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9715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Word文件下载.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Word文件下载.docx

7.(2012海南单科,13,2分)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

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

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  )

A.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D.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

8.(2012北京文综,21,4分)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9.(2012海南单科,11,2分)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

“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0.(2013课标Ⅱ,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2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11.(2013安徽文综,36,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

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

“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

……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

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

拉尔夫·

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

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

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

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

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10分)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

(16分)

B组 2012—2014年高考·

提升题组

1.(2014北京文综,20,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

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014安徽文综,19,4分)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

达尔指出:

“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  )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3.(2014广东文综,22,4分)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4.(2013课标Ⅱ,33,4分)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

“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5.(2013山东文综,15,4分)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

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  )

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

6.(2013四川文综,12,4分)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

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

他们同仇敌忾,相互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

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

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

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的吗?

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2013海南单科,10,2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

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军权高于行政权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8.(2013大纲全国,21,4分)19世纪60年代中期,普鲁士政府提出军事改革议案,要求扩充常备军、延长服役期、增加税收与军费,遭到议会强烈反对。

这一斗争反映出(  )

A.国内市场不统一导致严重政治分歧

B.普鲁士内部存在统一方式之争

C.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

D.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

9.(2012北京文综,22,4分)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曾几度更名,见证了法国革命的曲折历史。

1793年时它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名为“协和广场”,1826年又改名为“路易十六广场”,1830年最终定名为“协和广场”。

将这些名称与下列历史时期相对应,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波旁王朝复辟时期②七月王朝时期

③雅各宾派专政时期④督政府时期

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10.(2012安徽文综,21,4分)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

“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这表明他主张(  )

A.维护邦联制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D.保障各州权利

11.(2012海南单科,12,2分)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

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12.(2012江苏单科,15,3分)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

这段材料(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13.(2014课标Ⅱ,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 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通史·

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 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

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

近代史编》,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

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14.(2013四川文综,13,28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

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

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

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

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6分)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4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8分)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4分)

15.(2012北京文综,37,12分)(节选)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四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

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

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

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

1935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

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

(12分)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

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6.(2012广东文综,39,8分)(节选)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

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17.(2012海南单科,28,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总统由全体德意志人民选举之,任期为七年,可连选连任。

德国总统掌握德国全部武装力量之最高统帅权。

如某一邦不履行其依照德国宪法或德国法律所规定之义务时,德国总统得使用武力强制之。

如德国境内之公共安宁和秩序受到严重扰乱或危害时,德国总统得采取必要之措施,需要时并得使用武力。

德国总理和各部部长为行使其职责,应取得德国国会之信任,当国会以明显之决议对其中之一员撤销其信任时,该员应即退职。

——摘编自德国“魏玛共和国宪法”(1919年)

材料二 联邦总统由联邦大会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一次。

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各部部长组成。

联邦总理根据联邦总统提名,由联邦议院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获得联邦议院过半数票者当选为联邦总理。

外交事务、联邦财政等由联邦行政和下属行政机构予以管理。

联邦国防部长对武装部队拥有命令权和指挥权。

——摘编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94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德国三部宪法中有关行政权规定的演变及其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邦德国基本法关于行政权的规定发生变化的原因。

(5分)

1.B 材料显示“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与征税无关,故A项错误;

材料中“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结果联邦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说明邦联政府没有实际权力,故B项正确;

依据所学,当时邦联政府已经获得各州的承认,故C项错误;

材料只是说明邦联政府有名无实,没有提及各州有分离倾向,故D项错误。

2.B 题干材料信息表明:

美国的联邦宪法虽好,但它是美国国情的产物,最适合美国,不适合他国照搬,因此B项符合题意。

A项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排除;

美国联邦宪法虽然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但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D项与材料主旨恰好相反,排除。

3.A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

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德国统一后保留的旧体制阻滞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这种旧体制就是皇权与容克贵族的结盟。

他们掌握政权,成为既得利益者,不愿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A项。

当时德国已完成统一,排除B项;

C项与史实不符;

当时德国没有发动对外战争,排除D项。

4.D 本题考查英国光荣革命,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

光荣革命赶走詹姆士二世后拥立其女儿玛丽为女王,体现了光荣革命对英国君主世袭制传统的尊重,显示了光荣革命的合法性,故D项符合题意。

材料着重强调威廉与玛丽二人的身份,体现的是英国议会对内部延续性的考虑,A项不符合题意;

通过材料,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

威廉与玛丽是夫妻关系,无法达到C项所述的效果。

5.C 从材料中的“1789年革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法国政体的发展,1877年时的法国处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其政体是共和制,故选C项。

6.A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故A项表述正确,B项错误。

帝国政府向皇帝负责,故C项错误。

帝国首相由皇帝任命,故D项错误。

7.C 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拿破仑法典》有利于打击封建复辟势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复辟的波旁王朝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并没有恢复革命前的封建政体,故A项错误。

拿破仑帝国灭亡后,波旁王朝复辟,此时法国大革命早已结束,故B项错误。

路易十八是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复辟的,并没有实行军事独裁政策,故D项错误。

路易十八复辟后,建立的政体是一种君权极为强大的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

8.D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同时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征税权、军事权等权力,但并未剥夺国王任命大臣的权力,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分别属于征税权、立法权、军事权,均是国王在《权利法案》中受到限制的权力,故均可排除。

9.C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材料可知,当阁员意见分歧时,首相不在乎哪一个好,说明内部意见一致并非是内阁制主要原则,故A项错误。

B项与史实不符。

从材料中“对外……要说同样的话”“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可知,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C项正确。

D项本身说法错误。

10.

答案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示例:

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

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

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推陈出新,角度独特,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陈述史实,进而找到中英政治的对比项,尤其应当注意题干提示的视角“建筑与政治关系”,否则此题极容易偏离主题。

第一层面注意从图文呈现出的信息归纳,第二层面要从题干的视角延伸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等开放性答案。

11.

答案 

(1)君权神授,君权至上。

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

(2)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言之成理。

等 次

论述

第一等

认识全面,思路清晰。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

表达通顺

第二等

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

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表达较通顺

第三等

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

未能结合史实。

表达欠通顺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问第一小问要求概括材料要点作答,可先划分材料的层次,然后归纳层次大意。

第二小问要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回答。

(2)问要围绕主题展开论证,史实要充分,论证要严谨,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1.D 本题题干以欧洲联合为切入点,实质考查美国的联邦制。

美国联邦制的特点是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保留了地方各州一定的自主权。

②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正确。

2.D 当代民主国家中虽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强大并远胜于普通公民,但无法形成专制君主,主要原因就是对他们权力的制约机制在发挥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

A项与材料主旨相反;

材料不涉及主权归属问题和政治精英是否损害公民基本权力的问题,B、C两项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含义。

3.D 1895年的德国名义上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据此分析可知D项符合当时德国的政治特征。

4.D 材料信息反映了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独立后的美国仍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

1781年3月开始生效的《邦联条例》确定美国是一个邦联国家,是一个松散联盟,各州保持相对独立,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这种政治体制使美国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急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故“彻底变革”是指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选D。

A、C与史实不符;

B属于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5.A 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制取代邦联制这一知识点。

由时间可知该事件发生在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之后,由“万世联合”与“地方偏见、不和”的对比,可知前者是联邦制,后者是邦联制,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

6.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甄别能力。

列克星顿的枪声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确有其事”,故包含①的选项都要排除,正确答案为D。

7.B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

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国会掌握征兵权,拥有宣战权,而总统则统率武装力量。

这种分工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故B项符合题意。

8.B 由题干材料中普鲁士政府提出军事改革的议案与议会的态度可知,普鲁士内部存在统一方式之争,B项正确。

A项与题干的主旨不符;

题干并未涉及普鲁士与其他各邦的关系问题,排除C、D两项。

本题选B项。

9.C 本题考查法国民主政体确立的过程,同时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793年法国处于雅各宾派专政时期,1795年处于督政府统治时期,1826年处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30年处于七月王朝时期,据此可判断C项正确。

10.B 本题考查对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背景的理解和认识,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情境,迁移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分析判断备选项。

抓住“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强制力量的干预”等关键信息,结合美国独立后成立邦联政府时的社会状况,可以判断B项符合题意。

费城制宪会议召开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邦联制的弊端,而不是维护邦联制,由此排除A项;

此时联邦制尚未确立,由此排除C项;

D项与题意不符,亦应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