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单元检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9829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单元检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单元检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单元检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单元检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单元检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单元检测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单元检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单元检测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单元检测文档格式.docx

7.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钙溶液

碳酸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AB.BC.CD.D

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埋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物质.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9.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节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

②金比氢活泼;

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

④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

⑤“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③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D.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把KOH、HNO3、CuSO4、MgCl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11.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食醋B.柠檬汁C.食盐水D.肥皂水

12.衣服上沾了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直接用水很难洗净,要除去白色衬衣上的铁锈,你认为比较适宜的液体是(  )

A.白醋B.酱油C.酒精D.洗洁精

13.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

B.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中和反应

C.碱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所以它属于碱

D.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水属于氧化物

15.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B.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

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

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

16.在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各种物质充分反应后,其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C.

17.将一定量的水加入下列物质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NaClB.CO2C.CaOD.Cu(OH)2

18.分析、类比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类比和推理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B.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19.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

现象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20.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CO2+2NaOH═Na2CO3+H2O

D.Fe+CuSO4═Cu+FeSO4

2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2.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  )

A.氯化钠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醋酸D.盐酸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3.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      ;

(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      色;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      (填序号);

(5)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      .

24.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2)在C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

甲同学进一步推测:

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25.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

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②:

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

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

      .

26.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

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

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

KOH溶液中的      (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操作

反应②

实验现象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猜想1不成立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猜想2不成立

③      ,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变红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      .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KOH固体应      保存.

2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

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

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结论:

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8.为了验证其余猜想,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

只有Na2SO4猜想二:

有Na2SO4和H2SO4

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

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29.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      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      (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30.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已知:

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

Ca(OH)2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根据反应③得出结论:

实验室存放碱溶液时需      ;

(4)丁同学将Na2CO3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

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参考答案与解答题详解:

1.B.2.C.3.A4.C.5.B.6.C.7.B.8.A.

9.D.10D.11.D.12.A.13.D14.D15.C.16.A.

17.C.18.D.19.C.20.B.21.B.22.B.

23.

(1) H+ ;

(2) 红 ;

(3) Al2O3+6HCl=2AlCl3+3H2O ;

(4) ③⑤ (填序号);

(5) Na2CO3 .

24.

(1) C、D 

(2) Ca(OH)2+Na2CO3═CaCO3↓+2NaOH 

(3) CaCO3 (填化学式)

(4) NaOH 

(5)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6) 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

25.

【学生板演】CO2+Ca(OH)2═CaCO3↓+H2O;

(1)气球膨胀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压强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3)

实验步骤

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反思拓展】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

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

26.猜想3:

OH﹣;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猜想3成立

【讨论反思】酚酞试液本身含有水分子

【拓展】①溶液变为红色;

②密封.

27.

Ⅰ、Ca(OH)2+2HCl=CaCl2+2H2O;

Ⅱ、【猜想】可能是CaCl2和HCl;

【进行实验】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

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1)反应物的用量;

(2)ac(3)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

石灰石(或CaCO3).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四 .

【实验探究】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或氢氧化钠 .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

解:

【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或氢氧化钠.

【评价反思】

(1)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看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猜想四或四;

NaOH或氢氧化钠;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有气泡产生;

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 白雾 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 A (填序号).

(2)用盐酸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HCl+NaOH=NaCl+H2O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B (填序号).

(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塞,瓶口会出现白雾,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A、盐酸和熟石灰和石灰石都能反应,故不能用盐酸;

B、盐酸和氯化钠不反应,和碳酸钠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可用盐酸鉴别;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盐酸和石灰石;

D、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可用盐酸除锈;

故选:

A;

(2)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盐酸的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使盐酸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防止局部酸液过量,酚酞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都显无色,当红色消失时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A、滴加石蕊,溶液变蓝,说明氢氧化钠过量,盐酸不足,故A错误;

B、若恰好完全反应,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