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职业教育汇报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0821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职业教育汇报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宁波市职业教育汇报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宁波市职业教育汇报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宁波市职业教育汇报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宁波市职业教育汇报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职业教育汇报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宁波市职业教育汇报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职业教育汇报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市职业教育汇报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搭建“三大平台”,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1、搭建“发展平台”,重点服务“5+10+8”产业

对策

——建设与“5+10+8”重点产业相适应的十大实习实训基地

——形成与“5+10+8”重点产业相适应的四大区域专业发展层面

核心提示

■十大实习实训基地:

每个基地规模1000万元、专业在校生1000人以上、年培训达1500人、区域均匀分布、民办非企业运作

■四大区域专业发展层面:

城区和鄞州——会展、信息、金融、商贸等服务业为主的专业群

镇海北仑港口区域——临港大工业为主的石化、汽车等制造类专业

余慈大桥区域——沿湾(杭州湾)产业带做精机电、塑料模具等专业

南三县区域——沿路、海产业带做强服装、机械、水产养殖等专业

下一步发展重点

建设十大实习实训基地:

宁波市目前正在大力发展五大临港工业、十大重大优势产业和八大现代服务业,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对产业经济的服务与贡献,根据产业的布局结构,依托电子信息、商贸、机电一体化、家用电器、机械与仪器仪表、工业与民用建筑、模具、化工、汽车制造与维修、服装等重点专业,将着重建设十大实习实训基地,今年全面启动。

计划每年建设和评估2-3个基地,到2010年止,建设成与我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配套的实习实训基地。

每个基地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左右,专业在校生平均在1000人以上,年社会培训人数在3000人以上,通过实训基地完成中、高级职业资格培训达4万人次。

目前,初步规划为每个县(市)、区各1个,宁波城区2个。

实训基地建设以市场机制进行运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鼓励企业、行业和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实行学校+工厂的模式,以民办非企业形式运作。

在这个“发展平台”上将努力形成四大发展层面:

(1)以市本级和鄞州区为中心,要逐步形成以旅游会展、信息服务、金融、商贸、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专业群,使我市强劲的制造业有一流的现代服务人才支撑;

(2)在港口区域,围绕镇海、北仑临港大工业为主的沿港产业带开设好石化、汽车等制造类专业;

(3)在大桥区域,根据余姚、慈溪的产业特色,在沿湾(杭州湾)产业带做精机电、塑料模具等专业;

(4)在南三县区域,根据奉化、宁海、象山的产业现状,在高速公路两侧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沿路产业带和沿海产业带做强服装、机械数控、建筑、水产养殖等专业。

2、搭建“服务平台”,推动145个块状经济的发展

——发展为块状经济服务的簇(cu)群专业,发挥专业的集聚作用

——通过簇群专业建设,为“红帮服装之乡”、“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文具之乡”等块状经济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人才

■服装簇群专业:

在校生达6600人、年培训量1200人、为社会培养毕业生1.4万多名

■慈溪家电簇群专业:

在校生近1500人、10个实习操作室、培养毕业生8000多人

■机械模具簇群专业:

市紧缺专业可以奖学金补助、开设学校21所、两年共招收学生5300多人、近三年毕业生4000多人、20年来培养毕业生1.3万名

重点根据我市产业的簇群性和块状性特征,走专业簇群式发展道路,确立以县(市)、区职教中心与区域产业相适应的骨干专业为簇群核心,与周边区域和其他职业学校的同类专业形成专业簇群,每个区域基本控制在1-2个专业簇群内,避免专业重复,实现区域专业建设的一体化,争取在3-5年内形成全面覆盖我市块状经济的簇群专业。

宁波经济的持续发展得益于块状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块状经济年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这些块状经济的大量从业人员和创业人员来自中职毕业生。

服装是宁波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形成了以沿奉化江、鄞州大道布局的“L”形中国(宁波)服装产业园区形成了服装块状产业,为此,重点开设一大批与服装产业相关的专业群,进一步提升专业层次,做强以服装专业群为特色的宁波服装学校和宁波轻纩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充分发挥浙江服装教育集团的服务功能,推动宁波服装块状经济的集聚,为宁波成为“红帮服装之乡”做出贡献。

进一步做好以慈溪职高、周巷职高为主的家电类专业建设,通过评选各级各类重点专业的建设,给专业经费上的资助。

尤其在周巷职高,要增添10个实习操作室的专业设备,及时引进慈溪市最新家电产品的教学,同时,做好对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余姚、宁海等地模具产业经济的背后,也有一大批模具专业的学校,目前,仅宁海、余姚、城区(含鄞州区),开设机械、模具、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学校达21所,自2003年成为我市紧缺专业给予补助后,两年来全市招收的学生超过5300人,是过去六年招生总和,近三年毕业生达4000多人。

其中,宁海区域有4所职校举办,专业在校生近2000人,并建立了数控技术应用实训中心或加工中心;

余姚区域则有3所职校举办,专业在校生达1200多人,并建立了总投资达2000万元的教学实训基地;

宁波城区则有6所职业院校举办,在校生超过1800人,如包括鄞州区在内,超过2700人。

具有20多年历史的模具类专业培养了1.3万多名毕业生,为宁波成为“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文具之乡”(文具的90%以上由模具来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3、搭建“需求平台”,满足教育和社会2大需求

——坚持职普招生1:

1,满足普及高中段教育和高职发展需求

——构筑城市以服务类专业为主、县(市)、区以制造类专业为主的专业格局,满足社会各方需求

■满足高中段教育和高职发展需求:

中职在校生9.5万人、占高中段教育的50%以上、2004年初升高达92%(城区98%)、中职升高职达2.5万人

■满足社会各方需求:

城区中职学校制造专业学生1.2万人、服务专1.8万多人、县(市、区)制造专业学生2.9万人、服务专业2.7万人、保持两大类专业4.5:

5.5的比例

满足普及高中段教育和高职发展需求,加快搭建中高职衔接的“需求平台”。

继续坚持职普1:

1比例招生,保持中职升高职20%的比例,为企业和高职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

继续加大我市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专业的扶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设“阳光班”、“育才班”,吸引来自贫困家庭和外来工家庭的优秀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高级蓝领”。

满足企业和学生家长的发展需求,加快搭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平台”。

通过逐步调整,努力保持制造类专业与服务类专业在4.5:

5.5这样一个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合理比例,构建城市以服务类专业为主、制造类专业为辅,县市区以制造类专业为主、服务类专业为辅的专业格局。

成绩经验

由于坚持职普1:

1比例,我市初中升高中比例由2000年的82%上升到2004年的92%左右,市本级达到98%,普及了12年教育。

在坚持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同时,我市努力拓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渠道,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

近5年来,我市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入各类高职院校的人数达2.5万人,占中职毕业生总数的18%以上。

据统计,我市城区中职学校制造类专业就读学生达1.2万多人;

服务类专业就读学生达1.8万多人;

各县(市)、区中职学校就读制造类专业的学生达2.9万多人,就读服务类专业的学生达2.7万多人。

(二)、做好“三大培训”,缓解“技工荒”、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1、做好“菜单培训”

——启动“金钥匙”工程,帮助外来工、下岗工、特困户技术培训

——我市41所中职学校和124所农村成校全部向社会培训开放

——建立“培训超市”,提供“培训菜单”,实行“订单培训”

■去年全市职成校承担了全市84%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培训菜单”:

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100多个职业培训项目

■余姚“大岚保姆”成品牌

■鄞州要求职成校年培训量与在校生数相当

■慈溪政府埋单培训40万外来工

全面启动“金钥匙”工程,为外来工、下岗失业职工、特困家庭开展学历提高和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普遍掌握1-2门就业技能,在培训费用上享受学校收费优惠和政府学费补助。

同时,我市41所中职学校和124所农村成校(社区学院)全部向社会开放,根据市场用工需求,依托专业优势,建立“培训超市”,开出“培训菜单”供当地失土农民和外来工选择,通过“订单”培训,开展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100多个职业培训项目,实行培训与就业相结合。

要求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年社会培训量与当年在校生数相当,并列入学校考核目标。

余姚城区职校依托电子商务专业,建立电子信息公告,用“菜单”形式公布技能培训项目,培训后与用工企业“配对”,直接推荐就业。

余姚大岚成校打出“保姆”牌,第一期100名手持家政服务证书、穿着蓝底印花统一服装的“大岚保姆”成了宁波市场的抢手货。

鄞州区所有职成校的156个培训项目通过“菜单形式”在鄞州日报上公布,面向社会进行培训,持培训券的失土农民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每所学校的年培训量不少于该校当年在校生数。

慈溪不仅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还对外来工进行了培训,2003年由政府埋单培训了40万人。

江北慈城成校则与江北工业科技园区签订“订单”协议,承担起全镇所有转岗农民培训任务。

2、做好“民力工程”

——实行东西部“教育移民”,满足我市技术“蓝领”需求

——实施1.5+1.5、2.5+0.5、2+1等3种教育合作模式

——乡镇成校开通企业用工绿色劳务通道

■东西部“教育移民”:

变招工为招生、2004年招生1800人、2005年扩招5000人、学生全部在宁波就业

■经委办兴港职高与广西合作实行1.5+1.5模式、宁波服装学校与安徽合作实行2.5+0.5模式、民办宁海双林职高与陕西合作实行2+1模式

■周巷成校在贵州等地招聘民工430人,培训1个月,解决就业。

据调查,外来民工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88%,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仅占6%左右,与其让无技术的外来工来宁波就业,不如先培训后来宁波就业。

从市劳动力市场的数据来看,我市紧缺的仍属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技能型人才,如加工中心操作工、餐饮服务员、营业员、机电装配工、服装工等,我市学生不愿从事这些职业。

因此,我们主要通过东西部“教育移民”来实现。

今年着重做好我市与东西部合作地区的招生、教育、实习就业联系工作,并将表彰在这方面做出巨大成绩的学校与单位,对于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和就业岗位的企业,通过评选“企业助教绿叶奖”进行表彰。

2004年,我市有14所职业学校与6省参加了东西部“教育移民”,招生人数达1800人,今年将扩招5000人。

(1)宁波兴港职高(经委办),从2002年开始,与广西开展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招收50名学生组建了“广西机电班”,采用1.5+1.5模式,前一年半在广西学习文化课,后一年半到宁波学习专业技能。

全班一半学生通过了宁波公司的严格面试,企业不仅提供相当于学生一半学费的学习助学金,而且签订了毕业后到公司工作的协议书,学生全部在宁波就业。

(2)宁波服装学校采用2.5+0.5模式,与安徽建立了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在奉化的主要服装企业就业。

(3)宁海双林职校与双林集团共同在陕西开设“双林数控班”,实行2+1模式,学生主要到双林集团总部和在全国各地的分厂进行实习和就业。

(4)慈溪周巷成校开通企业用工绿色劳务通道,架构欠发达地区经济同步发展的桥梁,学校已在贵州、安徽、河南等地招聘430多个民工,由企业出资,在进行1个月的职前上岗培训后在慈溪企业就业。

3、做好“富民工程”

——思路:

围绕一个项目,培训一项技术,形成一大产业,致富一方农民

——策略:

优秀农民免费上高校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教育

■成果1:

职成校“燎原”项目200个、培训4万多人、涉及3万农户、辐射年产值22亿元

■成果2:

慈溪长河蔬菜基地和“黄花梨之乡”、余姚“中国红枫之乡”、奉化、宁海、象山建成30多个种植基地和20多个养殖基地、象山职高实施“兴村富民”工程

■成果3:

优秀农民免费上高校2年达460人、涉农专业免费教育招生2年达950人

我市农村职成校本着“围绕一个项目,培训一项技术,形成一大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思路,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

继续扩大“燎原”项目,与政府其他部门合作召开经验交流大会,推广“燎原”经验。

完善农村职成校和培训点的网络,争取3年时间,全市118成校都建成技术推广基地,实现“兴一方农村,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继续做好“优秀农民免费上高校”工作,到2007年5年内培训1000名优秀农民,并对已受训人员建立起“回炉提高”和“全天候技术指导”制度,形成一支真正能起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

充分利用市政府政策,督促县(市)、区全面落实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教育制度,扩大涉农专业的招生,培养优秀的新一代知识型农民。

仅2004年,全市农村职成校实施“燎原”项目200个,共培训4.6万人次,涉及户3万农户,项目辐射年产值达22亿元。

如慈溪长河镇职成校积极为该镇的蔬菜基地送教传技,经过几年努力,长河蔬菜示范园区则已成为我市蔬菜科技示范园艺场,全镇90%以上农户种植蔬菜。

慈溪周巷职成校参与培育的万亩黄花梨基地已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黄花梨之乡”,几个乡镇的50多个村种植了黄花梨,走上了生产规模化、技术专业化路子。

一只黄花梨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卖到了5元的价钱,原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为此作出“这就是效益农业”的批示。

余姚四明山成校建立了红枫嫁接培育培训基地,完善培训网络,扶植示范户,构建营销网络等措施,近几年来已培训花农4100多人次,占全镇花卉从业人员的65%以上,以红枫为主的花木种植面积达2万亩,花木种植农户占到全镇农户的80%以上,产品远销到荷兰、日本、韩国、挪威等国,单项人均收入2100多元,占全镇人均农业总收入的70%,四明山镇也因此被国家农业部名命为“中国红枫之乡”。

余姚乡镇职成校围绕特色农业举办各类培训班,形成了临山的葡萄,泗门的榨菜,河姆渡的茭白等一大批农特优产品,加快了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奉化、宁海、象山的一些职成校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技术传授,到目前已建成30多个如雷笋、草莓、茶叶、蔬菜、果木等种植生产基地,20多个水产养殖基地。

其中,象山职高实施的“兴村富民”工程,成立“柑桔研究所”,帮助桔农引进改造新品种50多个,参加技术培训1000多人,新品种推广1000多亩,其中“象山红”亩产增值4000元。

两年来,优秀农民免费上高校已达460人,就读涉农专业的学生有950名。

农村职成教与“三农”经济相结合,走上致富道路成为现实,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树立了样板。

(三)、服务“三大对象”,促进就业与创业

1、“牵手大老板”,发挥联姻作用

——开展“牵手百家企业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

——加强“订单”培养、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牵手百家企业活动:

参与学校30多所、走访200多家企业

■“订单”培养:

与500多家行业(企业)达成协议、“订单”班级120多个、合作办学率在90%以上

进一步深入开展“牵手百家企业活动”,要求全市所有中职学校在企业建立师生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企业家和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职上课。

全面实施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要求每个专业教师2年内累计完成2个月的企业挂职实习计划。

经验成绩

我市职业教育开展了以“走进企业,了解需求,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主题的“牵手百家企业活动”,主动送教下企业,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共同走访三星集团、波导、贝发等200多家企业,达成协议的“订单”培养的班级有120多个,其中,以企业命名的班级30个,建立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基地10个以上,合作办学率在90%以上,其中与500多家行业(企业)实行了“订单”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选择企业就业。

如鄞州职教中心与企业签订了东方压缩班、汽车营销班等3个专业班,余姚职成教中心与舜宇集团等企业开设光电技术等2个班。

宁波大红鹰职业学校今年拓展了数控专业建设,实现了数控专业与计算机专业优势互补,并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在学校里建设实习场地并无偿提供设备。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学校的专业技能教师,在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把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校企合作程度,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2、“孵化小老板”,发挥摧化作用

——建立“创业园区”、帮助毕业生成功创业

——实施“孵化小老板”行动计划

■宁海职教中心建立“创业园区”、引进企业3家

■慈溪观海卫成校参与“孵化小老板”行动计划、培训学员135名、40%成为“小老板”

为加快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结合即将起动的十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指导中职学校有条件地建立起“创业园区”,帮助中职毕业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资金、技术、场地和经验等困难,在孵化更多小老板同时,为农村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1)据宁海职教中心调查,职业学校毕业生经过几年发展,有20%-30%的学生自己创业做小老板,最终在这部分人中有5%的人发展成为大老板,但这部分自己创业的学生事业起步阶段是最为困难的。

该校成立了“创业园区”,引进企业到学校,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是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目前,该校已引进了3家企业,“创业园区”初具规模。

(2)慈溪观海卫成校也参与了“孵化小老板”行动计划,先后两期的创业培训班有135名学员参加,培训后有40%的人加入了慈溪小老板行列,并为社会增加了就业岗位,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3、“培养技术工”,发挥集聚作用

——继续实施“为重大工程项目、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服务”的“四大优势工程”

——实施重点专业建设“322”计划

■我市企业新录用员工中有30%以上直接来自中职毕业生

■培养1.4万名以上的IT人员、培养4000名外贸从业人员(报关、单证)、培养培训2万多名餐饮毕业生、从业导游的50%以上为中职毕业生

进一步实施和发挥“为重大工程项目服务、为新兴产业服务、为支柱产业服务、为传统产业服务”的“四大优势工程”;

实施重点专业建设“322”计划,全市建设30个市现代化专业、20个省重点示范专业、2个国家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

依托宁波外事学校,重点做好中高端涉外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满足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

目前,我市中职学校为我市的服装、外贸、信息、旅游等传统支柱产业和重大工程项目服务,培养了一大批一线操作工和生产管理人员,这些技能型人才真正是我市“草根经济”的“草根”阶层,是企业的生产主力。

(1)为重大工程项目服务。

我市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和发展了一批重大临港型产业项目,这些重大产业项目,亟需相关专业人才和技术型员工的配套,为此,我们围绕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适时地建立了相关的职业教育专业和学校。

我市的钢铁、石化、白板纸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之际,也就是相关职业学校专业开设之时。

(2)为新兴产业服务。

随着外商投资的信息产业项目的逐渐引进,电子信息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

为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我市迅速创办了相关的信息技术学校,已为企业培养了1.4万名以上的IT产业“蓝领工人”和“圆领工人”。

(3)为支柱产业服务。

外贸经济占我市经济的68%,近年来中职学校共培养外贸从业人员(报关、单证)4000名。

然而涉外人才仍为我市排位第二的紧缺人才,为满足市场需求,宁波外事学校开设了7种语言专业,通过与国外合作办学形式,引入国际教育培训制度,建立涉外类现代服务业基地,提升人才层次,满足未来宁波中、高端涉外人才的需求。

目前该校涉外类专业在校生2000多人,近三年毕业生1000多人。

(4)为传统产业服务。

在旅游行业方面,仅2所旅游专业性学校,专业在校生就达1500人,近三年毕业生1400人。

这几年来,全市中职学校为餐饮业培养培训2万多名毕业生,从业导游和餐饮人员的50%以上为中职毕业生,为宁波成为“旅游城市”培养了一大批服务型、管理型人才。

据统计,在我市企业新录用的员工中,直接来自中职毕业生的占30%以上。

三、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功能所急需突破的几个瓶颈

全面贯彻2003年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的《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2003]79号)文件的文件精神,关键在于做好“三扶持三落实”:

(一)、扶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十大实习实训基地按1000万元规模市、县两级集中建设,重点是要解决企业化运作的优惠政策,因此,应以民办非企业形式运作,实习基地以企业的车间形式进行产品加工,并给予税率免除。

对参与企业在基地的生产经营项目,经工商、税务和企业主管部门联合审核认可,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的通知》(财税[2004]39号)文件精神,对其从事营业税暂行条例“服务业”税目规定的服务项目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对于企业和个人提供资助或捐赠,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示范基地在设施设备添置和课程改革中,可享受比目前学校贷款低5个百分点左右的优惠政策。

(二)、扶持紧缺专业建设

由于城市学生不愿读社会争需的专业,市政府设立紧缺专业给予学费补助。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积极鼓励本市学生就读经济发展急需的涉农和与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机械加工技术等紧缺专业,并设立奖学金给予补助。

对社会力量举办、全日制在校生600人以上、举办紧缺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按每个紧缺专业毕业生不低于公办职业学校生均经费1/2的标准对学校进行奖励;

对社会力量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