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考理综《考试说明》化学部分分析附高考分析及理综化学样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3565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高考理综《考试说明》化学部分分析附高考分析及理综化学样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推荐高考理综《考试说明》化学部分分析附高考分析及理综化学样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推荐高考理综《考试说明》化学部分分析附高考分析及理综化学样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推荐高考理综《考试说明》化学部分分析附高考分析及理综化学样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推荐高考理综《考试说明》化学部分分析附高考分析及理综化学样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高考理综《考试说明》化学部分分析附高考分析及理综化学样卷Word格式.docx

《推荐高考理综《考试说明》化学部分分析附高考分析及理综化学样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高考理综《考试说明》化学部分分析附高考分析及理综化学样卷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高考理综《考试说明》化学部分分析附高考分析及理综化学样卷Word格式.docx

3.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第3点大标题:

分散系

2.了解常见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表述严密

其意未变

表达更恰当

删去限制,范围更广

二、对2010—2012年浙江省高考题型和分值的研究

1、题型:

根据对浙江省2010—2012年高考理综卷分析:

最近三年,化学试题题型一致。

“7+4”模式,即7个选择题,4个大题。

选择题题号7-13,四个大题题号26-29。

2、分值(含模块比例):

7个选择题,每题6分,7×

6分=42分。

4个大题:

26题14分;

27题15分;

28题14分;

29题15分,主观题总分值为58分。

化学学科总分值为100分。

3、变化情况:

2010—2012三年来理综化学试题的命题脉络非常清晰,在保持题型、题量、分值等多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注重内容的创新,强调能力的考查。

(1)命题符合新课程理念,考查新课程化学学科核心知识;

(2)命题紧扣《考试说明》,给备考复习指明方向,以“减轻考生不必要的的课业负担”;

(3)命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命题重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体现,使中学化学教学能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命题符合考生认知水平,注重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注重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6)命题尊重教育测量学原理,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和中学的课程改革;

(7)命题力求原创,提供新颖的情境和素材,力避市面上流行的命题内容和命题形式,从而有力有效地遏制了高考复习中的“题海战术”,将高考复习引导到提升学科能力上来;

(8)命题追求体现青年人的认知兴趣,以多种图、表形式呈现(如:

实验装置图、结构示意图、工作原理图、坐标图、生产流程图、合成路线图等),这不仅符合人们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而且使试卷呈现形式活泼生动。

4、考查方向

2010—2012三年来浙江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比较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7.涉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

绿色化学方法(太阳能光解水);

波谱分析法确定分子结构、石油裂化和裂解的生产主要目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7.涉及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分子间作用力、酶催化等。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7.光导纤维、棉花、油脂、树脂、高分子;

红外光谱、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仪器;

低碳节能;

射线、布朗运动等概念

8.以课本中的实验和实验中常见事故的处理为载体,考查金属活动性的利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蒸发操作和化学灼伤的处理方法——化学实验

8.涉及硝基苯制备实验(水浴加热)、中和滴定实验(仪器的洗涤)、气体的洗涤净化、气体的干燥

11.考查实验基本操作:

萃取、纸层析、蒸馏、提纯及物质的检验,均出自选修6《实验化学》

9.元素周期律(表)、原子结构、原子半径的比较、卤化氢沸点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物质组成等知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律)

9.考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律)知识,根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位-构-性”的关系,解决题设的问题

8.主要考查利用元素周期律(表)进行推理,渗透了结构、性质和用途等基础知识;

涉及了氢键、晶体类型与熔沸点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10.以电解法制备重铬酸钾工业生产实际为背景材料,考查电化学知识和转化率的简单计算——电化学知识

10.钢铁的吸氧腐蚀是原电池原理的重要应用,也是课本中的重要内容,涉及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的书写

9.以新型Li-Al/FeS电池为载体,主要考查原电池的放电、充电的工作原理

11.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氨基酸失水形成肽、苯及其同系物的概念和由三硝酸甘油酯结构确定分子式——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11.以褪黑素与色氨酸为背景材料,涉及氨基酸的两性、缩聚和氨基酸的等电点

10.分析维生素B2键线式的组成和性质,并考查H2CO3、NH4+等无机物性质,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考查酰胺键、醇羟基等官能团的性质

12.考查了电解质溶液的知识,涉及了弱酸的稀释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由酸式盐溶液的pH是否可作酸的酸性强弱判断依据、碱中和混合酸的反应次序及其完全反应的判断、沉淀溶解平衡及其移动——电解质溶液、热化学方程式

12.涉及氢键键能、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根据热化学数据判断苯的结构、盖斯定律的应用,4个选项都涉及简单计算,但只要有“Ka只受温度的影响,不受浓度影响”就能做好本题

12.热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反应的正误判断。

13.要求根据实验流程图推断出某些离子的存在,进而判断其它离子的存在,并对相关的判断正误作出正确的评价——涉及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的推理

13.涉及溶解平衡及其溶度积的计算,从涉及的内容和求解来说,试题难度较大,但只要知道溶液中Ca2+、HCO3—、OH—不可能大量共存,就可判断A选项正确。

13.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反应及离子推断

26.(14分)属实验题。

以Cu2+和Fe3+的化学性质为载体,运用氧化还原反应、水解知识、沉淀转化、间接碘量法等知识进行除杂、加热和氧化还原滴定及简单计算——离子反应、离子共存

26.(14分)以含有少量杂质的加碘盐为载体,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实验技能(萃取、离子检验等)、实验现象的再现,涉及IO3—、I—(I3—)、Fe3+、Fe2+等离子的性质。

本题属于《化学1》模块

25(14分).以汽车安全气囊为背景材料,涉及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以及设计实验证明Na2O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是否含有Na2CO3和NaHCO3)

27(15分).本题以甲烷自热重整这种制氢的先进方法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及其盖斯定律、反应速率的判断、平衡常数式的正确表示和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运用描述生产实际的坐标图选择生产的适宜条件、根据坐标图绘制指定条件下的坐标图、根据氧气的用量对生产的影响强调原料配比的重要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7(15分).本题以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平衡和水解平衡为载体,考查平衡的标志和特征、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的计算。

要求对题给实验数据和坐标曲线分析,得出实验的结论。

本题主要涉及《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相关内容。

26(15分).本题以醋酸和硫氰酸的电离为背景材料,考查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概念及其计算

28(15分).

本题以苯乙酮的实验室制备为载体,考查化学实验能力——制备(滴加、搅拌、回流)、提纯(萃取分液、净化、蒸馏)。

阅读量很大,但问题的设置比较简单,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化学实验

本题以制备二苯基乙二酮为载体,主要考查实验技能——制备、重结晶、抽滤及薄层色谱分析。

本题属于《实验化学》,涉及的装置图就是教材中制备对氨基苯磺酸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相似

27(15分).

本题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Cu(NH3)4]SO4·

H2O路线为背景材料,考查快捷接受题给信息进行推理,重点考查抽滤等实验技能

29(14分).

本题以一种环境激素X的转化关系为背景材料,需要根据合成流程经正向、逆向推理或中间突破推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再由具体的有机化合物回答题设的相关问题。

本题突破A、B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有机化学

本题属于《有机化学基础》中的有机合成内容,以白藜芦醇的合成路线为背景材料,要求快捷地接受题给的“已知”,并与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整合,应用于白藜芦醇的合成路线的相关过程,经正推或逆推等思维加工,结合题给的分子式,推出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并回答题设的问题。

本题涉及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辨认(写白藜芦醇的分子式)、反应类型、核磁共振氢谱、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概念及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结构的书写

本题取材于最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成果,考查有机推断能力。

涉及反应类型、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的确定及结构简式的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对2013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中例卷的研究

1、立足基础,突出知识和技能

2013年的高考样卷化学部分延续前几年的高考考查要求,依然重视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回归教材,立足基础,凸现学科素养。

第7题考查了基本概念和化学素养,第8题考查了对于实验操作、物质检验及实验安全,第9题考查了键能、熔沸点规律、物质结构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判定,第10题以“探究阴、阳离子在电场中的相对迁移速率”实验为落点考查了电化学知识,第11题考察了有机分子的命名、结构简式及官能团检验,第12题结合图型考查了原子共面、阿伏伽德罗常数判定、热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第13题考查了物质鉴定。

有些题目素材则是在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整合。

2、重视信息处理,考查思维能力

试题呈现化学图像、实验数据表、实验装置图、化学反应式、关系曲线、实验装置图及有机物的转化框图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这些呈现形式对学生多途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验。

如选择题第10题点解装置图、第12题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能量变化图及量比关系图。

26题利用流程图的形式考查了制备并提纯铝,第28题考查了硫化氢吸收装置、抽滤装置,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的组合和重构,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对实验的考查要求较高。

3、突出化学实验的考查

试题突出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涉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仪器的使用与操作、化学反应的判断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考题以实验为核心,形式多样,考查全面,并且实验题的分值增加。

如第8题中考查物质检验、物质分离、实验室一般事故的处理方法,突出安全意识,第26题不同于前几年,以Na2CO3的制备为素材来考查学生解决化学平衡、具体实验细节问题的能力,第28题考查实验的滴定管的操作、气体吸收装置,关注实验细节问题等,如控制反应温度、定量分析、抽滤装置的使用等。

4、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的联系

试题关注了与现代化学研究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如PM2.5、工业制备、催化剂功效、绿色化学等,如第29题就是通过有机分子结构的合成药物中间体的认知考查有机化学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四、命题趋势分析及教学措施

1、趋势分析

根据《考试说明》和浙江省2013届高考样卷分析:

浙江省2013年高考化学命题题型和难度与前三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比较:

稳是大局,稳中有变,稳中求活。

根据《考试说明》和样题淡化了“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相关内容的考查。

要关注新增内容,重视样卷信息的分析,如热化学方程式及盖斯定律的应用、氢键、有机反应类型等。

2、教学措施

  

(1)立足基础,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复习从点到线到面,并多注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来指导我们的复习,使之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2)应高考之“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应该熟读每一本教材,特别是教材中的一些实验,以及实验中某些细节要做到深层次的了解,比如某些仪器的使用,实验中某些特殊的做法及其目的等,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重视信息处理,提升我们的综合解题能力。

由于高考试题中信息的呈现方式相当丰富,包括文字、方程式、关系曲线、实验装置图及有机物的转化框图等。

这些呈现形式对学生多途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验。

所以在平时解题中要多注意对这方面的训练,提倡错题反思。

3、几点反思

(1)1、如何夯实基础。

掌握基础知识是综合应用的前提,所以发讲学案、梳理基础知识是必须的。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应用,这个没错,但教师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能代替学生的复习吗?

学生仅是填写讲学案和默写化学方程式就能有效地促进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性回顾吗?

(2)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很多老师把复习课变成“说课”,教者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将复习课当成自我表演的舞台,一节课几乎没有“留白”、“静悟”,既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诊断,也不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在“自我陶醉”中将复习课推向完结。

这种形式通常是教师准备的辛苦、讲得卖力,而学生无精打采,多凭意志力在维持学习。

学习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事情,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教师讲得高效等同于学生学习的高效吗?

(3)如何构建知识框架。

学生回顾知识点的工作一定要有教师帮助完成吗?

(4)怎样解决应试功利。

高考化学试题就10多个题,而学生训练了几千个题,这些试题有多少是有价值的,有多少是有针对性的,我们只有解决了复习过程中的功利思想,不求一时一地之得失,始终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准绳,抛弃应试功利,立足能力提升,其效益自然体现。

(附)2013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样卷

2013届浙江省高考理综样卷

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异构体,由于分子间作用力不同,支链越多沸点越高

B.活泼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氢氧化铁溶胶、甘油与乙醇的混合液、含PM2.5的大气均具有丁达尔效应

D.绿色化学期望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在化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实现零排放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茚三酮溶液可以鉴别甘氨酸与醋酸

B.用纸层析法分离Fe3+与Cu2+时,蓝色斑点在棕色斑点的下方,说明Cu2+在固定相中分配得更多

C.过滤、结晶、灼烧、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有机混合物的方法

D.如果不慎将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再用水冲洗

9.下列各项中,理由、结论及因果关系均正确的是

A.由于键能E(N≡N)>E(Cl-Cl),故单质的沸点:

N2>Cl2

B.由于分子中可电离的H+个数H2SO4>CH3COOH,故两者的酸性:

H2SO4>CH3COOH

C.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P,故氢化物的稳定性:

NH3>PH3

D.由于氧化性Fe3+>Cu2+,故还原性Fe2+>Cu

10.设计如图装置探究HCl溶液中阴、阳离子在电场中的相对迁移速率(已知:

Cd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

恒温下,在垂直的玻璃细管内,先放CdCl2溶液及显色剂,然后小心放入HCl溶液,在aa’处形成清晰的界面。

通电后,可观察到清晰界面缓缓向上移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电时,H+、Cd2+向Pt电极迁移,Cl-向Cd电极迁移

B.装置中总反应方程式为:

Cd+2HCl

CdCl2+H2↑

C.一定时间内,如果通过HCl溶液某一界面的总电量为5.0C,测得H+所迁移的电量为4.1C,说明该HCl溶液中H+的迁移速率约是Cl-的4.6倍

D.如果电源正负极反接,则下端产生大量Cl2,使界面不再清晰,实验失败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

的名称为2,7,7-三甲基-3-乙基辛烷

B.实验证实

可使Br2/CCl4溶液褪色,说明该分子中存在独立的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C.不能用新制的氢氧化铜鉴别乙醛与葡萄糖溶液

D.化合物

的分子式为C13H8O4N2

1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图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是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和氧原子共平面

B.乙是氨分子的比例模型,1molNH3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3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C.由丙可知,双氧水在有催化剂存在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O2(l)=2H2O(l)+O2(g),△H=-2(Ea2’-Ea2)kJ·

mol-1

D.丁是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时,沉淀质量与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

13.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FeO、CuO、MnO2、KCl和K2CO3中的若干种。

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X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Y和溶液Z;

②取少量Y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

③向Z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④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于广范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中一定不存在FeOB.不溶物Y中一定含有Fe和CuO

C.Z溶液中一定含有KCl、K2CO3D.Y中不一定存在MnO2

26.[14分]工业上通常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少量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无水氯化铝:

2Al2O3+6Cl2

4AlCl3+3O2↑。

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周期族。

(2)为促进反应的进行,实际生产中需加入焦炭,其原因是。

(3)加入焦炭后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l2O3+C+Cl2

AlCl3+X↑,设计实验确定气体X的成分:

(4)在提纯AlCl3粗产品时,需加入少量铝粉,可使熔点较低的FeCl3转化为熔点较高的FeCl2,从而避免在AlCl3中混入铁的氯化物。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以铝土矿为原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纯氧化铝:

①写出滤液甲中溶质的化学式。

②写出滤液乙中加入过量氨水得到Al(OH)3的离子方程式。

27.[15分]某兴趣小组探究以芒硝(Na2SO4·

10H2O)和CaO为原料制备Na2CO3。

(1)将CaO水化后,与芒硝形成Na2SO4-Ca(OH)2-H2O三元体系,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通入CO2,期望得到Na2CO3。

三元体系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42−+Ca(OH)2+2H2O

CaSO4·

2H2O+2OH-,△H=-15.6kJ·

mol-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该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可判断△S0(填“>”或“<”)。

(2)往Na2SO4-Ca(OH)2-H2O三元体系中添加适量的某种酸性物质,控制pH=12.3[即c(OH−)为0.02mol·

L-1],可使反应在常温下容易进行。

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通CO2,进一步处理得到Na2CO3。

①在Na2SO4-Ca(OH)2-H2O三元体系中不直接通入CO2,其理由是;

②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添加酸性物质的理由;

以HA表示所添加的酸性物质,则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写为。

③添加的酸性物质须满足的条件(写出两点)是、。

④已知:

某温度下,

,设

的初始浓度为bmol·

L-1,转化率为α,写出α与b的关系式

28.[14分]K3[Fe(C2O4)3]·

3H2O[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可作为有机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室可用铁屑为原料制备,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Fe(s)+H2SO4=FeSO4+H2↑

FeSO4+H2C2O4+2H2O=FeC2O4·

2H2O↓+H2SO4

2FeC2O4·

2H2O+H2O2+H2C2O4+3K2C2O4=2K3[Fe(C2O4)3]+6H2O

2

+5

+16H+=2Mn2++10CO2↑+8H2O

(1)铁屑中常含硫元素,因而在制备FeSO4时会产生有毒的H2S气体,该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下列吸收装置正确的是。

ABCD

(2)在得到的FeSO4溶液中需加入少量的H2SO4酸化,目的是;

在将Fe2+氧化的过程中,需控制溶液温度不高于40℃,理由是;

得到K3[Fe(C2O4)3]溶液后,加入乙醇的理由是。

(3)析出的K3[Fe(C2O4)3]晶体通过如下图所示装置的减压过滤与母液分离。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选择比布氏漏斗内径略小又能将全部小孔盖住的滤纸

B.放入滤纸后,直接用倾析法转移溶液和沉淀,

再打开水龙头抽滤

C.洗涤晶体时,先关闭水龙头,用蒸馏水缓慢淋洗,

D.抽滤完毕时,应先断开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皮管,以防倒吸

(4)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主要步骤有:

①称量,②置于烘箱中脱结晶水,③冷却,④称量,⑤重复②~④至恒重,⑥计算。

步骤③需要在干燥器中进行,理由是;

步骤⑤的目的是。

(5)晶体中

含量的测定可用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

滴定过程中发现,开始时滴入1滴KMnO4标准溶液,紫红色褪去很慢,滴入一定量后,紫红色很快褪去,

理由是。

(6)下列关于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可装入标准溶液

B.装入标准溶液后,把滴定管夹在滴定管夹上,轻轻转动活塞,放出少量酸液,使尖嘴充满酸液

C.滴定管中溶液体积应读数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D.接近终点时,需用蒸馏水冲洗瓶壁和滴定管尖端悬挂的液滴

29.[14分]某研究小组制备偶氮染料F和医药中间体Y。

流程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1)写出反应类型:

①;

②。

(2)写出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化合物A、F的结构简式:

A、F。

(4)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a.是苯的对位二取代产物;

b.能发生银镜反应

(5)设计从X到Y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表示)。

示例:

CH2=CH2

CH3CH2Br

CH3CH2OH

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

8

9

10

11

12

13

D

C

B

26.[14分]

(1)

,三,ⅦA…(3分)

(2)碳与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