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课堂师生交往的模式及师生沟通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四讲 课堂师生交往的模式及师生沟通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课堂师生交往的模式及师生沟通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单向交往模式相比,双向交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
在这种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不再演独角戏,而是与学生进行着对话。
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内容由单纯的知识性信息,变为知识信息与情感信息共存。
教师与学生之间那张无形的屏障淡去,从而使学生易于对教师产生亲切、亲密的感情,教学的教育性功能得以体现。
但在这种交往模式中,教师仍处于交往的核心地位,交往体现为教师与单个学生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在第三种交往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有了较多的交往,其中师生交往属于异质的交往,生生交往属于同质的交往。
但是这些交往都是单向度的,依次进行的。
而且,在这种交往中,教师仍处于圆心的位置,教师仍以知识权威和课堂管理权威的身份出现,他允许学生之间进行交往,但又实时监控着学生的交往。
第四种交往模式可称作全渠道型交往。
在这种模式中;
教师作为集体中的一个参加者出现。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多向度的交往。
交往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
这种交往利于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疏离与隔阂,但易于使课堂教学陷入无序或无法控制的状态。
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四种师生交往的模式都有所体现。
有三类教师习惯于采用第一种交往模式。
一类是任务导向型教师,他们将教学视为一种纯任务导向的教学,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感受,不愿与学生进行交往,怕由此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另一类是自我表现型教师,他们视教学过程为表演过程,将教室视为自我表现的舞台,将学生视为台下的观众。
这类教师的教学往往陷入自说自话、自我陶醉的境地,因醉心于自己的表演而忘记了学生。
第三类是害怕与学生交往的教师,这类教师焦虑程度过高,害怕与学生交往会导致课堂秩序失控,或者由于性格原因,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得不知所措,故而采取回避的态度。
这种情况多反映在新手教师身上,交往焦虑症状会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而逐渐消失。
第二种交往模式是最常见的。
在我国,课堂互动主要发生在师生之间。
研究表明,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交往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师生互动独占型,即全部时间都用于师生互动;
二是师生互动主导型,即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
三是混合型,即师生互动(也占60%)、学生互动及无互动时间均占一定比例。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课堂由教师主宰。
第三种模式是我们目前努力的方向。
在一些课堂中,教师除了注重自身与学生的双向交往外,还努力创造生生交往的条件,营造生生交往、师生交往的气氛。
教师扮演着交往组织者、协调者和监控者的角色,但同时享有交往的主动权。
学生无论与教师的交往还是与其他同学的交往,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被动性与受控性。
交往途径以提问回答为主,形式比较单一。
但较之前两种交往模式,它毕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全渠道的交往模式表现在课堂讨论过程中。
讨论的重要性日渐为教师所重视,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讨论有利于激发思考,激发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展现课堂的生命活力。
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讨论的组织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全渠道的交往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能融入学生中,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在必要时能迅速调整角色,从学生中走出来,承担起调控者、组织者的角色。
二、师生沟通技巧
理论上阐明了交往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其实并无定论,每个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特征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通过一些案例来作说明,对一些课堂师生沟通技巧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师生沟通的时空技巧
1、课上教室里。
课上师生活动有空间基本上以教室为主,在时间上以授课为主,用以师生沟通的时间十分有限,但却是师生沟通的主阵地。
从时间上来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上课前。
课前教师应早几分钟到教室,利用这宝贵的几分钟与学生进行沟通,如询问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有没有做好,上课时要准备哪些东西等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上好一堂课就有了保证。
上课时。
上课时以教学为主,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课堂上师生能沟通好的话,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技巧。
教师要尊重学生,上课提问应和蔼可亲,学生回答完问题应请其座下,即使回答错了也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尤其学生上课违反了课堂纪律,也不要轻易辱骂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有时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小小的玩笑,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上课时同桌的两个学生挥拳相向,互相推搡,我们可以相信他们决不是真的在打架,他们可能是在闹着玩,但却违反了课堂纪律,我们可以让他俩站起来,说:
“如果你们真想一决高下,我很高兴做你们的裁判,相信同学们也很愿意做一下观众吧。
”在学生们的笑声中我们可以说“上课认真听课好吗?
”,我相信这样下来,这堂课这两位学生一定会听得很认真。
下课时。
下课后教师不要马上急着就离开教室,应让学生先离开,这一点有很多教师可能并未在意,殊不知这小小的一个举动会让学生觉得是老师对他们的极大的尊重,会引起学生对老师极大的信任,师生之间的沟通会变得自然而然,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同时教师可以询问一下学生这节课听得怎样,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哪些地方需要老师作进一步改进等等,这些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有益的,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2、课余教室外。
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会让人感觉更自由一点,因为课余时间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相对要小得多,沟通的话题可以更广泛一些。
在球场上、在食堂里、在宿舍中、在劳动时都是师生进行沟通的好机会,学校、社会、家庭、朋友、同学都是师生沟通的话题,只有在这些时候,教师才能发现学生身上不易觉察的闪光点,学生也可以了解到老师除了上课以外的另一面,这样的沟通更自然也更亲切,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也就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
可惜的是,除了班主任以外,能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的课任老师却并不是很多,这很值得广大课任老师们注意。
(二)师生沟通的方法和途径技巧
师生进行沟通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特别是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不同的沟通途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1、面对面谈话式沟通。
这是最直接、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师生直接面对,真诚而坦率地交谈,沟通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
这时师生的空间位置关系有如下几种:
师坐生站、师站生坐、师生共站、师生共坐等。
一般情况下,前两种均不太好,因为我们在师生沟通时应尽量注意师生的平等,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尊重;
在室外只能是师生共站,在室内最好是师生共同坐下沟通较好,即使这样还有许多位置关系,如是面对面还是并排坐,师生保持多远的距离等都有讲究,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2、书信交流沟通。
书信交流进行沟通也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师生沟通策略。
但即使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里这种沟通方法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某些环境下、可能有某些事情师生之间不方便直接面对面沟通,那么通过书信来进行沟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这种沟通教师可能会了解到学生中平时不易掌握的情况,可能能直面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作为学生也会得到教师更为完备的帮助和指导。
其实班主任写在成绩报告单上的评语也是书信交流的一种,家长则可以通过回执来反馈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等等。
3、周记和作业沟通。
现在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要求学生写周记,通过周记来了解学生一周以来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这是很好的一种办法。
可实际上有很多教师这样做只是流于形式,因为别人这样做了,我也就这样做。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周记和学生进行沟通,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能透过学生周记中的字里行间及时捕捉信息,然后进行必要的沟通,如写一段鼓励性的语言,提出几点具体的要求,讲讲教师心里的一些感受等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和帮助,也许周记就成为师生对话的工具和主渠道了。
当然,任课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不应就满足于对和错,作业本也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途径,如教师可在作业本上写道:
“做得真不错”、“希望你继续努力”、“以后可不要再这样粗心了”“努力啊,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等,也许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4、电话及网上沟通。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达,电话已经普及,因此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已经是很容易做到并且是很正常的了。
一个电话,一声问候,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个经常能通过电话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老师,一定是个在业务上认真,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也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也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这样的老师倾诉,师生沟通将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随着当今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上网也就成了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这把双刃剑对青少年学生是好是坏是现今社会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但网络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趋势将无法阻挡,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如何利用网络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提供帮助。
其实我们大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不是喜欢上网聊天吗?
那好,我们就建一个聊天室,让喜欢聊天的学生都进来,我们教师陪你们聊,当然我们教师也应取一个好听一点的昵称,这样师生沟通是不是更自然一点呢;
学生不是喜欢玩游戏吗?
那好,我们就规定一个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师生可以共同玩游戏,在游戏时师生的沟通还有没有困难了呢?
这个问题应该迎刃而解了吧。
总之,师生之间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沟通,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沟通,相信师生有了良好的沟通,必将会很好地解决许多教学问题。
(三)师生沟通的心理技巧
古人说:
“亲其师,信其道”,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教学所起的关键作用。
近些年常听一些教育专家说:
“教育,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更说明了教育是师生实现相互沟通的过程。
人际关系沟通理论指出,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
在学校教育中,同理心能帮助老师有效地实现师生沟通。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
同理心有三个要求:
1、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
2、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
3、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
沟通案例一:
班主任与学生约定,迟到的同学必须买一盆花送给班级,既美化班级环境,也是一种惩罚。
有一名同学迟到了,到花市买了一盆仙人球,很便宜,只花去五元钱。
班主任看到后很不高兴,当众喝令这名同学站起来,嘲笑道:
“根据你的德性,我早就料到你若是迟到了,肯定是不会舍得买一盆像样的花的。
”同学不服气,当时便与班主任顶撞起来,后来班主任生气极了,只得粗暴地把同学撵出教室。
沟通案例二:
一女生成绩不太好,某次考试前写一张纸条递给一男生,约其考试之后到校园外面聊天,男生慨然应允,后来女生写了一封信给男生,对男生能如此给面子表示非常感激。
男生一时有些张狂,便把女生的信拿给班级几个同学看,同学向老师汇报了此事,老师把女同学狠狠羞辱了一顿,批评女同学不自重,影响男同学的学习。
女生从此在教室听课学习都把头埋在书堆里。
沟通案例三:
几个学生分属两个年级,因为在食堂排队买饭时互相推搡而发生口角,进而动起了拳脚,两个年级的年级主任先后参与处理,试图迅速化解矛盾,但两位年级主任在听取本年级学生汇报后,竟然都认定对方年级参与打架的学生一定不是好东西,建议学校以最严厉的方式处理。
结果后来两个年级有更多的学生参与指责对方年级的学生,而且两位年级主任为此也发生了争执。
沟通案例四:
在班级,成绩排名一向都是数一数二的某同学,班主任平时对其一贯宠爱有加。
一次,这名同学欺负了另一名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被欺负的同学到办公室找班主任“告状”,班主任很不耐烦地说:
“某同学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他怎么可能欺负你呀?
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偏偏喜欢欺负你?
可见你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成绩差的同学含冤无处伸,被班主任宠着的同学从此在班级更加趾高气扬。
上述四个案例表明,缺乏同理心的情况下,老师很容易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意来处理学生的问题,从而导致师生关系沟通失败。
在师生沟通中,老师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必然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
2001—2002学年度,我曾做高三一个班的班主任,班上一位姓徐的同学很聪明但自我约束力也很差,经常迟到。
一次这名同学照例又迟到了,我在教室门口拦住了他,不让他进教室。
看到他一副睡眼惺松的懒散样儿,不由气得火冒三丈,恶狠狠地批评他,言语中多带有侮辱人格的话。
他当时与我吵起来,说我侮辱他的人格是不对的。
僵持不下的时候,被校长看到了,校长把姓徐的同学叫到一边,很和气地对他谈了一些什么,姓徐的同学起初很生气,后来渐渐平静下来了。
课间的时候,姓徐的同学找到了我向我表示道歉,他这样反而让我感到不好意思,我不由自主地对他说:
“老师那样粗暴对待你是不对的。
”他听后脸都急红了,说都是因为自己的自觉性不强,对自己不负责,给我添了不少麻烦。
为此,我对自己过去常常用粗暴方式处理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反思,后来与学生交往中,渐渐学会了对学生的尊重。
现在姓徐的同学正在大学读书,每年暑假回来看到我,都喜欢找我聊天,我与他竟然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课外活动时,高三的几名学生在操场上踢足球,一不小心,一学生把球踢偏了,在边上看热闹的一名高二学生被球重重地撞了一下,踢球的高三同学表示道歉,但被撞的高二同学还是嘀咕了几句,高三同学以为高二同学在骂他,就把高二的同学摔在地上。
高二的同学不服气,找来了好几位同班同学,要找高三踢球的几位同学“算账”,两个年级的同学便在操场上狠狠地干了一架,被其他同学和老师劝开后,当事的双方同学都很凶地表示:
“此事以后再好好‘算账’。
”
如此恶劣的打群架事件,校长吩咐由我处理。
我带着高三年级的课,高三几位学生很高兴我处理他们打架的事件,他们认定我会偏向高三同学的,所以几位同学抢着把事件经过按照有利于自己的原则有选择地汇报了一遍。
我微笑着听完他们的汇报,对他们的意见表示尊重,但我知道,几位同学没有把打架过程中自己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
接下来,我让高三几位同学到办公室外面等,请高二的几位同学进办公室了解情况,很显然,高二的同学对我持有戒心,好长时间保持着事先商量好似的沉默,我笑着请他们坐到沙发上,问他们:
是不是怕我偏向高三同学?
高二的几位同学看我很真诚的样子,不好意思地说他们信任我,相信我会秉公处理的。
我告诉高二几位同学,我一定不会辜负他们这一份信任的。
接下来,我与几位高二的同学聊起了高二年级老师的教学情况、同学的学习情况,渐渐地几位同学对我消除了戒心。
后来我问他们关于打架的事,他们不仅叙述了事件发生的过程,而且几个人毫无保留地分析了自己在打架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几位同学真诚的态度真感动了我。
我把站在办公室外面的高三同学叫进去,向他们介绍了高二几位同学的态度,他们显得不好意思起来,几个同学把自己在打架中所犯的错误和盘托出。
在与两个年级参与打架的同学充分商谈交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所犯错误的轻重程度,分别给予留校察看、记大过、记过、警告处分,并在全校予以通报。
后来直至两个年级同学先后毕业,也没有见过他们再“算账”的事发生,被处理过的同学每次看到我都很主动地与我打招呼。
这两个案例发生时,我并不知道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却不自觉地运用了同理心,实现了良好的师生沟通。
运用同理心实现师生沟通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老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如果师居高临下,主观妄断,往往会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走向学生的反面,最后不仅没有处理好学生的问题,反而使问题学生成为自己的对立面。
老师往往喜欢尊重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常带有蔑视、侮辱的态度,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得不到老师公正对待,容易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发生问题时不能积极主动配合老师解决问题。
常听一些老师抱怨说,平时的许多精力都花在处理成绩差的学生所发生的问题上,原来这些老师不知道,成绩差的学生频频发生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师不能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尊重,不能以同理心实现与他们的沟通。
其次,同理心还要求老师必须真诚面对学生,信任学生。
师生沟通是有效实现教育的必经途径,老师真诚面对学生,信任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真诚面对老师,信任老师,这样师生之间才会有心灵的沟通。
有的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常常把自己对学生的真实态度隐藏起来,以一种“打官腔”的方式谈一些大道理来教育学生,学生在听得摸不着边际的情况下只好把自己的思想深深地隐藏起来,表面上很干脆地表示同意以求早点让老师结束空洞的说教。
可见师生双方在缺乏真诚、信任的情况往往进行的是无效的沟通。
再次,同理心要求老师尽可能地体谅学生,真正地理解学生。
我们要求老师教育学生时不能体罚学生,但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我难以想象众多的学校在给问题学生种种强制性处分时到底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具体的感受,但我想,不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惩罚带给学生更多的可能是伤害,而走进学生心灵的惩罚必须真的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善意,这就要求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注意体谅学生,理解学生在问题发生过程中的处境,引导学生向善的方面转化。
最后,老师在实现师生沟通时,不能把同理心与同情心混为一谈,更不能把同理心理解为认同和赞同学生的行为和思想。
同理心要求沟通双方平等相待,互相尊重,而同情心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怜悯,同情方拥有的是帮助人的优越感,被同情方得到的只是被帮助时产生的自卑感,因此用同情心去沟通,是背离教育的本质要求的。
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固然需要尊重和理解,但更多的是要老师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如果把同理心误认为认同和赞同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教育就失去了导向作用,也就不能实现培养人的目标。
(四)师生沟通的言语技巧
语言是师生沟通的主要方式,所以适当掌握和运用一些言语技巧,可以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
1、幽默表述法
“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们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顺畅了。
一些调查表明,在学生所列举的他们喜欢的教师的特征中,“幽默”是一直名列前茅的。
幽默经常被教师用来批评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
这种沟通的特点是点而不破,既解决了问题,又不会严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案例一:
上课铃响过。
课堂里却安静不下来。
有些学生在谈笑风生,有些学生在静观窗外,还有两个学生在伏案而睡。
教师先咳嗽了一声,然后略带笑意地对大家说:
“如果那几位聊天的同学也能像那些观看窗外景色的同学那样保持安静的话,就不会影响那两位睡觉的同学了。
”教师幽默的话语真可谓“一石三鸟”,一阵笑声后,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富有幽默感的人一般都豁达大度,对人宽容。
所以,幽默往往也是师生关系的良好缓冲剂。
案例二:
一位朋友至今也忘不了当年的一件小事:
小时候的他生性胆小,看到老师特别害怕。
一次,在去春游的校车里,他一不小心重重地踩了新来的班主任老师一脚。
于是他神色紧张、忙不迭地向老师道歉:
“对不起,对不起,实在对不起!
”但老师揉了揉脚后,却轻松大度地回答他说:
“不要紧,不要紧,其实是我的脚放错了地方。
”车厢里爆发了一阵笑声,他也如释重负。
朋友曾多次说永远忘不了这一幕,因为他从中学到了老师待人的宝贵原则。
幽默有时也用来补救教师在师生沟通中产生的一些失误。
案例三:
一位老师由于了解情况不够,错误地批评了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当场辩解,老师也立即觉察到了自己的失误。
面对教室里较为紧张的气氛,这位老师立即冷静下来,说:
“经调查,我们认为对某同学的指控不能成立。
经本人慎重考虑后决定:
接受该同学的上诉,撤销原判,为某同学彻底平反昭雪。
”然后,老师把目光转向其他同学,认真而诚恳地说:
“今天我批评了某同学是因为自己了解情况不够,错怪了他。
为此,我向某同学表示歉意。
”这位老师通过使用法律公文式的夸张语言营造了幽默的氛围,避免了困窘场面的出现。
幽默有时还可以用来给教师自我解嘲,以弥补自身一些本来无法改变的缺陷。
案例四:
一位头发谢顶的老师第一次走进教室,下面就产生了一阵骚动。
几个学生夸张地用手遮住了眼睛,还有人轻轻地说:
“真亮啊。
”教师走上讲台,先朝着大家宽容地笑了一笑,然后以轻松的口吻说:
“虽然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以后的日子还很长。
但我想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
我真的是一个‘绝顶聪明’的老师!
这一点大家以后一定会体会到。
”聪明的学生马上理解了老师这番话的含义,大家用会心、和善的微笑接纳了这位新老师,并产生了对这位老师的第一份好感。
由于幽默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有些教师发出了“向崔永元靠拢”的呼唤。
但教师在运用幽默时必须要把幽默和低俗油滑、刻薄讽刺等语言区分清楚,而且还必须注意场合等因素。
2、委婉措辞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有时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在师生沟通中,教师的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碍于情感而觉得难以接受。
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太好。
如果教师把话语磨去些“棱角”,变得软化一些,使学生在听到话语时仍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学生就能从理智上、从情感上接受你的意见,这就是委婉的妙用。
曾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被誉为“当代牧马人”的曲啸老师一次到某市监狱为年轻犯人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认罪服法,教育改造》。
报告之前,他了解到这些犯人大多有一种抵制心理:
认为无论是谁的报告,无非是“大道理+小道理+训斥”。
为了消除或减弱这种心理,曲啸老师绞尽脑汁地进行准备。
报告一开始,曲啸老师称呼大家的是:
“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的朋友们……”这个称呼立即引起了全体罪犯的强烈共鸣,有的当时就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曲啸老师的这种语言可谓是“委婉称呼”的妙用:
由于对这些年轻的犯人既不能称“同志”,又不便直接称“……罪犯”。
因此,使用这种委婉的称呼既明确了对方的身份,又起到了缩短双方心理距离的作用。
在向学生表达一些否定性的意见时,教师如果能使用委婉的技巧,就会使学生更容易愉快地接受。
以下列举几种具体做法:
(1)使用一些语气词
用“吗、吧、啊、嘛”等语气词,可以使人感到你的说话口气不那么生硬。
试比较:
你不要强调理由!
你不要强调理由嘛!
快对老师说实话!
快对老师说实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