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020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docx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docx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

第一十节常见的语法错误

我们在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是各种各样的。

有些语病,如“词类误用”、“复句组织中的毛病”、“虚词使用不当”等,我们已经在有关章节(分别在第二节、第八节、第九节)里谈得比较集中,比较充分,在这一节里就不再谈了。

有些语病,如“搭配不当”、“残缺”、“词语位置不当”等,虽也已分别在前面几节里谈到过,但考虑到一般在写作中犯这些方面的毛病比较多,前面又是分散着谈的,这里有集中谈一下的必要,所以这里将不避重复,再作进一步的说明。

此外,在这一节里我们还想谈谈在指代和数量表达方面的问题,因为这方面的毛病也比较常见。

一句法成分搭配不当

所谓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密切相关的句法成分,如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等,在组织句子时,由于没有注意照顾它们之间的配合,结果造成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是常见的毛病。

请看下面的例子:

(1)*修建高速公路是很必要的,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比较低,

还不能一下子省与省之间都通高速公路。

(报)

(2)*生活告诉人们:

急躁的人,事情一旦办不成,往往容易转化为灰心丧气。

(刊)

(1)“经济基础”不能与“低”搭配。

如果要保留“经济基础”,可以将“低”改为“薄弱”;如果要保留“低”,可以将“经济基础”改为“经济发展水平”。

(2)“人……转化为……灰心丧气”显然不通。

“转化为”三个字完全是多余的,应删去。

有些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比较隐晦,需要作些分析才能发现。

例如:

(3)*你刚18岁,正值青春茂盛之时。

(刊)

(4)*这篇通讯的作者有很好的理论修养,所以立意很深。

(书)

例(3)“你……正值……之时”没有错,但“之时”前一加上“青春茂盛”这个定语就使主语“你”与谓语“正值青春茂盛之时”就不搭配了。

人怎么能像植物那样“茂盛”呢?

把“茂盛”删去,句子当然通了,但念着还是别扭。

比较好的改法是,将“青春茂盛之时”改为“青春年华”。

例(4)是个因果复句,单就每个分句看,似没有语法错误;但读者读到后一个分句“立意很深”,总觉着别扭。

“立意很深”是陈述那个成分的呀?

从句子结构上看,“立意很深”该是说明“作者”的,因为后一个分句是承前省略了主语,那省略的主语该是“通讯的作者”;但从意思上说,“立意很深”该是用来陈述“这篇通讯”,因为“立意很深”只能用来形容作品内容,不能用来说明人。

所以这个句子的毛病也属于主谓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

下面的例子是主谓搭配不当的另一种情况:

(5)*理论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6)*汽车本身质量的好坏,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例(5)主语“内容正确”是从一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则是从两方面说的,不搭配。

宜将主语改成“内容是否正确”或“内容正确与否”。

例(6)刚好相反,主语是从两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从一个方面说的,也不搭配。

宜将谓语改成“也是能否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当主语或谓语是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主谓的配合。

下面的句子都有问题:

(7)*一年不见,她的身体,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先前提高了许多。

(刊)

(8)*由于该县领导严重忽视安全生产,以致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的事

故屡屡发生。

(报)

例(7)“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可以说“提高”,“身体”是不能说“提高”的。

可将“身体”改为“健康水平”,便两项都照顾到了。

当然也可以这样改:

(9)一年不见,她的身体比先前好多了,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也比先前提高了

许多。

例(8)毛病出在作定语的主谓词组“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上。

“财产”可以“遭受巨大损失”,“生命”不可能说“遭受巨大损失”。

宜分开来说,改为“劳动者人身伤亡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语义上不搭配,例如:

(1)*合伙人如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由违反协

议者负责赔偿。

(刊)

(2)*凡拒不执行火场指挥员指挥的,必须给以严厉的行政处分,严重的要负刑事

责任。

(报)

(3)*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他们加强了安全教育与管理。

(1)“违反”和“义务”在语义上不能搭配。

宜改为“合伙人如严重违反协议,不履行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

(2)“执行”跟“指挥”在语义上也不搭配。

如要保留“执行”,可将“指挥”改为“命令”或“指示”;如要保留“指挥”,可将“执行”改为“服从”。

例(3)我们只能说“防止……发生……”,不能说“防止……不再发生……”。

“为了……防止发生……”就是“为了不再发生……”的意思。

如要保留“防止”,得把“不再”删去;如要保留“不再发生”,可以将“防止”改为“使”。

另一种是语法上不搭配。

例如:

(4)*经过这一阶段的整顿,见到了成效,初步改变了这一条街长期来一直比较混

乱。

(报)

(5)*在焦作市发现的一组元代杂剧陶俑中,有奏乐、有吹口技、有跳舞等,个个

姿态优美,生动逼真。

(刊)

(6)*你看完这个电影,会强烈地感到一个没有出场的人,那就是电影故事的作者。

(报)

例(4)动词“改变”要求后面所带的宾语是名词性的,而“这一条街长期来一直比较混乱”是个主谓词组,不属于名词性词语。

应在“……比较混乱”之后加上“的状况”三个字。

例(5)动词“有”也要求带名词性宾语,而现在“有”后面的词语“奏乐”、“吹口技”、“跳舞”都是动词性词语,显然不合要求。

可有两种改法,一是改为“有的奏乐,有的吹口哨,有的跳舞”,一是改为“有奏乐的,有吹口哨的,有跳舞的”。

例(6)是另一种情况,动词“感到”要求带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而现在“一个没有出场的人”是个名词性词组,与要求不合。

可将“一个没有出场的人”改为“有一个人没有出场”。

当述语或宾语为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述语和宾语之间的配合。

下面的例句在述宾配合上都犯有顾此失彼的毛病:

(7)*现在,我又看到了那从小住惯了的用山区特有的石板和茅草盖成的小屋子,

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可爱的乡音,那胶东人特有的幽默而爽朗的笑声。

(刊)

(8)*这一年来,长沙市教育局采取各种办法,努力培养和提高中学中青年教师的

业务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9)*先锋厂这几年来越来越认识到,没有先进的技术,不可能带来高效益,所以

他们不断采用新技术,努力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

(报)

例(7)作述语的“看到了”不是联合词组,而作宾语的“……小屋子,……乡亲,……乡音,……笑声”是个联合词组。

“看到了……小屋子,……乡亲”,是说得通的;“看到了……乡音,……笑声”,不合情理,声音只能听到,不能看到。

这可能是写到后面就忘了前面了,以致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

例(8)作述语的“培养和提高”是联合词组,作宾语的“业务水平”不是联合词组。

宾语“业务水平”只能跟作述语的联合词组里的“提高”搭配,不能跟“培养”搭配――“提高业务水平”说得通,“培养业务水平”是说不通的。

例(8)“努力……”这一小句可改为“培养中学中青年教师,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例(9)述语“研制、开发”和宾语“新产品、新工艺”都分别是联合词组。

“研制、开发”跟“新产品”都能搭配,“研制、开发新产品”是说得通的;“研制、开发”跟“新工艺”在搭配上就有些问题,因为“新工艺”可以开发,但不能研制。

(三)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饰语,包括定语和状语,是修饰、“打扮”中心语的。

我们在本章第七节七小点里曾经指出,“修饰语和中心语配合得好,就会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如果二者搭配不当,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弄巧成拙。

例如:

(1)*在天安门广场,在香港倒计时牌前,庆祝香港回归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

一支动人的历史性歌声。

(报)

(1)“歌声”前用了三个修饰成分――“一支”、“动人的”、“历史性”,其中“一支”和“历史性”就都不能跟“歌声”搭配。

再说,“歌声”是比较实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歌声”,这说法也不贴切。

(1)宜改为:

(2)在天安门广场,在香港倒计时牌前,庆祝香港回归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动

人的历史性乐章。

下面是犯有同类毛病的实例:

(3)*由于他试制成功了这项新的电子元件,从而弥补了我国电子工业上的一个空

白。

(报)

(4)*食品、酒类、化妆品的广告,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

(法规)

(5)*注意饮食、不忘运动、保证睡眠和规律地作息,可以说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刊)

(6)*自从03谍报员被捕以后,孙长林的处境一天一天地险恶。

(书)

(7)*这篇作文在写法上非常简洁、生动。

(刊)

例(3)、(4)定语跟中心语都搭配不当。

例(3)量词“项”是用于抽象事物的计量单位,如“一项任务”、“一项工作”、“一项主张”等,不用作具体事物的计量单位,因此“这项”不能与“电子元件”搭配。

这里可以将“这项”改为“这种”。

例(4)“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这个偏正词组,其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用语”能与药品混淆吗?

例(4)可改为:

(8)食品、酒类、化妆品的广告,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其它容易误导人们将食品、

酒类、化妆品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

例(5)-(7)是状语跟中心语搭配不当的实例。

例(5)“规律”是名词,不能作动词“作息”的状语。

可在“规律”前加个“有”,改成“有规律地作息”。

关于例(6),须知“一天一天(地)”作状语总是来说明某种变化的,所以中心语不能是单个儿形容词,都得带有“起来”、“下去”这样的趋向补语,或者带个“了”。

如“一天一天(地)好起来”、“一天一天(地)烂下去”、“一天一天地好了”等。

现在例(6)受“一天一天地”修饰的是一个单个儿形容词“险恶”,这就不合要求。

根据全句意思,后半句改为“孙长林的处境越来越险恶”似更好一些。

例(7)作为状语的介词结构“在写法上”跟中心语“非常简洁、生动”在意义上不搭配,“简洁、生动”只能用来说明文章的内容,不能用来说明文章的写法。

这里无需用“在……上”这样的介词结构,整个句子宜改为:

(9)这篇作文写得非常简洁、生动。

在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上,修饰语或中心语如果是个联合词组,也特别需要注意彼此的配合。

如果不注意,也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毛病。

例如:

(10)*西城公安局由于能随时注意研究并掌握流氓盗窃分子的活动情况和活动规

律,所以不管犯罪分子如何变换花样,都能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这些社会渣

滓。

(报)

(11)*人们都以崇敬的目光倾听着这位穿军装的找水英雄刘国柱的动人报告。

(报)

(12)*我们尤其要注意听取跟自己“合不来”、“看不惯”的同志的意见。

(报)

(13)*检查人员检查上市公司时,可以对有关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像和复制。

(法律条文)

例(10)在“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这些社会渣滓”这个“状-中”偏正词组里,状语和中心语都是联合词组。

“打击社会渣滓”可以做到“稳准狠”;“识别社会渣滓”可只能做到“稳准”,不能做到“狠”。

可以有两种改法:

或者把状语“稳准狠”改为“很好地”;或者分成两句话,说成“西城公安局……,都能很好地识别这些社会渣滓,并稳准狠地打击他们”。

例(11)“以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可以说,“以崇敬的目光倾听着……”就说不通。

宜将介词结构“以崇敬的目光”里的“目光”改为“心情”。

例(12)的毛病出在“跟自己‘合不来’、‘看不惯’”这个“状-中偏正词组”上。

“跟自己合不来”说得通,“跟自己看不惯”说不通。

全句可改为:

(14)我们尤其要注意听取自己“看不惯”或者跟自己“合不来”的同志的意见。

例(13)对情况,可以记录、录像,不能复制;而对资料,可以录像、复制,不能记录。

可以分为两句话来说:

“……,可以对有关情况进行记录、录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