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1111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或护筒底部的粘土层厚度不足,护筒底部漏水等原因,造成泥浆水头高度不够,对孔壁压力减少。

2)泥浆相对密度过小,致使水头对孔壁的压力较小。

3)在松软砂层中钻孔时进尺过快,泥浆护壁形成较慢,并孔壁渗水。

4)钻进时未连续作业,中途停钻时间较长,孔内水头未能保持在孔外水位

或地下水位线以上2m,降低了水头对孔壁的压力。

5)操作不当,提升钻头或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

6)钻孔附近有大型设备作业,或有临是时通行便道,车辆通行时产生振动。

7)清孔后未及时浇注砼,放置时间过长。

3.3预防措施

1)在钻孔附近,不要设临时通过便道,禁止有大型设备作业。

2)在陆地埋置护筒时,应在底部夯填50cm厚的粘土,在护筒周围也要夯填粘土,并注意护筒周围要均匀夯填,保证护筒稳固和防止渗水。

3)水中振动沉入护筒时,应根据地质资料,将护筒穿过淤泥及透水层,护筒之间的接头要密封好,防止漏水。

4)应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视地质情况选用适宜的泥浆比重、泥浆粘度及不同的钻进速度。

5)当汛期或潮汐地区水位变化较大时,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等措施保证水头压力相对稳定。

6)钻孔时要连续作业,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停钻。

7)提升钻头、下放钢筋笼时应保持垂直,尽量不要碰撞孔壁。

8)若浇筑准备工作不充分,暂时不要进行清孔,清孔合格后要及时浇筑砼。

9)供水时不得将水管直接冲射孔壁,孔口附近不得集聚地表水。

4灌注桩护筒底部孔壁坍塌

4.1质量问题及现象

孔口坍塌;

钻机倾斜。

4.2原因分析

1)护筒底部及周围未用粘土回填或夯实不足,在钻进过程中或灌注过程中泥浆护筒底掏空。

2)由于提供的地质钻探资料不祥,使护筒底处于软弱地层上。

3)护筒直径较小。

4)地表水渗入护筒外围填土中,造成填土松软。

4.3预防措施

1)护筒底部应回填至少50cm厚的粘土,当土质为砂性土时护筒周围0.5-1.0m范围内也应用粘土回填并夯实。

2)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护筒底部应穿过淤泥和砂层。

3)护筒直径应大于设计孔径20-30cm(有钻杆的正反循环钻)、30-40cm(无钻杆的潜水电钻或冲击钻)。

4)护筒出浆孔处应用粘土夯填,同时应保持出浆顺利,周围不得有积水,避免护筒周围泥土流失,造成坍孔。

5钢筋笼在吊装就位过程中发生变形

5.1质量问题及现象

起吊后,钢筋笼发生过大的扭转或弯曲变形。

5.2原因分析

1)当钢筋笼较长时,未加设临时固定杆。

2)吊点位置不对。

3)加劲箍筋间距大,或直径小刚度不够。

4)吊点处未设置加强筋。

5.3预防措施

1)钢筋笼上每隔2-2.5m增设一道加劲箍筋,在吊点位置应设置加强筋。

在加强筋上加做十字交叉钢筋来提高加强筋的刚度,以增强抗变形能力,在钢筋笼入井时,再将十字交叉筋割除。

2)钢筋笼尽量采用一次整体入孔,若钢筋笼较长不能一次整体入孔时,也尽量少分段,以减少入孔时间;

分段的钢筋笼也要设临时固定杆,并备足焊接设备,尽量缩短焊接时间;

两钢筋笼对接时,上下节中心线保持一致。

若能整体入孔时,应在钢筋笼内侧设置临时固定杆整体入孔,入孔后再拆除临时固定杆件。

3)吊点位置应选好,钢筋笼较短时可采用一个吊点,较长时可采用二个吊点。

6如何保证钢筋笼不上浮

6.1质量问题及现象

1)在灌注砼地钢筋笼上浮。

2)在提升导管时,钢筋笼上浮。

6.2原因分析

1)当灌注的砼接近钢筋笼底部时灌注速度过快,砼将钢筋笼托起;

或提升导管速度过快,带动砼上升,导致钢筋笼上浮。

2)在提升导管时,导管挂在钢筋笼上,钢筋笼随同导管一同上升。

6.3预防措施

1)当所灌注的砼接近钢筋笼时,要适当放慢砼的灌注速度,待导管底口提高至钢筋笼内至少2m以上时方可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

在孔口设置钢筋固定笼装置,防止其上浮。

2)在安放导管时,应使导管的中心与钻孔中心尽量重合,导管接头处应做好防挂措施,以防止提升导管时挂住钢筋笼,造成钢筋笼上浮。

7灌注水下砼时断桩

7.1质量问题及现象

1)由于导管接头处密封不好,致使泥浆进入导管,若继续灌注,则会在砼

中出现泥浆夹层

2)由于导管埋置过深、当砼堵塞导管时处理时间过长、或灌注时间较长使先期灌注的砼凝固,导致导管不能提起。

3)在无破损检测中,桩的某一部位存在夹泥层。

7.2原因分析

1)砼坍落度小或和易性差,在砼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不得不提起导管时,从而形成断桩。

2)由于计算错误致使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较大,致使首批灌注的砼不能埋住导管,从而形成断桩。

3)在导管提拔时,由于测量或计算错误,或盲目提拔导管使导管提拔过量,从而使导管底口拔出砼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或泥浆与砼的混合层中,形成断桩。

4)在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砼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砼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5)导管接口渗漏致使泥浆进入导管内,在砼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

6)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

7)由于其他意外原因造成砼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砼初凝时间,致使导管无法提升,形成断桩。

7.3预防措施

1)导管使用前,要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试验,以防导管渗漏。

每节导管组装编号,导管安装完毕后要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

导管的直径应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

2)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不大于40-50cm,同时要能保证首批砼灌注后能埋住导管至少1m。

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4m范围内。

3)砼的坍落度要控制在18-22cm、要求和易性好。

若灌注时间较长时,可在砼中加入缓凝剂,以防止先期灌注砼初凝,堵塞导管。

4)在钢筋笼制作时,一般要采用对焊,以保证焊口平顺。

当采用搭接焊时,要保证焊缝不要在钢筋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5)在提升导管时要通过测量砼的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导管长度,认真计算提

拔导管的长度,严禁不经测量和计算而盲目提拔导管,一般情况下一次只能拆除卸一节导管。

6)关键设备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足,以保证砼能够连续灌注。

7)当砼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用型钢插入导管内进行冲击来疏通导管,也可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砼。

8)当钢筋笼卡住导管后,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

8挖孔桩砼的灌注砼出现离析或强度不足

8.1质量问题及现象

砼出现离析;

砼强度不足。

&

2原因分析

1)砼原材料及配合比有问题,或搅拌时间不足。

2)灌注砼时未用串筒,或串筒口距砼面的距离过大,有时在孔口将砼直接倒入孔中,造成砼离析。

3)在孔内有水时,未采用水下灌注砼方法施工,造成桩身砼严重离析。

4)局部需排水挖孔时,在灌注某一桩身砼的同时或砼未初凝前,附近的桩孔挖孔工作未停止,继续挖孔抽水,且抽水量较大,结果地下水流将该孔桩身砼中水泥浆带走,严重昌砼呈散粒状态,只见石料不见水泥浆。

8.3预防措施

1)必须使用合格的原材料,砼的配合比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配制并经相关部门审核、审批同意使用,以保证砼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采用干浇法施工时,必须使用串筒,且串筒口距砼面的距离小于2m。

3)当孔内水位的上升速度超过1.5m/min时,可采用水下砼灌注法进行桩身砼的灌注。

4)当采用降水挖孔时,在灌注砼时或砼未初凝前,附近的挖孔施工应停止。

9土质基坑基底被水浸泡

9.1质量问题及现象

基坑开挖后,基底土被水浸泡,土层变软,承载力降低。

9.2原因分析

降水措施不到位致使基坑积水。

9.3预防措施

1)基坑开挖至基底30-50cm时,可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下一步工序,在天气晴朗时,将预留部分挖去,随即进行基坑检验,检验合格后马上进行基础的施工。

2)雨季施工时,基坑四周做好防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流进基坑。

3)地下水位较高时,可采取井点降水或在基坑底设集水井、排水沟的方法组织施工,具体措施视地下水位、涌水量而定。

4)要备足排水设备,随挖随排水,以基地不积水为准。

5)在靠近河沟、水渠的地方开挖基坑时,应在基坑外挖一条截水沟,截水沟外侧距基坑的距离应大于3m。

6)接近基底标高20cm时停止开挖,待地下水位降至基底标高50cm以下时,方可进行清底工作。

11基坑回填不及时

10.1质量问题及现象

1)有水桥涵基坑,在做完基础后不及时封闭或回填,桥墩出地面后也不回填,造成积水。

2)基坑随意弃土不平整。

10.2产生原因

1)未安排足够的抽水设备。

2)施工程序安排不合理。

3)无小型夯填设备。

4)破坏原地表排水系统。

10.3预防措施

基础施工完毕及时回填,且压实密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

求。

11承台出现裂纹

11.1质量问题及现象

1)砼表面出现裂纹。

2)砼出现贯穿裂纹。

11.2原因分析

1)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产生附加应力,超出砼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

2)由于温差变化产生的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砼浇筑完毕后,由于水泥水化时产生大量热量,致使内部温度升高,内外温差过大。

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使砼表面出现裂缝。

3)砼收缩产生的裂缝。

砼浇筑完毕后,养生措施不到位,造成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纹。

11.3预防措施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夏季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最好控制在300mm以内,以便于表面散热;

第二层浇筑必须在第一段砼初凝前进行浇筑。

按“规范”设置测温元件和必要的降温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度差、芯部温度超标,同时做好测温记录。

3)根据实验数据和温度记录确定拆模时间,避免混凝土内外、和环境温差超标。

加强养护措施,现场可采取土工布覆盖混凝土外露部分,滴渗的方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4)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混凝土芯部温度超标。

12承台施工其他质量问题

12.1承台基底处理不到位

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对承台底面地基进行平整和处理,并未按设计要求设置垫层。

12.2承台顶未设墩台预埋钢筋

承台应按设计要求预埋墩台钢筋,钢筋的规格、数量和进入埋入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3砼外观质量较差

13.1质量问题及现象

1)砼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2)钢筋的保护层超标。

3)分层印迹明显。

4)砼表面出现水纹。

13.2原因分析

1)原材料质量问题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变差。

2)混凝土灌注面与出料口高差超过2m时,未设置串筒致使砼发生离析,振捣时漏振或过振。

4)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不当。

5)两层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或振捣时振捣棒未深入到下层砼中,致使两层砼未结合好。

13.3预防措施

1)振捣遵循紧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

下层5-10CM,振捣至砼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

2)浇注砼时,无论那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

但不得积水;

浇注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5)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应涂刷均匀。

6)砼拌制时间应足够;

分层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防止振捣不到。

7)严防杂物出现在拌制好的砼当中。

14墩柱顶部出现水平裂缝

14.1质量问题及现象

拆模后,在距顶面40cm左右范围内,有细小裂纹,有时会沿箍筋形成环状水平裂纹。

14.2原因分析

1)墩柱顶部砼的压力小。

2)过振造成大石料下沉,柱顶部分骨料减少,易在最上层箍筋处形成环状水平裂缝

14.3预防措施

1)在砼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

采用二次振捣可以消除因塑性沉降而引起的内分层,改善骨料界面结构,提高砼强度和搞渗透能力。

2)拆除最上部的充气芯模。

3)二次振捣完毕后,在墩柱顶上压砂袋,以增加对上部砼的压力。

15桥墩施工模板偏位和漏浆

15.1质量问题及现象

顶面中心偏位,模板接缝处漏浆。

15.2原因分析

1)模板定位后,四周拉杆的松紧程度不一,在浇筑砼过程中模板向拉杆较紧的一侧倾斜。

2)模板定位并固定好后,其中的某一根拉杆受到外力的冲击,导致模板移位

3)立模板的基面不平整,导致模板倾斜。

4)模板变形导致接缝处的间隙较大,密封不好,在浇筑砼时出现漏浆。

5)模板底产部漏浆。

15.3预防措施

1)使用整体钢模板,尽可能减少接缝。

2)充气芯模模板定位后,四周的拉杆的松紧程度要一致,而且在浇筑砼前一定要进行复测,以保证桥墩的中心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3)安装模板前要对模板进行认真检查,变形的模板要经整修才能使用,模板接缝要用海绵条或胶条进行密封。

4)充气芯模支模前应对支撑面进行整修,使之处于水平状态。

5)充气芯模模板底部要用砂浆进行密封,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砼浇筑。

16盖梁支承垫石预埋钢板定位不准

16.1质量问题及现象

1)预埋钢板位置与设计位置不符,发生平面或高程误差。

2)预埋钢板下砼不密实。

16.2原因分析

1)由于测量失误,导致预埋钢板位置不准确。

2)预埋钢板定位后,由于未与钢筋进行连接固定,在砼浇筑时发生移位。

3)由于钢板下钢筋较密,砼振捣困难。

16.3预防措施

1)浇注砼前进行定位复测,保证钢板位置准确无误。

2)检查预埋钢板的定位连接牢固可靠,确保砼浇注时无移位松动。

17支座预留孔不准确

17.1质量问题及现象1)预留孔位置与设计位置不符,发生平面误差。

2)预留孔深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17.2原因分析预留孔定位不准确,混凝土振捣碰撞预留孔预埋件使其发生位移和上浮。

17.3预防措施1)施工前将预留孔位置准确放样。

2)预留孔预埋件尺寸应略大于设计值。

3)混凝土浇筑前预留孔预埋件要固定牢固。

4)混凝土浇筑时要防止因振捣碰撞使预埋件发生位移或上浮。

18预制梁底座出现不均匀沉降

18.1质量问题及现象现场预制梁底座出现不均匀沉降,严重时使预制梁开裂。

18.2原因分析现场预制梁底座未予以加固,施加预应力后梁体拱起,梁端附近荷载集中容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

18.3预防措施1)施工前将预制场地整平,并碾压夯实,保证排水条件良好。

2)预制梁底座范围内,浇筑不小于15cm厚、20MPa强度的砼。

3)梁端附近底座范围内需用浆砌片石或砼加固。

4)制梁底模包括木材、钢板要坚固耐用、保证预制梁质量。

19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

19.1质量问题及现象在同一个截面受力钢筋接头超过规范所规定的数值,该截面成为薄弱环节。

19.2原因分析

1)钢筋配料时忽略了钢筋接头错开。

2)原材料长度使得钢筋接头错不开。

3)分不清钢筋的接头处在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19.3预防措施

1)配料时,将钢筋分号,特别注意每组钢筋的搭配。

2)分不清受拉或受压时,接头设置均按受拉区的规定设置。

3)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后才发现接头未错开,一般重要构件应拆除返工,

如属一般构件,则可用加焊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

20钢筋骨架变形

20.1质量问题及现象钢筋骨架在装卸、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发生扭曲,外形尺寸或钢筋间距不符合要求。

20.2原因分析

1)成型钢筋堆置过高,底层钢筋压弯变形。

2)搬运频繁。

3)运输工具不当。

21预应力孔道漏浆与堵塞

21.1质量问题及现象

在砼浇筑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预应力孔道漏浆,严重时导致孔道堵塞,这样就改变了孔道摩阻系数,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发生偏差,当孔道堵塞时预应力筋无法穿入。

21.2原因分析

1)波汶管安装好后,在浇筑砼时,被振捣棒碰撞振破裂。

2)波纹管接头处套接不牢固或有孔洞。

3)焊接钢筋时,电焊火花烧坏波纹管的管壁。

21.3预防措施

1)施工时,应防止砼振捣棒直接接触击波纹管。

2)进行钢筋焊接时,应防止电焊火花烧破波纹管的管壁。

3)管道中间接头、管道与锚垫板喇叭口的接头,必须做到密封、牢固、不易脱开和漏浆。

4)在砼浇筑完成后,在砼终凝前,用高压水冲洗管道,并用通孔器检查管道是否畅通。

5)先在波纹管内穿入稍细的硬塑料管,浇筑完成后再拔出,可预防波纹管堵塞。

22预应力张拉时出现异常

22.1质量问题及现象预应力筋张拉时出现异常情况,如锚垫板变形、梁的起拱不正常、千斤项、油泵等声音异常等。

22.2原因分析

1)锚垫板承压面与孔道中心线不垂直,锚具孔与锚垫板未对正,由于张拉力过大造成锚垫板变形。

2)千斤顶回油过猛,产生较大的冲击振动,赞成滑丝。

3)千斤顶或油泵出现故障,声音出现异常。

4)预应力筋被拉断,出现异常声音和梁体起拱不正常。

22.3预防措施

1)锚垫板伸缩缝承压面与孔道中线不垂直时,应当在锚圈下垫薄钢板调整垂直度。

将锚圈对正垫板并点焊,防止张拉时移动。

2)千斤顶给油、回油工序要缓慢平稳进行。

要避免回油过猛。

3)伸缩缝张拉操作要按规定进行,防止预应力筋受力超限发生拉断事故。

4)油泵运转出现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停车检查。

在有压情况下,不得随意拧动油泵或千斤顶各部位的旋扭。

5)在测量伸长及拧螺母时,要停止开动千斤顶。

6)千斤顶支架必须与染端垫板接触良好,位置正直对称,以防止支架不稳或受力不均倾倒伤人

7)伸缩缝张拉或退楔时,千斤顶后面禁止站人,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锚具、楔块弹出伤人。

23预应力筋张拉时发生断丝、滑丝

23.1质量问题及现象预应力筋在张拉与锚固时,由于各种原因,发生预应力筋的断丝和滑丝,使预应力钢束受力不均匀,造成构件不能达到所要求的预应力度。

23.2原因分析

1)实际使用的预应力钢丝或预应力钢绞线直径偏大,锚具与夹片不密贴,张拉时易发生断丝或滑丝。

2)预应力束没有或未按规定要求梳理编束,使得钢束长短不一或发生交叉,张拉时易发生断丝或滑丝。

3)锚夹具的尺寸不准,夹片的误差大,夹片的硬度与预应力盘不配套,易屡丝和滑丝。

4)锚圈放置位置不准,支承垫块倾斜,千斤顶安装不正,会造成预应力钢束断线。

5)施工焊接时,把接地线接在预应力筋上,造成钢丝间短路,损伤钢丝,张拉时发生断丝。

6)把钢束穿入预留孔道内时间长,造成钢丝锈蚀,砼砂浆留在钢束上,又未清理干净,张拉时产生滑丝。

7)油压表失灵,造成张拉力过大,易产生断丝。

23.3预防措施

1)穿束前,预应力钢束必须按规程进行梳理编束,并正确绑扎。

2)张拉预应力筋时,锚具、千斤顶安装要准确。

3)张拉预应力筋时,锚具、千斤顶安装要准确。

4)当预应力张拉达到一定吨位后,如发现油压回落,再加油时又回落,这时有可能发生断丝,如果发生断丝,应更换预应力钢束,重新进行预应力张拉。

5)焊接时严禁利用预应力筋作为接地线,不允许发生电焊烧伤波纹管与预应力筋。

6)张拉前必须对张拉端钢束进行清理,如发生锈蚀应重新调换

7)张拉前要经权威部门准确检验标定千斤顶和油压表。

8)发生断丝后可以提高其它束的张拉力进行补偿;

更换新束;

利用备用孔增加预应力束。

24空心板梁顶板厚度不足或出现裂纹

24.1质量问题及现象

1)在浇筑腹板砼时,梁内模已开始上浮,使顶板砼减薄。

2)在浇筑顶板砼时,梁内模继续上浮,使已浇筑好的砼顶面抬高并有龟裂。

24.2原因分析

内模定位和固定措施不力。

24.3预防措施

1)设计中普通钢筋的合理配置,特别是力筋和钢筋的布置必须符合合理的保护层和间距数值的要求。

2)合理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混凝土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可靠的减水剂,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使水泥与水的用量降低,以减少混凝土的凝结收缩量。

3)选择好的天气浇筑混凝土并应连续进行。

尽量避开下雨和温差较大的天气浇筑。

夏天浇筑混凝土注意不宜在白天进行,在冬期应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浇筑混凝土,并要采取适当的冬季施工措施。

4)适时收浆二次抹平,混凝土在初凝前常常会出现裂缝,这时必须及时收浆二次抹平。

一是使混凝土表面的密度增加,二是使混凝土表面产生的裂缝愈合,消除混凝土早期裂缝最有效的措施。

5)加强混凝土养生。

混凝土浇筑完毕,要及时盖草或塑料膜,并经常洒水使之保持湿润。

进入冬期应采用蒸气养生。

6)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根据现场混凝土强度制定抽内模的时间,最好通过试块来确定,严禁过早拆除侧模、内模,要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

25预制T梁横隔板错位25.1质量问题及现象

预制T梁吊装完成后,相邻T梁的横隔板对不齐,有错台,同一排横隔梁不在一条直线上。

25.2原因分析

1)预制梁模板外形尺寸或横隔梁方向角度有偏差。

2)横隔梁模板安装时有偏差。

3)T梁吊装位置有偏差。

25.3预防措施

1)施工时对横隔梁的位置与方向角度要引起高度重视。

2)横隔梁模板安装要准确无误。

3)对模板尺寸和方向角度严格检查,确保正确。

4)架梁时要控制梁位准确并适当根据横隔梁对位情况稍加调整,使横隔梁互相对齐。

5)对吊装完成后形成轻微错台,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