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821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docx

《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docx

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

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

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

蒙山居士

我们已经清楚,鼻炎是外邪内伏为因,而正气不足为本。

所以其治疗思路非常简单,就用六经辨证。

扶三阴之阳气,祛内伏之邪气。

急性鼻炎其实就伴随在感冒症状里,因此,就当成感冒来治即可。

我已经写过数篇相关的文章,其所用之方多属经方,疗效确切,一两剂即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细细地参看一下。

大凡久患鼻炎,必是三阴体质。

阳气素虚,无力祛邪。

所以,治本之道在于要先扶三阴之阳气。

在扶阳的基础上,配合开表、通窍、温通诸药即可。

太阴体质者,中焦阳气不运,清阳不升,其表现为面色青白,腹胖易泻,消化不良,体质比较弱。

其舌质多淡胖而大,见齿印,其脉右关无力。

当温补脾土以养肺,临床我习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苓姜术甘汤,补中益气汤等等。

这种体质的人往往吃寒凉的食物即容易发作鼻炎,这时可以用麻黄理中汤,开太阳扶太阴,标本皆治。

《黄帝内经》有谓:

“形寒饮冷则伤肺”,说的就是太阴之证。

这时可以用小青龙汤来开太阳,去形之寒;用附子理中汤以扶太阴,解饮之冷,则数剂必效。

少阴体质者,肾阳不足,其表现为面暗色萎,畏寒肢冷,精神不振,困倦无神。

其舌质淡而润,其脉右尺沉软无力。

当温补少阴以扶肾阳,我经常以真武汤、附子汤,或者四逆汤加味治之。

这种体质的人每每一遇冷空气,或者一受寒即易诱发鼻炎,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扶少阴之阳,开太阳之表。

厥阴体质者,其阴阳之气不能平衡,或易阳亢,表现为性急易怒,情绪自我控制力差,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热汗出,失眠健忘,腰膝酸软,或胃

含乌头碱,都会强心和升压,细辛能抑制中枢神经等等,开方的中医怕其副作用。

其实,既然是对证之方,当放心应用。

方证相当,一般可收覆杯之效。

而且,无毒以养生,小毒治小病,毒药治大病,庸医所担心的毒性,其实正好是治病的仙丹。

初患鼻炎本来不难治,就看成是感冒即可,一两付药即愈。

但因为怕用毒药,所以渐而治成慢性的了。

然后再治来治去,最终治成顽固性疾病了。

谁之错?

医生还是患者?

庸医不通鼻炎之理,滥用寒凉,耗伤病人正气,其良心何在?

 

l      鼻炎标症的有效药方和药味

鼻炎发作时出现鼻塞、鼻涕、头晕头痛等症状时,需要先缓解其不适,此时当先治其标。

当症状缓解后再徐徐扶助三阴阳气,以图治其本。

以下数方皆是治鼻炎标症所设,虽然能有效缓解不适,但非根治之法。

各位病人用之有效当见好就收,然后仍需要回到改善三阴体质的根本治疗上。

传统以来,大家都喜欢用苍耳子散加减方来治疗鼻炎,其有疏风解表,宣通鼻窍的作用,对于缓解鼻流浊涕、鼻塞等症状颇有好处。

其方:

辛夷花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30克,薄荷3克。

上药共研为极细末。

每服5克,于饭后用一根大葱白和6克绿茶煮汤调服,日三次。

如果不喜欢内服,还可以用苍耳子散吹鼻,亦可马上通理鼻窍,其效果不差于西药的激素喷雾剂,且久用亦没有副作用。

其方:

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各等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加冰片少许和匀,每次取少取吹鼻,每日4次。

其效果极为明显,凡慢性鼻炎鼻塞明显,影响呼吸、头晕头胀、精神不振者都可试用。

还有一个吹鼻的外用方,亦用于各型鼻炎发作期。

其方:

鹅不食草5克,细辛5克,川芎5克,辛夷花5克,青黛5克。

上药共研极细末,少许吸鼻,日2次。

苍耳子散亦可变方为煎剂,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证属风邪所致者均可本方加减,有一定缓解症状的效果。

其方:

苍耳子10克,白芷30克,川芎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川贝母10克,淡豆豉30克,菊花10克,甘草10克。

使用本方虽变散为汤,但诀窍是煎煮时宜少加水,武火短煎即可,以使药性上攻鼻窍,而不沉于中焦。

我自己的经验,治慢性鼻炎时喜欢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为基本方,再据症化裁。

寒象明显则加桂枝、麻黄、细辛等辛温之药,若见热象则加黄芩、鱼腥草、川贝之品以清化伏热,临床效果尚属满意。

对于各型鼻窦炎,《十一师秘要方》书上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方子。

我临床试用,效果极好。

其方:

辛荑10克(烘干),桔梗10克,柴胡10克,葶苈子30克。

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3克,温水冲服,日2次。

季节交替是过敏性鼻炎的好发时期。

西医认为这是过敏反应所致,因此,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脱敏治疗,但该疗法需持续数年之久,且极易复发。

在中医看来,这是不懂治本之法。

此类病患可以下方:

紫草15克,茜草10克,旱莲草10克,白花蛇舌草3克,地龙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荆芥1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如果由于肺气不足,每每感受寒冷邪气而发用鼻塞流涕的患者,可用此方。

辛夷花30克,川芎10克,川木通10克,细辛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蒿本10克,升麻10克,白芷10克,炙甘草10克。

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6克,淡茶水送服,日服2次,饭后半小时许服。

我曾用之于高年男性久患鼻炎,服药一次而鼻即通畅。

如果病人出现鼻流黄涕,那是邪郁化火之象,要清其邪热。

可暂用此方。

辛夷12克,当归10克,栀子10克,柴胡6克,川贝母6克,玄参30克。

水煎服,日一剂。

此方服后,浊涕消失即可停药,后当以扶正为法。

或者亦可用此方止涕:

防风10克,荆芥10克,独活10克,藁本10克,辛夷10克,生甘草6克,细辛10克,牙皂3克,石菖蒲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未效可将细辛5克,牙皂2.5克,石菖蒲5克,共研极细末,棉花裹塞鼻内即效。

若鼻流浊涕,久久不止,则治疗时当清解内郁之火。

用下方:

苍耳子9克,辛夷6克,白芷6克,细辛2.1克,川芎3克,藁本3克,桔梗3克,枯黄芩3克,连翘3克,藿香6克,生石膏12克,淡竹叶6克,甘草1.5克,水煎服。

这是已故名医蒲辅周的经验。

治疗鼻炎的鼻塞流涕症状,最常用的一味中药就是辛夷花。

但此药入煎效差,当作散服效果始好。

比如,我治疗长期以鼻塞为主症的鼻炎,或者久年鼻炎而嗅觉丧失,就用单味辛夷花200克,微火烘脆,研为极细末。

每次温水冲服4克,日三次,可取通鼻窍的速效。

但久服亦不可,因过于通散,恐耗肺气,于康复无益。

对于花粉过敏而引起鼻炎者,我喜欢用桂枝汤加玉屏风散,再配合疏表祛邪之剂,效果不错,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且有治本之功。

我认为,抗过敏一定要扶正,永远勿拘泥于过敏所产生的诸多症状。

治慢性鼻炎要祛伏邪外透太阳,其最有效的药物就是麻黄。

不少中医不敢用此药,怕开表太过,汗出亡阳。

其实,可以诊病人之脉,有一分浮紧即用一分麻黄。

邪气深伏时往往脉象并非伏紧之象,亦需辨清证候,当用即用,怎可缩手缩脚,怠误治疗,让病人继续忍受长期鼻炎的折磨。

我临床经常用麻黄数十克,颇有透邪之功,而不虑其能伤阳。

如果病人属三阴体质,阳气素虚,医生怕过用麻黄,可以加白术以扶脾阴,加熟地以滋肾阴,加山茱萸以补肝阴,然后用等量麻黄开太阳,则麻黄开表之力即深入三阴之中,而根本不会过汗。

再补充几句针灸之道。

针刺治疗鼻炎效果极好。

一般来说,治标可取迎香,鱼际,通天诸穴,往往针入而鼻塞消失。

治本当扶正,我喜用尺泽穴,是肺经水穴,可取金水互生之功。

足三里,培土扶正,又是可补肺之不足。

另外,需要辨证取穴,如若因肝胆火热而眼痒或者黄涕,当取行间、合谷、侠溪诸穴以清泻木火,加鼻尖点刺出血效果更好;若木郁而鼻塞头痛、精神不振,则需用四关穴以左右升降,此为治本之道;若三阴虚寒,则当温补元气,灸中脘、关元以及肺俞颇有扶正之功;若花粉过敏,当鼓舞督脉阳气,配合宣降肺气,用肺俞、大椎、太渊即可。

针灸治疗鼻炎,勿拘于症状,当认清疾病本质,尽量标本兼治,则其效甚至快于中药。

 

l        慢性鼻炎的配合治疗

慢性鼻炎不仅仅是鼻子生病了,其实是全身多个系统出了问题。

因此,不能见鼻而治鼻,当重视整体调整。

所以,鼻炎患者一定要重视整体辨证,勿拘泥于肺之一脏,当协调周身阴阳、扶助三阴阳气,以为治疗之根本。

慢性鼻炎患者平时可常服四逆汤,这是扶助正气的最简单用效的办法。

此方能鼓舞少阴的阳气,于促进康复能力,提高免疫力极有好处。

平时三阴体质的人亦可常服此方,渐而可以改变体质,增加抵抗力。

出汗是开太阳的方法,可以祛邪。

因此慢性鼻炎患者可常服生姜红糖汤,或者神仙粥,能温运中焦,扶助脾阳,且能打开太阳,祛邪外出。

此方对于平时胃寒怕冷,面色青白之人极有好处。

四肢经常发冷的人,可以常服当归生姜羊肉汤。

特别是在容易鼻炎发作的冬季,服此方可以温通厥阴的阳气,以促进排邪之功。

人受寒,足先寒。

所以,要扶阳就要让脚温暖起来。

每天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半小时许,一直泡至后背出汗,对鼻炎也很有效果。

如果不愿吃药,也可用针灸的办法。

可以灸足三里、肺俞、关元以及中脘等穴位。

可以用艾柱直接灸,也可以用艾条悬灸,同样都有扶阳的效果。

另外,适当多锻炼身体。

推荐慢跑、长距离散步和太极拳。

永远不要用冷水洗澡,也不要冬泳,特别是三阴体质的人,切记切记。

这些都是伤阳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之所以有人坚持冬泳而不生病,是因为体内的阳气被冷水调动了起来,护于体表之故。

但阳气外浮,体内的阳气因而也就变虚了。

冬天不怕冷也不是什么好事,阳气外布,内阳不足,于健康无益。

健康是要内阳充足,而不是外阳充足的表象。

 

l        偏方治鼻炎

社会上流传有不少治疗鼻炎的偏方。

我精选数个实用之方,略作调整,以作为以上治疗的补充,兼以方便病人更快地治愈此症。

各位病友可以根据自己的不适找到合适之方,按法试用。

如果能既辨证又辨病,诸法合施,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当有速愈之功效。

(以下偏方皆从网上或书上所得,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1.治疗慢性鼻炎伴有清涕、畏寒肢冷者。

用苏叶、葱白、生姜各10克,水煎服。

可连续服十天为一疗程。

此方有温运脾阳,兼开太阳之功。

2.治疗萎缩性鼻炎、鼻炎秋季发作干燥难受者,以及慢性鼻炎出现鼻塞症状明显者,可配合中药方剂应用。

用苍耳子30-40个,轻轻捶破,放入小铝锅内,加入芝麻油50克,文火煎炸至苍耳子枯时,滤取药油装入清洁瓶内备用。

用时以消毒小棉球沾药油少许涂于鼻腔内,每日2-3次,两周为一疗程。

注:

药油涂入鼻腔时,应尽量涂进鼻腔深部。

使用本法应持之以恒,尽量不要间断,治愈为止。

3.主治鼻窦炎、鼻塞伴脓性分泌物,自觉鼻臭等症。

上等龙井茶30克,黄柏6克,共研极细末。

以少许药粉嗅入鼻内,每日多次。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排脓之功。

4.主治慢性鼻窦炎以及各种鼻炎。

辛夷花15克,鸡蛋2枚,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即可,饮汤吃蛋,有滋补通窍之功。

5.主治由肺经伏火引起的鼻窦炎、鼻出血等症。

大蓟60克,鸡蛋3枚,加水同煮至蛋熟即可。

每日1次,连服1周。

本方润肺解毒而止血。

6.主治各种慢性鼻炎。

枸杞子30克,白芷10克,炙甘草10克。

加水煮开后,连渣倒入水杯,代茶饮,日喝数次,连用1个月。

此方通阳明,固肾气,健脾气,开鼻窍。

7.主治慢性鼻炎鼻塞明显者。

辛夷、苍耳子各9克,水煎成汁,加入生葱汁少许,滴鼻,每日3-5次。

可收通畅鼻窍之功。

8.主治慢性鼻炎之黄浊鼻涕。

鱼腥草30克,麻黄10克,杏仁15克(打碎),水煎服,日一剂。

可清泄肺中郁火。

9.主治慢性鼻炎之鼻流黄臭浊涕。

老丝瓜一个,晒干烧灰存性,研成极细末,每次用6克,白酒调服。

可收止涕之功。

10.慢性鼻炎愈后之巩固方。

灵芝10克,生黄芪30克,小米50克,一起煮至粥成,连服两周,以固肺脾肾之本。

11.治疗鼻炎急性发作,诸症明显者。

葱须20克,薄荷6克,蔓荆子15克。

水煎代茶饮,日1剂。

可温通鼻窍,解表祛邪。

12.主治慢性鼻炎反复不愈者。

于症状未发作时可以此方预防。

生姜15克,大枣10克,红糖70克。

水煎代茶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