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260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

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

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

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

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

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

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

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

2个1厘米是几厘米?

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

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

说明理由。

(1)没有对准0刻度的。

(2)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会了什么本领?

先让个别学生说,然后教师再小结。

五、作业设计:

1、填空

(1)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2)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铅笔长()厘米。

(2)数学课本长()厘米。

(3)你的笔盒长()厘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4至5页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4至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识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

一把米尺、1米长的小棍、一盘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

发现了什么?

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

“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

认识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认识米。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1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

教师提问:

“1米里有多少厘米?

”“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2、用米量。

(1)、教师出示一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一盘卷尺,用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校长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指名两个学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长度是几米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做课本练习一第4题第1、3两小题。

2、1米=()厘米100厘米=()米

5米=()厘米200厘米=()米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米的认识和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还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六、作业设计

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1米=()厘米100厘米=()米

3、5厘米+30厘米=()厘米70米-7米=()米

4、在下面的()里填上米或厘米。

(1)电线杆高8()

(2)教室长8()

(3)钢笔长15()(4)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100()

(5)量篮球场的长度用()作单位(6)一张课桌长1()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线段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4,练习一7、8、9、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画、量整厘米的线段。

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仔细、准确画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一把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

2、请同学分别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或1米的物体。

3、口答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新授

1,认识线段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做线段。

2、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3、量线段的长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提问:

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向学生说明线段都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量法。

教师总结:

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2)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5页中三条线段的长度。

4、教学例4。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

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5、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8题,全班练习,个别同学回答,集体订正。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四、总结

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那么线段有什么特征?

怎样画线段?

如何量一条线段的长度?

五、作业设计

1、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2、量一量再填空。

(1)()厘米

(2)()厘米

第二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长()厘米。

3、画一画

(1)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3厘米长7厘米的线段。

4、思考题

下图能数出()条线段。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长度单位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一的6、8、10题及相应的补充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

4、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具准备:

学生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找一找,让学生按老师要求分别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3厘米、8厘米、15厘米的长度。

2、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

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画一画。

(1)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9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4、判断题。

(1)一座楼房高12厘米。

()

(2)一张桌子长1厘米。

()

(3)小明手掌宽8米。

()

(4)一只杯子高10厘米。

()

二、指导练习

1、第6、8两小题引导学生先进行分别估计,并把估计数和测量结果填入课本空格中,把填写结果进行对比看看自己估计能力如何。

2、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三、作业设计:

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1)数学课本的宽是14()。

(2)学校操场的长是70()。

(3)铅笔的长是15()。

(4)大树的高是6()。

2、下面的图中可数出几条线段,最短的一条长是几厘米。

上图有()条线段,最短的一条线段长()厘米。

3、下面是一条线段,请画一条比它长3厘米的另一条线段。

4、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49厘米12厘米25厘米1米

()>()>()>()

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第8——10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

1.引出问题,进行估算。

⑴师: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海洋博物馆,

想去吗?

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

(出示第8题的主题图)

⑵师:

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

大家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

(想好后小组交流)

2.反馈。

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

认为二

(1)班和二

(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

剩下的二(3)班和二(4)

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第二种:

认为二

(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

剩下的二

(2)班和二(3)班可以再合乘一辆车。

……

3.验证。

师:

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方法,这些方法行吗?

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引出可以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⑴对第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