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8753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健康重庆”最基本的要求是城市管理、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促进市民体质、生理和心理等几方面健康发展,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使城市形成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和健康社会协调组合的有机体。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健康的基本条件,一个人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又必须从小做起。

璧山县璧泉小学校地处重庆市郊,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经济、体制等原因,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偏低,与城市小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受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学校,他们的知识基础、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思维方式、尤其是健康知识、健康意识、健康习惯都存在很多问题。

我校学生家长大部分是打工一族,他们的生活环境、生存状况较差,文化水平、认知结构、思想意识相对落后,又由于工作繁忙,他们对孩子的监管、教育十分缺乏。

因此,我校学生来自家庭的教育比较少。

另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不得不接受隔代教育或被寄养在亲戚家。

这些孩子的健康现状如何,生理、心理是否存在问题,如何对他们进行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

这一系列问题如何在近期内有效解决?

农村小学生的健康现状究竟如何?

健康的生活习惯该如何培养?

有哪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就成为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因此,为了实现市委市府提出的“健康重庆”和市教委提出的“健康校园”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我校农村小学生存在的健康现状问题,我们提出了对璧山县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的调查和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拟开展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子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关注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国内外教育界、心理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戴传文等(2O07)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深圳市高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深圳市高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存在各种问题,其中心理问题、吸烟和成瘾性药物使用、不健康饮食方式比较突出。

并且各种健康行为的发生状况年级差异显著。

王爱婷、谢为民(2003)通过自制中学生健康现状调查表对濮阳市中学生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分别有75.42%和68.75%的学生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精神压力大是影响自己健康的主要因素。

何红等(2O08)对广州市越秀区5709名小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区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视力不良发生情况存在性别差异。

郭亚文等(2O06)对上海市静安区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乱穿马路、交通违规、打架是学生最常见的危险行为,吸烟问题在职校学生中更为突出,不合理营养、缺乏锻炼、沉迷网络是最常见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庆市卫生局(2009年9月)发布了市青少年健康状况及评价指标,针对7-18岁青少年的形态机能素质、生理健康、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心理活动发生展开评价。

综合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当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体育运动不足、学业压力过大、健康观念淡薄、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

但是,目前对中小学生健康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对中小学生健康问题的单项研究较多,而将中小学生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原因及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相结合的综合性整体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农村小学生的健康现状的调查及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就更显薄弱。

三、研究思路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健康

健康,首先是指人的健康,既包括一个人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更包括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性上的良好状态。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到底取决于体质、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本课题研究中的健康主要是指中小学生的形态机能素质、生理健康、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心理活动发生等的良好状态。

2.健康生活习惯

古今中外教育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青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孔子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18世纪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打过一个比方,他说,好习惯是在人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大笔钱,一个人毕生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的无法偿还清的债务,它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它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它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习惯是人生之基,习惯是看似小事的大事,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身体的好坏,生命的长短。

好的习惯则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成就一个人的未来;

坏的习惯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毁灭一个人一生的幸福。

一个人习惯的养成,是从小就开始的。

少年儿童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因为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行为方式还没有定型,喜欢模仿,可塑性很强,因此,只要对中小学生加强正确的培养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就能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在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习惯一般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习惯等。

近几年来,众多学者和科研机构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已有过很多的研究,也。

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绝大多数都是注重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贯等的研究,对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研究却比较少。

事实上,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其他习惯养成的基础,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活习惯都不好,其他习惯就很难养成。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和学生家长,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本不重视学生是否饭前饭后洗手,是否常换衣服常洗澡,是否常剪指甲常理发,是否坚持喝奶吃蛋,是否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等,从而出现中小学生近视、肥胖增多,发育不良,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有研究表明,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却不见了,幼儿园的小朋友知道洗了手要关上水龙头,而高中生却不知道;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知道见到老师和参观者会主动打招呼,高中生对老师和客人却视而不见。

调查显示,62.5%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坚持“早睡早起”,而更多的中高年级学生却“早睡晚起”、“晚睡晚起”。

重庆雅明健康咨询中心从2O09年2月起通过对重庆北部新区7689名中小学生骨龄、身高等测试发现,74.11%的学生未达到全国同骨龄平均身高,发育提前的学生达到37.48%。

因此,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的健康现状,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对于建设“健康重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所指的健康生活习惯,主要是指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劳动习惯、睡眠习惯、作息习惯以及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行为等。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的健康现状,增强农村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2、帮助农村小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及行为习惯、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

3.总结我校开展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探索、改进和完善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加强对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营造齐抓共管、习惯共同培养的健康教育环境。

(三)研究内容

1.重庆市璧山县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2.重庆市璧山县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研究:

(1)重庆市璧山县农村小学生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探悉;

(2)重庆市璧山县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经验与对策。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璧泉小学全体农村小学生,确定小学1年级和3年级重点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研究。

(2)问卷调查法:

通过规范的行为检测量表和现代医学检测仪器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和身体健康状况如骨龄、身高、视力、营养状况等进行调查和检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指导。

(3)经验总结法:

针对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典型经验,完善研究设计,推广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

在实际操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以校为本,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解决培养的实际问题,从而获得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

此外还有对比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

(五)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

璧山县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调查及健康教育、健康生活习惯培养和不良生活习惯的矫正、传染病的预防等。

2.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

如何建立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训练基地。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

注重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的调查和建立农村小学生健康管理档案,对学生实施长效教育与训练机制相结合。

四、研究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健康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实践性原则。

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创设各种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自觉感悟、主动修身,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正面教育的原则。

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配合,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

(四)知行统一的原则。

认知和行为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并达到知行统一之目的。

(五)创造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要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验,要多鼓励参研教师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探索,并有自己的研究特色。

五、研究周期及步骤

研究周期为三年,即2009年6月一2013年1O月。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09年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研究组,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2、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锁定课题研究的中心和重心;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3年6月)

1、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讨、交流制度;

2、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进行璧山县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和学生生理、心理素质检测,全面实施研究方案,并逐步深入,全方位推进,边研究边总结。

第三阶段:

经验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对整个课题资料进行最后的整理,总结研究经验,收集论文,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测查报告,申请课题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发放问卷,调查研究

首先对我校一、三年级学生的健康现状(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生活、学习习惯进行问卷摸底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找出当前我校农村学生健康现状和生活学习习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原因;

撰写调查报告。

(二)定期体检,建立档案

为观测农村而儿童的身体健康现状和发育情况,课题组申请,定期对被调查学生进行体检,对他们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血压、视力、龋齿等情况进行检测,建立个人档案,密切关注他们的发育情况。

(三)测骨龄,分析发育状况

课题组邀请重庆市雅明健康中心的专家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了免费的骨龄测试,通过骨龄分析,了解农村儿童的身高发育情况,从而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并联系家长,要求他们配合学校,给孩子合理营养,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四)搜集材料、汲取理论

设置四个档案盒(问卷分析、学习资料、典型个案、成果资料),随时随地准备收集过程资料,购买阅读儿童健康方面、良好习惯培养方面的研究资料,网上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动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并积极听取专家讲座。

(五)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1、建立健康观察站

指定课题组教师建立校园健康观察站,定期开展身体健康调查、好习惯培养、心理疏导等活动,让学校成为农村儿童温馨的成长家园,让他们的健康得到更切实的保障,让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得到改变,好习惯得以培养并不断强化、巩固。

2、建立农村儿童“关注健康、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自主管理模式

通过开展“我能行”活动,引导农村儿童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

引导农村儿童逐步形成“我的健康我负责”的自主管理模式;

引导他们自我控制、自我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从而逐步形成自觉、自律的健康的行为习惯。

3、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学校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发放宣传资料、组织讲座、读健康书报、开展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卫生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为农村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4、坚持上好体育课和健康课

坚持上好每周4节体育课,每两周1节健康教育课,并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健康教育地方教材,校本课程,确保学生上好健康教育课,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5、注重常规教育,坚持“日查周结月评”

平时,我校注重抓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健康的卫生习惯;

还注重短期训练,强化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矫正个别不良习惯。

为了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在学校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月评”的常规教育活动,坚持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6、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加强对学校环境设计、教学设备、运动场地、校舍、教室的采光照明和课桌椅等进行卫生临测监管,督促学校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建。

如:

校训上墙,楼梯口设置文明警示语,公共场所和生活场所悬挂卫生规范要求,开展卫生教室、卫生寝室、卫生小标兵评比,展示学生作品,美化绿化校园,通过耳濡目染,使培养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促进学生健康习惯的形成。

7、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课题组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帮助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强化心理健康服务,实现“膳食合理,运动适量,睡眠充足,心理平衡”的目标。

8、完善校医室

为共同搞好农村小学生健康教育,课题组加强了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密切配合,争取到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的大力支持,完善了校医室,配备了保健教师,并在业务上定期培训。

同时争取到健康教育经费和校医室医药卫生用品经费的落实。

9、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现状和心理健康

由于我校部分学生的家长在外地打工,这些留守儿童的健康现状更令人担忧,他们的生活、学习习惯更差。

有相当多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完全忽视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孩子的性格孤僻内向,身体不好,学习成绩差,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更差。

为此,我们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

学生给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倾诉自己的烦恼,表达自己的愿望。

同时联系家长,要求他们对学生的书信要进行回复,在信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由此,留守儿童的良好生活习惯得到培养、心理健康得到保证。

10、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定期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设计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真切地体会健康生活的观念,改正不良生活、学习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六)理论总结,申请结题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

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璧山县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调查年度报告(2009、2010、2011)

2、璧山县农村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报告。

3、研究论文集。

4、璧山县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行动指导方案。

5、璧山县农村小学生健康检测中心和健康教育训练基地。

通过课题组所有成员的艰辛努力,三年来,课题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课题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2010年12月,在重庆市首届“雅明杯”中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培养优秀主题活动方案评比中,蒲大利老师撰写的《我会整理书包》获一等奖;

吴岳芹校长的《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活动方案》、伍安平老师的《远离垃圾食品,选择健康生活》荣获二等奖;

李兰老师《好习惯伴我行》、林科惠老师《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巫兰《养成“四勤”,健康快乐》、蒲大利的《吃好饭》荣获三等奖。

段世兰老师的《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等撰写的活动方案荣获优秀奖。

在重庆市首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优质课大赛中,袁凤老师执教、王坤洪、吴岳芹指导的《生活中的陌生人》荣获赛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获二等奖;

朱义老师的《感恩的心》在我县组织的健康教育赛课上荣获二等奖。

在第六届全国儿童艺术展演暨“魅力校园”六一晚会节目征集活动中,吴岳芹、曾维淑指导的《做有志少年》分别荣获国家级、县级一等奖。

在“第三届西师版课标教材优秀教案、论文、课件评选活动”中,吴岳芹的《介绍我自己》荣获一等奖。

2011年,璧山县中小学“优质心理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设计竞赛中,汪华超荣获三等奖。

在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比赛中,彭清颖、周佳颖、卢光林同学获国家级三等奖、市级三等奖、和县级二等奖;

谭俊杰、曹义、邓晓霞、巫兰老师获指导三等奖;

在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光辉的旗帜”读书实践征文比赛活动中,巫兰老师获指导三等奖。

在2011年“争做环保卫士,共建森林重庆”少儿书信比赛中杨睿琪、曾艳同学获县级三等奖,谢平老师、杨富君老师荣获指导三等奖。

的论文《XXXXXX》荣获X等奖,XXX老师的论文《XXXXXXX》荣获X等奖,XXX老师的论文《XXXXXXXX》和XXX老师的论文《XXXXXXX》荣获一等奖。

更可喜的是,本课题研究还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提升,使教研成果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学生养成了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提升了综合素质。

1、通过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自觉意识,树立了“健康第一”的理念,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认真上好健康课,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

还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更高的认识,为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一定基础。

2、通过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有效制止了由社会、家庭等部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良生活习惯。

尤其是试点班级的生活习惯相比其他班级较优秀。

在每次的评比中,试点班级的成绩是最好,这为其他班级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校园育人环境有了空前的改善。

3、通过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等更趋于健康,试点班级已带动全校基本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校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4、通过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校内买零食、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说脏话、打架事件已明显减少,校外上网、吃三无食品、毫无节制看电视、玩游戏等行为大大减少,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肯定。

5、试点班级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已被其他班主任采纳,试点班级学生的一些日常行为已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全校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先后被评为县、市文明单位,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又促进了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生的近视率得到控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积极向上。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比如部分学生不良生活习惯根深蒂固,身体发育状况堪忧;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

宣传力度不足,社会配合不够;

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影响教育合力等;

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性不足;

教师的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经济上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课题研究辅助教育实践的实效性。

2、今后的设想

争取得到社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认可,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把减负提质落到实处;

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尤其是心理辅导咨询方面的学习;

建设农村儿童健康活动中心;

建设农村儿童生活服务站;

更深入健康课题研究;

编著健康生活工作手册等。

重庆市璧山县璧泉小学校

二0一三年一月

参考文献:

何云山:

《“重庆市中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XX文库《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报告

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在校学生8——12周岁的共312人。

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12份,收回有效问卷308份。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的饮食习惯方面

1、吃早餐的问题

表1你每天都吃早餐吗?

每天吃有时吃一般不吃

76.6%18.8%4.6%

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坚持吃早餐,只有极少数学生不吃早餐。

2、你吃零食吗?

表2你吃零食吗?

经常吃有时吃一般不吃

34.4%54.4%11.1%

从表2可看出,爱吃零食的学生比较多,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