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民间传说故事文本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9770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德民间传说故事文本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顺德民间传说故事文本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顺德民间传说故事文本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顺德民间传说故事文本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顺德民间传说故事文本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顺德民间传说故事文本资料Word格式.docx

《顺德民间传说故事文本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德民间传说故事文本资料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顺德民间传说故事文本资料Word格式.docx

龙波水灵金鲤跃,一朝折桂登龙门。

天市景色世间少,金龙彩凤出青云。

东边红日彩霞现,西面竹林紫气生。

太平盛世人称颂,双凤朝阳舞东风。

随后把卷交上,立即回驿馆等候。

主考官看后连连称好,马上将卷交与乾隆皇帝,皇帝看过后,立马召见伍道荣,伍道荣肃整衣冠,入宫见驾。

皇帝问道:

“你是何方人氏?

”伍道荣答道:

“草民世居岭南顺邑杏坛古朗乡”。

皇帝继续问:

“你家乡真的如你所描绘一样吗?

”伍道荣又答:

“草民不敢欺骗皇上。

”乾隆爱玩山水,曾下江南观赏风光是人所共知的。

这次他听了伍道荣的禀告,意欲再次出宫,一览那人间胜景,于是派遣钦差大臣快马赶往顺邑探看虚实。

钦差不敢怠慢,微服外出,日夜兼程,到顺德后,在地方官的引领下来到古朗。

只见一色的砖瓦房鳞次栉比,一色的石板干净整洁,一条小河东西走向蜿蜒流动,河水清澈见底。

河的一侧住有人家,前铺后居;

另侧古榕参天,夹着丝丝垂柳。

一派典型的南国水乡景色。

看着此景倒也令人赏心悦目,但与诗中的之说相差甚远。

钦差大臣立即回宫禀告皇上,于是乾隆龙颜大怒,马上传召伍道荣,说他犯了欺君大罪,律该问斩。

伍道荣在金阶跪下,不慌不忙地说:

圣上明鉴,请让草民说完,再斩不迟。

小民家乡的那条小河叫鲤鱼涌,因河中常有大鲤鱼出现而得名,它是西江的一条小支流,从西江闸直入古朗乡,在乡的入口处便是龙波坊、水灵坊,“龙波水灵金鲤跃”便由此而来。

小河到村中分叉,一流向南,一流向北,分叉处叫择桂坊,河上有座石拱桥叫引龙桥,桥下的石拱门当然就是龙门了,俗话说鲤鱼跃过龙门便能攀折丹桂,这便是“一朝择桂登龙门”的意思。

引龙桥的两岸是小商品集散地,名唤天市街,转向南的河上有另一座石拱桥叫起凤桥,桥的东侧是青云坊,“天市景色时间少,金龙彩凤出青云”说的是此意。

起凤桥的东侧是东边坊、太平坊,西侧是竹林坊,小河流经本村的最后一个坊是双凤坊。

诗的后四句“东边红日彩霞现,西边竹林紫气生。

太平盛世人称颂,双凤朝阳舞东风”。

就是对这些景物的描写。

主上,草民所说句句是真,哪有欺骗之理?

万望圣主明察。

乾隆听完后,命太监取出纸笔,让伍道荣画出草图,再把图和诗句对照看一遍,心想:

好你个伍道荣,能够在一首小诗中把桥名、地名、河名巧妙地运用到一起,也真难为你了。

于是开金口说道:

“朕恕你无罪,赐你金银布帛,回乡好好过日子吧。

”伍道荣谢恩出宫,买舟回家。

他虽未能考取功名,却让乾隆皇帝也知道岭南顺邑有个古朗,并且此事一时在京城传为美谈。

直到今天,古朗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能津津乐道这个故事。

3清晖园里故事多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晖园让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至,除景物绚美的因素外,还因为有历史文化的底蕴:

何绍基、李兆洛、乾隆之子成亲王等书法大家遗下的墨宝仿如散落满园的串串珍珠;

黄士俊、龙廷槐等纵横人物流传的故事又让这座岭南名园充盈着浓郁的人文韵味。

清晖园的前身为顺德第一位文状元黄士俊的私家花园。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在京举行的三年一度的殿试中,黄土俊一举夺魁。

相传,殿试时皇上出的上联为:

“扫叶烹茶,宝鼎烟中浮蟹眼。

”士俊以“倚松酹酒,金杯影里动龙鳞”对之。

结果,颇具气魄中透出不凡功力的下联,寓意吉祥又切中二人身份且符合题义,赢得龙颜大悦,士俊也就顺理成章被钦点状元。

清晖园的“留芬阁”得名于黄士俊的“足不下楼”。

士俊入仕三十年内曾三次辞官,明朝覆亡后,士俊蛰伏楼上以示不踏大清土地。

尽管士俊一生中可能有这样那样的过失,但从“留芬阁”可观照出他生命中最后的岁月还是保持了民族气节。

清晖园的始建人是进士龙廷槐。

为官近二十年,廷槐借父亲龙应时病逝而回乡守孝之机辞别黑暗的官场,筑园奉母。

园中的船厅(“小姐楼”)牵连出与民国革命元老尢列家族的姻亲关系。

当年居于船厅的龙家千金,嫁的夫婿正是杏坛北水尢列的本家兄弟。

正所谓门当户对,尢列的祖父在广州经营实业积下巨富,人称“尢百万”。

其临终时,将财产按“全、家、食、俸、禄”分成五份让五个儿子对号入座,各领一份。

可见“尢百万”所称不虚。

出身书香世家的尢列,积极资助挚友孙中山先生,并且参与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孙中山、杨鹤龄、陈少白一起被时人誉为“四大寇”。

龙廷槐栖居清晖园期间,曾四处奔走,为大良筹集了上百万两白银做公益金,为济贫、救灾等起了很大作用。

嘉庆年问,海盗张保仔洗劫内河乡镇,廷槐捐银招募乡勇,在主持民间联防事务中做出了很大贡献。

为保护顺德在中山的沙田,廷槐倡议设立的“计亩抽银”的沙田公约,后人一直沿用到清末。

晚清探花李文田,他女儿嫁给了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因而李文田在清晖园留有“归寄庐”的手迹。

这位探花郎,据传二十六岁高中回乡祭祖时,忆及早年四出借债,受尽白眼的遭遇,感慨万千而在族祠中书下一联日:

忆当年贫穷,柴米俱无,赊不得,借不来,二十年中,天眼未开人眼闭;

蒙今日富贵,钱银两便,亲也临,疏也到,九阅月内,蓝袍乍脱锦袍归。

真是一联道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龙廷槐的第七个儿子龙元份,绰号份七,擅长诗、书、画,可惜有文无行,为人刻薄狡诈,留下了不光彩的传说:

某年,份七要建新居了,于是支使管家向附近商号洽购建材,均要上等好货。

老板见有财有势的龙老爷关照自己,不由得喜上眉梢,纷纷表示材料“马上送上”。

当时所有交易都按地方常例记帐赊取,众老板就乐得静侯工程完工与份七结帐收取货款了。

新居落成了,份七少不了设宴请来县中二士绅官吏和有关老板共同庆贺一番。

酒席上,份七当官绅的面巧说寒舍落成,材料实蒙各方好友送来,如某某的木材,某某的砖瓦等等,鄙人无限感激……众老板此时才如梦方醒,明白当日的“马上送上”被份七偷换了概念而让自己中了圈套。

只是,鉴于份七的财雄势大,他们也就只有“打落门牙往肚里吞”了。

清晖园中的“三大宝”之一为百寿阁。

据说,清乾隆年问,顺德有个十分聪明的工匠被清晖园园主持地请来雕刻百寿图。

工匠一时疏忽,设计错误,每边只排下四十八个寿字。

到验收时,园主怎么也数不出一百个寿字来,于是勃然大怒。

工匠情急智生,趋前解释道:

“之所以这样安排,内中是大有玄机的。

‘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也就是福禄长久之意,大吉大利啊。

”园主心有不甘:

“你说的虽有理,但九十六个寿字构得成百寿图么?

”工匠闻言,又心生一计:

“九十六个寿字是明摆的,还有四个给藏起来了,藏寿是为了长寿。

”园主不依不饶:

“藏在哪?

”工匠日:

“左右两边各四十八个寿字都暗藏着一个大寿字。

”“还剩两个呢?

”“一个藏在你身上,另一个藏在我身上,全部合起来不正是一幅完完整整的百寿图么?

听到这里,园主不由得笑逐颜开。

聪明的工匠不但获得了双倍工钱,还让百寿图为清晖园加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

大良的由来顺德县城,原名太艮。

据传,很久以前,现在称为“鉴江”的河段蜿蜒穿流于烟墩山、猪仔岗与锦岩山、凤山、华盖山、禽爬岗之间,这一地带叫“太艮峡”,坐落该峡的大村子就是大良镇的前身——“太艮村”了。

明景泰三年,黄萧养率领农民起义被镇压后,明王朝合南海的东涌、马宁、西村、鼎安四都三十七堡,加上新会白藤等地,设置了顺德县(顺德意为“顺天之德”),把县治设在曾经是起义军根据地的太艮村,含有镇压之意。

“艮”为八卦之一,粤语里“八卦”有绕舌,爱管闭事的意思,被视为不雅。

有人巧妙地把“太”字那一点移到“艮”字上,改成“大良”。

也有人说,当时知县为太艮题字,因喝多了酒,醉眼昏花,将“太”字一点写到“艮”字的头上,于是成了“大良”。

另一说更是妙趣横生,神乎其神:

据说,一块竖写着“太艮”二字的木牌经风吹曰晒而开裂,“太”字的一点正好跌落在“艮”字上头,于是天赐“大良”芳名。

5龙江煎堆的来历很久以前,龙江还只是一个人口不多的乡村。

有一年年三十晚,村里家家正在吃团圆饭,突然问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风沙中窜出一只巨形怪兽,发狂似地冲进村民住宅,见人就咬,逢人就撕,随着一阵阵短促而惨烈的叫声,地上已躺下了十余具血肉模糊、内脏 裸露的无头尸体。

大难不死的村民们个个惊恐万状,紧闭门窗,祈求佛祖保佑。

天亮后,几个胆大的青年从门缝里偷偷窥视,怪兽己去无踪影,才出来召集剩余村民一起埋葬尸体,商量后事。

内中有一位白发老翁战战兢兢地说:

“这怪兽叫‘连’,凶狠无比,力大无穷,门牙似铡刀,双爪似利剑,先扯人脏腑,后吃人头颅。

百年前村里连续两年遭祸,现在又大难临头啦!

”说完悲痛欲绝,泣不成声。

众人听后,吓得面如死灰,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人丛中有个名叫阿堆的青年,擦干眼泪,悲愤地说:

“我们不能白白等死,一定要把这个恶魔铲除,为乡亲们报仇!

”众人纷纷附和。

可是怪兽力大无穷,不可力敌,只能智取。

阿堆和几个老人商议在明年用禾草仿做人身,用面粉塑成有眼耳口鼻的人头,里面用渗上烈酒的鲜肉做馅,再放进猪油锅炸香,披上假发,嵌在穿衣服的草人身匕,引怪兽来上当。

转眼便是一年,又到了大年三十晚。

村中早早作好了准备,家家关门闭户,只留假人在门外。

入夜时分,又是狂风呼啸,怪兽果然来了。

只见它张牙舞爪,朝着一个个假人扑去。

只一会儿,十余家门前的草人头都被吃掉了。

怪兽饱餐后舔舔舌头正在离去,此时烈酒发作,它东歪西倒地走了几步,便醉倒在地了。

守候在暗处的阿堆等人见状立刻提刀持矛,从四面蜂涌而上。

走在最前头的阿堆,紧握鱼叉,一声吼叫,拼尽全力地猛向怪兽头上刺去。

怪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醒,头往后一,阿堆的鱼叉正刺在它耳朵上。

那怪兽受了伤,发狂向阿堆扑去。

阿堆敏捷地后退几步,扑了空的怪兽被激怒了,两眼闪着吓人的青光,突然一跃而起,凌空向阿堆再次扑去!

说来迟,那时快,阿堆顺势把鱼叉对准怪兽的前胸狠命刺去。

怪兽大吼一声,血流如注,从空中倒栽下来,鱼叉也截成了几段。

阿堆怕怪兽未死,又扑上去握紧插在怪兽前胸的那截鱼叉,拼死往里刺,并呼喊着众人上前帮忙。

怪兽负痛,临死挣扎,一双长爪往阿堆胸前乱抓,然后用力一推,将阿堆推出丈把远。

阿堆跌倒在地,浑身是血。

他强忍疼痛,一边用手按着已被扯出的肠管,一边继续呼喊众人上前刺杀。

众人在阿堆的鼓舞下,数十枝长矛、鱼叉奋力扎向怪兽。

怪兽此时已身疲力竭,禁不住众人的轮番刺戳,身上留下无数个窟窿,终于一命呜呼。

可惜阿堆也同样凶流血过多,不久使死了。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英勇行为,每年岁晚,村人都制作煎果敬奉他,后改用谷花和糖为馅,易名为“煎堆”。

6大良斗倌(颇为流传珠三角)“大良斗官"

,是流行珠江三角洲的民间传说,说的是清朝初年一个败家子如何散尽其父伤天害理聚敛而来的丰厚家财的故事。

斗官是败家子的小名,真实名字已不得而知。

但他的祖父和父亲,却是入了《顺德县志》功名表的人物。

祖父名叫胡天宠,顺治八年(1651年)中举,后来没有做官。

父亲名叫胡景曾,顺治十一年(1654年)中举,第二年中进士,官至湖北武昌知府。

其人性格贪婪狠毒,惯于媚上欺下,枉法敛财,刮尽民脂民膏.

有一年,武昌府管辖的嘉鱼县一户巨富人家的长子企图独吞家产,诬告弟妇不贞,亡弟的遗腹子不是自家骨肉,知县受了贿赂,冤判其案。

弟妇不服,上诉到武昌府。

知府胡景曾事先收了该家长子的重贿——据说是铺满府衙门前台阶的白银,设下“滴血验亲”的骗局,当堂断定孩子不是该家骨肉。

弟妇含冤莫白,羞愤交加,绝望之下,当场将怀中的婴儿掷死在公堂上,厉声呼喊道:

 

“儿啊!

你变了鬼也要为娘报仇啊!

”接着,自己也一头撞死在石阶之下

胡景曾见在公堂上连出两宗命案,生怕上司追究,急忙称病辞官携银归里,买田三百多顷,在县城大良兴建豪宅,坐享荣华富贵。

他已年过半百,还没有儿子,回乡后妾侍忽然产下一子,老蚌生珠,自然视如心肝宝贝,取了个乳名,叫做“斗官"

斗官出世后,日夜啼哭不止,胡景曾夫妇无计可施,心急如焚。

直到满月那天晚上,老鼠在房内打架,摔破一个花瓶,斗官听到响声,才止住啼哭。

可是过不多久,又哭闹起来。

胡氏夫妻生怕哭坏娇儿,不惜将碗碟器皿一件一件摔破,以换取安宁。

到了斗官周岁以后,这个办法也失灵了,于是改为撕绸缎,一匹匹漂亮的绸缎,被撕成堆堆碎片。

以后,斗官又喜欢听雨打屋瓦的声音,不下雨的时候,仆人要日以继夜向屋顶抛黄豆,他才破涕为笑.每逢下雨,雨点打在瓦面上,发出滴滴嗒嗒的声音时,这位小公子就会停止哭泣!

没有雨声的时候,就哭个不休。

眼看着太爷的心肝宝贝日夜啼哭,茶饭不思饿成个皮包骨模样,县府几十个丫环使妈急得团团转,人人都提心吊胆生怕爱子如命的太爷怪罪下来,性命难保。

倒是县太爷聪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每天都派两个人抬一大箩铜钱上屋顶,抓起铜钱往瓦上撒,那铜钱敲击瓦面的声音很象雨点声,便瞒过了不懂个性的阿斗。

阿斗在百般娇宠中,长得白白胖胖,加上浑身穿着绫罗绸缎,打扮得珠光宝气,真是人见人爱,只可惜不会笑不会说,连坐也不会,更不用说站起来学走路了。

五岁啦,就只会从娘肚子带来的那下子——稍不如意,马上咧嘴,哭!

县令不惜重金,遍求名医良药,也无法治好阿斗的怪病。

一日,有个老爷夫人平日最信任的奶妈,带来一个乡间郎中。

她说那郎中是自己的亲侄,能医奇难杂症。

那郎中为阿斗诊了脉,便宣称公子得了绝症,恐怕不易医好。

他的话把县太爷和奴仆吓得三魂出窍,后来郎中又说,要让公子隔绝人烟,免受人间俗气,让他把公子领到凤山腰他的家,为他尽力医治,半年可保痊愈。

那太爷本想不依,但细想之下,别无他法,最后商定隔三日送阿斗回府一趟,就忍痛让郎中把爱子领去了。

原来阿斗根本没有病,他只是在百般溺爱下一切都由丫环使妈代替,没有机会让他发挥自己的生理本能罢了。

所以郎中的治疗方法极其简单:

天天把阿斗扔在铺了草席的地上,另外拿一点食物放在凳子上,然后把门锁上,自己扬长而去。

剩下阿斗在地上哭呀嘁呀,就是没人理睬他。

累了,他就自动停止哭泣,闭上眼睛睡觉;

饿了,就爬近凳子抓东西吃。

慢慢,阿斗才无师自通的学会一点人类最起码的本领。

 郎中每隔三天便送阿斗回县衙一次,并教他叫太爷夫人作父亲母亲。

三月过后,太爷见阿斗跟过去判若两人,便觉得心满意足,再也舍不得与爱子分别,坚决不让郎中抱阿斗走了。

郎中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气,领了应得的酬金,回凤山锁了家门,又作游乡郎中去了。

阿斗仍旧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而且生性爱闹,诗书礼仪懂得不多;

年纪不大,吹嫖赌荡样样精通。

反正县令为官多年,无论儿子怎样花天酒地,也不愁钱财枯竭。

可惜好景不长,县令夫妻因年迈体弱,撇下未成年的爱子,相继呜呼哀哉了。

阿斗没有父母的约束,越发放荡不羁了,但他又不懂得坐吃山空的道理,日日花钱如流水,不几年就把父亲遗下的万贯家财,花了个八八九九了,真可谓到了捉襟见肘的时刻。

这么一来,一向挥霍无度的阿斗怎么过曰子?

迫于无奈只有借债度日,钱借多了,又无力偿还,债主们害怕收不回本钱,就不敢跟他打交道了,阿斗真的求借无门了。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山穷水尽的阿斗依然不思勤奋,后来居然来了卖田地的两下绝招:

一、卖田不卖税,二、漂木量地。

何谓卖田不卖税?

原来,阿斗虽步入穷途末路,仍然死要面子。

他牢牢记住自己是官宦人家的后代,卖田地是一件十分丢脸的事情,于是向买主声明:

田地卖出,但每年的田税还是由他出钱向官府交纳。

那买田者见有此天下罕见的便宜事,当然眉开眼笑,连声答允了。

不过阿斗连自己拥有多少田地也不知道,只好亲自去丈量了。

怎么个量法?

阿斗费尽心思,幸亏他的田地全部在河流旁边,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漂木量地。

在河面上游放一根木头,任水流漂去,木头在哪儿停下,哪儿为止就是一亩土地!

那买主一听,更加乐不可支……自此,斗官更加肆无忌惮,不出几年,便将房屋田产卖得一干二净。

最后,竟然打起父母坟地的主意—那片山地据说是“风水宝地”,很值几个钱。

掘墓开棺迁移骨殖时,仵工发现胡景曾的尸骸还未完全腐烂,无法装进骨坛,主张过两年再捡拾迂葬。

斗官正急于用钱,如何等得两年?

一迭声催仵工把骨骸斫开入坛,仵工无论如何不肯干,斗官无奈,居然亲自动手,挥起斧头肢解父尸,装进骨坛搬走,做成了这宗买卖。

自此以后,斗官生计日益窘迫,终于沦为乞丐。

一个严冬的夜晚,北风凛冽,寒云欲雨,斗官肚内无食,身上缺衣,踉踉跄跄钻进胡家祠堂门前的旗竿夹石中_间躲避冷风,第二天早上,村民发现他直挺挺地冻僵在那里。

民间因而流传“斗官穿了石背心而死"

,更有人传说“斗官的前身就是那个死在公堂上的婴儿,转世到胡家,是为了报仇来的"

这种说法虽然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却反映了人民群众痛恨贪官污吏的思想感情。

7.黄萧养起义黄萧养原名懋松,年少时因家境贫苦,被卖到冲鹤潘大户家当牧童,每天都要上山放牛。

萧养仍过着凄苦的生活,每天都要到飞鹅岭放牛。

一天,一个名叫萧大悟的游方和尚,路过飞鹅岭,见这处山势奇异,心中暗暗称奇,当他来到飞鹅石前,又见萧养坐在那里静思,大悟和尚便上前答话,谁知刚与萧养打照面,心中不禁一动:

“此处山势奇异,此子相貌不凡,看来此人必将大显。

”接着大悟和尚便和萧养攀谈起来,越谈越觉得萧养聪慧可爱且身世可怜。

大悟和尚便起了惜才之念,征得萧养父亲同意,替萧养向地主潘大良赎身。

从此,萧养便跟随大悟和尚到处游历。

在大悟和尚的教导下,萧养阅医书,习武艺,整整三年,萧养从一牧牛少年长成身材魁伟,精通医术和武功的青年。

这时大悟和尚逝世,萧养又返回家乡。

为了纪念恩师,他把原名懋松改为萧养。

萧养回乡后常替乡亲治病,分文不取,并不时周济贫苦乡亲。

萧养在乡亲中威望日高,被潘大户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于是勾结南海县陈师爷,诬告萧养串通海洋大盗,把萧养捉到官府,未经审讯便判死刑,押往广州司监牢,待次年秋后问斩。

萧养身处监牢之中,心内想着越狱的办法。

一天,萧养躺在床上苦思脱身之计,忽见自己卧睡竹床的竹节竟生出嫩绿的芽叶,萧养灵机一动,知道机会来了。

便把芽叶指给同牢的一个江西人看,那江西人看后道“萧养兄,你的卧床生叶,将来必成帝王。

”这消息很快便传遍整个监狱,犯人们都把萧养尊为首领,连狱卒也敬畏他几分。

萧养便利用这时机贿赂狱官、分化狱卒,利用亲友探监机会与外界联络,在热粥中藏利斧混入监内。

经一番策划,内外准备妥当。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农历三月初八,萧养用利斧劈开监牢,带着一百七十多位难友冲出狱门,奔向广州军械库,夺得大批武器,随后合力撞开东门直奔海边,登上前来接应的船只,扬帆出海。

黄萧养越狱后,率领众人驾船返回老乡。

在赤岗河口与官兵相遇,经过一番激战,杀掉了领兵的张百户,击退了追击的官兵。

黄萧养越狱回到番村,激发了贫苦农民造反的热情,四方贫民纷纷前来加入黄萧养的起义队伍,几十日问队伍便发展到万多人。

萧养便把队伍带到西村一带(今勒流镇),利用那里依山傍海、河涌交错、丘陵起伏的地形环境,训练水陆战术。

经过一段时期的准备,黄萧养便把队伍集合到横江二龙山前(今勒流富裕村)准备择日举事。

在选定起义造反的日期的时候,军师告诉黄萧养,只要跪着量到一支齐眉的竹笋便是举事的最佳日子,否则会功亏一篑。

黄萧养听后马上来到山上竹林,跪在地上逐支竹笋来量,但那整林的竹笋不是高了,就是低了,跪了半天仍找不到一支齐眉的竹笋。

累得萧养腰酸腿痛,便站起身来,舒展腰身。

谁料,刚一站起,身前那竹笋刚好齐眉,萧养心中大喜,忘了军师的说话,拔出腰刀把竹笋砍了下来。

那断竹笋“呼”的一声凌空而起,象利箭一般朝北方飞去。

那日皇帝正在金面盆前洗手,手刚离盆,骤见一物自半空而降、“彭,,的一声射穿金面盆,把皇帝吓得脸如土色。

众太监惊魂甫定,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支断笋。

据说这是一支神竹,如果萧养不是心急,按照军师的话去做跪着量到齐眉的竹笋然后砍断。

那么神竹笋射穿的不是金面盆,而是皇帝的脑袋了。

 再说黄萧养砍掉竹笋,目送飞笋北去之后,便杀牛祭旗、歃血盟誓,祷告天地,接着奠下三杯清酒。

只见一杯酒奠下,地面出现了一个水氹;

二杯酒奠下,水氹变成了水塘;

三杯酒奠下水塘变成大塘,这大塘至今还在。

二龙山前也留有那当时起义祭旗的石孔。

且说黄萧养砍下飞笋,奠酒祭旗正式起义,义军先镇压了冲鹤堡的大地主,接着攻下桂洲、逢简,后又攻占太艮(即大良),见这里盛产谷米,地形可攻可守,于是大力修筑营寨,储备粮草,建立牢固的根据地。

休整了一段日子之后,义军便兵分两路:

一路由黄萧养亲自率领进攻马齐、龙江;

另一路进攻佛山。

进攻马齐、龙江那一一路义军,轻易地攻下了马齐,接着挥师直奔龙山。

但在新涌口遭到当地团勇的顽抗,未能得手。

萧养见屡攻不下,为了不影响会合进攻省城的计划,便率领队伍返回太艮。

再说进攻佛山的一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至城下,佛山的豪绅使出缓兵之计,诈称投降,要义军后撤一步,好让他献城。

义军不知是计,便后撤数里。

城内的豪绅连夜纠集团勇,修筑防御工事。

义军发觉后,立即发起进攻,激战之下双方互有伤亡,战斗陷入僵持局面,同是为了不影响原定会攻省城计划,起义军只留下部分兵力牵制佛山守敌,主力迅速集结在勒竹,苇涌一带,准备大举进攻广州。

义军把这一战略行动称为“拜佛(山)汤羊(城)”。

黄萧养会集了两路大军主力,从苇涌出发,围攻广州,首战便生擒前来救援的明将王清,义军声威大振,队伍迅速发展到十多万人,黄萧养自称“顺民天王”把广州城南的五羊驿作为行宫,座镇围攻广州达几个月。

明朝皇帝闻报,非常惊慌,急忙调都督董兴等率领两广官兵,汇f司南京、江西调来的二千精兵,加上广西的狼兵合围义军。

萧养闻讯,立即集中战船,自西海白蚬壳驶入白鹅潭与都督董兴带领的精兵决战,激战数日,双方互有伤亡,义军粮草不继,萧养决定突围,打算回太艮一带休整,再度进军,明都督董兴见义军有突围迹象,立即指挥各路兵船合围。

萧养义军左冲右突,无法冲出,战至第三个晚上,萧养正苦思突围之计,突闻有人高叫:

“请大王向潭西方向突围。

”萧养闻言,命人前去侦察,果然发现一条新辟的河滘,原来萧养被困白鹅潭,惊动了附近的山神土地,他们指挥牛头鬼卒连夜开辟了一条新河活让萧养脱险,萧养闻报大喜,命令集中战船向新河滘驶去,终于走出了包围圈,后人称这条河滘为大王滘。

大王滘至今仍存。

话说黄萧养率领义军连夜从大王滘突围,准备返回太艮休整。

谁料义军战船刚驶离大王活,迎面又碰上了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