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学年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12 内环境的稳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0048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学年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12 内环境的稳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教材学年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12 内环境的稳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教材学年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12 内环境的稳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教材学年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12 内环境的稳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教材学年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12 内环境的稳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学年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12 内环境的稳态Word格式.docx

《新教材学年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12 内环境的稳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学年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12 内环境的稳态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学年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12 内环境的稳态Word格式.docx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23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60~110

甘油三酯

TG↑

217

50~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150~220

(1)每种成分的正常参考值是一个范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该人的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等物质的含量超标,说明他可能患有什么疾病?

(3)为什么人体的稳态具有调节能力该人还患病?

(4)综上分析可知: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体温、渗透压、酸碱度)和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______________,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________稳定。

不同个体之间存在________。

3.内环境稳态

(1)对象:

________________。

(2)特点:

①________;

②需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智涂笔记】

模拟实验的注意事项

(1)加入酸或碱时,要逐滴加入,严格控制滴数和滴速。

(2)盐酸、氢氧化钠均有腐蚀性,避免其与皮肤、眼睛接触。

(3)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

(4)加入酸或碱后要充分振荡,使液体充分反应。

[误区警示]

内环境的“稳态”≠“绝对的稳定”

(1)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在允许的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内因和外因的干扰下可能会发生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如发烧、脱水、高血糖等。

【师说核心】

1.模拟实验的结果分析与结论

材料

图示

结果

滴加HCl后,自来水pH逐渐减小;

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pH逐渐增大

在一定的范围内,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溶液,缓冲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

在一定的范围内,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结论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2.血浆pH维持稳态的原理

(1)内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弱酸和弱酸强碱盐组成的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其作用是结合内环境中过多的酸或碱,以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2)调节机制(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

3.内环境稳态概念的理解

(1)内容:

组成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稳态,如氧气、葡萄糖等的含量;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平衡,如渗透压、pH、温度等。

①理化性质

②化学成分(水、无机盐、血糖等)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含量相对稳定。

(2)实质: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3)影响因素:

影响稳态的因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4)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基础是机体的调节作用,其结构基础是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活动。

【检测反馈】

1.(合格考)取甲、乙两个试管,向甲试管内加入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

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加入酸或碱后,pH恒定不变

2.(等级考)(不定项选择)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共同维持的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稳定在一定的数值

C.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3.(等级考)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HCl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探究点二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重要意义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结合教材P9图1-4完成下面的思考:

1.由图示构建下列模型

2.从上述图示分析看出

(1)各个________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直接相关的系统是________系统、________系统、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

(3)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________系统、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

3.内环境稳态对机体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观察下图并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1)从图示看出: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2)填充下表,认识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病症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

________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________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高原反应

体内缺________,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________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________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易错警示]

稳态调节的两点提醒

(1)内环境中各种稳态的维持不一定都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参与,如内环境中pH稳态调节,只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有关。

(2)能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人,其生命活动不一定正常,如“植物人”。

[名师提醒]

(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不一定不患病,如镰状细胞贫血是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造成的。

(2)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不一定下降,如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时,代谢速率上升,表现出甲亢症状。

1.内环境稳态的实现基础和调节机制

(1)直接参与的器官与系统

①消化系统:

消化道

消化道毛细血管。

②呼吸系统:

肺泡

肺部毛细血管。

③泌尿系统:

血管

肾脏形成尿液。

④循环系统:

由上述内容可看出血液是所有生命活动的中转站,它的成分能充分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间接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2.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1)内环境理化性质失调:

(2)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失衡: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及意义

内 涵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调节

础基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能力

大小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意义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合格考)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合格考)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D.细胞不仅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合格考)(不定项选择)下面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甲种调节方式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网络建构】

【主干落实】

1.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与稳态直接有关的系统有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

4.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加快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异常D.血糖含量偏高

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D.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个系统的参与

B.内环境稳态受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共同调节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5.当肌肉细胞缺氧时产生的物质、pH的变化及需要的缓冲物质依次是(  )

A.CO2、迅速降低、NaHCO3

B.CO2、基本不变、H2CO3

C.乳酸、迅速降低、NaHCO3

D.乳酸、基本不变、NaHCO3

6.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教材第12页►【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

(1)×

 血浆中含有缓冲对,因此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血浆的pH不会发生紊乱。

(2)√ 如果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但机体能通过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恒定。

(4)×

 CO2可以参与机体的体液调节,如血液中含较多的CO2时,可以对呼吸中枢形成有效刺激,使呼吸加深加快。

2.D 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出汗有利于机体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稳定,A错误、D正确。

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的相等,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故大量出汗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C错误。

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对,大量出汗不会使血浆的pH下降,B错误。

二、拓展应用

提示:

“人造子宫”必须具备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渗透压、pH、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能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教材第12页►【课外实践】

(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不完全一致,说明人的体温有个体差异。

(2)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同学的平均体温有个体差异,但是相差幅度较小。

(3)不同个体在一日内不同时段的体温具有差异性,同一个人在一日内不同时段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白天比晚上高,但是变化幅度不大,往往不超过1℃。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在37℃左右。

(4)实际气温日变化可能很大,但人的体温日变化幅度不大。

互动·

探究·

智涂

探究点一

一、提示:

在磷酸缓冲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溶液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显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NaH2PO4可以中和OH-;

Na2HPO4溶液显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Na2HPO4可中和H+。

水溶液中不含缓冲物质,加入酸或碱溶液后pH变化明显。

二、

1.

(1)1℃ 

(2)外界环境 细胞代谢 (3)不能

2.

(1)提示: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提示:

可能患有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

(3)提示: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相对 一定差异

3.

(1)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2)相对稳定

1.解析:

“等量”排除了数量多或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A正确;

“摇匀”有利于新加入的物质与试管中原有的物质充分反应,使pH试纸检测结果更准确,B正确;

甲试管的血浆中具有缓冲物质,加入酸或碱时,pH会有一定的波动,但变化不明显;

乙试管加入的是蒸馏水,无缓冲物质,在本实验中作为空白对照,加入酸或碱时,pH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D

2.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及皮肤有关,A错误。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错误。

CD

3.解析:

血浆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从而使pH稳定在7.35~7.45。

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HCl和稀NaOH溶液,开始时由于受缓冲物质的影响,血浆pH相对稳定,当超过其调节能力时,pH就会急剧变化。

探究点二

1.呼吸 消化 泌尿 血浆

2.

(1)器官、系统 

(2)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 (3)神经 内分泌 免疫

3.

(1)正常生命活动 

(2)尿素 过高 氧 酶的活性 水和无机盐

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呈正相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和无机离子含量都有关;

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细胞内、外的Na+、K+的不平衡分布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完成的,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运动后Na+、K+虽然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A

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的,由此判定C项错误。

C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的稳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就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AC

随堂·

巩固·

达标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会导致细胞代谢异常。

C

稳态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而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几个重要方面为体温、pH和渗透压。

只有保持内环境的稳态,才能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故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而不是恒定不变的。

5.解析:

肌肉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后,被NaHCO3或其他碱性物质中和,使pH变化不大。

6.解析:

(1)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是CO2,CO2排出体外需要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参与。

细胞外液中CO2过多会引起细胞外液pH下降。

(2)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使得细胞外液中葡萄糖含量减少,渗透压降低,进而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随之变化。

(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