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3)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2006(.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最关心的两件事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和让学生听从老4师。
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因此形成班级管理的极为简单的因果关系:
学得好的,受到鼓励,并且越来越好;
学的差的,受到批评,并且越来越差。
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而多数学生希望为班级做点事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班干部相对稳定,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却没有机会。
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荣誉的象征,但是缺乏主人翁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问题的对策:
5⑵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⑴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⑷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⑶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班级活动组织:
⑴设计(活动资源的挖掘、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主题的提炼、活动标题的拟定、活6。
⑶开展。
⑷。
⑵准备(撰写计划、落实人员、准备材料、选择场地、活动的外部联系)动形式的选择)后续。
班主任辅导的主要容:
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⑵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
⑴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
班主任的角色作用:
.7⑶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8得力助手,对全班学生的健康和学发展负主要责任。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不仅是联系各科教师与团队组织的纽带,还起着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作用,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
9⑴对社会,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⑵对学校,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⑶对同事,协调好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配合其他老师的工作。
⑷对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个性。
.班主任教育方法:
说理教育法、激励法、榜样示法、角色模拟法、暗示法和契约法。
10.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⑴教师的领导风格。
⑵班级规模。
⑶班级的性质。
⑷对教师的期望。
11理论。
ABC.艾里斯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12课外、校外教育第十一章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⑵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⑴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
校外教育的意义:
课外、.1⑶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⑷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特点:
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
2.家庭教育的特点:
容生活化,方式情感化,方法多样化。
3.学校、社会、家庭的关系:
⑴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⑵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⑶加4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⑷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
.课外活动的容:
政治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社5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
、个人活动。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群众性活动、小组性活动(基本组织形式)6)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普通心理学绪论第一章.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这标志着科德国心理学家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年,1879.2学心理学的诞生。
.个体心理可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3.从外部行为推测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法则。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5.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6感觉和知觉第二章.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1.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2.部感觉:
运动觉、平衡觉、脏感觉。
3)2006(.感觉现象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联觉。
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应。
5.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6.知觉的基本特性: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第三章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
.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3.注意的种类:
4,即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⑴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即自觉地、有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⑶⑶随意后注意⑵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即有预定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以后注意).注意的品质特征: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⑴原有活动吸引注意的程度。
⑵新的事物的性质与意义。
⑶事先是否具有转移6注意的信号。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7⑴不随意注意规律的应用:
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
防止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
)2008(⑵随意注意规律的应用:
明确目标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正确组织教学。
记忆第四章.记忆是人脑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1.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
从信息加工上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2)2006(.记忆的主要类型:
⑴根据容与对象分: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⑵3、长时记忆(一分分钟)2秒—5、短时记忆(秒)2秒—25.0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
瞬时记忆(。
钟以上到许多年直至终身).遗忘: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45)200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⑴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⑵学习的程度。
⑶事迹材料的系列位置。
⑷识记者6的态度。
、提取失败说。
.遗忘的原因:
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7.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
⑴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
⑵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
⑶增加信息加8工的深度。
.有效的复习方法:
⑴及时复习⑵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复习容。
⑶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⑷复9习方法多样化。
⑸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⑹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记忆品质的特点:
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10.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1⑴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⑵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⑶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⑷注意数学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思维第五章1.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问题性。
.思维的类型:
2)⑵根据逻辑性2009(⑴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划分:
知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分:
分析思维、知觉思维。
⑶根据指向性分: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⑷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
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方式。
3.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4.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5。
)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⑵明确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问题解决的阶段:
⑴提出问题6。
⑷检验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⑶提出假设。
)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⑴人的知觉特征。
⑵定势与功能固着。
⑶个体经验水平。
⑷情绪与动机。
7)2008(⑸个性因素。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酝酿、社会因素。
8.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9⑴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⑵培养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
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⑷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想象的功能:
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替功能。
10.想象的种类:
⑴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
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⑵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11分:
幻想、理想、空想。
⑶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
12
.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形象性、新颖性。
13情绪与情感第六章.基本的情绪分类:
快乐、悲伤、愤怒、恐惧。
1.情绪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
⑴心境:
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具有弥散性的情绪分类。
2⑵激情:
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⑶应激:
在出乎意料的紧迫状态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的情绪状态。
3)2004(.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009(.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4.压力与心理反应:
抑郁、焦虑、恐惧、狂躁。
5.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⑴只觉自己的情绪状态。
⑵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
⑶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6.健康情绪的培养:
7⑴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⑵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⑶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
⑷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
⑸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⑹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
⑴双趋冲突。
⑵双避冲突。
⑶趋避冲突。
⑷多重趋避冲突。
8.意志品质的特征: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9需要与动机第七章.需要是机体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2009、2006(.动机产生的条件:
人的部需要和外部诱因相结合而产生的。
3.动机的功能:
引发功能、指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4:
.学习动机的激发(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5⑴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育。
⑵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⑸正确指导学习成绩的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进行奖惩。
⑷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争。
学习。
⑹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
能力第八章.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⑴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发展。
⑵能力制约知识、技1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⑶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⑷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两者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
.能力的分类:
2⑴按功能的倾向性分:
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⑵按能力的功能分: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⑶按能力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
模仿能力、创造能力。
.能力形成的原因与条件:
遗传、环境和教育(产前环境和幼教、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人的主观能动3(性))2008:
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
)2006.多元智力理论(4多万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
智力的涵是多元的,100观点:
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它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5⑴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社会实践。
⑵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