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 成都市农家乐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4539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管理 成都市农家乐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旅游管理 成都市农家乐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旅游管理 成都市农家乐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旅游管理 成都市农家乐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旅游管理 成都市农家乐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管理 成都市农家乐研究Word下载.docx

《旅游管理 成都市农家乐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 成都市农家乐研究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管理 成都市农家乐研究Word下载.docx

成都;

发展;

对策

ABSTRACT

ThesituationandproblemsofNongjialeinChengduareanalyzedinthepaper.Nongjialeisonemotifofthemoderntourism.Inourcountry,itoriginatedinChengdu.Ithasbecomeanimportantpattern.Althoughitbeganin1990s,ithasdevelopedatagreatspeedbecauseofNongjialebeingconsonantwiththedevelopmenttrendofmoderntourism,therequirementofdwellersincitywantingtogotonatureandtherequirementofneweconomy.Itexpandsthespaceoftourismandtakesleadofincreasingincomeofpeasantsandprosperingruraleconomy.Dependingontheadvantageouspositionofabundanttourresourceandculturebackground,thesuggestionfordevelopingtheleisureandculturetourandsomedetaildevelopmentstrategiesarebroughtoutinthepaper,tooptimizeindustrialstructureofthecountryside.

Keyword:

Nongjiale;

Chengdu;

development;

suggestion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二章研究背景与意义3

2.1研究的背景3

2.2研究的意义3

第三章农家乐经营模式研究5

3.1经营规模5

3.2经营结构5

3.3经营类型5

3.3.1花果观赏型6

3.3.2避暑休闲型6

3.3.3花园客栈型6

3.3.4养殖科普型6

3.3.5农事体验型6

第四章农家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7

3.1农家乐存在的问题7

3.1.1缺乏统一规划管理7

3.1.2旅游产品单一7

3.1.3乡土文化的城市化加剧7

3.1.4经营水平参差不齐8

3.2解决方法8

3.2.1科学管理,合理整合资源8

3.2.2特色分工,突出主题8

3.2.3特色分类管理8

3.2.4提高经营水平9

3.2.5品牌保护9

3.2.6形象营销9

第五章结语11

参考文献13

致谢15

第一章绪论

我国是一个具有多民族特色和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田园风光,以及淳朴的风土民情和乡风民俗。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已成现代旅游发展的主题旋律,过惯了都市生活的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能回归自然、享受清新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乡村风情。

因此,“农家乐”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成为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旅游形式。

如今已花开中国,成为许多大城市周边地区服务市民、致富农民的首选旅游产品,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研究背景与意义

2.1研究的背景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各种物质条件的便利,休闲旅游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新时尚,特别是周末休闲旅游已成为都市人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

这种旅游不同于人文自然景观型旅游,它是融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康体健魄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要求能体现出乡村的自然美和田园美。

乡村旅游以其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和洋溢的乡土文化气息给都市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受到都市人的青睐。

成都是一个具有休闲传统的城市,乡村旅游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地人称之为“农家乐”。

“农家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游客娱乐的主要方式为赏花采果、麻将棋牌、喝茶聊天等。

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农家乐”旅游的花费低廉(一般20-30元/天),而且离城近,交通方便,是成都市民大众化的休闲方式之一。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无论在发展水平、规模、经济总量增长等方面都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据统计,成都市所辖的19个区(市)县的“农家乐”达500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

[1]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迅速发展。

随着工业的日益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生活环境在不断“钢筋混凝土化”,同其他大城市一样,成都也面临着阳光、蓝天、青草、绿地正在被成堆的垃圾、肮脏的污水、高大的建筑所吞噬,人口高密度集聚,交通拥挤,住宅匮乏的“城市综合症”。

面对着城市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正在蜕变成片片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沙漠”,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中感到烦躁和压抑,希望能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农家乐”旅游的淳朴、悠闲、恬静的特征正好吻合了城市人这种“回归自然”的心态,由此而迅速发展起来。

1995年5月,我国实行了五天工作日,“双休日”的实行,使素来较为发达的成都休闲文化更有了时间上的制度性保证,加之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旅游逐步成为居民的消费时尚。

成都又是传统的休闲城市,成都人历来有喜郊游,爱踏青的传统,因此“农家乐”旅游很快成为双休日成都人休闲旅游的一种时尚。

2.2研究的意义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

“农家乐”旅游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土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脱贫致富的愿望,农民要致富已成为时代强音而成为“农家乐”发展的强大内动力。

而今,“农家乐”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农家乐经营模式研究

3.1经营规模

以成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之一的郫县农科村为例,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992-1996年,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的小规模经营阶段,几乎全村家家户户经营“农家乐”;

1997-2000年,外地投资经营户增多,部分“农家乐”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

2001年以后,“农家乐”经过重组兼并或联营,形成以大户为主导的规模经营阶段。

“农家乐”规模也从一天仅能接待40-50人次发展到每天可提供400-600人次的餐饮。

[2]随着经营规模的演变,成都市周边地区众多的农户加入到“农家乐”旅游的建设队伍中,依托本地资源开发特色区域“农家乐”旅游,并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相当规模经营水平的“农家乐”旅游,且带动相关产业走向产业链的发展之路。

这在国内的“农家乐”旅游发展中树立了典范。

3.2经营结构

成都“农家乐”是以本地经营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一般是夫妻经营或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经营,家庭经营色彩浓厚。

雇佣的服务员也多为邻里亲戚。

每到旺季,亲戚、邻里相互帮忙现象普遍。

随着“农家乐”的扩展和效益的提高,吸引外地人和城市居民前来租地投资经营的“农家乐”也逐步增多。

成都市由城里人租地经营的“农家乐”约占总数的20%以上。

城里人经营的“农家乐”一般规模大,基础设施好,在竞争中的优势日益明显。

以郫县农科村为例,2000年,“农家乐”经营户60户,其中10户为外地人投资经营,占经营户的17%;

到2003年,经过重组兼并,20多家经营户中,外地人已占有经营户的40%,而且位置好(位于村主干道两侧),规模大,旅游收入占全村的70%以上。

本村村民经营的“农家乐”除村长和村支书等几家规模大、设施较好外,其余都比较简陋,位置也比较偏僻。

[3]

3.3经营类型

从整体而言,成都“农家乐”旅游为游客充分展示了川西坝子特有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和古老的巴蜀文化,具有浓郁的农耕“川味”。

就局部而言,它又依自然条件和区位的不同,形成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温江县万春镇等农家乐旅游为代表。

这里位于“国家生态示范区”内。

是享誉全国的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农家乐”发端于此。

它荟萃着川西平原农家休闲旅游的主要特色,展现着“农家乐”的巨大规模。

3.3.1花果观赏型

以龙泉驿的书房村、工农村、桃花沟、苹果村等东郊浅丘的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

龙泉山特产水蜜桃,是全国四大桃乡之一,也是枇杷、梨子的盛产地。

其果品远销全国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龙泉驿区的经济支柱。

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以春观桃(梨)花、夏赏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其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卖果不如卖花,让人先饱眼福、后饱口福,它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嬗变。

龙泉驿山水果在提高其科技含量之后又着力提高其文化含量,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农家乐”,开启了丘陵山区发达的致富的新思路。

[4]

3.3.2避暑休闲型

以远郊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蒲江县的朝阳湖、彭州市的银厂沟、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

依附于著名的避暑景点,以整洁价廉的农家旅舍吸引游客,“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生态景区的自然环境”。

3.3.3花园客栈型

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等为代表。

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建成园林式建筑,使之成为设施功能齐全、沿用客栈式管理的休闲娱乐场所。

3.3.4养殖科普型

以都江堰、青城山等地为主要代表。

都江堰三文鱼养殖基地寓教于“游”,不仅可以品尝价廉物美的新鲜三文鱼,还可以提供鱼类养殖的详细资料,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3.3.5农事体验型

青城山后的绿茶基地就是代表之一。

游客享受农家乐服务之余,可以亲自到田间地头采上几斤新鲜的茶叶,融入大自然,在劳动中享受休闲的快乐。

[5]

第四章农家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作为国内“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成都市“农家乐”旅游发展至今已具相当水平,部分地区因为政府主导有方已成功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强有力的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在国内树立了先进典范,但由于布局分散,区域条件的参差不齐以及政府在市场引导方面的缺失等主客观因素而导致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尚存在管理、产品开发及经营方面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发展农家游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以作探讨。

3.1农家乐存在的问题

3.1.1缺乏统一规划管理

从旅游规划来看,大多数“农家乐”的开发缺乏专项规划,呈现无序经营,遍地开花的状态。

从管理角度,虽然有地区农家乐发展政府已重视加强管理、引导、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但大多数地区仍处在经营理念低下、片面追求利润而导致的低价格恶性竞争局面;

且由于盲目的简单模仿,不少地区出现建筑风格相似、经营项目以及管理方式的相互抄袭的商业浅层状态,这样只会破坏现实与潜在的市场需求,严重影响“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前景。

3.1.2旅游产品单一

虽然按照资源依托的不同,而开发出突出特色的经营类型,但大多“农家乐”提供的服务几乎相同,如吃农家饭、农园观光、赏花采果、棋牌麻将、钓鱼、卡拉OK等。

旅游产品单一,未形成系列,缺乏对当地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策划包装不力,宣传促销乏术,使得一些旅游点虽能兴盛一时,但由于旅游开发的短视行为、诸种设计类型趋同、千篇一律的活动模式,而导致文化延续出现断层,不仅会使游客日久生厌,而且,一些地区开发效益下降,不断衰落,影响“农家乐”发展的后劲。

例如,龙泉驿区“农家乐”的发源地书房村自1992年开始出现“农家乐”,到1999年达到高峰,但由于经营模式多年不变,加之周边地区农家乐旅游的蓬勃开展导致竞争加剧,从2000年开始效益下降。

据调查,2002年,大多数“农家乐”的旅游收入比1999年高峰期下降了40%-60%。

[6]

3.1.3乡土文化的城市化加剧

旅游业是一种顾客直接来到产品产地的产业,旅游发展促进了城乡间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农村的“观念城市化”,[7]带动了乡村文化的进步。

面对市场导向的迎合性,随之而来的即是乡土文化的城市化加剧,城市发达的经济孕育产生的强势文化对经济欠发达的“农家乐”旅游区的弱势文化的冲击,城市游客的大量进入使乡村的弱势文化向城市的强势文化靠拢,而致使地方文化资源弱化,渐失本真。

3.1.4经营水平参差不齐

所谓“飞地化”,是指城里人占据了乡村旅游业中的经营地位,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了城里人的“飞地”。

[8]由于经营水平的差异,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效益差别很大。

随着“农家乐”竞争的加剧,城市人口租地经营的比重在逐年增大,而且所经营的“农家乐”大多上规模、上档次,经营收入也较高。

真正有农户经营的“农家乐”中,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主要是有过外出工作经历、主动外出考察和接受培训的业主。

可见,作为本地化的农户要加大提高经营水平,以保证并促进“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3.2解决方法

成都市的“农家乐”发展要充分体现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具有区域农业经济特点的开发,采取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农家乐”旅游有序、规范、健康的发展起来,真正达到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3.2.1科学管理,合理整合资源

成都市众多的乡村旅游地,必须根据区域类型和交通条件,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有选择的重点开发和创新开发,避免相互模仿,重复开发。

在布局时要以“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两栖性”为出发点,以保护资源,发展生产为前提,不能破坏田园风光、污染环境。

要合理规划以整合资源,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考虑到市场需求状况,做好市场调研,准确定位,选好目标市场,因地制宜,开展“农家乐”总体规划,在项目建设上,避免盲目重复建设,要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基地。

3.2.2特色分工,突出主题

改变现有的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向特色化发展,根据不同地域的区位条件、农业与民俗文化资源而分出不同的主题“农家乐”进行开发,立足原汁原味的农家乡土文化,塑造个性品牌。

重点突出蜀地人民“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实用理性思想。

而在“农、家、乐”上,强调“农”、“家”、“乐”,即经营风格要有农家特色,服务要给游客“家”的感觉,经营项目要提供可参与的特色娱乐活动;

在硬件上,追求“外部民俗古朴、内部装修现代化”。

3.2.3特色分类管理

随着乡村旅游经营的商业化、建筑的城市化与设施的标准化,乡村性中淳朴的民风与低廉的价格等受到严重挑战。

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强调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成都的农家乐星级标准作为一种标准化管理,容易导致产品与服务趋同。

政府与协会应该推行特色分类管理:

形成餐饮、采摘、歌舞、杂艺、农业、节庆等特殊类型的乡村旅游,建设一批特色精品民俗村。

“家家达标准,村村有特色”是农家乐发展的目标,在村内应该推广标准化管理,推进土地、接待设施的适度集中与规模化,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乡村旅游经营者。

3.2.4提高经营水平

“本地化”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农家乐”的最大特点是经营者“农游合一”的“两栖性”,体现了本地居民参与的原则,经营者的本地化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乡村性,同时促进本地农户经济上的增收、致富。

“飞地化”是对这一切的最大威胁。

“外来户”的优势:

经济势力较雄厚,能够在区电视台做广告;

与区里、市里有比较广泛的人际关系;

最了解城市旅游者的口味;

在经营中广泛雇佣带来的人员而挤兑本地人员的工作机会。

在“农家乐”经营中政府要做好当地农户的技术支持与各项培训工作,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思路,不断树立品牌意识、规模意识和特色意识,提高经营水平,保证劳力的本地化以促进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5品牌保护

品牌代表产品的一种视觉形象和文化形象,是旅游地参与竞争的重要载体。

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旅游产品的品牌和知名度对旅游地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对品牌的保护也是尤其要加强。

通过分类管理形成一批专业的农家乐经营者,必然会形成品牌。

在成都,由于农家乐主要由农民经营,经营者数量众多又是个松散的组织,缺乏商标保护意识,农家乐作为商标在涵盖了糖果、调味品等30个大类别领域已经被一些企业抢注,而成都周边数百个农家乐老板最关心的服务类农家乐商标目前也随时有可能被抢注。

因此要注意提高农户经营者的品牌意识,积极注册商标保护“农家乐”的健康发展。

[9]

3.2.6形象营销

目的地形象是公众以一个潜在或现实旅游者的眼光对一个地区的评价,是旅游者对一个地区的信仰、印象和想法的总和,代表了大量与地区相关的信息。

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影响目标市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10]因此,成都市在发展“农家乐”时应增强形象营销意识,注重形象塑造,个性设计以及形象传播。

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强大发展需要庞大的消费群体的支撑,而庞大的消费群体源于对目的地的感知与吸引。

对外地游客和外宾而言,民俗和文化是一个卖点,而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是两者很好的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

成都要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如何吸引境外客源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问题,乡村旅游完全可以成为其主打产品之一。

据调查,国际游客对旅游地的文化有强烈的关注,英、美、日、德、法、澳六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的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而乡村旅游产品“农家乐”正符合境外旅游者这一需求。

将具有特色的蜀文化融入农家乐旅游,作为形象塑造核心,增加产品特色和内涵,设计一些参与式、体验式的探险等旅游活动,对海外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

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具有生命力的旅游形象,整合营销,通过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对他们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让其他的城市人知道在川西平原上有一片净土,那里能让他们感到宁静与放松,那里有广阔的森林和明净的湖水,有淳朴的风情,有古朴的乡土气息,有高新的农业技能和放松的休闲娱乐、刺激的感官体验等,这些都最适宜他们来享受。

因此,“农家乐”的形象营销对成都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十分重要。

第五章结语

成都市“农家乐”旅游必须加强科学开发、合理规划与严格管理,加强产品的促销力度,使游客、广大农民在“农家乐”中都受益。

成都市“农家乐”旅游开发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以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平衡当地经济发展、文明进步与地方文化本真保持的重要关系,以加强“农家乐”发展的后劲,实现农业和旅游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文,刘晓鹰.成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特色——休闲度假与文化旅游[J].旅游资源,2006,

(1).

[2]何景明.成都市“农家乐”演变的案例研究-兼论我国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J].旅游学刊,2005,(6).

[3]何景明.成都市“农家乐”演变的案例研究-兼论我国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J].旅游学刊,2005,(6)

[4]周荣华.成都“农家乐”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4,(5)

[5]邓文,刘晓鹰.成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特色——休闲度假与文化旅游[J].旅游资源,2006,

(1).

[6]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农家乐带动休闲旅游产业链[J].今日中国论坛,2006,

(1).

[6]何景明.“农家乐”发展中政府的“缺位”与“越位”[J].旅游学刊,2006,

(2).

[7]何景明,马泽忠,李辉霞.乡村旅游发展中问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7).

[8]奏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05,(3).

[9]奏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05,(3).

[10]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MoscardoG,PearcePL.Presentingdestinations:

Marketinghostcommunities[J].TourisminDestinationCommunities,2003:

265-266.

[12]SharplyRichard.RuralTourismandSustainability-ACritique[J].NewDirectionsinRuralTourism,2003,(40).

[13]杨建翠,殷继成,鄢和琳.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01,

(1).

[14]李琳桂.体验经济时代的“农家乐”发展对策[J].文史博览,2005,(14).

[15]李琳桂.基于循环经济的“农家乐”旅游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1).

[16]王云才,许春霞,郭焕成.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J].干旱区地理,2005,(6).

[17]罗晓彬,王汝辉.成都市郊区农业观光策略选择——三圣乡社会调查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

[18]彭明勇.西部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初探——以龙泉驿为例[J].成都工商大学学报,2005,

(2).

[19]王丽.浅析政府的旅游行政管理职能[J].宜宾学院学报,2006,

(2).

[20]毕洪文.我国旅游观光农业的特征及发展方向[J].北方园艺,2006,

(1).

致谢

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获得了专业指导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尤其是本课授课老师李蔚老师一直以来给予了高度关注,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工作的严格要求和对我学习的偶尔懈怠的宽容,令我铭记在心。

以及在采集资料时同学们与亲友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