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酸和碱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2008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单元酸和碱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十单元酸和碱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单元酸和碱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docx

《第十单元酸和碱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单元酸和碱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单元酸和碱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docx

第十单元酸和碱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

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

第十单元酸和碱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材中安排了6个“活动与探究”,每个课题3个,是探究学习安排得最多的单元。

在复习时要综合本单元知识,并注重与前后单元知识的联系,突出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的总结,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在复习时应引导学生从溶液中离子的层面去解释酸碱通性的原因,既是初中所学知识的更加升入的认识,又为学生今后学习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鉴于本单元涉及大量实验探究内容,且综合性较其他单元更强,所以在复习时要加入典型实验探究例题的分析讲解、总结和练习。

同时对本单元出现的物质鉴别、除杂质、物质推断等新题型也应做专门讲解和练习。

一、复习目标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初步学会配置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5.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6.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7.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二、复习重点

1.综合掌握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通过对常见酸碱的学习,在复习时应形成对酸、碱通性的认识;并能从溶液中所含离子的角度解释存在通性的原因;

3.通过对酸碱化学性质的总结复习,提升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三、复习难点

1.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以及中和反应的本质;

2.综合运用酸碱化学性质,提升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3.综合运用酸碱化学性质,解决物质鉴别、除杂质和物质推断等问题。

四、知识结构 

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常见酸和碱及其性质和用途等内容;课题2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及其应用。

其主要的知识点有:

 知识点1:

酸碱指示剂

1.定义:

能和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2.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碱性及中性溶液显示的颜色情况如下。

溶液指示剂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色

变蓝色

紫色

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红色

无色

注意:

一般鉴别溶液的酸碱性可用酸碱指示剂。

知识点2:

盐酸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无色、有酸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②浓盐酸易挥发,打开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相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2.用途:

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

除用于金属表面的除锈外,还用于制造某些试剂和药物。

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知识点3:

浓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浓硫酸的特性:

①吸水性:

可作干燥剂,能干燥H2、O2、CO、CO2、HCl、SO2等气体,但不能干燥NH3等气体。

②脱水性:

能按水中氢、氧元素的个数比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是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氢、氧元素,使物质炭化。

3.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在释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热量均匀扩散。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注意: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擦拭后,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知识点4: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酸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如:

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

Fe+H2SO4==FeSO4+H2↑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

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

铁锈不断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CuO+H2SO4==CuSO4+H2OCuO+2HCl==CuCl2+H2O 

现象:

黑色粉末不断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4.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Al(OH)3+3HCl==AlCl3+3H2O

5.酸和盐的反应

①强酸与弱酸盐的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②依靠酸根离子生成既不溶水也不溶酸的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H2SO4+BaCl2==BaSO4↓+2HCl

注意:

复习时酸的化学通性要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利用酸的通性综合解题。

同时,对每类反应应通过化学方程式具体分析其反应现象、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每类反应发生的具体条件等。

知识点5:

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①白色固体;②易溶于水,溶解放出大量热;③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里时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它的俗名又叫烧碱,火碱,苛性钠。

2.用途:

①重要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刷等工业。

②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③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可干燥H2、O2、NH3等气体。

3.注意事项:

①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②称量NaOH:

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中。

知识点6:

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有腐蚀性。

2.用途:

①建筑材料;②改良酸性土壤等。

3.制法:

CaO+H2O==Ca(OH)2(放热)。

知识点7:

碱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如:

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亚硫酸钠)+H2O2NaOH+SO3==Na2SO4+H2O

注意:

NaOH密封保存原因:

①氢氧化钠在空气里吸收水分易潮解;②易与空气中CO2反应。

知识点8:

酸、碱溶液具有通性的原因

1.溶液导电原因:

物质在水中发生解离,使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2.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3.碱具有通性的原因:

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知识点9:

中和反应

1.定义: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如:

HCl+NaOH==NaCl+H2O。

注意:

①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2NaOH+CO2==Na2CO3+H2O。

②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

2.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中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即H++OH—=H2O 。

知识点10: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如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如硫酸厂污水用熟石灰中和。

如:

Ca(OH)2+H2SO4==CaSO4+2H2O

3.用于医药

①治疗胃酸过多。

如:

Al(OH)3+3HCl==AlCl3+3H2O。

②蚊虫叮咬后显酸性涂一些含碱性物质(NH3·H2O)以减轻痛痒,也可用生活中的牙膏、肥皂水等。

知识点11: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1.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

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2.pH的测定——最简便用pH试纸(黄色)

测定方法: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

注意:

①pH试纸一般比较粗略,测定结果为整数;②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以免溶液污染;③不能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知识点12:

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中才能进行。

2.农作物生产中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pH(正常雨水pH约为5.6,CO2+H2O==H2CO3酸雨pH<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pH,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五、复习建议

(一)教学方法建议

1.注重联系、体现综合

本单元的知识与前面学生学的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联系紧密,复习时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促进知识的生长和综合,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利于学生知识建构。

2.善于总结、深入本质

新课教学中,酸、碱的化学性质学习是较为零碎的,学生并没有对酸碱的化学性质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本单元介绍的酸和碱的知识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找出内在规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掌握。

所以在复习时要引领学生总结概括出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使学生形成酸碱化学性质的核心基础知识体系,对于学生解决综合性大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对酸碱化学性质中的具体反应加以分析,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酸碱分别具有通性的本质原因。

从而使学生通过复习得以提升。

3.典型讲解、全面归纳

本单元涉及到综合考查酸的特性和通性,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碱变质,以及酸碱的中和反应等多种重要大题的分析、理解。

学生最初并不具备解决这类综合性大题的能力,在复习时教师要精心选取典型性例题详细分析讲解思路,并通过师生共同的讨论对该题型相关问法作出归纳。

从而能够以点带面。

4.联系实际、引入实验、降低难度

本单元介绍的酸和碱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复习时应充分注意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去挖掘素材,创设合适的情景,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本单元一些典型综合性问题具有很大难度,单纯的分析、讲解并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所以在复习教学中适当加入相关实验既能更加直观、降低难度,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

5.专题训练、突破难点

对于本单元出现的一些新题型,如:

物质鉴别、除杂质、物质推断等也应做专门讲解和练习。

并应同时强调相应的解题方法、描述方法等。

(二)学习方式建议

1.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且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动手探究,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类比迁移

在学习同类知识时,要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找到内在规律以顺利实行知识的迁移,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时,通过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从而迁移到其它酸也能使石蕊变红;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要由CO2能与石灰水反应的知识迁移到CO2与NaOH反应,SO3与NaOH反应的知识及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律,通过盐酸、硫酸,NaOH、Ca(OH)2的化学性质迁移到其它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等。

3.归纳总结

从常见的酸碱的化学性质中,应引导学生从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中去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酸和碱的通性,使学生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品质。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酸和碱,教材中没有直接给酸和碱下严格的定义,只是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酸和碱,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死记定义,可从解离的角度介绍酸和碱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组成,能识别一些常见的酸和碱就可以了。

2.课程标准中没有对Cl-、SO42-的检验作出要求,新教材中也舍弃了相关内容,教学中不要再作过高要求,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3.在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关于酸、碱与盐反应的性质,可留待下一单元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后再行归纳总结。

4.在介绍溶液导电原因时,只需让学生明白酸、碱、盐等溶液中能发生解离这个事实,对书写电离方程式不作过高要求。

5.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不再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五、复习案例

案例常见的碱复习(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常见两种碱——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相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和用途;

2.归纳总结碱的通性,认识碱溶液存在通性的原因。

对碱通性形成整体认识;

3.通过相关大题的分析、讲解提升对典型大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两种碱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相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和用途;

2.碱的通性总结。

三、教学难点

1.从微观角度认识碱通性的原因;

2.典型大题思路的分析和整理。

四、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分析归纳。

五、教学过程:

1.利用学案回顾两种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名

外观

溶解性

保存方法

用途

2.碱通常按照其溶解性可以分为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请你说出有哪些常见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3.碱的通性:

①碱溶液与指示剂作用:

【问题1】碱溶液分别使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如何变色?

【问题2】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Na+OH-和水分子三种微粒,请你猜测是哪种微粒使无色酚酞变红的?

并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讨论后完成学案)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问题1】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是否会变质?

分别写出化学方程式。

【问题2】你有哪些实验方法能够分别证明二者已经变质?

【问题3】如何设计实验分别证明二者只是部分变质?

【精选练习】

练习1(07年宁夏)某大型火电站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

附近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和记录,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1.收集本地区某次雨水进行测试,其pH约为5,测得火电站周边土壤的pH约为6。

甘草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参照下表:

作物

小麦

油菜

西瓜

甘草

适宜生长的pH

5.5-6.5

5.8-6.7

6.0-7.0

7.2-8.5

(1)从土壤酸碱性考虑,该地区还适宜种植甘草吗?

说明理由。

(2)该校兴趣小组采用熟石灰来降低校园花池土壤的酸性,但效果不明显。

小明同学提出可能是熟石灰已变质,于是大家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并取样品进行实验证明:

熟石灰确实巳部分变质。

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熟石灰样品部分变质。

[实验仪器]玻璃棒、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水、酚酞溶液、

2.如果你是该小组的成员,请你为火电站提出一条减少废气对周边环境污染的建设性意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存在

样品中有碳酸钙存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练习2(08年宁夏)用石灰浆粉刷不久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应选用的一组试剂,()

A.水、酚酞溶液、氯化纳溶液B.水、稀盐酸、氢氧化纳溶液

C水、酚酞溶液、稀盐酸D.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练习3(09年宁夏)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某学习小组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粉末是否变质?

[猜想一]小丽同学认为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已经变质。

[实验验证]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丽同学的观点,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一]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已经变质。

[猜想二]小明同学认为“结论一”不全面,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可能部分变质。

[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将他的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这瓶氢氧化钙粉末部分变质

[思维拓展]由以上实验可知,清洗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时可用,请写应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4(08年宁夏)由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因此小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小丽同学不同意小亮同学的观点,认为能反应。

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验证小丽同学的观点。

(1)[提出假设]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

(2)[实验验证]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向集满CO2的塑料瓶中倒人适量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

NaOH熔液吸收了塑料瓶中的CO2气体

取上一步骤中所得溶液,加人盐酸

化学方程式为:

(3)[总结反思]实验证明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

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容易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NaOH应保存。

③酸碱的中和反应:

【问题1】什么是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有何关系?

【问题2】中和反应有哪些实际应用?

举例说明。

【问题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二者能发生反应。

(学生讨论总结方案)

【精选练习】

练习1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

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填写以下空白。

(1)如何用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再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

pH逐渐变大,最后pH≥7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①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

②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否放热。

提供的实验仪器与药品: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

请你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

⑶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第二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后,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若     

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此时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

为此,还需要选择   

(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练习2在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实验是将(选填"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小于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溶液中滴加酚酞变

(4)请列举一种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④某些碱和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问题1】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是否能发生反应?

理由是?

写出这一重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2】二者充分反应后,过滤,请你分析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有哪几种情

况?

练习1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1)锥形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锥形瓶内除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另一反应的方程式为;

(2)根据上述现象,还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

的结论,是因为

(3)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锥形瓶内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OH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还可能是

六、总结填写学案并完成相关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