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9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93922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9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9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9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9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9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9Word下载.docx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9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9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9Word下载.docx

為什麼要假設?

這些名詞術語,你懂得它的含義就省了很多事情。

這就是現在學術裡面都有專門術語,這裡面含義很深很廣,用簡單的名詞把它敘說出來。

第三個,不能執著心緣相,心緣是你聽了、你看了,你起心動念在那裡想這是什麼意思,這不能想,一想就錯。

為什麼會錯?

因為佛說法、菩薩說法都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

所以必須我們自己也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聽他的話就有味道,一聽就懂。

我們自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人家講經說法的人他不起心、不動念,他也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你說我們怎麼能聽得懂他的話?

所以絕大多數學佛的人聽經或者是讀經,那是誰的意思?

都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

開經偈裡頭講得好,「願解如來真實義」,這一句可不容易,你要是能解如來真實義,你就入了如來境界。

沒有入如來境界,你聽,聽懂了,有道理,看,看了不錯,全是自己意思,不是如來真實義。

這個道理要懂。

當然我們明白了,一時做不到,一時還是得用自己意思去猜測,希望自己這個意思與如來真實義愈來愈接近就好,那就算不錯了,可不能有偏差。

如果我們是執著言語、執著名相,往往就走向偏差。

所以佛在一樁事情說很多名相,用意很深,知道所有名相說的是一樁事情,就不會執著;

如果他專門一個名詞對一樁事情,我們很容易產生執著。

所以佛法的教學,前面講得很多,最要緊的是幫助我們開悟,不是幫助我們記得多。

聽得多或者是記得多,這背誦就是記,連中國古聖先賢都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

記問之學是什麼?

我們現代的話說,常識,常識很豐富;

用在學術上的名詞,像現在所說的知識,博聞強記,知識很豐富。

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講,知識再豐富,不足以為人師。

要什麼人才是好老師?

智慧,智慧不是記的,智慧解決問題決定沒有後遺症,為什麼?

它是正確的,知識靠不住。

所以知識,你看看以科學家來說,前面科學家發明一個定律,認為是真理,過個幾十年,後面又出一個科學家把他的定律推翻,這就是什麼?

這是知識。

如果是智慧永遠不會推翻。

所以東方人著重求智慧,跟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學的全都是知識,這個要知道。

知識裡面有分別執著,智慧裡頭沒有。

要是沒有分別執著,你才能夠接近如來藏;

到不起心、不動念,那你就是證得如來藏,你是真的徹底明白了。

《佛性論》裡面講如來藏,這個藏有三個意思,我們學了第一段,沒學完,今天我們接著再學。

我們把這一段從頭念一念,「一、所攝之義,真如立於眾生之位」,眾生就是六道眾生,就是像我們現在這個階段,在我們現前的階段,在這個位置上。

「則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門」,我們現在確實和合、不和合就是對立,就是相對,科學家講的相對論,這個就是相對。

「為和合門者,生一切之染法」,這個為當作是,如是和合門,它就生染法;

要是不和合門,就能夠生一切淨法。

「一切染淨之法,皆攝於如來之性,即真如,故云如來藏」。

我們昨天學到這個地方。

今天我們接著,「易言之」,易言之就是換句話說。

「真如攝一切法」,真如是自性,是什麼?

就是我們這篇文裡面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它不是一切法。

自性清淨圓明體,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真如本性,或者說真如自性,名詞很多,簡稱真如也可以,簡稱自性也可以,要知道都是講的一樁事情。

佛教我們不要執著,不要去分別,你要懂得這個意思。

這是什麼?

這是一切法的本體,講哲學。

哲學講本體、講現象,現象是一切法,本體是真如,就是自性。

可是自性裡頭確確實實沒有一切法,它不是一切法,它能現一切法。

這個攝就是攝受的意思,一切法離不開它,它也不是一切法,一切法也不是真如。

我們講到這個問題,就常常用電視的色相跟屏幕來做比喻。

真如是什麼?

真如是屏幕;

一切法是什麼?

一切法是屏幕上顯示的音聲、色相。

你們諸位想想看,屏幕是不是音聲、色相?

不是。

音聲、色相是不是屏幕?

也不是。

但是屏幕確確實實能夠攝一切法,就是一切法不離開屏幕,它有這個現象存在。

雖存在,它絕對不是,你不能把一切法看作是真如,但是一切法也不能說不是真如。

所以你怎麼說,只要有分別執著那全錯了;

如果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無論怎麼說都對。

這個對錯沒有標準,總在迷悟不同,悟了,怎麼說都對;

迷了,怎麼說都錯。

這叫華嚴奧旨,奧是深奧、祕密。

「如來藏一切法」,如來就是真如,藏一切法。

實際上惠能大師開悟講了五句話,這個他講了,他說「何期自性」,自性就是此地講的真如,自性,自性清淨圓明體,「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這個意思。

雖然它沒有一切法,它具足一切法,為什麼?

它能現一切法。

末後一句他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正好像我們電視屏幕,電視屏幕不是一切法,電視螢幕上什麼都沒有,能現一切色相,就是這個意思,它能現。

從能現,屏幕就是攝一切法,有這個意思存在。

如來就藏一切法,好像它裡面收藏。

這些話都是比喻,意思非常深,我們要很細心去體會,千萬不要去執著如來裡頭藏這麼多東西。

我們想想看,我們電視屏幕裡面是不是藏很多頻道裡面的音聲、色相?

真正徹底明瞭的人可以這麼說,他沒有說錯;

如果不明瞭的,以為是真有的話,那你全說錯了。

可以這麼說,悟的人沒有錯;

迷的人,你要這樣說法,跟他一樣說法,你錯了,為什麼?

你以為它真的藏在裡頭。

這是佛法到了高層、高程度的時候,不容易懂的地方在此地,就是說一切都不能把它說實的,都不能把它說死了,它是活活潑潑的,變化無窮。

我們這六段裡頭,第二段「起二用」,第三段告訴我們,作用裡頭有三種周遍,這就是裡頭的原理,理論所依據,性德不可思議,無法想像。

下面《楞伽經》上講了幾句話,「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眾生」。

言語多簡單,所說的事相是多麼複雜。

如來之藏,我們用淺顯的話來說,這個字我們把它念「藏」,如來裡面藏的有善、有不善。

如來藏是什麼?

唯識學的大師們把它比喻作倉庫,如來藏就是個倉庫,什麼東西都藏在裡頭。

我們現在一般人講,我們見色聞聲都會落個印象,看到好的有好的印象,看到不好的有不好的印象。

這個印象落在哪裡?

就是落在如來藏裡頭,它是個倉庫,好的它也收,不好的它也收,清淨的收,染污的也收。

這裡面收藏的有佛的種子,有佛、有菩薩、有聲聞緣覺、有諸天、有人,也有地獄、也有餓鬼、也有畜生,什麼玩意都有,這就是善不善因。

三惡道不善,阿修羅不善,羅剎不善,魔王不善,它統統都有,都收藏在裡面。

總的來說,佛經裡叫妄心,這不是真心,這是妄心,你的妄心裡頭就有十法界善不善因。

可是你要曉得,自性是真心,真如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什麼都沒有,善也沒有,不善也沒有,不但善不善沒有,清淨也沒有,染污也沒有,再給你說得透徹一點,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所以它叫清淨圓明體,它不染,那是真心。

凡是用真心的,我們就稱他作佛,佛是用真心。

菩薩,那要加上兩個字,叫法身菩薩,他用的是真心;

不是法身菩薩,他還是用妄心,也就是用阿賴耶。

阿賴耶就是第八識,第八識叫藏識,就像倉庫一樣,這個地方如來之藏就是講第八識。

但是我們通常講第八識它所含藏的,多半講染污的,那個清淨的就不說。

說清淨的就叫如來藏,說染污的叫第八識,實際上是一樁事情。

這裡頭的種子習氣有善、不善之分,有染淨之分,這樣它就能夠遍興造一切眾生,遍是普遍,興造就是六祖講的「能生萬法」,一切眾生是萬法。

此地講的眾生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我們通常講眾生都是講有情眾生,用現代話講動物,或者意思更狹小,講的是很多人,很多人我們稱為眾生。

其實佛家「眾生」兩個字的意思,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這個意思就太廣了。

人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動物呢?

動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

植物呢?

植物還是,連礦物也是的。

不但礦物是,自然現象也是的,風雲雨露這是自然現象,還是眾緣和合而生的。

所以眾緣和合而生的現象就叫眾生。

《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是指廣義的,凡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現象都不是真的,都是虛妄的。

譬如講動物,我們人是動物,為什麼人是虛妄的?

人有生老病死,不能常存,植物有生住異滅,山河大地包括星球它有成住壞空,所以叫無常,它不是永恆的。

佛法裡面講真跟妄的定義,永恆的叫真的,不是永恆的都叫虛妄的。

我們想想,宇宙之間,我們六根接觸的六塵境界,哪個是永恆的?

沒有一樣。

大概一般人會想到,可能虛空是永恆的,虛空沒有變化,你看生老病死沒有這個現象,成住壞空也沒有這個現象,可能是永恆的。

佛說那是假的永恆,相似的永恆,不是真的。

這個說法,現代科學家證實,科學家告訴我們,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的。

在佛法裡面,時間跟空間怎麼來的?

還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

如果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把它放下了,時間跟空間也沒有了。

諸位要知道,時間沒有了,就沒有先後;

空間沒有了,距離就沒有了,遠近沒有了。

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地球十萬億佛國土,如果空間沒有了,極樂世界在哪裡?

極樂世界就在此地;

時間沒有了,就沒有年老、年少,就沒有,這都是真的。

為什麼現在有時間、有空間?

你執著它就有,你分別它就有,你不執著、不分別它就沒有。

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真正老修行人,這種境界有很多人都遇到過,就是當他心地清淨的時候,一念不生,好像時間停住了,時間不動了,這個現象有。

我們在《虛雲老和尚年譜》看到他有一段這種事情,時間停住了。

他心地清淨,這是個參禪的人,黃昏的時候出門,太陽雖然剛剛下山,天空是明亮的,他從廟裡面回到自己的小茅蓬,有那麼一段距離,總得要走四、五十分鐘,可能走一個小時。

但是走到一半天就黑了,黑掉,可是他心清淨沒有妄念,那個時間就停止在那裡,永遠就看到黃昏的樣子,清清楚楚。

走到半路上,遇到兩個同參道友,他們是住在廟裡,從外面回到廟裡,手上拿著燈籠,遇到老和尚,都認識,打招呼,就問老和尚,「天這麼黑了,你怎麼不拿個燈?

」老和尚聽到這句話,天馬上就黑掉。

沒有人提醒他這句話的時候,他離開那個時候的時間就是那個時間,永遠是那個時間。

這就證明時間是從妄想生的。

你看他沒有念頭的時候,幾點鐘那個時候它就停住。

這種境界虛老和尚遇到過,同樣遇到過的人很多,我們在佛門傳記裡面看到。

像圓瑛法師,這個在佛門裡面很多人都知道的,二戰之後才圓寂的。

他在《楞嚴經講義》序文裡告訴我們一樁事情,這樁事情也很奇怪,他在寮房裡面打坐,突然想到一樁事情立刻要去辦,他就放下腿子,就走出來。

走出來之後他想想,好像我沒有開門,我門是關著的,我怎麼就走出來了?

回過頭來,門是關的,再就進不去了。

這是說明什麼?

說明這個牆、門是假的,不是真的。

因為你有分別執著,它起作用,就把你擋住;

當你心裡沒有這個念頭,沒有這個牆、沒有門的這個念頭,它雖然是關著,他就穿過。

這是圓瑛法師有這麼一樁事情,他把它記載在《講義》序文前面。

我們相信老和尚不會編故事來騙我們,一定這都是真的。

這就是說我們今天處處有障礙,障礙從哪裡來的?

障礙從分別執著來的。

如果放下分別執著,神通就現前,這些障礙都障礙不了你,你的眼睛能夠透視,這是最容易的,不但眼能夠透視,你的身能夠隨便穿過。

這說明什麼?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相妨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事事無礙的境界。

理事無礙好懂,事事無礙不好懂,神通、特異功能,就是現在佛經上講的事事無礙。

《華嚴經》上給我們說,任何事,事與事當中都沒有障礙,為什麼?

它相有體無、事有理無,它那個有是幻有,它不是真有。

而是我們粗心大意的凡夫誤會了,以為它真有,它真有,它就起作用,它就真產生障礙。

什麼時候我們能夠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要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把分別執著放下,不要說分別,只要把執著放下,穿過牆壁的能力就馬上現前。

怎麼知道?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須陀洹就恢復兩種本能,天眼、天耳。

我們修行有沒有證果?

到什麼境界?

不必問人,佛經上講得這麼清楚,什麼時候我們眼睛能夠看透,外面障礙不了,那真的證果;

耳朵靈了,極其微細的聲音能聽到,那是天耳通。

距離我們幾十里、幾百里,甚至於地球的那一邊,人在那裡講話,我們能聽得很清楚,這是天耳。

這種能力大小,那距離遠近就不一樣,幾十里路,親朋好友談話,能夠溝通,不需要用手機,不要用電話。

心一靜下來,一專注,想著這個人,不但能聽到他的聲音,也能看到他的形相。

這樣的事情,在澳洲中央沙漠地帶的土著,還有這個能力。

這些土著譏笑我們都市的人,他叫我們變種人,本能都失掉,跟遠方朋友溝通,為什麼還要用機器、還要用耳機,還要用這個東西?

他們不需要,他們有這個能力,只要坐在那個地方,好像入定一樣,他就能溝通,他也能看到朋友現在在做些什麼事情。

所以這是人的本能。

我們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的本能喪失掉,變成事事都有障礙。

所以這個如來藏,也就是我們講阿賴耶識裡頭含藏的種子,對我們來講,這個說法大家好懂,十法界的種子都有。

這個信息好,對我們來講太好了。

我們阿賴耶識裡頭有佛的種子,種子遇到緣就會起現行。

什麼是成佛的緣?

第一殊勝的緣無過於念佛。

念佛是緣,自性本來是佛,現在又肯念佛,那你將來肯定就成佛,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淨宗的祖師大德常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話講得很有道理。

念菩薩就成菩薩,菩薩的緣是什麼?

是修六度,喜歡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一生當中喜歡這些,認真努力學習,他將來當然成菩薩。

可是我們現在看看絕大多數的人,雖然有佛的因、有菩薩的因、有天人的因,這是善因,但是他們沒有注重善緣,他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去搞惡的緣。

我們阿賴耶識裡有貪瞋痴,都有,善惡都有。

我們每天念著貪財、貪色、貪名、貪利,天天搞這個,貪心的緣具足,將來到哪裡去?

貪心是餓鬼道,天天想這個、幹這個的,他走的是鬼道。

如果天天是念佛,萬緣放下,什麼都不想,只想阿彌陀佛,他走的是佛道,成佛之道。

所以這個要重視。

如果我們是財色名食睡丟不下,對這上面起貪心,天天在追求,你是往鬼道走,將來肯定墮鬼道。

瞋恚心重的人、嫉妒心重的人,天天想著這個,心裡不平,對這個也怨恨、對那個也抱怨,這種人他將來走的是地獄道。

還有一類人愚痴,是非邪正他搞不清楚,愚痴是畜生道。

我們想想,十法界的因我們統統有,我們現在是修哪一道?

這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哪一個因相應,他就到哪一道去。

這就是能遍興造一切眾生。

我剛才講的是十法界有情眾生,這裡面一切眾生還包括花草樹木、包括山河大地。

你來生會不會變成一棵樹?

會不會變成花草樹木?

會。

哪些會?

特別喜歡什麼花的,死了以後就到那個花裡頭做花神去,那就變成草木;

愛這個樹,流連忘返,死了之後就到那個樹做樹神去了,這是真的。

喜歡山水,就變成山神、變成土地神,甚至是變成石頭,極其執著的人會變成石頭,真的是興造一切眾生。

所以一切眾生從哪裡來的?

確實佛講的比科學家講的透徹。

在佛法的角度上來看,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就是它有生滅。

一切物質現象統統都有精神現象在其中,精神跟物質永遠分不開,精神現象就是見聞覺知、受想行識,這是精神現象;

物質,泥沙、石塊,統統有見聞覺知,都有受想行識。

日本江本勝做水實驗,水是礦物,結果實驗出來它有見聞覺知,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們以善念對它,或者以惡念對它,反應出來的結晶完全不一樣。

我到東京參觀他的實驗室,我告訴他,佛經上透的這個信息,你今天實驗的,水你實驗出來了,任何物質都有。

我說你應該把你的實驗擴展,除了水之外,所有一切物質,像塵沙,你都可以拿來做實驗,你會發現它跟水一樣有見聞覺知。

佛跟我們講人體汗毛,汗毛裡頭,一根汗毛拔出來,離開身體,它還是有見聞覺知,還是有受想行識,不可思議!

大地上取一粒塵土、一粒塵沙,它也具足。

不但具足,而且更不可思議的,縱然是一粒塵沙、一根汗毛,它裡面具足的信息,竟然是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信息都在其中。

這是到最近科學家給我們講的全息理論,從全息照片裡面發現的。

佛法裡就說這個,任何一粒塵沙具足整個宇宙(就是整個法性)裡面圓滿的資訊,這佛經上說的。

我們現在看到科學的進步,你看這個晶片,你們用的手機,大概還沒有指甲這麼大的一塊晶片,你看裡面含多少資訊?

這是令人非常驚訝的。

可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你把這個指甲磨碎,磨成細粉,極其微細的一粒,肉眼看不到,高倍顯微鏡去觀察,看到這一點,那一點裡頭有整個宇宙的資訊;

你現在指甲那麼大,藏的東西怎麼能跟它比?

它有圓滿的資訊含藏在其中。

所以我們發現佛經裡頭有高等科學,今天科學、哲學裡許多問題還是懸案,得不出答案的,佛經上全有,真正不可思議。

所以現在很多人問我,佛經究竟講的什麼?

我跟他講了五個項目,我說佛經對一般人來講,對六道眾生來講,它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

對那些聰明智慧高人一等的,它裡面講的有哲學、有科學,科學跟哲學都講到登峰造極,可以說都講到究竟圓滿。

這是每個人自性裡的本能,能遍造一切眾生,就是造宇宙、造世界、造萬物。

所以宇宙、世界、萬物是一個共同生命體。

能造的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能造,你稱它作真如,可以,你稱它作佛性也可以,稱它作法性也可以,稱它作阿賴耶識也行,稱它作如來藏也行。

佛對於這樁事情,說的名詞超過一百種以上,都是講這樁事情。

我們懂得這個意思,不要去執著他的言語文字,你真的學到,真的明白,覺悟了。

《勝鬘經》上也有一句話,「一切眾生無有出如如境者,並為如如所攝,故名藏也」。

這個如如就是真如。

那我們又看到一個名詞,一切眾生沒有能夠超出如如境,都在如如境之中,這個如如就是真如。

用兩個如字,一個如是性,一個如是相,這說什麼?

性如其相,相如其性。

古大德用金跟器做比喻,講這兩個字,金是體,黃金,黃金可以做出種種花樣來,種種的首飾,那是相。

相就是金,金就是相,器如其金,金如其器,它是一不是二。

但從相上說它是兩個不相同,從性上講完全相同。

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十法界依正莊嚴,相不相同,千差萬別,但是性相同,都是真如法性變出來的,是一不是二。

佛法裡這種話我們看多了,也聽得很多,可是感受不深刻,有這麼個感受,不深刻,自性沒見過。

我們學佛同學,有一位同修他就是做首飾的,那時候韓館長還在,他邀請我們參觀他的展覽室。

展覽室很大,大概有我們這個攝影棚兩個大,裡面展覽著他們自己工廠製作的首飾,大概有兩萬多種,沒有一個相同,完全是黃金造的。

不過他做的是假首飾,不是真的。

太美了,但是它是鍍金的,是真金鍍上去,鍍金的,你到那裡一看,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這種裝飾品確實很賺錢,為什麼?

丟了也不心痛。

你買一件大概美金不過十幾塊錢,丟了不心痛,比真金還好看,它是鍍金的。

我們一看到這個場面,因為他們都是學佛的人,我說佛經上講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現在擺在面前,大家看到了。

那個器是什麼?

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

金是什麼?

金就是法性,就是此地講的真如,此地講的如來藏,同一個體。

如果真的能契入這個境界,自自然然的他的性德就流露出來。

什麼德?

愛心,要知道愛心是自性的性德,不是學來的。

他會愛什麼?

他愛整個宇宙,愛一切眾生,就是菩薩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心自然生出來。

現在這個大慈大悲心是被你的欲望障礙住,被你的自私障礙住,順你意思的你喜歡他,不順你意思你就不喜歡他,所以你的愛心是有分別的。

佛法裡面講到慈悲,常說四種不同的慈悲,叫四緣。

凡夫裡面有慈悲,不能說沒有,他有愛,這個愛叫什麼?

「愛緣慈悲」,喜歡你,對你就有慈悲,不喜歡你就沒有,這是凡夫。

凡夫裡面心量大的人,見識廣的人,他的愛心就比較擴大,「眾生緣慈悲」。

像《弟子規》裡面講的,「凡是人,皆須愛」,什麼人他對他都有愛心,可是對動物他就不愛,對樹木花草他就沒有那種愛心。

所以那個愛心雖然是擴大,不足,不圓滿。

到菩薩,菩薩有「法緣慈悲」,像阿羅漢、菩薩他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對一切眾生有慈悲心,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他都能夠平等的愛護。

雖是平等愛護,他有條件,為什麼?

同一個性德,同一個體性,他起心動念、分別習氣還沒有斷。

到如來的果位上,叫「無緣慈悲」,無緣是沒有條件的。

菩薩愛還是有條件的,佛的那個愛沒有條件,完全回歸到自性,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知道整個宇宙十法界依正莊嚴跟自己是一體,一個自性,所以這種大慈大悲就沒有任何條件。

到什麼時候這個慈悲心會生起來?

起心動念放下,這個心就起來。

所以無緣慈悲是起心動念蓋住了,放下,它就現前。

放下分別執著,法緣慈悲就起來;

有分別執著,法緣慈悲起不來。

最大的,眾生緣慈悲。

一般六道裡面的凡夫,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他那個愛心只限於愛緣慈,我們一般講感情的,那每個人不一樣。

這是說一切眾生沒有一個能夠出如如境,統統為真如所攝,這個跟前面經論所說的大同小異。

「則眾生為如來所攝也,是如來藏眾生」。

這句話很好,如來裡頭藏著有眾生,眾生裡頭藏著有如來,就是你從哪個地方來看。

倉庫裡面藏著有貨物,貨物被這倉庫收藏,就這麼個意思,你搞清楚了,怎麼說都行。

這裡頭含的深意(很深的意思),就是我們自性裡面含藏著一切萬法,這是有這個意思。

在我們現在凡夫位置裡面,雖然是凡夫,雖然是迷惑顛倒,可是一切諸佛圓滿的大法也在我們煩惱當中含藏著,我們煩惱裡面有無量無邊諸佛圓滿的智慧大法,這是一個意思。

所以轉煩惱就成菩提,迷了菩提就叫煩惱,它是一不是二,一樁事情,一體的兩面。

下面是《起信論》上有這麼一段話,「如來藏心,含和合不和合二門」,這個前面意思說過了。

「以其在於眾生位故」,這個意思前面沒說。

在六道眾生的分上,如來藏心有和合、不和合,這意思還是講的對立。

凡夫見思煩惱裡面的邊見,邊是二邊,和合、不和合是二邊,現在科學家講相對,有相對的二邊。

「若在佛地則無和合義」,如果在佛,就是覺悟的人,這個和合的意思就沒有了。

這是前面我們學習過,我們舉電影,你看電影的底片,膠捲,一格一格的,那就是不和合。

每個畫面都是獨立的,前面一格沒有到後頭一格來,後面一格也沒有進入前面,一格是一格的,根本就沒有和合,覺悟了。

迷人是什麼?

迷人看這個銀幕以為是和合的,不知道它是念念不相應,不相到。

一個念頭起一個畫面,這個是物質現象,同時裡面有精神現象,所以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是從念頭起的,但是每個念它不一樣,雖不一樣它又相似,它不是完全相同。

這個在江本水實驗可以能夠看得清清楚楚,他這十幾年來做幾十萬次的實驗,他告訴我,沒有兩個結晶是完全相同的,他在顯微鏡之下看,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

這是佛經上講的念念不相到,念念不一樣,前念跟後念就有差別,大同裡頭有小異,不可能完全相同。

這是說明這個道理,這是所攝的意思。

第二個意思,藏有隱覆的意思,「隱覆之義,真如在煩惱中時,為煩惱隱覆如來之性德,而不使顯現,故名如來藏」。

這就是我們凡夫,我們凡夫有煩惱。

妄想是無明煩惱,《華嚴經》上說妄想,這妄想很細,我們沒有法子想像,我們講妄想,總是講打個妄念,認為是妄想,其實不是,妄想是起心動念。

起心動念,實在講我們也不知道,真的佛說的什麼叫起心、什麼叫動念,我們不知道。

古來大德的註解,實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