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坡长度1.56m。
既要保证透光率又要兼顾保温效果。
(3)合理的透明屋面形状,采用拱圆形屋面采光效果好。
(4)骨架材料,在确保温室结构牢固的前提下尽量少用材、用细材,最好采用无立柱全钢架结构,以减少遮荫挡光。
(5)选用透光率高的透明覆盖材料,应选用防雾滴且持效期长、耐候性强、耐老化性强等优质多功能薄膜,漫反射节能膜、防尘膜、光转换膜。
2.加强温室管理措施
(1)保持透明屋面清洁干净,经常清除灰尘以增加透光,适时放风减少结露,减少光的折射率,提高透光率。
(2)在保温前提下,保温覆盖材料尽可能早揭迟盖,增加光照时间。
在阴雨雪天,也应揭开不透明的覆盖物,在确保防寒保温的前提下时间越长越好,以增加散射光的透光率。
(3)适当稀植,合理安排种植行向。
作物行向以南北行向较好,没有死阴影。
若是东西行向,则行距要加大,
(4)加强植株管理,对黄瓜、番茄等高秧作物适时整枝打杈,吊蔓或插架。
进入盛产期时还应及时将下部老叶摘除,以防止上下叶片相互遮荫。
(5)张挂反光膜,反光膜是指表面镀有铝粉的银色聚酯膜,幅宽1m,厚度在0.005mm以上,在早春和秋冬季,挂在日光温室离后墙50cm左右的地方,可将照到北部的阳光反射到前面,能提高北部的光质量,并可增加室内温度。
3.人工补光,为满足作物光周期的需要。
当黑夜过长而影响作物生育时,应进行补充光照。
另外,为了抑制或促进花芽分化,调节开花期,也需要补充光照。
这种补充光照要求的光照强度较低,称为低强度补光。
由于人工补光成本较高,生产上很少采用,主要用于育种、引种、育苗等。
4.遮光主要有两个目的:
(1)满足作物光周期的需要。
(2)降低温室内的温度。
利用覆盖各种遮荫物,如遮阳网、无纺布、苇帘、竹帘等;
进行遮光能使室内温度下降2~4℃。
初夏中午前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超过作物光饱和点,对生育有影响时应进行遮光;
在育苗过程中移栽后为了促进缓苗,通常也需要进行遮光。
遮光材料要求有一定的透光率,较高的反射率和较低的吸收率。
二、日光温室温度环境特点及调控
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它影响着植物体内一切生理变化,是植物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要素。
与其他环境因子比较,温度是温室栽培中相对容易调节控制的环境因子。
(一)温室温度环境特点
1、气温特点
正常情况下室内的最低温度在10℃以上,1月份的平均温度应达到可以随时定植喜温果菜的温度水平,在外界气温-20℃左右的情况下,室内外温差可达30℃左右。
我县在冬季遭遇数十天连阴雪天的情况下,土墙温室内的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8℃,或出现略低于8℃的气温,但连续时间不超过3天。
日光温室的温度是随着太阳的升降而变化。
晴天上午适时揭苫后,温度有个短暂的下降过程,然后便急剧上升,一般每小时可升高6~7℃;
我县在14时左右达到最高,以后随着太阳的西下温度降低,到17~18时温度下降比较快。
盖苫后,室温有个暂时的回升过程,然后一直处于缓慢的下降状态,直至次日的黎明达到最低。
2、地温特点
土壤是能量转换器,也是温室热量的主要贮藏地方。
白天阳光照射地面,土壤把光能转换为热能,一方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散向温室空间,一方面以传导的方式把地面的热量传向土壤的深层。
晚间,当没有外来热量补给时,土壤贮热是日光温室的主要热量来源。
土壤温度垂直变化表现为晴朗的白天上高下低,夜间或阴天为下高上低,这一温度的梯度差表明了在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热量的流向。
温室的地温升降主要是在0~20cm的土层里。
水平方向上的地温变化在温室的进口处和温室的前部梯度最大。
地温不足是日光温室冬季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高1℃地温相当于增加2℃气温的效果。
3、地温与气温的关系
日光温室中的空气主要是靠土地热量来提温的,有足够的地中热量通过温室效应就可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温度。
地、气温的协调是日光温室优于加温温室的一个显著特点。
土壤的热容量明显比空气大。
晴天的白天,在温室不放风或放风量不大的情况下,气温始终比地温高。
夜间,一般都是地温高于气温。
早晨揭苫前是温室一日之中地温和气温最低的时间。
日光温室最低地、气温的差距因天气情况而有差别:
在连续晴天的情况下,最低地温始终比气温高5~6℃;
连阴天时,随着连阴天的持续,地、气温的差距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只有2~3℃或更小。
连阴天气温虽然没有达到可能使植株受害的程度,但地温却降到了使根系无法忍受以至受到冻害程度。
(二)温室温度环境的调控措施
温室内温度调控要求达到能维持适宜于作物生育的设定温度,温度的空间分布均匀,时间变化平缓。
其调控措施主要包括保温、加温和降温三个方面。
1.保温
温室内散热有3种途径:
一是经过覆盖材料的围护结构(墙体、透明屋面等)传热;
二是通过缝隙漏风的换气传热;
三是与土壤热交换的地中传热。
这三种传热量分别占总散热量的70%~80%,10%~20%和10%以下。
各种散热作用的结果,使单层不加温温室和塑料大棚的保温能力比较小。
即使它们的密封性很好,其夜间气温最多也只比外界气温高2~3℃。
在有风的晴夜,有时还会出现室内气温反而低于外界气温的逆温现象。
具体保温措施如下:
(1)减少通风换气量
(2)多层覆盖保温可采用温室或大棚内套小拱棚、小拱棚外套中拱棚、大拱棚两侧加草帘,温室、大拱棚内加活动式的保温幕等多层覆盖方法,都有明显的保温效果。
(3)把日光温室建成半地下式或适当将降低室的高度,缩小夜间保护设施的散热面积,也利于提高室内昼夜气温和地温。
(4)温室内采用髙垄覆膜栽培,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因为有机肥再分解过程释放大量热量,提高温室内温度,化肥则反之。
(5)进入秋季温室宜早扣膜,保持历经一个夏季土壤当中蓄积下来的热量;
在温室的前底部设置防寒沟,减少横向热量传导损失;
尽量浇用经过在温室内预热的水,不在阴天或夜间浇水。
2.加温
加温措施主要有:
(1)炉灶煤火加温;
(2)锅炉水暖加温
一般大多采用炉灶煤火加温,近年来也有采用锅炉水暖加温或地热水暖加温的。
也可采用热水或蒸汽转换成热风的采暖方式。
塑料大棚大多没有加温设备,少部分试用热风炉短期加温,对提早上市提高产量和产值有明显效果。
用液化石油气经燃烧炉的辐射加温方式,对大棚防御低温冻害也有显著效果。
3.降温
温室内降温最简单的途径是通风,但在温度过高,依靠自然通风不能满足作物生育的要求时,必须进行人工降温。
(1)遮光降温法遮光20%~30%时,室温相应可降低4~6℃。
在与温室大棚屋顶部相距40厘米左右处张挂遮光幕,对温室降温很有效。
遮光幕的质地以温度辐射率越小越好。
考虑塑料制品的耐候性,一般塑料遮阳网都做成黑色或墨绿色,也有的做成银灰色。
温室内用的白色无纺布保温幕(透光率在70%左右),也能兼做遮光幕用,可降温2~3℃。
(2)屋面流水降温法流水层可吸收投射到屋面的太阳辐射的8%左右,并能用水吸热来冷却屋面,室温可降低3~4℃。
采用此方法时需考虑安装费和清除棚室表面的水垢污染的问题。
水质硬的地区需对水质做软化处理再使用。
(3)喷雾降温法使空气先经过水的蒸发冷却降温后再送入室内,达到降温的目的。
①细雾降温法在室内高处喷以直径小于0.05毫米的浮游性细雾,用强制通风气流使细雾蒸发达到全室降温,喷雾适当时室内可均匀降温。
②屋顶喷雾法在整个屋顶外面不断喷雾湿润,使屋面下冷却了的空气向下对流。
(4)强制通风大型日光温室因其容积大,利用风机需强制通风降温。
三、日光温室湿度环境特点及调控
温室内的湿度环境,包含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两个方面。
(一)温室土壤湿度的特点及调控
1.温室土壤湿度的特点
温室生产期间的土壤水分主要依赖于人工灌溉,因此土壤湿度只能由灌水量、土壤毛细管上升水量、土壤蒸发量以及作物蒸腾量的大小来决定。
土壤蒸发出来的水分受到棚膜的限制,较少蒸发到大气中,所以生产相同的产量时,比露地用水量要少。
水汽在棚膜上凝结后,水滴会受棚膜弯曲度的限制而经常滴落到相对固定的地方,因而造成温室土壤水分的相对不均匀性。
2.温室土壤湿度的调控措施
土壤湿度的调控应当依据作物种类及生育期的需水量、体内水分状况以及土壤湿度状况而定。
目前我县设施栽培的土壤湿度调控仍然依靠传统经验,主要凭人的观察感觉,调控技术的差异很大。
随着设施园艺向现代化、工厂化方向发展,要求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灌溉设备,根据作物各生育期需水量和土壤水分张力进行土壤湿度调控。
温室灌溉一方面既要掌握灌溉期,另一方面也要掌握灌溉量,使之达到节约用水和高效利用的目的。
温室灌溉方式一般宜采用喷灌、滴灌,简易的也可采用浇灌、喷壶洒水等措施。
(二)温室空气湿度的特点及调控
1.温室空气湿度的特点
由于温室是密闭环境,室内空气湿度主要受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影响。
温室内作物由于生长势强,代谢旺盛,作物叶面积指数高,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大量水蒸汽,在密闭情况下水蒸气很快达到饱和,空气相对湿度比露地栽培要高得多。
高湿,是温室湿度环境的突出特点。
特别是室内夜间随着气温的下降相对湿度逐渐增大,往往能达到饱和状态。
蔬菜是我县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多数蔬菜光合作用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85%,低于40%或高于90%时,光合作用会受到阻碍,从而使生长发育受到不良影响。
2.温室空气湿度的调控措施
(1)通风换气设施内造成高湿原因是密闭所致。
为了防止室温过高或湿度过大,在不加温的设施里进行通风,其降湿效果显著。
一般采用自然通风,从调节风口大小、时间和位置,达到降低室内湿度的目的,但通风量不易掌握,而且室内降湿不均匀。
在有条件时,可采用强制通风,可由风机功率和通风时间计算出通风量,而且便于控制。
(2)加温除湿是有效措施之一。
湿度的控制既要考虑作物的同化作用,又要注意病害发生和消长的临界湿度。
保持叶片表面不结露,就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3)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即可减少由于地表蒸发所导致的空气相对湿度升高。
据试验,覆膜前夜间空气湿度高达95%~100%,而覆膜后,则下降到75%~80%。
(4)科学灌水采用滴灌或地下灌溉,根据作物需要来补充水分,同时灌水应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或采取膜下灌溉等等。
(5)加湿大型温室在高温季节也会遇到高温、干燥、空气湿度过低的问题,就要采取加湿的措施。
主要有:
喷雾加湿、湿帘加湿等措施,在加湿的同时也可降温。
四、温室气体环境特点及调控
温室内的气体条件不如光照和温度条件那样直观地影响着园艺作物的生育,温室内空气流动不但对温、湿度有调节作用,并且能够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同时补充CO
2对增强作物光合作用,促进生育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对设施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及其浓度进行调控。
目前认为,日光温室里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氨气、亚硝酸气和聚氯乙烯薄膜不当的填充料释放物,实际上还应包括弱光低温下的高二氧化碳浓度危害。
(一)温室气体环境特点
由于温室内是一个封闭环境,空气流动性差,其气体构成与露地也有较大差异:
1.氧气任何植物种子萌发、各器官形成及生长都离不开氧气。
在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下,温室内白天氧气含量较高,而夜间氧气含量较少,影响植物正常的呼吸作用。
2.二氧化碳CO
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一般露地大气中CO
2含量约为
0.03%,而植物所需CO
2浓度可达0.1%,如果可以提高空气CO
2浓度至0.1%,则作物的光合速率可提高一倍。
日光温室内CO
2浓度,在太阳升起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下降,并呈现降低的总体变化,期间因风口的开关而有所起伏。
日出时,温室中的CO
2浓度最高,随着光照强度的加强,CO
2浓度迅速下降,约3个小时左右降至最低点,甚至低于大气中CO
2浓度含量,之后降低速度趋于平缓。
15时左右,随着光合速率的降低,CO
2消耗的减少以及作物和土壤呼吸释放出CO
2,温室中CO
2的浓度又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
若能增加空气中的CO
2浓度,将会大大促进光合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产量,称之“气体施肥”。
露地栽培难以进行“气体施肥”,而设施栽培因为空间有限,可以形成封闭状态,进行“气体施肥”并不困难。
3.有害气体温室内由于空气流动性差,有毒有害气体成分的浓度较高。
主要成分有:
(1)氨气氨气的产生主要是施用未经腐熟的人粪尿、畜禽粪、饼肥等有机肥(特别是未经发酵的鸡粪),遇高温时分解发生。
追施化肥不当也能引起氨气危害,温室内禁用碳铵、氨水等。
氨气呈阳离子状态(NH4+)时被土壤吸附,可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但当它以气体从叶片气孔进入植物时,就会发生危害。
当温室内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0.005‰(5毫升/立方米)时,就会不同程度地危害作物。
其危害症状是:
叶片呈水浸状,颜色变淡,逐步变白或褐,继而枯死。
一般发生在施肥后几天。
番茄、黄瓜对氨气反应比较敏感。
(2)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氮是施用过量的铵态氮而引起的。
施入土壤中的铵态氮,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作用下,要经历一个铵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的过程。
在土壤酸化条件下,亚硝化细菌活动受抑,亚硝态氮不能转化为硝态氮,亚硝态氮积累而散发出二氧化氮。
施入铵态氮越多,散发二氧化氮越多。
当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0.002‰(2毫升/立方米)时可危害植株。
危害症状是:
叶面上出现白斑,以后褪绿,浓度高时叶片叶脉也变白枯死。
番茄、黄瓜、莴苣等对二氧化氮敏感。
(3)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硫又称亚硫酸气体,是由燃烧含硫量高的煤炭或施用大量的肥料而产生的,如未经腐熟的粪便及饼肥等在分解过程中,也可释放出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遇水(或湿度高)时生产亚硫酸,能直接破坏作物的叶绿体,轻者组织失绿白化,重者组织灼伤,脱水,萎蔫枯死。
(4)乙烯和氯气温室内乙烯和氯气的来源,主要是使用有毒的农用塑料薄膜或塑料管。
因为这些塑料制品选用的增塑剂、稳定剂不当,在阳光暴晒或高温下可挥发出如乙烯、氯气等有毒气体,危害作物生长。
受害作物叶绿体解体变黄,重者叶缘或叶脉间变白枯死。
(二)温室气体环境的调控措施
1.CO
2浓度的调控
(1)CO
2施肥方法:
方法很多,可因地制宜地采用。
目前温室内CO
2施肥方法主要有:
①化学反应法采用碳铵和强酸反应产生CO
2,准备一批塑料桶或瓷缸、瓷盆,每栋温室等距离放8~10个,然后配置硫酸。
一般每份98﹪的硫酸慢慢倒入3份水中,并缓缓搅动,冷至常温备用,切不可将水倒入硫酸中,造成伤人事故。
最后把碳铵均匀分在各容器中。
碳铵的用量见下表
几种常见蔬菜主要生育期碳铵用量(单位:
g/㎡)
种类苗期定植——坐果坐果——收获
黄瓜5.7~8.111.5~16.58.0~11.9
番茄2.7~3.67.2~9.76.0~8.0
辣椒4.5~6.39.1~12.211.3~13.8
芹菜7.6~11.7
韭菜13.5~21.0
②燃烧法燃烧物质可以是煤和焦炭(来源容易,但产生的CO
2浓度不易控制,在燃烧过程中常有CO和SO
2有害气体伴随产生)、白煤油(每升完全燃烧可产生2.5kg的CO
2,其成本较高,)、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燃烧后产生的CO
2气体,通过管道输入到设施内,成本也较高)等。
在我县宜用燃烧沼气增加室内CO
2浓度,同时可提高室内温度。
③施用成品CO
2可以是液态CO
2(为酒精工业的副产品,经压缩装在钢瓶内,可直接在设施内释放,容易控制用量,肥源较多。
)或固态CO
2(即干冰,放在容器内,任其自身的扩散,可起到施肥的效果,但成本较高,适合于小面积试验用)。
(2)CO
2施用时期和时间
温室一般在早上揭帘后30~40分钟以后,阴天适当推后,并且用量减半,雨雪天不施用。
2.预防有害气体
(1)合理施肥①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
②不施用挥发性强的肥料(如碳酸氢铵、氨水);
③施肥要做到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④追肥要做到“少量多餐”,要穴施、深施;
⑤施肥后要覆土、浇水,并进行通风换气。
(2)每天应根据天气情况,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
(3)选用优质农膜选用厂家信誉好、质量优的农膜、地膜进行设施栽培。
(4)安全燃烧加温炉体和烟道要设计合理,保密性好。
应选用含硫量低的优质燃料进行加温。
五、温室土壤环境特点及调控
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都需从土壤中获得,所以温室内的土壤营养状况直接关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十分重要的环境条件。
(一)温室土壤环境特点
温室内温度高,空气湿度大,气体流动性差,光照较弱,而作物种植茬次多,生长期长,故年施肥量大,根系残留量也较多,因而与露地土壤相比,温室土壤易产生土壤盐渍化、酸化及连作障碍,影响温室作物的生长发育。
1.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由于盐类的聚集而引起土壤溶液浓度的提高,在温室栽培中土壤盐渍化,是一种十分普遍现象,其危害极大,不仅会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而且通过影响水分、矿质元素的吸收、干扰植物体内正常生理代谢活动,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盐渍化现象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设施内温度较高,土壤蒸发量大,盐分随水分的蒸发而上升到土壤表面;
同时,由于大棚长期覆盖薄膜,灌水量又少,加上土壤没有受到雨水的直接冲淋,于是,这些上升到土壤表面(或耕作层内)的盐分也就难以流失。
第二,大棚内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为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营养的要求,需要大量施肥,但由于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肥力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对营养元素吸收的多样性、复杂性,很难掌握其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数量,所以常常出现过量施肥的情况,没有被吸收利用的肥料残留在土壤中,时间一长就大量累积。
土壤盐渍化随着设施利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肥料的成分对土壤中盐分的浓度影响较大。
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铵等肥料易溶解于水,且不易被土壤吸附,从而使土壤溶液的浓度提高;
过磷酸钙等不溶于水,但容易被土壤吸附,故对土壤溶液浓度影响不大。
2.土壤酸化由于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特别是氮肥的大量施用,使得土壤酸度增加。
因为,氮肥在土壤中分解后产生硝酸留在土壤中,在缺乏淋洗条件的情况下,这些硝酸积累导致土壤酸化,降低土壤的pH。
由于任何一种作物,其生长发育对土壤pH都有一定的要求,土壤pH的降低势必影响作物的生长;
同时,土壤酸度的提高,还能制约根系对某些矿质元素(如磷、钙、镁等)的吸收,有利于某些病害(如青枯病)的发生,从而对作物产生间接危害。
3.连作障碍设施中连作障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种连作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病虫害严重。
设施连作后,由于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设施温湿度的特点,一些有益微生物(如铵化菌、硝化菌等)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一些有害微生物则迅速得到繁殖,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遭到破坏,这样不仅导致肥料分解过程的障碍,而且病害加剧;
同时,一些害虫基本无越冬现象,周年危害作物。
第二,根系生长过程中分泌的有毒物质得到积累,并进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第三,由于作物对土壤养分吸收的选择性,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容易出现缺素症状,影响产量和品质。
(二)温室土壤环境的调控措施
1.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解决设施土壤盐渍化等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科学施肥的要点有:
①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保水保肥性能;
②选用尿素、硝酸铵、磷铵、高效复合肥和颗粒状肥料,避免施用含硫、含氯的肥料;
③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和追肥相结合;
④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2.实行必要的休耕对于土壤盐渍化严重的设施,应当安排适当时间进行休耕,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在农闲时节深翻土壤,使其风化,夏季高温时深翻暴晒土壤。
3.灌水洗盐一年中选择适宜的时间(最好是多雨季节),去除温室顶膜,使土壤接受雨水的淋洗,将土壤表面或表土层内的盐分冲洗掉。
必要时,可在温室内灌水洗盐。
4.更换土壤对于土壤盐渍化严重,或土壤传染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更换客土的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需要花费大量劳力,一般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
5.严格轮作轮作是一种科学的栽培制度,能够合理地利用土壤肥力,防治病、虫、杂草危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作物生长在良好的土壤环境中。
在我县宜推广粮菜轮作,可有效控制病害(如青枯病、枯萎病)的发生;
还可将深根性与浅根性及对养分要求差别较大的作物实行轮作,如消耗氮肥较多的叶菜类可与消耗磷钾肥较多的根、茎菜类轮作,根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除黄瓜)等深根性蔬菜与叶菜类、葱蒜类等浅根性蔬菜轮作。
6.土壤消毒
(1)药剂消毒根据药剂的性质,有的灌入土壤,也有的洒在土壤表面。
使用时应注意药品的特性,常用药剂如下:
①甲醛(40%)40%甲醛也称福尔马林,广泛用于温室和苗床土壤及基质的消毒,使用的浓度50~100倍。
使用时先将温室或苗床内土壤翻松,然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地面上再稍翻一下,使耕作层土壤都能沾着药液,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保持2天,使甲醛充分发挥杀菌作用以后揭膜,打开门窗,使甲醛散发出去,两周后才能使用。
②氯化苦主要用于防治土壤中的线虫,将床土堆成高30cm的长条,宽由覆盖薄膜的幅度而定,每30cm2注入药剂3~5毫升至地面下10cm处,之后用薄膜覆盖7天(夏)到10天(冬),以后将薄膜打开放风10天(夏)到30天(冬),待没有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