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035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实录

24.《火烧云》教学实录

一、设计理念:

一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从语文课程角度出发,变“教课文”为“用课文教语文”。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

2.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摘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四、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

五、教学流程: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师:

这几天由于气候原因很多同学都发烧了,烧了好几天,妈妈可心疼了,一听说发烧大家都非常害怕。

有一种事物,他可爱发烧了,每天早晨和晚上他都朝着太阳喊:

“我要发烧!

我要发烧!

”知道他是谁吗?

对,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火烧云”。

(板书:

火烧云)

师:

谁注意观察过火烧云,给我们描述一下。

(没人举手)

师:

咱班学生大多住在城市里,高楼大厦遮挡了我们的视线,视野的狭小使我们常常忽略了这美妙的自然景观,老师找了几幅火烧云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

师:

图片是静止的,拍的时候只能截取到一个点,而作家小红笔下的火烧云是动态的,要比这漂亮好多倍,快来读读课文欣赏一下。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师: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课文时,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

(出示:

红彤彤、笑盈盈、金灿灿、一模一样、模糊)

师:

找同学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火烧云的?

(生汇报,师板书:

发生发展变化消失)

师:

什么叫“火烧云”呢?

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

(出示句1: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和句2: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红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对比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师:

自己练练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师:

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

自己读三~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学生自由朗读)

生: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

(板书:

颜色、形)

师:

我觉得“形状”这个词用在这里不恰当,换个什么词呢?

生:

形态。

因为火烧云是动的,变化的,不能叫“形状”。

师:

你很会思考问题。

(板书:

态)

师: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看你读懂了什么,从哪读懂的?

还有什么不懂的?

生:

我知道了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

(板书:

快)

师: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

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生:

我从“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词知道了火烧云颜色变化非常多。

(板书:

多)

生:

天空中不只这些颜色。

我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知道的。

师:

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生:

苹果绿。

生:

桃红。

生:

玫瑰红。

生:

杏黄。

师:

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

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生:

五颜六色。

师:

概括得好!

生:

五彩缤纷。

生:

绚丽多彩。

生:

色彩斑斓。

生:

五光十色。

师:

真会用词。

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

(出示填空)自己试着背一背。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段落结构。

)(学生自由背)

师:

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

(全班同学举手)既然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背,那么我们一起背诵这一段话。

(学生有感情地齐背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的形态变化”

师:

默读四~六自然段,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

火烧云的形态变化很多。

生:

形态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快。

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

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

生:

还有“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

师:

当作者忽然看到天边出现一匹跪着的马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惊讶)可是还没看够,它就模糊了,找不到了,又会是什么心情?

(惋惜)请你练习读四~六自然段,读出看见时的惊喜以及模糊时的惋惜。

(学生练读,指生读)

(四)体会写法,练习仿写

师:

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写得如此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的呢?

请小组同学交流,研究四~六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小组交流)

生:

我觉得“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这是看到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是想到的。

师:

也就是说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

把火烧云写得很美。

(板书:

看、想)

师:

我们再细研究他的写法。

“天空出现一匹马”是“出现”;“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是“样子”;“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却不见了”是变化;“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是“消失”。

师:

(手指大屛)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

生:

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来写的。

师:

说的对。

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态变化的特点。

天空里还会有什么形态的云呢?

只有动物吗?

它出现时是什么样子呢?

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大家想一想,想好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互相补充。

(学生说想象的画面,指生说)

(五)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师:

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生:

火烧云真是太美丽啦!

生:

火烧云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变幻莫测。

生:

火烧云是一位神奇的画师,他把天空打扮得五彩缤纷。

(六)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出示:

唐王周

拂拂生残晖,

层层如裂绯(fēi)。

天风剪成片,

疑作仙人衣。

学生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一分钟时间看你能记住几句?

学生背诵。

(七)作业

1.以“火烧云”或“礼花”为内容。

想像它的形状,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

2.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设计什么作业?

第24课

海边日出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找出文章中描写太阳变化的句子。

原文:

暑假的时候,我有幸去海南三亚旅游,观看了海边日出。

来到海边时,天还是灰蒙蒙的,房屋模糊不清,隐隐约约的,就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灰色轻纱。

马路两旁的路灯站了一宿的岗,显得有些疲倦了。

海浪哗啦哗啦地拍打着,有些无精打采。

海面暗沉沉的,看上去是墨绿色的。

微风吹过来,身上凉凉的。

过了一会儿,东方海天交界处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红色,就像蒙上了一层红色面纱,美丽极了。

我兴奋地跳了起来。

渐渐的,渐渐的,红色越来越浓,似乎谁又在上面抹了一层厚厚的红胭脂。

突然,海面上出现了一条弧线,我更激动了,目不转睛地盯着,生怕错过了这精彩瞬间。

慢慢的,太阳露出了小半张脸,只是好像很胆怯,试探了一下似的。

过了一会儿,它胆子大起来了,露出了半张脸,不过还是像羞答答的小姑娘,不肯把这红艳艳的小脸全露出来。

又过了一会儿,红彤彤圆滚滚的太阳才从海面上跳了出来。

这个太阳很红很红,只是并不耀眼。

太阳越升越高,也越来越小,最后射出了耀眼的光芒。

一切事物都镀上了一层金边。

路灯完成了使命,熄灭了,林子里传出了鸟鸣声,马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海鸟在天空翩翩起舞,海面闪着粼粼波纹,海上帆影点点,海滩边的游客越来越多,我赤着脚开始与海浪嬉戏。

啊,我也被太阳染红了……

参考答案:

1.时间顺序;从以下词语可以看出来:

天还是灰蒙蒙的、过了一会、渐渐的、慢慢的、太阳越升越高。

2.过了一会儿,东方海天交界处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红色,就像蒙上了一层红色面纱,美丽极了。

我兴奋地跳了起来。

渐渐的,渐渐的,红色越来越浓,似乎谁又在上面抹了一层厚厚的红胭脂。

突然,海面上出现了一条弧线,慢慢的,太阳露出了小半张脸,只是好像很胆怯,试探了一下似的。

过了一会,它胆子大起来了,跃出了半张脸,不过还是像羞答答的小姑娘,不肯把这红艳艳的小脸全露出来。

又过了一会儿,红彤彤圆滚滚的太阳才从海面上跳了出来。

这个太阳很红很红,只是并不耀眼。

太阳越升越高,也越来越小,最后射出了耀眼的光芒。

一切事物都镀上了一层金边。

 

观日落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日落的特点?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一说将什么比作了什么,再仿写一句。

原文:

我很爱看夕阳。

在落日柔和的余晖下,静静伫望(zhùwàng)着西沉的斜阳,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此时的太阳像一个会染色的大球,它自己是金黄金黄的,却把身边所有的白云染上了玫红色,甚至连天空也不放过,像是用水彩笔将天和地之间画上一条线。

哦不!

不能说它是一条线,它应该是一条彩虹!

太阳画的画和天空融为一体,天空的蓝色和太阳所画的玫红色融为一体。

天和地就像大海和沙滩一样,而这条彩虹则是大海与沙滩的交界处。

  瞧!

一个不注意,它又变了颜色。

它从金黄金黄的变成了火红火红的,而被它染了色的白云就从玫红色的变成金黄金黄的了,就好像太阳调皮地将白云和它调(diào)换了颜色。

原本金光万丈的大地渐渐的黑下来,原本一望无际的彩虹,好像猛的收回了似的。

太阳却将这些染料涂到了自己的头顶上,就好像给自己画了一顶帽子。

  原本和大地平行的彩虹慢慢地倾斜了一定的角度,就像大鸟向上挥动它五颜六色的翅膀,太阳就是大鸟的头。

大鸟的头像是在啄着什么,渐渐沉了下去,而她那双翅膀则慢慢向上倾斜。

渐渐的,霞光淡了下去,白云也因为没有了太阳的照射而渐渐变白直到透明,好一些的还能看见一点隐隐约约的轮廓,而此时,地面上的灯随着星星一个接一个地亮起来,像是在比赛一样,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灯光交相辉映,煞是好看。

  太阳落了下去,我却没有其他观日落者的悲伤,因为我知道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的。

参考答案:

1.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

2.比喻句:

此时的太阳像一个会染色的大球,它自己是金黄金黄的,却把身边所有的白云染上了玫红色,甚至连天空也不放过,像是用水彩笔将天和地之间画上一条线。

将太阳比作了会染色的大球,写出了夕阳的多变和美丽。

仿写比喻句:

一道道灿烂无比的霞光突然从天际喷薄而出,就像在天边铺开了一匹五彩缤纷的锦缎:

深红,金红,艳红,水红,淡红……仿佛是打翻的颜料罐,在天空做的画布上尽情潇洒,让人不禁赞叹。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

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

萧红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