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904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docx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一

高中生物综合测试

(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复制和K+在导管中的运输都与蛋白质无关

B.主动运输过程中的载体蛋白质分布在细胞膜的两侧

C.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核内的DNA不同,蛋白质也不相同

D.某蛋白质分子由四条肽链组成,含有m个氨基酸,每个氨基酸相对平均分子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a-18m+72

解析:

A错:

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等酶的催化,K+在导管中是随着水分运输进行的,与蛋白质无关;B错:

主动运输过程中的载体蛋白质将相应的物质从膜一侧运输到另一侧,是一种跨膜蛋白质;C错:

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核内的DNA相同,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组织细胞产生的蛋白质不同;D正确:

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失去水分子数×18=ma-18×(m-4)=ma-18m+72。

答案:

D

2.一种被叫做李斯特氏菌的致死性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

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该菌使人类细胞膜变形,这种现象建立在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上

C.该菌进入人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内吞作用

D.控制人类Tuba蛋白和该菌InIC蛋白合成的基因,结构上是相同的

解析:

A错误:

每种生物个体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由于李斯特氏菌是有细胞结构的细菌,因此其遗传物质只有一种,是DNA;B错误:

细胞膜变形是因为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和磷脂大多是运动的,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人类细胞是真核细胞,控制Tuba蛋白合成的基因结构特点为编码区是间隔不连续的,而该菌是原核生物,其基因的结构特点为编码区是连续的。

答案:

C

3.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下列有关人体内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共同调节以维持血糖的相对平衡,其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B.血糖在满足氧化分解供能的前提下,可以合成糖元和转化成非糖物质

C.由于在调节血糖方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所以,一种激素增加,必然导致另一种激素的减少

D.糖尿病病人也可能血糖正常,尿液中不含糖;正常人也可能血糖偏高,尿液中含糖

解析:

A、B两个选项,比较容易判断是正确的。

C选项,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但胰高血糖素增加,胰岛素也增加。

D选项,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正常,尿液中不含糖;正常人如果一次性摄入大量的糖,或者肝脏、肾脏等器官出现暂时性病变,也会出现血糖偏高,尿液中含糖的情况。

答案:

C

4.如图是与生命活动相关的几种能源的关系图解(磷酸肌酸是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特殊高能化合物,它在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之间起着缓冲作用。

在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等组织的细胞中大量存在)。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X代表三磷酸腺苷

B.进行a或f生理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C.在高等动物体内当X大量消耗时可发生g过程

D.在高等动物体内e过程的产物除CO2和H2O外,还可能有酒精、乳酸等

解析:

图示为几种能源的关系图解,葡萄糖的氧化分解(e)、光合作用的光反应(d)、磷酸肌酸的分解(g)均可形成ATP,所以图中X为ATP,A正确;a为光合作用,f为化能合成作用,进行a或f生理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B正确;当高等动物体内ATP大量消耗时,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中的能量可转移给ATP,C正确;在高等动物体内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分解产生CO2和H2O,无氧呼吸则产生乳酸,不会产生酒精,D错误。

答案:

D

5.如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解析:

由图甲知,刺激C处均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而D处的后变化,A错误;乙图中F为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前膜,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化学递质。

由于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突触间隙向突触后膜传递,所以B、D错误;③中的化学递质通过外排作用释放到②中,故C正确。

答案:

C

6.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及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使血液中激素维持相对稳定

B.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内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

C.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内环境稳态失调

D.目前可利用DNA探针检测出人体内环境中的各种病原体

解析:

血液中激素含量的多少是通过激素分泌来实现的,而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A正确;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如温度和pH等都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并不是所有的酶促反应速率都加快,有的会减慢,甚至停止,B错误;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错误;不能利用DNA探针检测出人体内环境中的各种病原体,可以快速检测肝炎病毒,但HIV病毒的遗物质是RNA,不能用DNA探针检测,D错误。

答案:

A

7.下列关于固氮微生物根瘤菌与圆褐固氮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固氮获得氮素,根瘤菌通过豆科植物光合作用获得有机物

B.根瘤菌和圆褐固氮菌的固氮产物、代谢类型、固氮基因结构、生态环境成分均相同

C.根瘤菌固定的氮素可直接被植物体吸收,而圆褐固氮菌固定的氮素需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才被吸收

D.根瘤菌固氮需与相应豆科植物共生,而圆褐固氮菌不需要与植物共生,自生即能固氮

解析: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互利共生,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给豆科植物供氮,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给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根瘤菌和圆褐固氮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不同,根瘤菌为消费者,而圆褐固氮菌为分解者。

答案:

B

8.某基因型为Aa的植物(2N=20)个体发育中,受精卵及受精极核中DNA均用32P标记,在种子形成过程(原料31P)中,当受精卵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受精极核恰分裂形成16个胚乳核,则此时受精卵分裂性质及此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胚乳核的基因型可能为()

A.减数分裂40AAa或Aaa

B.有丝分裂40AAa或aaa

C.减数分裂20AAA或aaa

D.有丝分裂20AAa或Aaa

解析:

受精卵中DNA均用32P标记,其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40条,此时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有20条。

答案:

D

9.将基因型为CcDd的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甲,对试管苗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植株乙。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

B.在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水、无机盐和动物血清等物质

C.为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等植物激素

D.植株乙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CD、Cd、cD、cd

解析:

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A错误;在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水、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等物质,B错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可促进细胞分裂及生长,C正确;试管苗甲可能的基因型有CD、Cd、cD、cd,秋水仙素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的基因型可能为CCDD、CCdd、ccDD、ccdd,D错误。

答案:

C

10.不少人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如图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间的识别依赖于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清除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读图。

细胞免疫主要是指通过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免疫反应过程。

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故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细胞识别依靠糖蛋白。

T细胞成熟于胸腺,效应T细胞释放出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抗体是效应B细胞释放的。

答案:

A

11.下图为某高等植物体细胞内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图,据此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该植物自花受粉后,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为1/4,在不同于亲本的子代个体中,杂合体占新类型的比例为2/3

B.一般情况下,该个体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4种

C.若该植物的一个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基因型为AaBb

D.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

1:

1:

1,则其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aabb

解析:

A错:

该植物自花受粉后,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和aabb,所占子代比例为(1/4×1/4)×4=1/4,不同于双亲的新个体基因型为A_bb、aaB_、aabb,占子代个体比例为(3/4×1/4)×2+(1/4+1/4)=7/16,其中杂合体为Aabb、aaBb,占子代个体的比例为(1/2×1/4)×2=1/4,则杂合体占新类型的比例为1/4÷7/16=4/7;B错:

若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种;C正确:

嫁接后接穗的基因型不变,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基因型与接穗相同,仍为AaBb;D错:

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

1:

1:

1,则两对基因为测交方式,亲本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也可能是Aabb、aaBb。

答案:

C

12.科学研究表明过敏反应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某同学的父母对海鲜都严重过敏,那么下列关于该同学食用海鲜后体内发生的免疫学变化及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产生过敏反应,也可能不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与细菌侵入人体后产生的抗体化学本质不同

C.由于过敏反应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所以过敏反应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D.若发生过敏反应,则该同学体内组织胺含量会明显下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过敏反应的相关内容。

虽然该同学极可能对海鲜过敏,但是过敏反应一般发生于第二次接受同一过敏原刺激时,根据题意不能判断这是该同学第几次接触过敏原,故其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也可能不发生过敏反应。

所有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过敏反应不是自身免疫病。

若发生过敏反应,则过敏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导致细胞产生较多的组织胺,从而改变血管的通透性,进而引起水肿。

答案:

A

13.如图是测定植物蒸腾速率的装置图,广口瓶中装满了水,实验条件适合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不考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一段时间后,测得玻璃管内液面发生的变化,根据刻度变化量算出质量变化值为a,同时获得天平读数的变化值为b,对该实验的相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A.a和b中,表示蒸腾作用失水量的是b

B.因植物吸收的水分用于蒸腾作用散失,故a等于b

C.炎热夏季,该植物测得的a值和b值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