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306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docx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docx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是研究中学语文实践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必修课。

2、红领巾教学法:

是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苍岑教授接受苏联普希金的建议,在师大附中指导实习生试教《红领巾》(小说)注重用谈话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指出朗读,复述,分析课文时语文课的主要因素,不能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改进语文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中学语文教学法:

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教育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理论学科。

4、理论性:

把语文教学一切现象作为研究的客体,解释其内在规律获得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普遍法则。

5、实践性:

表现在从生动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源穷理进行科学抽象,做出理论的概括,同时把科学抽象出的理论,有用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并受其验证。

6、综合性:

表现在研究的对象与多种学科有着血缘关系,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都是相关的基础学科,他拥有了广泛而深厚的科学基础,但它们都指统摄与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中,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7、教学过程:

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以一定的语文知识武装学生,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的过程;

8、过程:

就是指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种因素而统一开展的过程。

9、教授法:

是教师以口述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是传统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它的最大价值在于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高效性,示范性等方面。

10、议论法:

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学法,议论法一般有提问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组成,是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但运用时要防止论题以偏概全,讨论放任自流,对于要学生幸福的基本知识,不宜滥用讨论法。

11、语文教学媒体:

是储存和传递语文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情感信息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积极、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开展语文教学,往往能够促使语文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法效果。

12、语文学法指导:

要求教师按照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指导学生了解学习心得,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和技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13、兴趣: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的体现,语文学习兴趣是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认知倾向。

14、语文学习理论:

是指导学生迅速,高效地学习语文理论依据,也为教师成功地教学提出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参考。

正确掌握语文学习理论不仅有利于促进语文学过程的优化,而且有利于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5、阅读:

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人类吸取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被称之为“智慧之源”。

16、阅读能力:

是读者借助视觉器官,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的一种心理特征,根据对阅读过程的纵向考察,阅读能力是由认读、理解、鉴赏,活用四种基本能力构成。

17、文学作品教学:

是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各类文体的教学,文学作品的教学,除了应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原则,服从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外,还应重视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

18、散文:

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又是一种意蕴丰厚,益智陶情,具有弹性力度的一种文体。

19、戏剧:

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兼容文字,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因素,具有多种艺术相交叉,互为渗透的多重性特征。

20、文言文:

是和白话文相对而言的,是以先秦典籍所反映的古代语言为基础,至秦汉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定型化的古代书面语言。

21、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是学生一辈子要用的一种能力,是他们表达思想服务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作文教学一旦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形象力的主要途径。

22、听话能力:

是指一切语言的听知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话能力,不但能更直接的,更广泛地吸收信息获得知识,开拓事业,更能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23、口头辩论:

是一种高级的话语训练形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座谈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4、思想品德教育:

简称为德育。

德育的内涵和实质,及时把统治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立场,态度及道德规范,通过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活动。

25、政治素质:

是指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共产主义信念。

26、理解能力:

是指读者把感知的阅读材料联系起来,运用自己原来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想象与联想分析和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思维活动,领悟并把握其基本含义的能力。

27、鉴赏能力:

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维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及审美价值等进行鉴别欣赏的评价能力。

28、活用能力:

就是指读者能够把通过阅读理解,鉴赏而储存起来的各种知识和信息,根据需要灵活提取使用的能力。

29、导读法:

是教师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诱导学生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并养成自读习惯的教学方法。

30、设疑教学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

31、情景教学法:

是通过朗读,讲解,影像等手段,展现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

32、说明文:

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和说明事物、事理的文章,它或对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构造、关系、成因、功能进行介绍说明,或对事理的规律、本质进行剖析,解说,让人有所知。

33、议论文: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推理来阐明道理,揭示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文章体裁。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的说理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论辩性三个方面。

34、记叙文:

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体材。

35、语文素质:

是指正确的理解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提高文言素质与开发学生智力,是相互依存地辩证统一体,学生语文素质地培养,不是纯粹讲授,字、词、句段篇章等基础知识,也不是单纯地训练听说读写语文技法,而是把观察、想象思维同理解,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地能力。

36、想象力:

是在客观事物地影响下,在言语地调节下,人脑中已有地表象经过构造和组合,而产生新表象地心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