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3962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Word下载.docx

《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Word下载.docx

明湯顯祖《牡丹亭》題詞: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作者創作《牡丹亭》,呈現為追求愛情,至死不愈,為愛而死、為愛而生的主題情懷,是一個浪漫淒美的愛情故事。

近代文學家白先勇先生形容此劇時說:

「它歌頌青春和愛情,杜麗娘為了追尋夢中情郎柳夢梅,生而死,死而生,超越時空,打破一切人間禮教規範,而攀升到『至情』的理想境界」。

《牡丹亭》成為典雅與美的結晶,由明至清,無論在案頭或劇場,都耐人尋味、動人無數。

湯顯祖的「牡丹亭」,纏綿、清幽、瑰麗、飄逸,是曠世的傑作,堪稱戲曲「經典中的經典」。

他的詩意、美蘊、哲思、至真至奇、魅力歷久彌新,深情濃意能傳唱四百餘年而不絕。

  此劇在報章雜誌與網路上,有許多文章對其意義內涵有多所敘述,如傅月庵〈解到多情情盡處—湯顯祖《牡丹亭‧還魂記》〉一文中提及:

由於湯顯祖在劇中對於深閨少女婚姻愛情不得自主,深表同情,對於杜麗娘打破社會道德習俗約束,熱烈追求理想中的愛情,再三致意。

在〈題詞〉裡甚至直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因此除了文人之外,這部戲格外受到閨閣婦女的喜愛,湯顯祖還在世時,便有一位十七歲的少女俞二姑因嗜讀《牡丹亭》,抑鬱難解,惋憤而終,湯顯祖聞後有感,寫詩悼念:

「何自為情死?

悲傷必有神。

一時文字業,天下有心人」;

還有馮小青者,遇人不淑,傷心而死,也留詩自悼:

「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閒看《牡丹亭》。

人間亦有痴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

」至於演這齣戲演到傷情倒地而死、吳吳山三婦合評出版《牡丹亭》,更在在說明了這齣戲的影響力。

黃麗妃在《新台灣新聞周刊》第421期(2004/05/14)提及:

英國莎士比亞的愛情悲劇【羅蜜歐與茱麗葉】殉情身亡,晚明大劇作家湯顯祖創下千古絕唱【牡丹亭】,因情之所至,因情還魂,這一部中國文學史上最美麗的愛情神話,四百多年來,一代復一代曾鼓舞撩動無數青年男女,對衝破禮教解放個性產生無限嚮往與渴望,這一部「出生入死」、愛得「死去活來」的悲喜劇,是中國浪漫文學一帖最強力的愛情「還魂丹」。

那一場後花園如真似幻的唯美綺夢,傳唱無限的纏綿與悱惻,杜麗娘生而死、死而生,對追求愛情無悔的愛戀,超越時空的熾熱情緣,燒灼著世間男女心底的情愫。

從《牡丹亭》的故事情節,與這些文章的評價敘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大文豪湯顯祖,在明代東廠嚴厲的政治色彩、民風保守的社會環境中創作《牡丹亭》,是想要藉由文學、戲劇,突破某些規範,創發超越時空的愛情觀。

全本共有55齣,其中第10齣〈驚夢〉中,包含〈遊園〉與〈驚夢〉二段。

在透露大家閨秀杜麗娘之真性情,描寫她心思細膩,對景、對物觀察入微;

形容她個性執著,對喜愛之事勇於追求,以及傳遞她對於大自然經眼入心之喜好。

其文辭典雅、優美動人,加以結合音樂唱腔、舞蹈身段,是崑劇經常演出之折子戲。

本文將針對《牡丹亭》中〈遊園〉之唱詞結構與音樂進行分析與探討。

貳、《牡丹亭‧遊園》的唱詞結構

《牡丹亭》之音樂是屬於曲牌體,而曲牌極重視唱詞與音樂之間的關係,在研究其音樂現象之前,應先探討何謂「曲牌」與「套曲」。

1、曲牌與套曲

(一)曲牌

一個「曲牌」原是一首有唱詞的音樂,唱詞以長短句為主,音樂旋律、節奏與唱詞平仄四聲互相配合,音樂性之聲情與詞情溶合相得益彰,因此曲牌名稱與內容相符,是「選詞配樂」的階段。

曲牌在發展中形成另一種創作,採保留音樂而「依聲填詞」,是使用原牌名、原音樂,重新創作不同的唱詞內容。

由於原音樂的基本樂句、旋律、節奏都予以保留,因此新創作的唱詞必須遵循原唱詞的格律,才能與原音樂緊密配合,形成另一首同名曲牌。

這就關係著原詞的句數、字數、句長、韻長、音節、協韻、平仄、聲調、對偶等因素。

在曲牌音樂方面,初期「選詞配樂」的階段,因為唱詞的詞情而譜以同性格之曲調,因此在調高、調式以及音形、節奏的運用上都符合原唱詞的情感。

而「曲牌」進行唱詞再創作時,也就是「倚聲填詞」的階段,基本上仍因循原曲牌唱詞之風格填詞,但是由於唱詞與原曲不同,為配合新詞的語調,在樂句中一些裝飾音、經過音等有了些許變化,使得新舊二曲骨幹音樂相同,但是又不完全相同,這也是曲牌音樂的特色之一。

而伴奏者的繁簡加花搭配,更增添了曲牌音樂變異上的豐富性。

基於以上因素,論及曲牌,尤其是崑劇的曲牌,唱詞之形式與內容就是必須探究的重要部分。

《牡丹亭‧遊園》是由多首曲牌組合而成的「套曲」,本文將從崑劇套曲《牡丹亭‧遊園》的唱詞結構,分析所使用曲牌的詞格及韻部,歸納出套曲的詞格特徵,進而從曲牌詞曲之關係,探究曲牌音樂「套曲」的體製規律與音樂現象。

(二)套曲

瞭解「曲牌」的定義,進而探究何謂「套曲」。

以同宮調的一首或多首曲牌,有系統組合而成的曲體,稱為「套曲」,因為由不同曲牌結合,形成多數曲之貫串,因此也稱「套數」。

套曲依其故事長短之需求,可有不同數量的曲牌組合運用,其套曲之形式稱為「套式」。

套曲之形式依曲牌之多寡有小型套式、中型套式與大型套式等。

大型套式是同調高、同調式與同調性之曲牌,按照音樂曲式中節拍與節奏都順暢銜接的原則,聯綴成一套緊密結合的大型樂曲。

完整的大型聯套曲體,基本上是由三個部分的組合,主體是中間部分,由數個曲牌銜接,前有引子,而後有尾聲。

套數依曲牌內容性質不同,分為「南曲套數」和「北曲套數」,完整的「南曲套數」包含引子、過曲、尾聲;

完整的「北曲套數」,包含首曲、正曲、尾曲。

從說唱的諸宮調和戲曲的明清傳奇分析,套曲曲體運用曲牌之多寡可有不同之組合形式。

以南曲為例,南套之套式有以下四種:

其一,引子、過曲、尾聲三者俱備;

其二,無引子有過曲有尾聲;

其三,有引子、過曲無尾聲;

其四,但有過曲,無引子與尾聲。

而北曲套數的套式,依其由簡至繁有小型套式:

一個曲牌或有尾聲;

中型套式:

同宮調一個曲牌反覆一次或多次,加一尾聲;

大型的纏令套式:

同宮調多首不同曲牌串聯而成,前有引子,後有尾聲。

在纏令套式中又有一些變化的曲體,如纏達:

纏令中有數曲輪流循環之曲體;

帶賺的套式:

纏令中插入一首或多首節奏特殊的賺;

轉調〔貨郎兒〕的九轉等曲體。

二、《牡丹亭‧遊園》的宮調與唱詞

湯顯祖創作《牡丹亭‧遊園》所選擇的宮調與曲牌是【商調】引子〔繞池遊〕、【仙呂宮】過曲﹝步步嬌﹞、〔醉扶歸〕、〔皂羅袍〕、〔好姐姐〕、〔隔尾〕。

此套曲前有引子〔繞池遊〕;

中間有四個曲牌組合而成的「過曲」﹝步步嬌﹞、〔醉扶歸〕、〔皂羅袍〕、〔好姐姐〕,末有尾聲〔隔尾〕,是完整的套曲。

此套曲中引子〔繞池遊〕的「宮調」是【商調】;

過曲和尾聲的「宮調」是【仙呂宮】,所以一個套曲的過曲和尾聲是相同宮調,但是引子可以不同宮調。

茲將《牡丹亭‧遊園》的宮調與唱詞列述如下:

《牡丹亭‧遊園》

(商調引子)﹝遶池遊﹞

(旦上)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貼)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烏夜啼)『(旦)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貼)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闌。

(旦)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貼)已分付催花鶯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掃除花徑?

(貼)分付了。

(旦)取鏡臺衣服來。

(貼取鏡臺衣服上)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鏡臺衣服在此。

(仙呂宮過曲)﹝步步嬌﹞

(旦)裊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

停半晌、整花鍋。

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

(行介)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貼)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歸﹞

(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豔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處無人見。

不隄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愁顫。

(貼)早茶時了,請行。

(行介)你看:

畫廊金粉半零星,池館蒼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旦)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皂羅袍﹞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恁般景致,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飛暮捲,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貼)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好姐姐﹞

(旦)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茶蔴外、煙絲醉軟。

春香呵!

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

(貼)成對兒鶯燕呵。

(合)閒凝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

(旦)去罷。

(貼)這園子委是觀之不足也。

(旦)提他怎的!

(行介)

﹝隔尾﹞

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臺是枉然。

到不如興盡回家閒過遣。

唱詞中比較小的文字是說白或增字、增句;

比較大的文字是曲牌的本格。

三、《牡丹亭‧遊園》的唱詞分析

《牡丹亭‧遊園》套曲是由多個曲牌組合而成,由於篇幅有限,本文以﹝遶池遊﹞曲牌為例進行詞格的分析,探究﹝遶池遊﹞的唱詞格律格。

﹝遶池遊﹞唱詞:

「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

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去年?

」本文將以﹝遶池遊﹞曲牌的句數、字數、句長、韻長、音節、平仄、協韻、聲調、對偶等方面進行分析。

﹝遶池遊﹞曲牌唱詞分析如下:

句數:

共有7句。

第1句「夢回鶯囀」、第2句「亂煞年光遍」、第3句「人立小庭深院」、第4句「炷盡沉煙」、第5句「拋殘繡線」、第6句「恁今春」、第7句「關情似去年」。

字數:

這7句的字數為4564434,因為每句的唱詞字數量不同,因此為長短句。

句長:

由於中文是一字一音節,因此本曲每一句子的長度與字數相同,是4564434。

韻長:

是指句子中以押韻之處為結點的長度,如本曲第1句韻腳字為「囀」,以此字為結點,第1句共有4字,因此韻長為4。

由於本曲第6句不押韻沒有結點,第6句到第7句的字數為7個字,因此本曲韻長為456447。

音節:

所謂音節是指句中的分逗形式,第1句4個字,以第2字為分逗處,音節為22、第2句5個字,音節形式為23、第3句6個字,音節為222、第4句4個字,音節為22、第5句4個字,音節為22、第6句7個字,音節為322。

協韻:

﹝遶池遊﹞唱詞韻腳字:

第1句「囀」、第2句「遍」、第3句「院」、第4句「煙」、第5句「線」、第6句不押韻、第7句「年」。

此曲押「先天」韻,是123457句押韻,第6句不押韻。

聲調:

本曲唱詞聲調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入聲。

第1句「夢回鶯囀」是去聲、陽平、陰平、上聲;

第2句「亂煞年光遍」是去聲、去聲、陽平、陰平、去聲;

第3句「人立小庭深院」是陽平、去聲、上聲、陽平、陰平、去聲;

第4句「炷盡沉煙」是去聲、去聲、陽平、陰平;

第5句「拋殘繡線」是陰平、陽平、去聲、去聲;

第6句「恁今春」是去聲、陰平、陰平;

第7句「關情去年」是陰平、陽平、去聲、陽平。

由於﹝遶池遊﹞的唱詞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穿插運用,很少多字連用,因此聲調變化曲折起伏多,聲音旋律就波浪多。

平仄:

因為唱詞聲調平上去入的設計,使得有平仄的變化,平聲分陰陽,上去為仄聲,因此本曲第1句「夢回鶯囀」是仄平平仄、第2句「亂煞年光遍」是仄仄平平仄、第3句「人立小庭深院」是平仄仄平平仄、第4句「炷盡沉煙」是仄仄平平、第5句「拋殘繡線」是平平仄仄、第6句「恁今春」是仄平平、第7句「關情去年」是平平仄仄。

此曲平仄歸整分佈均勻。

對偶:

本曲只有第4句「炷盡沉煙」與第5句「拋殘繡線」是對偶。

雖然《牡丹亭‧遊園》套曲是由多個曲牌組合而成,而本文只舉其中﹝遶池遊﹞一個曲牌進行分析,但是從此曲牌填詞的現象,即可一窺管豹,知道湯顯祖對於唱詞創作時的專業能力及特色。

從以上﹝遶池遊﹞的唱詞格律分析,了解湯顯祖在創作《牡丹亭‧遊園》時之填詞,非常重視唱詞句子的規律,不僅詞情優美動人,運用對偶展現文采;

在聲調、平仄的分佈安排,也極為講究,因此更能發揮音樂婉轉動人的曲折線條,呈現出水磨調的特色。

參、《牡丹亭‧遊園》套曲之音樂分析

崑劇是屬於曲牌體之音樂體式,曲牌體包含唱詞結構部份、音樂宮調部分與音樂性格的部份。

曲牌組合的形式,從簡單到複雜的形式有重頭、重頭變奏、子母調、帶過曲、雜綴、曲組、套曲、合腔、合套、集曲和犯調等十一種類型。

《牡丹亭‧遊園》之音樂體式是以套曲形式呈現,在曲牌組合的形式中,屬於精緻的音樂體式,有許多音樂的規範。

本文以〔皂羅袍〕為例,分析此曲牌的宮調、板眼、旋律和腔調等音樂現象,進而推論本套曲之音樂情形。

首先將《牡丹亭.遊園》〔皂羅袍〕曲譜呈現,並進行分析。

譜例《牡丹亭.遊園》〔皂羅袍〕:

一、宮調

前文已論及宮調包含三種意義,其一為「調高」;

其二為「調式」;

其三為「調性」(音樂性格)。

所謂「調高」就是似西方音樂中「調號」所規範的音階形式,如以Do(C)為主音的大音階為Do(C)大調、以Sol(G)為主音的大音階為Sol(G)大調等。

而我國早期的南北曲音樂調高並非使用英文的ABCD等文字呈現,而是使用工尺譜的音符文字呈現音高,例如:

尺字調是C調、小工調是D調、凡字調是降E調、正宮調是G調、乙字調是A調、上字調是降B調等。

(一)調高

目前崑曲各宮調的定調都有一定的規範,分別條列如下:

一、仙呂調:

小工調D、尺調C、正宮調G。

二、般涉調:

小工調D、尺調C。

三、黃鐘調:

六調F、凡調E、正宮調G。

四、高平調:

五、商 調:

六調F、凡調E、小工調D、尺調C。

六、雙 調:

乙調A、正宮調G。

七、中呂調:

小工調D、尺調C、六調F。

八、大石調:

九、正宮調:

小工調D、尺調C、上調B。

十、越 調:

六調F、凡調E。

十一、小石調:

十二、南呂調:

凡調E、小工調D、尺調C。

十三、羽 調:

小工調D、凡調E。

十四、道宮調:

從此表可以見到【仙呂宮】因為演員腳色粗細口之不同,可以用「小工調」的D調演唱;

也可以用「尺調」的C調或「正宮調」的G調演唱。

雖然《牡丹亭.遊園》的〔皂羅袍〕是【仙呂宮】過曲,使用【仙呂宮】中的小工調「D調」為調高。

(二)調式

所謂「調式」,是一首樂曲所使用的音階形式,有時以其中的一個音為「主音」,而音樂曲調不斷縈繞在這個主音上,並且曲調通常也結束在這個穩定的主音上。

尤其是有唱詞的音樂,更是經常將主音置於句中的韻腳字上,以呈現明顯的調式規律。

例如民歌《茉莉花》以Sol音為主音、《小河淌水》以La音為主音。

此曲牌音樂的主音為「La」,從曲譜的簡譜部分可以見到,幾乎每句句末都回到主音「La」,所以是明顯的「La」調式。

另外,《牡丹亭‧遊園》所用之6個曲牌,都是以La音為主音,所以這整套曲是La調式的套曲音樂。

(三)調性

所謂「調性」此處是指音樂的性格。

西方古典音樂所使用大小調不同音階形式,也有不同的性格,例如大調易呈現歡快明亮之感、小調易呈現哀傷陰暗之感。

而我國的各種宮調也都有不同的性格,自古許多文人雅士將各宮調附與一屬性,依其情感之內容予以分類,同一曲牌重新填詞時,便可依其性格之內涵創作新文詞。

目前文獻中論及宮調性格論著,以燕南芝庵的《唱論》,為最早。

《唱論》提及宮調性格的內容如下:

「太凡聲音,各應於律呂,分於六宮十一調,共十七宮調」

仙呂宮唱清新綿邈,南呂宮唱感嘆傷悲,

中呂宮唱高下閃賺,黃鍾宮唱富貴纏綿,

正宮唱惆帳雄壯,道宮唱飄逸清幽,

大石唱風流醞藉,小石唱旖旎嫵媚,

高平唱條暢滉漾,般涉唱拾掇坑塹,

歇指唱及并虛歇,商角唱悲傷宛轉,

雙調唱健捷激裊,商調唱悽愴怨慕,

角調唱嗚咽悠揚,宮調唱典雅沉重,

越調唱陶寫冷笑。

以上十七個宮調,分別涵蘊之意境與情懷,分類清楚而詳細。

使後人在音樂或文詞之創作上,有遵循之法則。

而在文詞內容與音樂性格配合上,也有嚴謹規範。

雖然任何一種藝術,在創作中總有些自由發揮之空間,從內涵及理念上而言,自古以來各個朝代的藝術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及不同之觀念,因此從許多作品中,可窺見其自由運用宮調屬性的手法。

但是分析過一些曲牌音樂的唱詞內容及所使用的宮調之後,便知這些藝人,在創作時對於宮調的選用,都是依循固法則,而有理論根據的。

古人將各宮調皆付與一屬性,使每一個曲牌都有所屬的宮調,也就是每個曲牌最初在音樂和性格上都有嚴格的規範。

《牡丹亭‧遊園》,引子〔繞池遊〕曲牌,宮調是【商調】,性格是「悽愴怨慕」,呈現杜麗娘之性格;

過曲﹝步步嬌﹞、〔醉扶歸〕、〔皂羅袍〕、〔好姐姐〕、〔隔尾〕等曲牌,描寫杜麗娘遊園時,看到庭園中的景緻,以及環境之氛圍與情節特色。

遊園時主要腳色之心情,使用【仙呂宮】,性格及聲情,很符合燕南芝庵《唱論》中「仙呂宮唱清綿邈」的性格。

湯顯祖創作時所選曲牌音樂的宮調性格,非常符合《牡丹亭‧遊園》中之情節,更增加了此劇的藝術性。

二、板眼

所謂「板眼」指的是曲牌音樂中的「拍號」和「節奏」。

我國目前所保存下來許多曲牌之曲譜,如《納書盈曲譜》、《集成曲譜》、《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六也曲譜》等,都是以工尺譜記譜。

工尺譜中每小節的第1拍稱為「板」,1小節中除了第1拍之外的其他拍數都稱為「眼」。

如2/4拍是4分音符為1拍;

1小節2拍,稱為「一板一眼」。

4/4拍是4分音符為1拍;

1小節4拍,稱為「一板三眼」。

8/4拍是4分音符為1拍;

1小節8拍,稱為含贈板的「一板三眼」。

又散板是「無板無眼」等。

因此「板眼」意義之一是指「拍號」。

另外「板眼」又指「節奏」。

工尺譜,正規節奏時,一板一眼(2/4)的音樂,第1拍為「板」,第2拍為「眼」。

一板三眼(4/4)的音樂,第1拍為「板」、第2拍為「頭眼」、第3拍為「中眼」、第4拍為「末眼」。

含贈板的一板三眼(8/4)各拍數名稱與一板三眼相同,唯第五拍稱為「贈板」。

非正規節奏時,一板一眼的音樂,第1拍為「底板」,第2拍為「側眼」。

一板三眼的音樂,第1拍為「底板」,第2拍為「頭側眼」,第3拍為「中側眼」,第4拍為「末側眼」等。

曲牌音樂的工尺譜中,「上尺工凡六五乙」為音符,板眼指其拍號與節奏的部份。

《牡丹亭》音樂曲譜,原以工尺譜記譜,皆有板眼符號,如《粟廬曲譜》;

現也有譯成簡譜之曲譜,如《壬子曲譜》。

《牡丹亭‧遊園》,「引子」〔繞池遊〕曲牌是無板無眼之散板,以自由節奏呈現套曲之首;

「過曲」部分﹝步步嬌﹞是無板無眼之散板開頭,轉含贈板之一板三眼(8/4),結束在板上,音樂結束時沒有終止結音,直接連接下一曲〔醉扶歸〕、〔醉扶歸〕從第二拍開始,也是含贈板之一板三眼(8/4),音樂結束在第二拍、接〔皂羅袍〕是散板開始,接一板三眼(4/4),結束在第二拍的前半拍、接〔好姐姐〕是由第二拍的後半拍開始,銜接前曲的節拍,拍號是一板三眼(4/4),結束在第二拍;

最後是「尾聲」〔隔尾〕是一板一眼(2/4)接一板三眼(4/4),讓重音逐漸拉遠而速度減緩結束。

三、旋律

體現音樂的全部思想或主要思想,用調式關係和節奏、節拍關係組合起來的,具有獨立性的許多的單聲部進行,叫做「旋律」,又稱「曲調」。

因此構成音樂旋律的基本要素,包含調號、音符、音階、音程、節拍,有時還包含休止符、裝飾音,以及速度、力度、風格等。

曲牌音樂中除了拍號的規範之外,便是以旋律呈現音樂內容,這些旋律與唱詞的語言旋律有密切的關係,並且具有豐富的歌唱性及濃郁的感染力與表現力等。

基本上一個同名曲牌是可以保留音樂旋律,再重新填入新的唱詞,為了使原音樂旋律與新的唱詞有緊密結合的效果,會產生新舊兩曲音程上一些變化,和裝飾音的運用。

因此曲牌體的音樂,同名曲牌在旋律上,經常是採用保留骨幹旋律的形式。

所以同名曲牌的音樂旋律好似相同,卻又不完全相同。

《牡丹亭‧遊園》,選用【中呂宮】套曲,使用引子〔繞池遊〕曲牌;

過曲﹝步步嬌﹞、〔醉扶歸〕、〔皂羅袍〕、〔好姐姐〕、和尾聲〔隔尾〕等曲牌,是以此套曲各曲牌之音樂為本,重新填入唱詞,表現杜麗娘遊園時之情景。

音樂旋律以級進與小跳為主,上下行穿插,婉轉迂迴,呈現出崑山腔水磨調的音樂特性。

四、腔調

曲牌體音樂可以用於聲樂與器樂,凡用於聲樂的曲牌體音樂,都需要藉由人聲演唱,那麼語言與腔調,就影響曲牌體音樂的內容。

我國歷史悠久,幅員廣大,以時間而言,每個時代的語言方式、用詞內容,和情感的表達方式都不同,所以在許多曲牌的唱詞中,可以見到不同時期的語言用法。

這些不同的內容,都影響曲牌音樂旋律的行進起伏,也影響演唱者行腔運轉的形式。

因此有能力的演唱者,都會仔細的考究所演唱之曲牌的故事內容、作詞者的背景、此曲牌的特性,和此曲牌的詞情感受,以最適合的行腔方法和聲音特質詮釋此曲牌。

以地域而言,我國各地方都有不同的方言,例如福建省漳州、泉州與福州三個地方語言就完全不同,更何況我國北方與南方差距更大。

而每地的文學作家,使用個人當地的語言創作唱詞,音樂家使用當地的語言創作音樂也是正常現象。

加以曲牌體在唱詞的格律上規範嚴謹,所以曲牌體音樂的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