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艺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对全厂工艺技术人员的奖惩、晋升、晋级有建议权。
□职责
1.对在计划规定期限内未完成工艺准备工作,而影响新产品试制进度和生产任务完成负责。
2.对因工艺编制或工装设计问题,导致产品大量报废或返修,造成经济损失负责。
3.对解决生产中发生的工艺技术问题不及时,影响生产负责。
4.对审查签署的工艺技术文件、产品技术条件、工艺标准、工艺规程等工艺资料的正确性、合理性、完整性负责。
5.对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存在计算方法或数值错误,造成浪费或损失现象负责。
6.对由于工艺设计不合理,造成不良影响负责。
7.对本科方针目标未及时展开、检查、诊断、落实负责。
8.对在工艺技术上发生失、泄密现象负责。
9.副科长协助科长工作,对科长布置的工作负责。
现场作业细则
作业分析通常包括操作分析、工作和简化、方法工程三种,其研究目的在于减
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法完成。
动
作分析可分为五大原则,二十七条项目:
第一条关于人体运动的原则
(一)使用双手从事生产性工作;
(二)双手同时开始及完成各种对称工作;
(三)使手和手臂的移动作连续曲线的动作;
(四)工作应有节奏,使工作自动而圆滑;
(五)操作范围内,尽量使移动距离最短,并用最低类别的动作。
第二条关于工作场所的原则
(一)手和手臂的运动途径应在正常工作区域内;
(二)必须用眼睛注意的工作,应保证有正常视野;
(三)工具和材料应置于固定位置;
(四)工作场所的高度应设计能供站立或坐着使用;
(五)工作区域应以少移动为原则;
(六)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导致好的工作表现。
第三条关于工具和设备的原则
(一)工具和设备应预置于随手即可拿到或抓取之处;
(二)以足踏板和固定工具代替手的动作,使手能执行更有用的工作;
(三)使用将完成产品移去的自动弹出设施;
(四)在方便操作的情况下,将机器控制排列妥善;
(五)利用特别的工具和复合的工具(多种用途的工具);
(六)考虑如何使用机器以便利操作。
第四条关于材料搬运的原则
(一)为方便捉拿,应有良好的设计;
(二)安排重力输送的漏斗、分离器、堆放和输送带,将材料送至使用地点;
(三)预置和分类标明下一操作所需的材料和零件;
(四)用落地输送法将产品挪开;
(五)将所有较重物品举起时使用搬运机械。
第五条关于节省时间的原则
(一)改善人工和机械动作的迟疑或暂时停止的问题;
(二)通常动作形式需要较少步骤或元素者,所用的时间最短;
(三)当机器工作时,工作应是进行中;
而工作进行时,机器应是工作中。
第六条填写方式
(一)操作步骤需按照工作流程详细记录;
(二)操作方法应于操作步骤手续中给予详细记录,操作方法尽量以显浅文字
叙述,使员工易于了解;
(三)当机器工作时,工作应是进行中,而工作进行时,机器应在工作中;
(四)应同时加工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
(五)操作方法若叙述不完整,需用图示辅助说明,能绘图者尽量用图示,使
操作员易于了解;
(六)其余应注意事项,需填写于表格中;
(七)表格如表2.2所示。
操作标准作业规定
□目的
第一条依据加工指示书所做成的标准。
第二条为了使操作者更加了解,如何操作机器才最安全,也最节省时间,把工作流程的现状,予以调查记录,并利用分析技术,运用改造原则,以可行的途径,求得一种最合理的工作方法。
□运用范围
第三条本厂管理员以下的作业员,作为操作机器、仪器、模具及各类工具的依据。
□作业细则
第四条作业分析通常包括操作分析、工作简化、方法工程三种,其研究目的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法完成。
动作分析可分为五大原则,27条项目,介绍如下:
(一)关于人体运动的原则
1.使用双手从事生产性工作。
2.双手同时开始及完成各种对称工作。
3.使手和手臂的移动作连续曲线的动作。
4.工作应有节奏,使工作自动而圆滑。
5.操作范围内,尽量使移动距离最短,并用最低类别的动作。
6.应尽量利用物体重量。
(二)关于工作场所的原则
1.手和手臂的运动途径应在正常工作区域内。
2.必须用眼睛注意的工作,应保证有正常视野。
3.工具和材料应置于固定位置。
4.工作场所的高度应设计能供站立或坐着使用。
5.工作区域应以少移动为原则。
6.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导致好的工作表现。
(三)关于工具和设备的原则
1.工具和设备应预置于随手即可拿到或抓取之处。
2.以足踏板和固定工具代替手的动作,使手能执行更有用的工作。
3.使用将完成产品移去的自动弹出设施。
4.在方便操作的情况下,将机器控制排列妥善。
5.利用特别的工具和复合的工具(多种用途的工具)。
6.考虑如何使用机器以便利操作。
(四)关于材料搬运的原则
1.为方便取拿,应有良好的设计。
2.安排重力输送的漏斗、分离器、堆放和输送带,将材料送使用地点。
3.预置和分类标明下一操作所需的材料和零件。
4.用落地输送法将产品挪开。
5.将所有较重物品举起时应使用搬运机械。
(五)关于节省时间的原则
1.改善人工和机械动作的迟疑或暂时停止的问题。
2.通常动作形式需要较少步骤或元素者,所用的时间最短。
3.当机器工作时,工作应是进行中;
4.应同时加工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
(六)填写方式
1.操作步骤需按照工作流程,详细记录。
2.操作方法应于操作步骤手册中给予详细记录。
操作方法尽量以浅显文字叙述,使员工易于了解。
3.操作方法若叙述不完整,需用图示辅助说明,能绘图者尽量用图示,使操作员易于了解。
4.其余应注意事项,需填写于表格中。
5.表格如表2.1所示:
(七)资料使用方式
1.需存档;
2.现场需公布。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制订、修改与执行
■◆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用来指导正确操作使用和维护设备的法规。
各大公司所属厂矿、公司都必须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规程和维护规程。
□规程制定与修改的要求
1.厂(矿)首先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
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
2.凡是安装在用的设备,必须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维护规程。
3.对新投产的设备,厂(矿)要负责在设备投产前30天制订出使用、维护规程,并下发执行。
4.当生产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在改变工艺前10天,生产厂(矿)要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以保证规程的有效性。
5.岗位在执行规程中,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要逐级及时反映,规程管理专业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对规程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
6.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都要按专业管理承包制的有关规定分别进行审批。
7.对使用多年,内容修改较多的规程,第三年要通过群众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由厂(矿)组织重新修订、印发,并同时通知原有规程作废。
8.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由厂(矿)批准执行。
缺陷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一)设备使用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如最大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
2.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
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3.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顺序;
4.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
5.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
6.设备运行中故障的排除。
(二)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的内容:
1.设备传动示意图和电气原理图;
2.设备润滑"
五定"
图表和要求;
3.定时清扫的规定;
4.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检查人等;
5.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6.设备主要易损件的报废标准;
7.安全注意事项。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贯彻执行
1.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要由厂(矿)专业主管领导布置贯彻执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规程要发放到有关专业、岗位操作人员以及维修巡检人员人手一册,并做到堆积不离岗。
2.生产单位要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规程,设备专业人员要向操作人员进行规程内容的讲解和学习辅导。
3.设备操作人员须经厂级组织的规程考试及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4.生产单位每周都要组织班组学习规程,车间领导及设备管理人员,每月要对生产班组规程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抽查情况纳入考核。
★设备维修制度
■◆设备维修制度,是指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所规定的制度,其内容是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一、计划预修制
计划预修制,又称计划修理制,是指我国工业企业50年代从苏联引进后开始普遍推行的一种设备维修方式。
这种维修是进行有计划的维护、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其特点在于预防性与计划性,即在设备未曾发生故障时就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的维修。
这种按事先规定计划进行的设备维修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设备维修制度,有利于事先安排维修力量,有利于同生产进度安排相衔接,减少了生产的意外中断和停工损失。
运用这种维修制度,要求了解和掌握设备的故障理论和规律,充分掌握企业设备及其组成部分的磨损与破坏的各种具体资料与数据。
在设备众多、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在重点设备以及设备的关键部件上应用。
计划预修制的内容主要有:
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清洗换油和计划修理。
二、计划保修制
计划保修制是60年代在总结计划预修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设备维修制度。
它的主要内容是:
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计划大修。
这是一种有计划地进行三级保养和大修理的制度和方法。
三、全员生产维修制(TMP)
全员生产维修制,又称预防维修制,是日本在学习美国预防维修的基础上,吸收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理论和以往设备维修制度中的成就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
我国是80年代开始,引进研究和推行这种维修制度的。
全员生产维修制的核心是全系统、全效率、全员。
★设备修理计划
■◆设备修理计划,一般分为年度、季度计划和月度作业计划。
年度修理计划又分为车间按各台设备编制的年度计划,主要设备的大、中、小修理计划和高精度的、大型的生产设备大修理计划。
年度修理计划,一般只在修理种类和修理时间上作大致安排;
季度修理计划,则将年度计划中规定的修理项目进一步具体化;
月度修理计划则是更为具体的执行计划。
一、计划的编制
在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中,要规定企业计划期内修理设备的名称、内容、时间、工时、停工天数、修理所需材料、各配件及费用等。
1、修理周期定额,包括修理周期、修理间隔期和修理周期结构,这是编制设备修理计划的重要依据。
修理周期,是指相邻两次大修理之间或新设备安装使用到第一次大修理之间的时间间隔。
修理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次修理(无论大修理、中修理或小修理)之间的时间间隔。
修理周期结构,是指在修理周期内,大、中、小修理的次数和排列的次序。
2、修理工作定额,是指确定修理工作量大小,计算修理工人人数,确定设备修理停工时间的依据。
它包括修理复杂系数、修理工作劳动量定额、设备修理停歇时间等内容。
(1)修理复杂系数,是指用来表示不同设备的修理复杂程度,计算不同设备修理工作量的假定单位。
它是由设备的结构特点、工艺性能、零部件尺寸等因素决定的。
修理复杂系数通常是以某设备为标准,其他设备的复杂系数与之相比而确定。
机器设备越复杂,修理复杂系数越高,修理的工作量越大。
(2)修理劳动量定额,是指企业为完成设备的各种修理工作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标准。
它通常用一个修理复杂系数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依据此,可以计算出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全部修理工作所需要的劳动力以及材料、配件定额和其它费用定额,这些定额资料是编制企业物资供应计划的依据之一。
(3)设备修理停歇时间,是指设备进行修理的时间长度,即从设备正式停止工作到修理工作结束,经质量检查合格验收,并重新投入生产为止,所经历的一系列时间。
修理一台设备所需的时间,一般公式计算为:
其中:
T--设备修理停歇时间
t--一个修理复杂系数的修理劳动定额
R--设备修理复杂系数
S--在一个班内修理该设备的工人人数
L--每个工作班的时间长度
M--每天工作班次
K--工作定额完成系数
T0--其它停机时间
企业应尽量提高修理工作效率,缩短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停歇时间越短,设备的实际工作时间就越长。
二、计划的组织执行
修理计划编制之后,应当坚决地贯彻执行。
在执行的过程中,①要做好修理前的技术准备,如制订修理工艺规程,编制更换、修理零件明细表等,同时还应该做好修理前的物资准备,配备修理用的设备和工具,特别是要合理地确定备品配件储备定额,组织备品配件的制造和供应。
②修理计划应与生产计划统筹兼顾,做到修理任务与修理能力相平衡,保持企业内部动力能源的平衡。
③要采用多种先进的修理组织方法,尽量缩短设备停修时间,提高修理效率,保证修理质量。
先进的修理组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部件修理法。
这种方法是事先准备好质量良好的各种部件,修理时将设备上已损坏的零部件拆下来,换上准备好的同类部件,然后将所拆下来的部件送到机修车间组织零部件的加工和修理,以被下次使用。
这种方法可缩短设备停歇时间,降低修理成本,但它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来建立一定数量的部件储备量。
此法适用于具有大量同类型设备的企业以及不能停工修理的关键机器设备。
2、分部修理法。
这种方法是按照一定顺序分别对设备各个独立部分进行修理,每次只修理一部分。
它可以利用非生产时间进行修理,可以增加设备的生产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此法适用于具有一系列构造上独立部件的设备或修理时间较长的设备。
3、同步修理法。
这种方法是将在工艺上相互紧密联系而又需要修理的数台设备,在同一时间内安排修理,实现修理同步化,以便减少分散修理的停歇时间。
此法适用于流水线上的设备和联动设备中主机与辅机以及配套设备方面。
4、网络计划技术。
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把修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以节省修理时间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