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337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药炮制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药炮制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药炮制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药炮制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重点.docx

《中药炮制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重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炮制重点.docx

中药炮制重点

中药炮制学

第1章绪论

第1节概述

1、概念

中药炮制: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药材自身的性质,按医疗、调剂、制剂的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

包括净制、切制、炮炙三部分内容。

(一个理论、一个性质、三个要求)

中药炮制学:

是研究中药炮制的原理、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

2、发展

1.雷公炮炙论---成书于南北朝刘宋时代,是我国第一部炮炙专著,作者雷敩

2.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所著,第二部中药炮制专著,提出“雷公炮制十七法”,即为“炮、”

3.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第三部中药炮制专著

第3节分类

1、雷公炮炙十七法

2、三品分类法:

上、中、下

3、药物来源及部位分类法

4、三类分类法:

火制、水制、水火共制

5、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

以工艺为纲,以辅料为目的分类。

特点:

1.体现了中药炮制工艺的系统性和条理性2.便于叙述辅料对药物所起的作用,是中药炮制分类方法共性和个性的融合

第2章中药炮制的目的

第1节传统制药原则和制药作用

中药炮制的目的就是增效减毒。

炮制的总原则:

制其太过,扶其不足

传统的制药具体原则归纳为:

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或相杀)为制、相恶为制

传统的制药作用归纳为:

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相反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反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例:

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

相资为制:

是指应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药物来增强药物的性味与疗效。

例:

蜜炙黄芪可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

相畏(或相杀)为制:

是指利用某种辅料药物炮制药物,以制约减缓该药物的毒性及不良反应。

例:

生姜能杀半夏、天南星毒。

相恶为制:

是指炮制是利用某种辅料或药物来减弱或消除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第3章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第1节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4、炮制对中药毒性的影响

炮制对中药毒性的影响是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分为以下3个方面:

1.使毒性成分发生变化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3.加入辅料具解毒作用

第4章常用辅料

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使用的具有辅助主药达到炮制目的的附加物料。

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两大类。

1、液体辅料

1.酒

用以制药的有黄酒、白酒两大类。

黄酒:

用曲酿制而成,含乙醇15%~20%

白酒:

用曲酿制并经蒸馏而成,含乙醇50%~60%

2.醋

主要成分为醋酸,约占4%~6%

陈醋炮制药物作用更佳

醋酸苦,温。

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等作用。

3.蜂蜜

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炼蜜

2、固体辅料

1.稻米

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

常用米制的党参、斑蝥

2.麦麸

能和中益脾,缓和燥性,矫味,赋色,还能吸附油质。

常用麦麸制的药物:

枳壳、苍术

第5章质量要求及其贮存保管

第1节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内容也逐渐由传统的以外观检查为主,发展为以控制炮制品内在质量为主。

外观:

1.片型及粉碎度(异形片不得超过10%)2.色泽3.气味

内在:

4.净度5.水分(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以在7%~13%为宜)6.灰分(总灰分:

是将药材或炮制品在高温下燃烧、灰化至恒重,所剩残留物的含量百分数。

生理灰分:

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灼,所得之灰分的含量百分数。

酸不溶性灰分:

如果在总灰分中加入稀盐酸滤过,将残渣灰化至恒重,所得灰分的含量百分数。

灰分的测定是控制炮制品纯净度的有效方法)7.毒性成分8.重金属及有害元素9.农药残留10.浸出物测定11含量测定12.包装检查13.其他检查

第2节贮藏保管

1、中药炮制品的变异现象及原因

(1)变异现象

1.发霉:

是指药物受潮后,在适宜的温度下药物表面或内部霉菌滋生的现象。

是两个主要的变异现象之一,另一个是虫蛀。

2.虫蛀

3.泛油:

又称走油。

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4风化:

是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因与干燥空气接触而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粉末的现象。

5潮解:

是指某些盐类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表面逐渐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2)原因

内因:

含水量、净度

外因:

光照、空气、温度、湿度(一般炮制品的安全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之间,环境中相对湿度应在60%~70%之间利于贮存)

2、保管方法

传统贮藏保管方法

对抗同贮法:

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或药物喷洒一定浓度的白酒或乙醇密封保存,以防止虫蛀、霉变的一种贮存方法。

如:

丹皮与泽泻、山药、白术、天花粉等同贮。

第6章采收与产地加工

第1节采收

第2节产地加工

中药材产地加工:

是指在产地对原植物、原矿物或原动物中采集的药用部位进行的简单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原药材的过程。

也称中药材的“初加工”或“粗加工”。

它是中药材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生产中药饮片的“第一车间”。

2、常用方法

硫熏:

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用硫磺熏制,如山药、白芷

发汗:

有些药材在产地加工中需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向外部渗出,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以利干燥。

第7章净选与加工

净制也称净选,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是药材制成饮片或制剂前的基础工作。

净选加工是在切制、炮炙或调制、制剂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泥砂、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净度标准的方法。

目的:

1.分离药用部位2.进行分档3.除去非药用部位4.除去泥砂、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第1节净选

净选即清除杂质。

分为挑选、筛选、风选、水选

挑选---外观形状

筛选---体积大小

风选---质地轻重

水选---抢水洗:

是指快速洗涤附着在药材表面的泥沙或杂质的水选方法。

适用于吸水性比较强、有芳香挥发类成分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物。

第八章饮片切制

1.饮片切制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炮制工艺,称为饮片切制。

2.饮片:

广义,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狭义,指为制备中药汤剂而切制的片状药物。

3.饮片切制的目的 1.便于煎出有效成分2.提高煎药质量3.利于进一步的加工炮炙4.利于调配及贮存5.便于鉴别6.利于制剂

4.药材软化的质量要求:

药材软硬适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

5.看水性,看水头:

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

6.把货:

切制时需要打成一束后,再放在刀床上进行切片的中药材。

此切制过程称把货。

个货:

一般指单个中药材。

7.手工切制易出现的问题:

1连刀;2掉边(脱皮)与炸心;3翘片;4皱纹片(鱼鳞片);5油片;6斧头片

8.败片:

同种药材饮片的规格与类型不一致,破碎及其不符合切制要求的饮片。

主要系操作技术欠佳所致。

第九章炒法

1.炒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使之达到规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2.分类:

按方法分有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

清炒法按加热程度分为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按辅料应用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

3.目的1炒制时加热则有缓和药性(山楂)、改变药性(莱菔子)、增强疗效(酸枣仁)、降低毒性(苍耳子)、增加成分溶出(王不留行)、破坏酶保存甙类(芥子)、矫嗅矫味(九香虫)等作用。

2加辅料制有增强疗效(麸山药)、缓和药性(麸苍术)、矫嗅矫味(麸僵蚕)、降低毒性(砂烫马钱子)、消除副作用(蛤粉烫阿胶)等。

3一些炒制的方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如子类炒黄增加成分溶出(逢子必炒);炒焦多能醒脾开胃,消食导滞;炒炭能止血;麸炒能缓和辛燥之性,并增强健脾作用;土炒能增强固脾止泻作用;滑石粉炒便于粉碎药物等。

4.关键因素:

火力控制和火候掌握。

火力:

所用热源释放出热能的大小强弱(火的大小和温度高低),文,中,武。

火候:

指炒药时锅的预热温度,炒制火力,时间以及药物形色气味质的变化,包含了加热程度和药性状改变两个方面。

雷公炮炙十七法:

炮,爁、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日煞、曝、露。

一、清炒法:

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作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

目的:

增强疗效(焦三仙、炭药)、降低毒性(牵牛子、苍耳子)、消除副作用(决明子炒后消除泻下作用)、缓和药性(山楂、栀子)、改变药性(莱菔子)、增加成分溶出(逢子必炒)、利于贮存(芥子炒后破坏分解酶,保存甙类成分)、便于净制(苍耳子去刺)、矫嗅矫味(九香虫)等。

僵子:

指药物在锅内没有迅速吸收热量,而在锅底停留时间过长,不能爆裂。

1.炒黄(包括炒爆):

文火或中火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药物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

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方法。

炒制程度判定方法:

对比看:

与生品比较,颜色加深即可.听爆声:

一般在爆鸣声减弱时即已达到炒制程度,不要等到爆鸣声一点没有。

闻香气:

闻到固有的香气逸出.看断面:

用两手将种子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时即达到了炒制程度。

炒黄目的

(1)增强疗效“逢子必炒”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牵牛子莱菔子、栝楼仁(3)缓和药性如葶苈子、牵牛子等。

(4)保证疗效,利于贮存杀酶保苷:

如槐米、苦杏仁等可以除去水分、杀死微生物,或杀死虫卵,从而利于贮存。

适于:

动物药(海螺蛸,九香虫),植物果实种子类。

【莱菔子】

文火炒黄,炒至膨胀鼓起,有密集爆裂声,手捻易碎,香气溢出。

作用:

生品,能开能散,具涌吐风痰之功;制品,缓和药性,消食除胀,祛痰降气。

炒黄作用:

1缓和药性,产香气具下气化痰,消食除胀作用;2利于粉碎和煎出,提高药物疗效。

消食除胀机理:

1抑制小鼠胃排空---食物不至于过快的进入小肠,减轻小肠的消化负担;2小肠运动增强—加强机械化的消化作用。

【王不留行】

中火炒至大多数剥开白花。

作用:

生品用于消痈肿,疗乳痈或其他疮痈肿毒。

炒黄后体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走散力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多用于产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石淋,小便不利。

2.炒焦:

中火翻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的炒法。

目的:

加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或毒性。

【山楂】

中火炒至颜色加深,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酸味减弱。

作用:

消食健脾,活血化瘀。

炒焦作用:

降低刺激性,增强消食化积作用。

研究:

1炒焦破坏部分有机酸降低了刺激性;2炒焦具焦香气,可醒脾增强消食化积作用。

【槟榔】

中火炒焦,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

作用:

苦辛温,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生品杀虫力强,炒焦后可增强收敛消积的疗效,降低杀虫效力。

研究:

槟榔碱,可杀虫,生品中槟榔碱含量高,炒焦后含量降低;鞣质,收敛作用,炒焦后含量不变。

原因:

1槟榔碱常温下油状液体,加热随水蒸发;2槟榔碱易溶于水,软化随水流失,含量降低,杀虫力降低;3鞣质经炒后含量不变,作用相对增强;4香气能醒脾,增强消积作用。

注意:

1少泡多润,防碱流失;2不能暴晒,避免生成槟榔红素食饮片发红。

【栀子】

中火炒焦。

炒至焦黄色,有香气,味微苦。

作用:

苦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炒焦后可缓和苦寒之性,以免伤胃。

3.炒炭:

武火或中火翻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棕黄色或棕褐色。

*“炒炭存性”:

是指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炭化,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然应保留药物的固有气味。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根与根茎类药物要求要求表面和内部颜色如上所述,花,叶,草类药物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如槐花,侧柏叶)。

目的:

1提高(槐花)或产生(荆芥)止血作用2提高止泻止痛作用3改变或缓和药性(蒲黄)注意:

1前大小分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