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3376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路网建设不断加强,潞苑北大街等4条道路竣工通车;

徐尹路等5条道路工程加紧推进;

北运河东滨河路等5条道路开工;

五里店西路等一批道路微循环改造工程相继完工;

地铁M6号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完成客运“一卡通”系统建设,新增和更新126辆区内客运车辆。

新城供热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河热电联供项目管网建设全面展开,玉桥南里锅炉房实现供热,城西5号锅炉房整合工程完工,替代分散燃煤锅炉房43座。

铺设燃气管线36公里,新发展天然气用户2.8万户。

二、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加大。

产业发展继续向高端化方向推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引进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8家,北京国际航空城、四环医药等一批十亿级、百亿级投资的高端产业项目和上市公司签约落户;

北汽动力总成、IDC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式开工;

枢密院、玲珑轮胎等一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邮政综合处理中心、华润物流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乡镇、园区发展势头强劲。

乡镇完成税收79.8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76.7%,台湖镇税收达到16亿元,马驹桥镇、梨园镇税收突破10亿元。

园区完成税收27.6亿元,占全区税收四分之一,光机电基地税收突破10亿元。

商务园成为北京市电子商务聚集区,与物流基地、开发区西区创业园形成“一主两辅”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开发区西区申报加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取得新进展,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筹建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

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工程竣工;

金桥基地扩区工作全面启动;

漷县镇农民就业基地升级为通州经济开发区南区。

经济发展方式更趋合理。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黄标车2508辆,退出“三高”企业14家,11家企业完成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关村通州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家,32个产品成为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

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盘活闲置土地157处,厂房面积47万平方米。

深入开展违法用地专项整治行动,腾退耕地257亩。

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促进工作深入展开。

资金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区级总财力突破200亿元,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入新城建设、重大工程、改善民生等领域。

创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模式,搭建国有资本运营平台;

完善投融资机制,开展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及资金监管,积极推进银政合作,筹措银团贷款95亿元;

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澳美、首诚两家公司正式开业。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都市型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完成5.3万亩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创建粮食高产面积和高标准农田3.8万亩。

新建、改造设施农业面积4000亩。

建设国际种业园核心区,11家国内外知名种业公司入住园区。

完成20个采摘园规范化建设。

东升方圆等6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定址通州,举办樱桃文化节,完成通州大樱桃国家级地理标志申报认定。

动植物疾病防控、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业机械化、农业保险等工作得到加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全面完成“五项基础设施”和“十二项全覆盖”工程,编制完成全区483个村的村庄规划,完成350万平方米街坊路建设及173万平方米两侧绿化,改造户厕4.2万座,建设农村公厕437座。

“三起来”工程加快实施,安装节能路灯1.2万盏,完成农宅保温改造676户。

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深化。

完成185个村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流转土地1.2万亩;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成功举办首届农民专业合作社成果展。

强化村级经济事项招投标工作;

成立全市首家镇级集体资产交易市场。

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正式成立。

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成立区城乡环境建设委员会,完成区级环卫作业中心改革。

加强市容环境整治,拆除7万平方米违法建设和3328块户外广告、牌匾。

新增一批环卫车辆和设备,改造垃圾收集站点22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完成13个生态文明村和10个首都绿色村庄创建工作,张家湾镇、潞城镇分别被评为环境优美乡镇和园林小城镇。

滨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通惠河北部截污等一批工程竣工,完成大运河森林公园等一批绿化美化工程。

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规划,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投入使用,新第三中学等3所学校主体完工,西集中学建设进展顺利,芙蓉小学开工建设,27所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北京新城职业学校成立,永乐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为市级示范校。

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进。

完善医疗机构布局规划,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门诊用房建成并投入使用,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主体完工,新华医院、骨伤医院、老年病医院顺利完成搬迁;

积极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公费医疗制度改革。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果。

通州电影院落成开放,区文化中心开工建设;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成功举办运河艺术节;

十三届市运会上通州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

科技事业加快推进。

新城低碳可持续发展实施标准研究等项目被列为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北京市创新型科普社区”正式揭牌。

人口计生、广播电视、新闻、气象、档案、史志、保密、民防、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民生状况持续改善。

就业促进工作成效显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2%,为486家用人单位发放各类就业补贴2258万元,51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9000人。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区“五险”参保人员29.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1万人。

全面落实养老助残“九养政策”和老年优待办法。

加强社会救助工作,3076名残疾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区慈善协会正式成立。

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13个政策性住房项目开工建设,玉桥东小区等项目交付使用,提供房源10354套。

33项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完成。

社会建设不断加强。

完成50个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发展两家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

建成6个镇级社区服务中心和394个农村社区服务站,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平安行动”和“金安企业”创建活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

完善应急体系建设,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

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明显提高。

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第六次人口普查顺利展开。

五、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取得新成果

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展开。

以“廉洁建新城、树立通州形象”为基本要求,明确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以营造舆论氛围、培育示范窗口、构建服务体系和形成监督网络为重点,全面推进“四个一”工程建设。

出台《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创新项目管理服务模式,挂牌成立区行政服务中心,健全和完善绿色审批通道,对经济贡献大的企业实行“绿卡”服务。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持续加强。

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实施六大文明引导行动;

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和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44件、政协委员提案185件。

全面支持新城建设的局面更加显现。

围绕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区人大、区政协进一步加强了对区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代表、委员提出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提案,有力地支持了新城建设;

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在招商推介、维护稳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各位代表,2010年全区围绕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开展的各项工作,目标和水平之高前所未有,规模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深深感到:

一是加快发展必须抢抓机遇。

市委、市政府提出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战略部署后,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以最快的速度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巩固和发展了各类优质资源聚焦通州的优势,为通州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加快发展必须具备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

从环渤海经济圈到整个北京市,新一轮竞争正不断加剧,我们必须要付出几倍于人的努力,具备比别人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加强烈的紧迫感与危机意识,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必须统一思想、团结一致。

面对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这一战略任务,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思想高度统一,各单位、各部门自觉服从服务于大局,相互支持、相互补台,迅速形成了集中力量建新城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从而实现了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高起点开局。

四是加快发展必须有敢于负责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是一项全新课题,新情况多、新问题多、新难点多。

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在困难面前,没有表现出退缩和畏难情绪,勇于扛大梁、挑重担,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展工作,积极破解难题,创新方法、走出新路。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广大干部职工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五是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建新城、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全区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在大规模搬迁工作中,我们本着最大程度让利于民、最大程度给老百姓实惠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最快的搬迁。

在推动企业发展上,将人性化的服务落实到项目引进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切实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主动、高效、热情地为企业服务,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通州发展的优异成绩,为“十一五”时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创意、活力、和谐”通州,坚持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

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五”期末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地区水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不断加快,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引进建设了一大批高端、高效、高辐射的项目;

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进入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新阶段;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迅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乡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积极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驻通中市属单位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和所有关心支持通州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虽取得良好开局,但在实现总体目标的过程中还将面临大量艰苦工作和严峻挑战;

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项目落地建设速度与全区产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农村城市化、城镇化的速度还需进一步加快,“两新”建设的协调发展还需加强统筹;

人口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还面临较大压力,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突出。

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11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实现今后五年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我们要紧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为目标,围绕区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打造新城建设先行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社会建设模范区、和谐社会首善区、党建工作创新区”要求,在新起点上实现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新跨越。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税收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完成市里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以更快速度、更高标准推进新城建设

大力推进新城中心区开发,全面掀起建设高潮。

加快富华、华业首批项目建设速度,全面启动五河交汇处、上营棚户区等重点地块的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新城核心区16平方公里后续地块的一级开发,实施南大街棚户区、杨坨、司空小区等重点地块的搬迁改造,形成滚动开发的良好态势。

借鉴奥运中心区建设经验,全面启动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立体式绿色交通路网体系等配套工程。

深化核心区控规方案,高水平完成建筑项目设计,尽快打造新城的精品和典范区域。

细化48平方公里新城中心区功能分区,突出抓好医疗康体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力争在大型医疗康体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

同步推进重要功能板块开发建设,形成多点支撑的城市发展格局。

按照新城核心区标准,高水平推进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题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功能板块的开发建设。

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分批推出地块上市,全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实实在在地启动一批项目,形成体现世界一流标准的又一典范区域;

主题休闲旅游度假区要全面启动土地一级开发,积极促进派格5D秀、新乐城等综合文化休闲项目落地;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要加快土地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促北京世贸中心、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和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商务园要完成二、三期规划编制,并启动土地一级开发,加快金融街园中园、阳光保险等项目建设;

北苑商务区城市综合体项目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

全面加强市政道路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加快建设宋郎路北延等8条道路,启动建设张采路北延等4条道路,打通外环路、壁富路等多条道路断点,筹建漷马路等3条南部交通主干道,完成京哈高速西集综合检查站建设。

确保三河热电联供项目年内实现向新城供热,完成竹木厂锅炉房建设,改造热力站40座,分步实施供热计量改革工作。

启动南水北调通州水厂工程和城区供水保障工程,提升新城供水能力。

对接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垃圾真空回收系统,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实现50%的居民小区垃圾减量分类。

坚持建管并重,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提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适应现代化国际新城内在需求的城市管理机制。

坚持公交优先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规划建设北苑换乘枢纽,分流新华大街等主要道路的公交车辆;

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试点,倡导居民绿色出行,着力缓解交通压力。

完善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机制,启动运河东大街消防站、商务园消防站建设。

筹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中心,研究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着力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解决好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问题。

二、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加快产业发展

围绕新城产业定位,突出抓好大项目引进建设。

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力促一批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项目和功能性项目落地建设,突出打造高端商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医疗康体、旅游休闲等符合未来新城发展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做强现代物流、高端制造等优势产业。

巩固和扩大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快北京国际航空城、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等签约项目的建设速度;

力促中国动向集团、四环医药等一批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开工建设;

确保北汽动力总成、苏宁华北总部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推动天宇朗通、鸿仪四方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优化产业发展平台,突出抓好园区建设。

进一步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水平,推进园区产业高端化、资源集约化、环境生态化发展,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越、低碳生态的特色园区。

加快园区道路、变电站、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

加快土地一级开发进度,储备一批产业用地,为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扩展园区发展空间,提升园区发展质量;

抓住中央给予中关村“先行先试”优惠政策的机遇,加快金桥基地扩区前期手续办理,推进开发区西区“中关村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建设,加快吸引优质产业项目入住;

加快光谷创新置业、联东总部科创园等园中园建设,充分发挥聚集高端产业的作用。

创造一流发展环境,突出抓好为企业服务。

全方位优化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惠、办事最便捷、服务最到位”的首善之区。

继续推进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窗口即时办结率。

建立产业项目动态信息库,进一步明确各相关单位、部门的责任和工作要求,实现对项目的服务责任制。

全面推行“绿卡”企业服务制度,完善服务机制,使更多的企业得到一流服务。

三、在更大力度、更深内涵上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农村城市化、城镇化进程。

全面完成4个市级重点村城市化建设,在新城范围内再启动25个村的旧村改造,统筹解决农民转非安置、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问题。

以重点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启动20个村的旧村改造,加快乡镇中心区周边的农村城镇化进程。

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延伸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提升农村社区化管理水平。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深入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功能,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建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国际种业、创意农业等5大现代农业园区,全力打造5个万亩蔬菜生产区。

加快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发展,高水平建设一批农业观光休闲园。

培育东升方圆、金福艺农等龙头企业上市。

按照“查漏补缺、解决需求”的原则,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护运行机制。

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年内基本完成全区符合条件村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和基层林业站改革工作;

规范提升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完成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

全面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以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和迎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全面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推进城市环境整治,实施梨园路等一批道路架空线入地改造,加大对无照经营、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

打造整洁亮丽的村镇环境,启动“一镇一园”建设试点,开展“一镇一街”示范工程。

加强生态水系景观建设,完成河东再生水厂主体建设等一批工程,着力打造“三个绿环”,形成水绿交融的绿色景观。

大力推进违法建筑拆除和违法用地治理,加强对已搬迁区域的管护。

建立乡镇污水处理厂补偿机制。

明确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责任,将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部门和具体项目,进一步加强减排工作力度。

四、在更多方面、更多领域上不断改善民生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均衡配置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高标准建设一批中小学校,完成31所中小学加固改造,加大名校引进力度,着力打造新第三中学、贡院小学等本地名校。

扩大公立幼儿园覆盖率,创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市级示范校。

加强对教育教学成果的奖励,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

继续推进学习型新城区建设。

整合新城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成第四区域医疗中心选址。

启动新华医院、公共卫生大厦、潞河医院门诊楼和教学楼建设,实施牛堡屯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确保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投入使用。

加大高端医疗康体项目和三甲医院引进力度,年内力争有所突破。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和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创建工作。

加快文化体育事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区文化中心建设,加快运河博物馆前期手续办理,做强运河艺术节文化品牌,推动现代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

加快梨园体育中心项目进程,引进高水平运动项目,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改造一批乡镇群众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

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途径,以科技普及为手段,不断提升科技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促进人口计生、广播电视、新闻、气象、档案、史志、保密、民防、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发展。

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全面落实市区两级就业政策,加大公共就业服务资源整合力度,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确保基金征缴率达到98%以上,加强新农合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认真落实“九养”政策,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广养老餐桌和托老所经验,建设区级养老服务机构,拓展残疾人机构托养服务范围。

改善群众住房条件,统筹解决好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

努力加强社会建设。

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推广建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认定5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初步形成“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框架。

完成27个社区的规范化建设,打造20%的规范化精品城市社区,力争市级精品农村社区达到50%。

加强安全生产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