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及其各阶段的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9087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及其各阶段的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及其各阶段的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及其各阶段的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及其各阶段的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及其各阶段的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及其各阶段的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及其各阶段的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及其各阶段的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及其各阶段的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

3.1.1.1全面收集预查区内各类地质资料,编制综合性基础图件。

3.1.1.2全面开展区域地质踏勘工作,测制区域性地质构造剖面,实地了解成矿地质构造背景条件。

3.1.1.3全面开展区域矿产踏勘工作,实地了解矿化特征,并开展区域类比工作。

3.1.1.4择优开展物探、化探异常三级查证工作。

3.1.1.5运用GIS技术开展综合研究工作,对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进行预测和总体评估,圈定成矿远景区。

3.1.1.6条件具备时对矿化地段估算3342资源量。

3.1.1.7编制区域和矿化地段的各类图件。

3.1.2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

3.1.2.1全面收集成矿远景区内的各类资料,开展预测工作,初步提出成矿远景地段。

3.1.2.2全面开展野外踏勘工作,实际调查已知矿点、矿化线索,蚀变带以及物探、化探异常区,了解矿化特征,成矿地质背景,进行分析对比并对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进行总体评价。

3.1.2.3在全面开展野外踏勘工作的基础上,择优对物探、化探异常进行三-二级查证工作,择优对矿化线索开展探矿工程施工。

3.1.2.4提出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的总体评价结论。

3.1.2.5提出新发现的矿产地,可供普查的矿产地。

3.1.2.6估算矿产地3341和3342预测资源量。

3.1.2.7编制远景区及矿产地各类图件。

3.2预查工作要求

3.2.1资料收集及综合分析工作

3.2.1.1全面收集工作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专题研究等各类资料,编制研究程度图。

对已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3.2.1.2对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工作,根据不同矿产类型,编制区域岩相建造图,区域构造岩浆图,区域火山岩性岩相图等各类基础图件。

3.2.1.3对区域物探资料进行重磁场数据处理工作,推断地质构造图件以及异常分布图件。

3.2.1.4对区域化探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工作,编制数理统计图件以及异常分布图件,开展地球化学块体谱系分析、编制地球化学块体分析图件。

3.2.1.5对区域遥感资料进行影象数据处理,编制地质构造推断解释图件。

3.2.1.6对矿产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编制矿产卡片以及区域矿产图件。

3.2.1.7运用GIS技术,对上述资料进行综合归纳,编制综合地质矿产图,作为部署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图件。

3.2.2固体矿产预查工作,必须以野外调查工作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相结合。

野外调查工作包括区域地质踏勘工作,区域矿产踏勘工作,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物探、化探异常查证、矿点检查工作;

室内研究包括已有地质资料分析,综合图件编制,成矿远景区圈定、预测资源量估算等工作。

3.2.2.1区域地质踏勘工作

一般情况下,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1:

250000区调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

250000区调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

250000区调工作。

一般情况下,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1:

50000区调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

50000区调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

50000区调工作。

区域地质踏勘工作是预查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无论是否已经完成区调工作都要精心组织落实,一般情况下部署一批能全面控制区内区域地质条件的剖面,进行踏勘工作,踏勘时应进行详细的路线观察编录,并绘制路线剖面图,对重要地质体布置专题路线观察。

通过区域地质踏勘工作,实地了解主要地质构造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条件。

3.2.2.2区域矿产踏勘工作

区域矿产踏勘工作是预查工作的关键基础工作,一般情况下,工作区内都有一定数量的矿化线索、矿化点、矿点、物探、化探异常区,因此必须全面开展踏勘工作,对不同类型的矿化线索,都必须进行现场踏勘。

对有较多工作程度较高矿产地的地区,应经过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代表性矿产地进行全面踏勘,详细了解矿化特征,成矿地质背景,工作程度,以往评价存在问题等情况,修订原有的矿产卡片。

对已有成型矿床的远景区,必须开展典型矿床的野外专题调查工作,通过实地观察,详细了解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找矿标志等资料,以便指导远景区总体评价工作。

3.2.2.3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一般情况下,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1:

200000-1:

500000地球物理(包括航空或地面)、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

500000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

500000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一般情况下,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1:

50000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

50000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

50000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必要时应单独立项开展1:

50000地球物理勘查工作。

对重要矿化地段,重要物探、化探异常区,以及开展物探、化探异常二级查证的地区应部署大比例尺(一般1:

25000-1:

10000)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对部署钻探工程的地区,必须作地球物理精测剖面,地球化学加密剖面。

对钻探工程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应开展井中物探工作。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选择有效方法。

3.2.2.4遥感地质调查工作

遥感地质调查工作应贯穿于预查工作的全过程,收集资料及综合分析工作阶段,应选用合适的遥感影象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制作同比例尺遥感影象地质解释图件。

野外踏勘阶段,必须对遥感解释进行对照修正,最大限度地通过野外踏勘,提取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与成矿有关的信息以及确定矿产远景地段。

室内综合研究阶段,应利用遥感资料提供成矿远景区,优化普查区,提供矿化蚀变地段。

3.2.2.5矿产地检查和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工作

经过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踏勘,区域矿产踏勘,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综合分析及数据处理工作,对具有成矿远景的矿产地或矿化线索以及有意义的物探、化探异常开展检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草测大比例尺地质矿产图件,开展大比例尺物探、化探工作,布置少量探矿工程。

了解远景地段的矿化特征,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者提出可供普查的矿产地。

对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工作,按照异常查证有关规定执行。

3.2.2.6 

探矿工程

预查阶段的探矿工程布置,要求达到揭露重要地质现象和矿化体的目的。

槽井探、坑探和钻探等取样工程应布置在矿化条件好,致矿异常可能性大或追索重要地质界线的地段。

探矿工程的布置需有实测或草测剖面,使用钻探手段查证异常时,孔位的确定要有实际依据,一旦物性前提存在,应用物探有关勘查方法的精测剖面反演成果确定孔位、孔斜和孔深;

在围岩地层和矿层中岩矿芯采取率要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3.2.2.7采样和化验工作

预查工作必须采集足够的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相关的各类分析样品,各类采样、化验工作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3.2.2.8工程编录工作

野外编录工作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3.3 

预查工作提交成果

3.3.1预查地质报告及附表、附件

3.3.1.1预查地质报告主要内容

工作目的和任务

自然地理及经济条件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

预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预测资源量估算

3.3.1.2附表、附件

样品登记和分析结果表,预测资源量评价数据表(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或面积、体积计算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各类数据表,物化探异常登记表和异常查证结果表,探矿工程一览表,生产矿井、老硐、民采坑道等资料汇总表,质量验收资料,插图图册、照片图册,新发现矿产地和可供普查的矿产地登记表,重要的原始资料清单,有关批复文件。

3.3.2主要图件

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实际材料图、地质矿产图、物化探参数图、物化探推断成果图、遥感解释图、地质和工程剖面图、成矿预测图、预测资源量估算图、地质工作部署建议图、工程编录图等。

3.3.3数据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查明矿产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

探明的

控制的

推断的

预测的

经济的

可采储量

(111)

基础储量

(111b)

预采储量

(121)

预可采储量

(122)

(121b)

(122b)

边际经济的

基础储量

(2M11)

(2M21)

(2M22)

次边际经济的

资源量

(2S11)

(2S21)

(2S22)

内蕴经济的

(331)

(332)

(333)

(334)?

注:

表中所用编码(111-334)

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

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

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四、普查阶段

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普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设计编审、野外施工、野外验收、普查报告编写、评审验收、资料汇交等程序。

4.1地质研究程度

4.1.1地质研究:

在预查工作和搜集区内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视研究程度和实际需要开展地质填图工作。

对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及变质作用等基本特征的查明程度,应达到相应比例尺的精度要求。

全面搜集区内各种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注重搜集和研究区内与矿体(点)形成有内在联系的成矿地质条件资料进行分析。

与沉积有关的矿产应着重搜集研究沉积环境方面的资料及含矿岩层(系)的产出、层位、层序和岩石组合等资料;

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矿产应着重搜集研究岩石类型、围岩及接触关系、蚀变特征等方面的资料;

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产应着重搜集研究变质作用及其产物的物质组成和空间展布等方面的资料;

对主要(控矿)构造应大致查明其性质、规模、分布及与矿化的关系。

4.1.2矿产研究:

依据区内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重砂矿物、遥感影像特征,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已有矿产资料、矿山生产资料的矿化类型、蚀变分带、分布特点、大致查明矿体的展布特征、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矿石品位、有关物理化学性质及有害组分含量。

对重点解剖的主要矿体(点),充分运用区域成矿规律和新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指导区内的找矿工作。

注重综合评价,应了解共、伴生矿产及其品位和质量,并研究其分布特点。

4.1.3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顺便了解与矿山开采有关的区域和测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矿化强度大、拟选为详查的地区,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地下水丰富时,应适当进行水文地质工作,了解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及与矿体(点)的关系、近矿岩石强度等。

4.1.4矿石加工技术选冶性能试验:

对已发现矿产应与同类型已开采矿产的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嵌布特征、粒度大小、品位、有害组分等进行类比,并就矿石加工选冶的可能性作出评述;

对无可比性的矿石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加工技术性能试验。

对有找矿前景的全新类型矿石,应先进行专门的矿石加工技术选冶性能试验研究,为是否需要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4.2普查的控制要求

普查工作重在找矿,要求对整个普查区的矿产潜力做出评价。

通过对面上工作各种资料的全面综合分析研究和对矿体(点)进行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了解矿石质量和利用可能性,有依据地估算矿产资源的数量,最终提出是否具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4.2.1普查阶段一般应填制1:

5万地质图,地质条件复杂、测区范围小、找矿前景大时可填制1:

2.5万地质图。

对矿化明显的局部地段,为满足施工工程、控制矿体(点)、估算矿产资源数量的要求,可填制1:

1万~1:

2000地质简图。

4.2.2对发现的矿体,地表用稀疏取样工程、深部有极少量控制性工程证实,大致控制其规模、产状、形态、空间位置,并分别详细记录矿体实测和有依据推测的规模、长度、厚度及可能的延深。

4.3普查技术方法

4.3.1测量工作:

必须按规定的质量要求提供测量成果。

工程点、线的定位鼓励利用GPS技术,提高测量工作质量和效率。

4.3.2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地质图比例尺,无相应地形图时可使用简测地形图。

地质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已有的不能满足普查工作要求的地质图,可据普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或搜集资料进行修编。

4.3.3遥感地质:

要充分运用各种遥感资料,对区内的地层、构造、岩体、地形、地貌、矿化、蚀变等进行解释,以求获得找矿信息,提高普查工作效率和地质填图质量。

4.3.4重砂测量:

对适宜运用重砂测量方法找矿的矿种,应开展重砂测量工作,测量比例尺要与地质填图比例尺相适应。

对圈定的重砂异常,根据需要择优进行检查验证,作出评价。

4.3.5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

应配合地质调查先行部署,用于发现找矿信息,为工程布置、资源量估算提供依据,根据普查区的具体条件,本着高效经济的原则合理确定其主要方法和辅助方法。

比例尺应与地质图一致,对发现的异常区应适当加密点、线,以确定异常是否存在和大致形态。

对有找矿意义的物探、化探异常,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和筛选,择优进行大比例尺的物探和(或)化探工作,进行二~一级异常的查证。

当利用物探资料进行资源量估算时,应进行定量计算。

验证孔和普查孔应根据具体地球物理条件,进行井中物探测量,以发现或圈定井旁盲矿。

4.3.6探矿工程:

根据已知矿体(点)的信息和地形、地貌条件,各类异常性质、形态、地质解释特征,及技术、经济等因素合理选用。

探矿工程布设应选择矿体和含矿构造及异常的最有利部位。

钻探、坑道工程,应在实测综合剖面的基础上布置。

4.3.7样品采集、加工:

样品的采集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足够的代表性。

普查阶段主要采集光谱样、基本分析样、岩矿鉴定样、重砂样、化探样及物性样等。

有远景的矿体(点)还应采取组合分析样、小体重样等。

必要时采集少量全分析样。

样品的加工应遵循切乔特公式(Q=kd2)的要求,K值可取经验值。

样品加工损失率不大于3%,砂矿样品应由合格的淘洗工在现场使用能回收尾砂的容器中进行。

对尾矿砂要反复淘洗,所得重砂合并为一个基本样品。

基本分析样依据矿种和探矿工程的不同,选择经济合理的取样方法,坑探工程一般应采用刻槽取样的方法,刻槽断面一般为10厘米×

3厘米或10厘米×

5厘米,不适宜刻槽取样的矿种应在设计中规定;

钻探工程的矿心样应用锯片沿长轴二分之一锯开,取其一半做样品,不得随意敲碎拣块,确保分析结果能反映客观实际。

取样规格要保证测试精度的要求,样品的实际重量用理论重量衡量时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4.3.8编录:

各种探矿工程都必须进行编录。

探槽、浅井、钻孔、坑道要分别按规定的比例尺编制。

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可另外放大表示,文图要一致,并应采集有代表性的实物标本等。

地质编录必须认真细致,如实反映客观地质现象的细微变化,必须随施工进展在现场及时进行。

应以有关规范、规程为依据,作到标准化、规范化。

4.3.9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

要贯穿普查工作的全过程。

对获得的第一性资料数据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进行科学的处理,对获得的各类资料和取得的各种成果应及时综合分析研究,结合区内或邻区已知矿床的成矿特征,总结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进行成矿预测,指导普查工作。

4.4普查工作提交成果

4.4.1普查工作地质报告及附件、附表

4.4.1.1普查地质报告主要内容:

工作目的任务及完成情况;

普查区范围、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状况;

普查区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普查区地质特征:

阐述其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

普查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解释推断意见:

阐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特征;

物探、化探异常描述及验证结果;

物探、化探推断(或圈定)矿体的意见。

普查区矿产特征:

矿化带(点)的分布特征、矿体产出特征、矿石质量等;

新发现的矿产地、可供详查的矿产地;

普查区含矿性总体评价;

普查技术方法及质量评述:

地形、工程测量、地质填图、遥感地质、物探、化探、探矿工程、重砂测量、取样与加工、分析测试、资料编录;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内蕴资源量(3341)估算(参数确定、估算原则、估算方法的选择及结果);

4.4.1.2附件、附表:

地质勘查许可证及工作任务书等,资源量估算指标,矿石可选性或加工技术性能试验资料,地质工作质量验收材料,样品化学分析表,样品内外检结果计算表,有关岩、矿石物性测定表,水文地质调查表,推断的资源量估算表。

4.4.2主要地质图件

研究程度图,地形地质图,实际材料图,各种异常图,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推断图,矿产及预测图,主要矿体图件,资源量估算图,其它必要图件。

五、详查阶段

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详查工作按照GB/T13668规定的立项论证、设计审查、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四个程序进行。

5.1地质勘查程度

通过:

1∶10000~1∶2000地质填图,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

对矿床开采可能影响的地区(矿山疏排水水位下降区、地面变形破坏区、矿山废弃物堆放场及其可能污染区)开展详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基本查明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

选择代表性地段对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及矿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初步确定矿床充水的主(次)要含水层及其水文地质参数、矿体围岩岩体质量及主要不良层位,估算矿坑涌水量,指出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

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复杂性作出评价。

在详查区内,依据系统工程取样资料,有效的物探、化探资料以及实测的各种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料量,或经预可行性研究,分别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

为是否进行勘探决策、矿山总体设计、矿山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供依据。

详查阶段只探求C、D级储量,对大型、特大型矿床,C级储量应占C+D级储量的15~20%,中型矿床为10~15%其中形态简单的去上限,小型矿床一般为5~10%;

对复杂的小型矿床,通过加密工程仍难以探求C级储量的,可只求D级储量。

5.2详查的控制要求

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和研究,易选的矿石可与同类矿石进行类比,一般矿石进行可选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难选矿石还应作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饰面石材还应有代表性的试采资料。

直接提供开发时利用,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设计的要求。

另外,尽可能圈出矿体边界。

5.2.1详查阶段一般应填制1:

10000~1∶2000的地质图,地质条件复杂、矿体规模小必要时可填制1:

500地质图。

5.2.2通过系统的取样工程、有效的物探、化探工作,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基本控制了主矿体的矿体特征、空间分布,基本确定了矿体的连续性;

基本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

对可供综合利用的共、伴生矿产,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

5.3详查技术方法

5.3.1地质填图

以矿床(体)地表地质特征为依据,测制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和剖面图。

矿区地形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0~1∶10000,矿床(体)地形地质图比例尺一般为1∶2000,个别小或复杂的矿床(体)还应测制1∶500地形地质图。

通过填图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及矿体分布规律,指导布置勘查工程。

在填制矿床(体)地质图是,对矿体分布地段覆盖区的重要地质界线,必须用槽、井探工程揭露。

所有工程、地质观测点均应用全仪器法测定。

对见矿工程还必须测定坐标。

地质观测点的数量与布设,应结合矿床(体)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而定。

地质填图的质量要求,应满足各种比例尺相应的要求。

5.3.2物化探工作

选用有效的地面、井中物化探方法,对盲矿体构造等提供地质矿产信息。

发现矿致异常还应对其加以检查、验证评价。

5.3.3探矿工程

槽井探矿工程:

用于系统揭露地表地质界线,控制矿体在地表及浅部的位置,控矿工程应揭穿矿体顶、底板,必要时还可使用沿脉槽。

坑探工程:

一般布设在可能的首采区、高级储量区。

坑道掘进尽量在脉体内进行。

当矿体较厚时,用穿脉揭穿。

钻探工程:

是控制矿体延深变化的主要探矿手段,钻孔孔径以满足地质工作要求为准。

样品采取、加工、测试

原始编录、综合整理、报告编制

5.4储量计算

详查阶段探求的储量为C、D两级。

5.5矿床的技术经济评价

5.5.1根据矿区的储量和自然、经济地理条件,结合国家的开发政策,规划,分析矿区工业开发的内外部条件,论证转入勘探的可行性。

5.5.2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