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的论文聂显隐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2228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的论文聂显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修改的论文聂显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修改的论文聂显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修改的论文聂显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修改的论文聂显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改的论文聂显隐1.docx

《修改的论文聂显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的论文聂显隐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改的论文聂显隐1.docx

修改的论文聂显隐1

目录

摘要:

1

一、引言1

二、《天龙八部》的雅俗共赏1

三、《天龙八部》的高雅体现2

(一)天龙八部中的云南大理2

1、云南大理的历史文化2

2、让人联想翩翩的各色茶花3

(二)天龙八部中的灵魂人物4

1、大义凛然北乔峰4

2、嬉笑人间的段誉5

3、真善美的虚竹6

四、《天龙八部》的通俗体现7

(一)复国立业慕容复7

(二)病态爱情游坦之8

五、共赏的审美效应9

六、结语9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0

论金庸《天龙八部》的雅俗共赏

摘要:

被誉为金庸笔下巅峰之作的《天龙八部》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对立的局面,描绘了武林各派或效忠于本国,或相助于他族,一时间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场景。

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让人印象深刻。

本部小说中人物生动活跃于纸上,情节波澜起伏,武功匪夷所思,既有耐人寻味意境高深的文化思想,又有大众化语言构成的故事情节,从而使更多读者感受到一种雅俗共赏的审美效应。

可谓是兼具优美、通俗之品格。

【关键词】天龙八部雅俗共赏灵魂人物

一、引言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

那么,为什么金庸小说人人爱看?

这个问题值得研究,金庸小说之妙,在于它雅俗共赏,打破了雅与俗之间的界限,而又超越了这个文类的局限,自成一格,不断求新,大气纵横而又微妙精致,可以使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鉴于写关于《天龙八部》的论文多数以悲剧为主,本文拟从书中所体现的雅俗切入,对比探究其丰富的内涵,通过较系统的论述分析,解读《天龙八部》的雅俗共赏及其蕴含的审美效应等,以便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二、《天龙八部》的雅俗共赏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具有现代精神内涵和文化品味,实现了武侠小说最大限度的雅俗共赏。

这本著作是把在历史事件与江湖际遇的奇妙交织中张扬英雄豪侠爱国爱民,行侠仗义描写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挖掘了人性人情的莫测变幻,无论是文学底蕴深厚的雅士还是平头百姓都为其赞不绝口。

那么,所谓的“共赏”是什么呢?

顾名思义就是共欣赏的简化,所以雅俗共赏便是可供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欣赏的,而《天龙八部》正是兼具优美、通俗之品格,能让不同文化水平者欣赏的作品。

作为文学作品,自然要有美感和可读性,格调高雅的作品能给人以启迪,让人在接触和认识世界的同时,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在复杂环境中拼搏获得成功,创造出精神财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不过,虽说需要追求高雅的意境,但也需要有生活中较为俗套的一些场景作为描写的原型。

作为小说家,金庸不仅揭示真谛诠释了人生的高论,也通过文字看到世俗人的生活情境。

而《天龙八部》这部小说有犹如世外桃源般的云南大理,那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使人心驰神往,实乃圣雅之地。

他在描写云南大理之时也是运用了不少华丽的词藻,语句优美,典雅古朴。

还有高深莫测、高雅的佛家思想,也许这些宗教的来源和教条主义让人读不透,但金庸书中宣扬佛法的无私奉献以及超脱世俗时,与书中主人公之间的联系紧密。

乔峰虽杀人如麻,但保境安民,救天下苍生于水火,此非菩萨不能为也;段誉幼熟经书,宅心仁厚,爱民如子,正是一代佛君。

虚竹更是身源少室,自幼出家,虽破戒出寺,但此为前生旧业,非是本心。

如此一来,这些高雅的东西似乎就离我们近了一步。

当然,毫无疑问,《天龙八部》也有一般武侠小说的故事情节,爱、恨、情、仇、复国立业、武功、打斗、侠义、奇事等等,但与之不同的是金庸的作品,并没有整部小说是完全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铺展成篇。

相反,金庸的《天龙八部》包含了这些元素,并将其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搭建自己的新的故事模式及其艺术世界。

金庸的文字效果让人们在这种雅俗共赏中体会到了不同韵味的江湖。

下面就本部小说逐步分析文中雅俗以及共赏效应。

三、《天龙八部》的高雅体现

《天龙八部》中,对云南大理的描写形象,语句优美,把云南大理展现的淋漓尽致,以及对人性真、善、美的细致描写,发人深省,解读《天龙八部》,其高雅体现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天龙八部中的云南大理

1、云南大理的历史文化

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让所有海内外的华人知道了云南大理城这个美好的地方,在淡定氛围中,体会大理的率真,感悟大理独具魅力的文化人文精神。

小说中的大理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这一点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它持续了三百多年的辉煌已被史学界认可,大理国的开国皇帝就是段思平,他出身的地方就是大理的喜洲。

在历史上,大理国确实有段正明、段正淳两位皇帝,先后于公元1084年、公元1094年即位。

大理位于云南省西部,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向来有“文献名邦”的美誉。

《天龙八部》中对大理浪漫神奇的描写让人对大理产生了许多美好的遐想,但魅力非凡的《天龙八部》毕竟不是历史小说,它绝大多数的情节都是虚构而成,亦幻亦真。

著作里面主要背景大理国,就是一个佛教国家,大理皇上段正明出家的“天龙寺”,即是现在大理的崇圣寺,也即“三圣寺”所在地,历史上大理国出家在此为僧的皇帝共有九位,出家的寺院就是今天的崇圣寺。

段正淳的情人之一秦红棉绰号为“修罗刀”,修罗即阿修罗,也出自于佛经。

佛经中的阿修罗,男的极丑,女的极美,且生性好斗,常与天神大战,“修罗刀”秦红棉的女儿木婉清不仅是段正淳的所有私生女中最美的,而且动不动爱杀人,也很符合阿修罗的形象。

这也证明了大理是一个与佛学有深厚渊源的国家。

段誉又名段和誉,他与多数大理国王一样,性格温和,不喜用兵,在位期间,和宋王朝及其他民族政权都没有大的军事冲突。

所以极受大理臣民拥护,后来也因诸子争斗而禅位为僧,与许多别的武侠小说不同,大理国的国王最后都以出家为僧为结尾,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而这个现象恰好被金庸捕捉到,为他的小说又增添几分特殊。

2、让人联想翩翩的各色茶花

大理千百家,户户开名花,《中国茶花文化》介绍过茶花是‘花中娇客’,四季常青,冬春之际开红、粉、白花,花朵宛如牡丹,有单瓣,有重瓣。

茶花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叶互生、椭圆形、革质有光泽,主要产于我国云南、四川、南方地区。

茶花喜温暖、湿润气候,宜于酸性土生长。

有小学三年级语文(鄂教版)《山茶花》是这样描写山茶花的:

“你见过山茶花吗?

真是美极了。

白的、红的、紫的、墨色的、粉红的…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

云南茶花自古出名,多少年来一直成为游客们到云南参观的目标。

特别是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对云南茶花的精彩描写,更是让无数读者对云南茶花无限向往。

云南的山茶,能在天寒地冻的早春绽蕾吐蕊,到桃李芬芳的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春意,给生命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山茶花历经岁月沧桑,健美迷人,在人们心目中,她是美的化身,是崇高的。

俗话说“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盖云南”,茶花是大理多个世纪的历史名花,品种相当多。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把她描写得十分神奇:

“大理有一种名种茶花,叫做‘十八学士’,那是天下的极品,一株上共开十八朵花,多多颜色不同,红的就是全红,紫的便是全紫,绝无半分混杂。

而且十八多花形状朵朵不同,各有各的妙处,开时齐开,谢时齐谢’①还未见到就已让人联想翩翩,可想而知大理茶花是多么的优雅好看。

通过金庸的这部小说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大理茶花,此非一般平平武侠小说就能够宣扬出来的效果。

(二)天龙八部中的灵魂人物

人物,永远是文学的灵魂。

《天龙八部》煌煌百万言,出场人物之多,即便在所谓的“正统文学”、“纯文学”、“雅文学”的作品也是不多见的。

任何文学作品,无论雅俗都在说人。

那么无论是谁,只要是读过天龙的人都知道乔峰、段誉、虚竹这三人,并且故事也是围绕他们三人展开的,可谓是书中的中心人物。

1、大义凛然北乔峰

《天龙八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几乎无一不悲,无一不苦,特别是主人公萧峰,更是金庸笔下最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说到灵魂人物,不得不提及的便是他了,萧峰,论武功,出于万人之上,是中原武林之首,有着“北乔峰”之称;论地位,是中原武林第一大帮帮主,任何人都要卖他的面子;论人品,无论是谁,一提到萧峰,都会赞叹一句:

“好英雄!

好汉子!

萧峰长于民族矛盾激化的宋王朝,受儒家正统思想文化的熏陶,本是少年英豪丐帮帮主,尽忠报国,享誉江湖。

然而萧峰是契丹人的身份一经暴露,再经马夫人的一番话挑拨之后,他便不得不交出打狗棒,离开丐帮,浪迹天涯,进而天下之大也再无萧峰的容身之地。

历史的现实让萧峰无法避免夹在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之间的身份的尴尬,虽然他力求维持两国的短暂和平局面,一心挽救两国的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但面对雁门关执意要灭宋称霸的大辽君主,面对天下千千万万的无辜百姓:

于忠,臣子理应为君主冲锋陷阵;于仁,不愿见到宋辽两国黎民百姓生灵涂炭;于义,结拜兄弟的生死悬于自己的一举一动。

所以,最后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换得暂时的和平。

事实上,他并不是死在自己的手里,而是死在了民族矛盾的顶峰,每每读到这儿又如何不让人扼腕叹息呢?

但就当时而言,这或许是萧峰在当时做得最完美的且是唯一的选择。

说了英雄,那么美人呢?

乔峰一辈子也无法忘记这个温柔美丽、聪慧机灵的女子,是她在乔峰孤苦无依之时,给他注入了阳光,在他众叛亲离之际,坚定的守护着他。

可谁知造化弄人,因为乔峰的仇恨和命运,亲手错杀了假扮段正淳的阿朱,这是他一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爱过的女人,他唯有痛惜和无奈,乔峰对阿朱的痴情,使他不只是一个英雄好汉,而且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人。

所以在我眼中,萧峰可以用“侠骨柔情,铁血丹心”八字概括。

他的一生光明磊落,行侠仗义,最后断箭插胸自尽,所有江湖恩怨都灰飞烟灭,制止大规模战争,比爱国主义更为高尚,是武侠精神的最大超脱。

有了萧峰,这部小说才有了灵魂。

只可惜,这个现实世界里,是不会有乔峰这样的人的。

2、嬉笑人间的段誉

段誉,贯穿五卷本《天龙八部》全书的主要人物,从“无量剑”东西掌门左子穆和辛双清比武的场面上出现,到慕容复神志已乱,阿碧分送众小儿糖果糕饼吃时,他与情人王语嫣旁观结束。

我认为,金庸先生在段誉身上倾注了浓烈的艺术情思,熔铸了深邃的文化哲学基因,因此使得段誉身处侠林,与众迥异,有贾宝玉的如痴如醉之情孽,孙悟空的翻天搅海之能耐,癫济公的笑拯生灵之心胸,光彩照人,蕴意深厚,是中国武侠文学中的一位独有的“逗侠”人物。

段誉爱笑,虽说《红楼梦》王熙凤也是以“笑”出场的,但方式不一样,情景不同。

这当儿正是东西宗无量剑四赛三胜争奇掌门之际,东宗龚汉子以虚招“跌扑步”佯做失足,气氛异常紧张。

段誉这一笑,人以为有武功盖世者在旁边观阵,谁知被激怒的东宗师左子穆“啪”的一声,结结实实地打了他一耳光。

段誉将头略侧,待欲闪避,一张雪白的脸颊登时肿了起来,五个指印甚是清晰。

段誉根本不会武功。

但段誉毫无惧色,也没有故弄玄虚,摇了摇头认真说道:

“你师父是你的师父,你师父可不是我的师父。

你师父差得动你,你师父可差不动我。

你师父叫我跟你比剑,我一来不会,二来怕输了,三来怕痛,四来怕死,因此是不比的,说了不比就是不比”②他的绕口令一般的语言,显得很认真练武厅中许多人听着,忍不住笑了出来,好几名女弟子格格娇笑。

情因美动,侠为情设,作为侠士,段誉既没有乔峰大侠志在必得的替父母报仇雪恨的武人意识,也没有慕容复刚愎恢弘的夺家国皇位大权的政治抱负,更没有武林中争相吞并、扬此薄彼的江湖路数与谋略,岂为侠士哉?

但是明朗乾坤,蓬蓬武侠之林,要实现自己无为的人生之爱,不会武功,开什么玩笑!

由此,金庸把段誉写成神奇般得获取武秘功诀的人物。

贾宝玉有梦游“太虚幻境”,段誉有神游“琅缳福地”一事,在“琅缳福地”他见到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学经典,尽集于斯。

但对一谈武功便兴趣素然的段誉来说实在没有多大价值。

然而,段誉酷爱围棋,棋力可算大理国的高手。

在幽谷月洞门内,他惊喜地发现了围棋杰作“珍珑图”,坐思良久。

这种兴趣与雅致,在中国古代非学士莫属。

金庸写段誉为书呆子,我想一方面考虑故事的需要,如后来众侠对奕,力解“珍珑”之迷的情景,正因段誉在先见到此图,使读者不会感到突然。

再就是考虑小说文本整体上的风貌,或者说侠义小说的风格设计。

金庸与梁羽生,古龙不同,他善于将军穆轩昂的文学意象和谐地传达出来,他的侠义小说给人的是一种内力的震荡,内力的激越,即使在写凶残暴虐时也给人这样的感觉。

这体现了金庸对古老中华传统的迷恋,包括对琴、棋、书、画、医、武诸艺、儒、道、佛诸学的倾倒。

在段誉身上,明显地体现了金庸的理想与志趣。

总之,《天龙八部》中主人公段誉是金庸匠心独运的理想人物,是情痴、侠士、书生的三合一形象。

3、真善美的虚竹

说起真善美,在《天龙八部》中我第一反应的人物便是虚竹,虽然他在著作中是比较迟出场的,但是他的存在却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虚竹天真、耿直、本性温顺,并且常为他人设想,坚守原则。

所有违背佛家清规戒律的行为都会拒绝,即使后来被阿紫、天山童姥等人诱骗而尽破佛家三戒,却仍不改其本性,可见他对佛教的虔诚,无不体现出一‘真'字。

本是少林一个小沙弥的他,因无奈各种机缘巧合令他屡屡破功,使他痛苦不堪,生不如死。

记得我曾经在电视上有看到过这样一个画面:

虚竹在饮用一碗水之前对着水中的生物念了许久的佛经,以致它们得到超度,可见他为人之善良,不忍杀生已遍及水中生物、地上蚂蚁,更别说是人了。

再说说虚竹的长相,他在金庸武侠主角中是排得上号的“丑”,他浓眉大眼,鼻孔上翻,双耳招风,嘴唇甚厚。

但虚竹大哥的爱情在金大师的人物中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典型的包办婚姻,入了洞房还没见对象长什么样,说三句话就抱得美人归,而且对象还是高干子女,却没有半点架子。

可见,没有靓丽外表,自有别种‘无相’之美啊。

西夏公主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即认清一个人靠心而非眼睛。

也许有人会说,虚竹傻人有傻福,爱情事业双丰收,就像中了头彩一样,但他身世凄凉,从小生于少林,一直不知其父母是谁。

当有一天他终于知道自己父母是谁的时候,相认不到一个时辰就又痛失双亲。

不过,虚竹幸得高人指点,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武功,虽未做成本分规矩的和尚,但也一直以慈悲为怀担任灵鹫宫宫主。

所以无论是光头,还是灵鹫宫主,无论是出家还是还俗,心中有佛,故佛常在,这才是真正的心地善良。

《天龙八部》中宣传的佛学思想,并没有对佛学死搬硬套,而虚竹也正是佛法无边界的合适代表人物。

四、《天龙八部》的通俗体现

许多传统武侠小说里面都会江湖恩怨、武林纷争、男女爱恨、复国立业,当然《天龙八部》也不例外,这里面有慕容复一心的光复大燕,游坦之一生的痴恋,与平常小说的情节大同小异。

(一)复国立业慕容复

自从他出场并经过了大半部书,大多数人,包括我,对慕容复的感觉是,武功高强,但气量不足,为人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慕容复作为慕容氏复国的唯一希望,为了“复国”,杀害情同手足的包不同,致使其复辟路上孤身一人;抛弃青梅竹马的表妹王语嫣,致使其情感世界形单影只,为了“复国”,他改头换面委身于西夏一品堂,甚至放下尊严认“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为父,同意改姓为段,并逐个杀害包括自己舅妈王夫人在内的与段正淳相关的女子,这不禁让人对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径产生极度的恐惧。

他贪图极度的荣华富贵,以复兴亡国大燕为其使命,痴心妄想完成所图谋的大业,非但不顾天下百姓的生死,反而要不断地挑起武林祸端,企图通过挑起大辽与大宋两国的纷争,借机实现阴谋诡计,从中收渔人之利,可谓机关算尽。

在慕容复的脑子里,除了“复国”之外,似乎什么都没有了。

他为了复国不惜放弃一切,甚至到了“我没有什么最爱的人”③的地步,却总因各种巧合导致其功败垂成,始终不能得偿所愿,致使其由一代侠少沦为人所不耻的小人,最后更是以癫狂收场。

那句经典的话反过来说,可恨之人也必有其可怜之处,可惜一代枭雄,威震武林的慕容复竟落得如此下场。

他放弃了爱情,放弃了友情,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人格,玩了一辈子的心眼,最后却变成最没心眼的白痴,他的存在就他个人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二)病态爱情游坦之

爱情作为一个永远说不清的话题,自古以来便贯穿于文学作品之中,《天龙八部》作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小说,自然也不能除外。

不同的文学作品,对于爱情往往有不同的阐释。

金庸擅于写情,其笔下的情爱,总是能写透人们心底最脆弱的地方。

严家炎先生曾说:

“金庸作品这么吸引人,从内容上说,似乎可归结为三管齐下,错综交融:

一是写‘义’,把侠义精神写得很感人;二是写‘武’,即武功打斗写得动人;三是写‘情’,将男女爱情同样写得很迷人。

‘义’、‘武’、‘情’构成了金庸小说内容的三大支柱。

”④所以,作为金庸的得意之作,《天龙八部》可谓是“刀光剑影转瞬逝,悲欢离合总关情”。

书中最震撼人心的爱情,莫过于游坦之与阿紫。

游坦之是聚贤庄少主,胸大无志,文不成武不就。

由于讨伐萧峰的聚贤庄一役惨败,致使游坦之家破人亡,他的一生也从此改变。

他试图报不共戴天之仇,却多次未能成功,反而是初见阿紫,他便陷入爱恋之中难以自拔。

如果阿紫对他怀有一分情分也就罢了,可事实上阿紫只把他当作虐待的玩偶,发泄的对象。

他因爱成魔,因爱发狂,心为情役,走火入魔,已经成为了一种病态。

阿紫的变态折磨将游坦之摧残成一具行尸走肉,而他却感到很快乐,觉得只要能守在阿紫身边,就算是做牛做马也在所不辞,实在令人既感动又费解。

游坦之一生之中的最高理想,纯粹就是为博得一个歹毒少女的欢心,为了她残害自身乃至杀人放火都在所不惜。

诚然,作为追求爱情的人,游坦之是令人感动的,但是为了爱情,他失去了立身为人的最基本的气节和人格,没有原则,没有限度地牺牲自己,明知爱人复明之后定会弃他而去,却依然心甘情愿地奉献双眼。

最后,即便如此盲目和彻底地付出,爱情也没有为游坦之带来美好的人生,反而令他在绝望之际冲下悬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纵观游坦之的一生,最可悲的并不是其家破人亡、身体残疾、是非不分、自甘堕落,而是他那种爱到极致的心灵麻木和盲目付出。

游坦之为他的病态爱情付出越多,悲剧的凝聚力也就越强了,到最后,悲剧的爆发必然导致游坦之及其爱情的灭亡。

这样的爱情在某个角度而言,是感人的,值得人去深思。

然而站在现实的角度而言,这样的爱情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不能因为爱而放弃所有,无条件坚持,但游坦之为了爱丧失了人性尊严,执着得不近情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爱。

也许金庸在描写游坦之这种病态爱情之时就是想让更多的读者记住这个人,告诉我们再爱一个人也不要失去自我。

五、共赏的审美效应

中国的许多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大都喜欢以“大团圆”作为故事的结局。

故事中的正面人物虽历尽艰辛,饱受磨难,最终却有惊无险,善有善报;反面人物虽能得逞一时,但最终必定是邪不胜正,恶有恶报。

所以正面人物最后以悲惨结局是不多见的。

但金庸的《天龙八部》虽是用传统方法来写的通俗小说,却在注重娱乐性的同时,突破了一贯的“大团圆”传统,也正是如此,才引来更多的读者,获取更大的市场。

《天龙八部》以博大宽厚,质朴无华的文化风貌,反映世俗贴近生活的大众格局,被绝大多数读者接受和喜爱。

不管是洋还是土,雅还是俗,观众喜欢就是硬道理。

在当今,侠客那种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等品质成为观众要求伸张正义的社会冲动的宣泄渠道,体现了侠义传统的一种传承方式。

乔峰、段誉、虚竹三人为了信义,舍生忘死、荣辱与共,他们的侠义行为,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对一些为了某种利益,背信弃义、抛弃亲情、忘却友情、只顾私情的人是一种强有力的鞭达。

记得文学大师巴金说过: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

必然向我们展示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教育我们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⑤而金庸大师的《天龙八部》恰恰诠释了这一精神要义。

六、结语

纵观《天龙八部》一书,无论是重义轻生,快意恩仇的大侠乔峰,笑傲江湖的段誉,或是心胸狭窄身为复国所累的慕容复,心性纯良木讷迟钝的虚竹等等江湖人物被金庸先生放进特定的环境场景和矛盾纠葛中去展现,使得人物形象异彩纷呈,无比丰富,无不使人荡气回肠,为整个文学人物画廊倾注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学作品的高雅能净化读者的灵魂固然是好,但文学语言过于精炼,结构过于复杂,人性的展示偏于隐涩,最终导致一般的读者望而生畏,又加现代社会人人热衷物质生活,生活节奏快,又有几人能驻足静心?

文学的大众化何以具体体现呢?

金庸先生的作品能吸引万千眼睛,让男女老少,跟着作品中的一系列人物一起快意恩仇,笑傲江湖,一如寒风天喝了一碗辛辣的汤,那种直接的感官刺激,多么叫人心醉!

个人认为文学要大众化,必须要走出一条雅俗共赏的路!

注释:

①金庸:

《天龙八部》[M].广州出版社,2008:

第二十九回,第2250页

②金庸:

《天龙八部》[M].广州出版社,2008:

第一回,第7页

③金庸:

《天龙八部》[M].广州出版社,2008:

1643页

④严家炎:

金庸小说论稿(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第40页

⑤巴金:

1990年秋为张楔之女苗苗所题字.

参考文献:

⑴金庸:

《天龙八部》,广州出版社,2008

⑵徐嘉:

《大理古代文化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⑶中国茶花文化编委会:

《中国茶花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⑷方立天: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⑸郭玉生:

悲剧美学:

历史考察与当代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⑹朱自清:

《论雅俗共赏》,北京出版社,2005

⑺严家炎:

金庸小说论稿(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