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雨水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1163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雨水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道路雨水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道路雨水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道路雨水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道路雨水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雨水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道路雨水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雨水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雨水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2.4.2场地状况

现况道路宽度8米,为机非混行车道,两侧为2~5米人行步道。

2.4.3水电设施

沿线水电设施较为齐备,施工用水用电均可由附近电网、市政管网接入。

3施工布署

3.1施工部署总体原则

3.1.1工期分析

按照要求,本工程总体为2009年10月9日~2010年1月9日。

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拆迁还未完毕,何时能拆迁到位现在不确定。

因此,施工安排受拆迁的制约。

3.1.2施工部署总体原则

通过工期分析和工程重点及难点分析,确定本工程施工部署总体原则为,统筹调配各项生产资源,在确保工期的前提下力求优质、高效、节约地完成生产任务。

3.2施工区段划分及作业安排

3.2.1施工区段划分

根据马莲道路施工交通导行方案,将雨水管道施工分2个阶段施工:

第一阶段完成5~9#、6~6-1#、9~9-1#雨水管线工程(D=500mm管线23.5m,D=1200mm管线99m,D=800mm管线52m);

第二阶段完成余下雨水管道工程(D=500mm管线107m,D=1200mm管线80.5m,D=800mm管线56m,D=1800mm管线105m)。

3.2.2施工作业安排

一期施工进行5~9#、6~6-1#、9~9-1#雨水管线工程,其余二期施工完成。

计划开工日期:

2009年10月20日~2009年10月28日,工期8天。

详见施工进度横道图。

3.3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本工程项目经理部由领导决策层、项目管理层及施工作业层三部分构成。

领导决策层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等成员组成,项目经理等主要成员均由具有多年市政工程以及市政管道施工经验同时与业主多次成功配合的人员担任。

项目管理层由工程计划部、技术质量部、物资设备部及行政保卫部等部门组成。

施工作业层由管道施工队、井室结构队、土方施工队组成。

4施工准备

4.1施工现场准备

4.1.1临时设施准备

4.1.1.1经理部驻地

经理部驻地在马莲道路西侧,占地面积600m2,设经理部主要领导办公室、监理现场办公室、各职能部室、会议室及试验室、宿舍等,在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搭建临时帐篷。

4.1.1.2材料及机具存放场地

机械设备一律停放在经理部机械停放场地,各种材料根据计划要求进场,妥善存放在材料库。

个别机械在现场停放,日夜安排专人值班管理。

4.1.1.3场站建设

所有现浇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设置两台移动式搅拌机,提供井室砌筑用砂浆及小量混凝土。

钢、木加工厂设在经理部驻地。

材料试验及强度试验一律在现场试验室进行,现场只进行密实度,混凝土坍落度及混凝土试块和砂浆试块的留置的现场试验工作。

4.1.2现场道路

4.1.3临时供水及供电

4.1.3.1临时供水

施工、生产、生活用水均由就近引入。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特点及具体情况,临时供水从施工生产用水、施工现场生活用水、生活区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四方面考虑。

4.1.3.2临时用电

施工现场附近电力设施齐全,临时用电就近引入,同时准备1台120KW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4.2生产资源准备

4.2.1人力资源准备

按总体施工计划,陆续组织各种技术工人、机械司机等人进场。

所有人员在开工前10天到位,以便组织工程情况交底、设备调试等工作。

最高峰时管道施工队为30人,井室施工队为20人,土方运输队为10人。

4.2.2机械设备准备

我公司将充分利用自有设备,并租用部分设备,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各种机械设备根据工程需要由拖车运入现场。

考虑现场道路比较窄,设备主要在夜间进入现场。

4.2.3物资材料准备

开工前,根据材料总计划,分类对各供货商进行对比,选择质优价廉,有充足供货能力的供货商。

所有物资由经理部下设的物资部统一采购供应。

4.3技术准备

4.3.1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和设计文件,对所交的中线和高程进行复核,满足规要求。

4.3.2熟悉图纸,掌握设计要求及标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及详细的分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

4.3.3在经理部建立工地试验室,配齐工程需要的各种试验设备,提前进行调试,经检测合格后,及时按要求的项目作出先开工程的各种试验。

4.3.4在施工前,调查现况管线等地下障碍物情况,分析与新建管线相对位置关系,制定保护措施。

及时与各专业管线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并积极配合管线的拆迁、改移工作。

4.3.5建立测量控制系统

4.3.5.1接桩复核

与测绘交桩单位交接桩后,由公司测量室负责进行桩位的复核(平面、高程),依据工程测量规(GB50026-93)进行资料计算并向监理提供结果。

如发现有不合格点位,立即检查并进行确认,保证提供资料之可靠。

4.3.5.2控制点加密

坐标点复核完毕后,即可开始全线加密。

沿工程全线在线路两侧20~30米围的土质密实处埋设加密控制点(沿线路方向约每100m设一点),点位埋设要求应符合规中临时测量点位制作及埋设规定,因工程跨冬施工,点位底部应位于该地区冻土层以下。

点位埋设稳固后即可开始测值,架设全站仪以附合导线形式进行,按三级导线测设。

4.3.5.3水准点加密

高程点复核完毕后,开始水准点加密。

在工程沿线两测有稳固建筑物处测设施工水准点,非稳固区测设临时水准点,以附合水准形式进行五等水准测量。

计算资料按近似平差进行,合格后,向监理提供成果一份。

4.3.5.4工程细部测设与复检

按工程部位依次放样,注意在全线两端放样的准确性,确保与两端的正确连接。

每步放样完毕后,要同步做好相应资料,上报监理,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3.5.6资料的整理与收集

凡属观测成果,均要有书面计算记录及草图,每日做好测量日志,尤其是顶进记录,以备存盘。

为保证工程竣工后资料能及时归档,要求施工时要及时填写放线报验单和复核记录,并及时上报监理,签批后立即归档,确保资料完整无缺。

5.3.6上述测量的误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

水准高程闭和差

±

12

(mm)

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和差

40

(″)

导线测量相对闭和差

1/3000

直接丈量测距两次较差

1/5000

注:

L为水准测量闭和路线的长度(km)

5主要项目施工方案

5.1开槽段污水管施工方法

5.1.1施工工艺流程

污水管线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基槽开挖→测量复核→砂石垫层摊铺→下管→接口→管道砂石基础施工→井室施工→闭水试验→土方回填→场地恢复

5.1.2主要施工方法

5.1.2.1土方施工

(1)土方开挖

1)本工程为单线管道施工,且沟槽较深(最深处为10m),所以采用机械挖槽,两步开槽,人工清底。

机械挖槽至设计标高以上200mm时,改用人工清底,挖槽放坡坡度为1∶0.33。

2)开挖前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按要求放出上口开挖线。

由于污水管线基槽较深,因此开挖时采用两步开挖,第一步挖至现况地面以下4m两侧边坡各留1m边台,然后进行第二步开挖。

3)开挖时,随挖土,随清槽底、随刷边坡。

4)由于现场占地围的限制,大部分沟槽两侧无法存土,故考虑挖方外运暂存。

土质较好的土待回填土施工时,拉回来用于回填。

5)测量定位:

挖槽后进行高程和中线复核,并打出边桩,控制标高和中线,使管线安装在正确位置。

(2)土方回填

1)闭水试验分井段带检查井进行,经有关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土。

2)回填土施工过程中,木夯夯实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一层,机械夯实要求每层厚度为20~25cm。

3)槽底至管顶以上500mm围的回填土中,不得含有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

4)回填土时,管道两侧土应由沟槽两侧对称入槽,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此围的回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

管道两侧土层高差不得超过300mm,且分层夯实。

管顶1500mm以上至地面的回填土可用8~12t以上压路机分层压实。

5)采用木夯,蛙式夯等压实工具时,应夯夯相连;

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20cm。

6)回填土的搭接处不得形成竖坎,应随填土分层夯实留成1:

2台阶。

7)按当年修路标准,胸腔部分密实度为95%,其余均为85%。

5.1.2.2承插口管道施工

(1)管基施工

1)验槽合格后,及时进行平基施工,平基施工应适当预留出管下沉量。

2)本工程大部分地段槽底以主要为新近沉积的卵石③层,细砂、粉砂③1层。

因此,管基落在卵石层的即可做为天然地基,个别土质地基采用天然级配砂石进行换填,管道两侧三角区回填粗砂。

3)平基采用行夯进行夯实,密实度达到设计及规要求。

且保证其厚度和高程符合图纸要求。

4)管道承插口部位,应保持平基砂石垫层的厚度。

5)平基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管道安装。

6)管道安装后进行两侧管基的施工。

回填时管道两侧同时进行,每次厚度不应大于200mm,且保证管道不发生位移和管基的密实。

(2)下管

1)下管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发现管节存在裂缝、破损等缺陷,应及时修补并经有关部门认定合格后方可下入槽。

2)下管采用吊车,并用钢丝绳吊装。

吊装时管口应进行保护,以免破坏管口。

(3)稳管、接口

1)管道下槽后,为防止滚管,应在管两侧适当进行加固。

管道安装时应将管道的中心、高程逐节调整,安装后的管道进行复测,确保管道纵断面高程及平面位置准确。

每节管就位后,进行固定,防止管子发生位移。

2)在管道安装前,在接口处挖设工作坑,承口前≥60cm,承口后超过斜面长,左右大于管径,深度≥20cm。

3)承、插口工作面应清扫干净,承口及胶圈应均匀涂抹非油质润滑剂,套在插口上的密封胶圈使用前逐个进行检查,不得有割裂、破损、气泡、飞边等缺陷。

两节承插口管对装后管体回弹不得大于10mm。

4)对口采用龙门架,对口时应在已安装稳固的管子两侧拴住钢丝绳,在待拉入管子承口处架上后背横梁,用钢丝绳和吊链连好绷紧对正,待用龙门架将管子中心高程调整好后,两侧同步拉吊链,将已套好胶圈的插口经撞口后拉入承口中,同时用水准仪校核管道高程及时调整。

注意随时校正胶圈位置和状况。

5)稳管时,设专人在管检查对口,减少错口现象。

管底高程偏差在±

10mm,中心偏差不超过10mm,相邻管底错口不大于3mm。

6)锁管:

铺管后为防止前几节管子的管口移动,可用钢丝绳和吊链锁在后面的管子上。

7)管道安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及时进行管基的施工。

5.2顶管段施工方法

5.2.1施工工艺流程

开挖工作坑→测量复核→设备安装→下管就位→管道顶进→压填充浆→井室施工→闭水试验→工作坑回填

5.2.2主要施工方法

5.2.2.1开挖工作坑

(1)工作坑尺寸

顶管工作坑为矩形尺寸,按下式计算宽度(B)和长度(L)

B=D1+2b+2c

D1——管外径(m)

b——管两侧操作空间(m),一般每侧1.2~1.6m

c——撑板厚度(m),一般采用0.2m

L=L1+L2+L3+L4+L5

L1——管节长度(m)

L2——顶镐机长度(m)

L3——出土工作间长度(m)

L4——后背墙厚度(m)

L5——稳管时,已顶进管节留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m),一般为0.3~0.6m

根据上式确定D1000,B×

L=4×

6m;

(2)顶管推力和后背尺寸校核

1)按经验公式验算顶管推力

P=n•G•L

P—计算总顶力

G—管子单位长度管体自重(KN/m)

L—顶进管总长度(m)

n—土质系数,取3

当管径为D1000时

P=3×

11.4×

40=1368KN

此公式中选最长井段做为L进行计算。

2)后背验算

管道后背采用宽×

高=B×

H=4×

4m

EP=B/K(0.5γH2KP+γHhKP+2CH

=3/1.5×

(0.5×

21×

42×

2.464+21×

2.464+2×

)=3324KN

EP>

P=1368KN

考虑到加入触变泥浆后,顶管阻力可减少30%,则

P=2/3×

1368=912KN<

EP

故加入触变泥浆后,顶管后背尺寸可满足要求。

同时,选择两个100T顶镐。

(3)工作坑开挖

工作坑开挖断面尺寸比工作坑断面尺寸四周各放大0.5m,为5×

7m。

在测量定位后,开挖工作坑,当挖到1m以下后,应随挖工作坑随支立侧板撑,并应在板撑外进行工字钢圈梁加固,每层采用工20工字钢加固两道。

 

工作坑挖至设计流水面后,在后背处应再往下挖500~800mm,以便于安装后背和导轨。

5.2.2.2工作坑基础完成后,进行测量复核,从地面水准点和中心点向下引高程和中线。

复核无误后方可安装导轨和其它设备。

5.2.2.3设备安装

(1)导轨安装

1)按照管道设计高程、方向及坡度铺设导轨,由于顶管坑均设在检查井部位,在坑底浇筑30cm厚的C20素混凝土,做为稳导轨的基础。

2)导轨表面光滑,以减少管节前行时的阻力,确保装好的导轨顶面与管节要接触严密。

3)导轨下垫枕木找平,用道钉加固,同时设横向拉结保证在顶管过程中不产生横向位移。

4)导轨安装后要进行测量复核试验复核,保证轨面高程,坡度及方向,高程复核试验,每根导轨各6-8个点,控制允许误差不高于3mm,不低于2mm,稳定首节管后要复测导轨的变化,并加以校正。

5)由于管自重较大,管体脱离导轨进入土体,造成管下沉,安装导轨时应考虑2cm的预抬量。

(2)提升设备及下管设备安装

1)提升采用3T电葫芦,并设龙门架,加快提升运输速度。

2)下管采用5T卷扬机,卷扬机设在顶管坑外侧,设置地锚,设4组动滑轮组,三者的轴线要控制在一条直线上。

下管采用门式支架,按20T荷载设计。

(4)安装液压千斤顶,并检查千斤顶工作状态是否良好。

5.2.2.4下管就位

采用吊车或人工将混凝土管移到工作平台上,然后用卷扬机将管下至工作坑已安装好的导轨上,要测量管中线和管前端、管后端高程,确认合格后方可顶进。

5.2.2.5挖土顶进

(1)顶进采用人工挖土、机械顶进。

(2)在顶第一节管时应每30cm校核一次,在正常顶进时应每100cm测量一次。

中心线测量,根据工作坑设置的中心桩或中心线,架经纬仪,利用特制中心尺,测量中心偏差。

高程测量使用水准仪和特制高程尺,与坑中心水准点比较,测量管头和管尾高程偏差。

(3)顶管采用双插口钢筋混凝土管,钢套环连接。

在安装钢套环前将涂好润滑剂的胶圈安放在混凝土管口的预留槽,然后安装钢套环进行顶管施工。

(4)顶管出现偏差需纠偏时,要控制好纠偏的速度和纠偏量,使管子逐渐复位。

纠偏方法如下:

管体偏高的纠正:

采用管下挖土纠正,控制超挖量,每根管长度不应大于5mm,使管子逐渐降至设计高程。

管体偏低时的纠正:

当偏差小时,管前下部土方开挖应控制好高程,并垫钢板,将钢板一端插入管头下,依靠顶力将管头抬起后再正常顶进。

当偏差较大时,采用上述方法的同时增加顶镐纠正,使管头抬起。

沿中心线纠偏:

由于管体自重大,采用人工挖土纠正法一般难以有效,应采用液压千斤顶配以顶木,控制纠偏速度小于每节管10mm。

(6)压注触变泥浆

顶进过程中,在管壁与土壁的缝隙间注入触变泥浆,以减少顶进的阻力,增大顶进长度,触变泥浆主要成分为膨润土,掺入碳酸钠和水配制而成,顶进三节管后开始压浆,压浆孔距3-4m,两侧均匀布孔。

灌浆压力按不大于0.1Mpa开始加压,在灌浆过程中按实际调整,灌浆时按灌浆孔断面位置顺序依次进行,并与顶进同步。

5.2.2.6注浆置换

在一个工作程序完成后,为保证使管道与土的缝隙填密实,采取压填充浆(水泥砂浆)置换触变泥浆。

压浆材料选用水泥和粉煤灰,按1:

4配制而成。

压浆孔布置按梅花排列,保证密实,但压力应控制在<

0.4MPa。

5.3井室施工方法

5.3.1钢筋混凝土井室施工

5.3.1.1钢筋工程

(1)所有钢筋都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或检验报告单。

每捆钢筋均应有标牌,进场时按批号和直径分批验收,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试验报告。

(2)钢筋加工时表面应洁净,无油渍、漆污和浮锈。

加工后钢筋应平直、局部无弯曲。

(3)钢筋下料时应注意钢筋长度,钢筋弯曲直径及绑扎时的钢筋长度应符合规定。

(4)钢筋绑扎用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或镀锌铁丝。

要求绑扎牢固,无松动变形。

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的钢筋型号、间距、数量等进行施工。

(5)钢筋网片除外围两行的钢筋相交点全部绑扎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绑扎。

双向受力筋片须全部绑扎。

5.3.1.2模板工程

(1)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个别部位采用木模板包铁皮,模板接缝夹海绵条避免漏浆。

(2)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和钢木支撑进行加固。

对拉螺栓中部加止水钢板与模板接触面垫锥型橡胶垫,拆模后橡胶垫部位填防水砂浆。

(3)支撑结构必须保证结构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正确,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型、刚度和强度。

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力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并应考虑便于拆装。

(4)钢模板使用前先除锈,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

模板每次拆除后,必须清除附着的杂物,整齐码放。

(5)模板拆除过程中,支撑一般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

拆模时,避免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受到损坏。

5.3.1.3混凝土工程

(1)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的位置、标高及截面尺寸是否正确,垂直度是否符合标准,接缝是否严密,预埋件及预留孔洞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支撑是否牢固。

此外,还要清除模板的木屑、垃圾等杂物。

(2)钢筋检查主要对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接头是否正确,是否沾有油污等进行检查,要安排专人在浇筑混凝土时,配合钢筋的修整工作。

(3)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送,泵车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随时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施工中的重大问题须作出专题记录附于记录中。

(4)浇筑混凝土时将泵车导管伸入模板,保证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小于2m,防止离析,混凝土分层浇筑。

(5)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6)混凝土振捣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以利于层间结合。

侧墙混凝土浇筑速度应对称均匀,高差不宜大于30cm,以防模板位移。

(7)所有井室分两次进行浇筑,第一次浇筑至底板以上墙体30cm并留设企口。

在浇筑墙体混凝土时先浇筑5cm厚的砂浆,利于施工缝结合防止烂根。

(8)混凝土施工完毕后,为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并防止其发生不正常的收缩,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

5.3.1.4盖板及井筒施工

(1)所有井室盖板和井筒均在有资质、信誉高的专业构件厂进行外加工。

(2)盖板和井筒采用汽车吊吊装就位。

盖板与墙体、井筒与井筒之间按设计要求进行座浆、勾缝。

5.3.2砖砌井室施工

5.3.2.1砌筑用砖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3.2.2井室砌筑

(1)在砌筑前,先弹出墙体控制线,立好皮数杆。

(2)井室砌筑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揉一揉”的操作方法。

竖缝采用挤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

(3)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不低于80%。

(4)井室砌筑完毕后,采用原浆勾缝。

5.3.2.3盖板安装

盖板采用外加工,人工配合汽车吊进行安装。

板底与墙体接触面按设计要求进行座浆。

6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6.1质量方针及目标

质量方针:

创建精美工程,提供满意服务。

质量目标:

优良

6.2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以项目经理、书记、总工程师、副经理为负责人,分别在组织、思想、技术、施工方面确保工程质量的质量保证体系,做到责任明确,目标清楚,任务到人。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如下图所示。

6.3基本措施

6.3.1教育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做好质量目标交底工作。

形成人人懂标准、知规的工作环境。

6.3.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认真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及质量计划。

6.3.3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6.3.4强化现场质量检验机构,建立健全各种质量管理制度,加强验收工作,分工负责,责任明确。

建立工序验收程序,详见附图。

6.3.5各级业务管理人员要盯岗到位,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负起岗位责任。

6.3.6严把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质量关,各种原材料有出厂合格证,原材料的材质、规格、型号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及时送试验室。

6.3.7严格执行隐蔽验收签证,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及专业检制度。

6.3.8各工种必须做到持证上岗。

6.4质量保证具体措施

6.4.1加强对各种管材管件的试验检测,确保其质量满足要求。

6.4.2对于测量、试验、资料积累文件等工作,全部实行交叉复审制,避免错误。

6.4.3管线施工过程中,流水面高程测量采取多次复核,施工严格按照给定高程施工,避免造成反坡。

6.4.4土方回填必须按照规密实度标准逐层进行检查。

6.4.5为了防止井室周围下沉,影响回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