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实践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实践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实践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容提要:
本文对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探究进行了界定,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
创设情景,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前提;
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核心;
设计方案,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保障;
反思感悟,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目的。
关键词:
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探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正被广大实践新课程的教师自觉地接受并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新的化学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又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也正是因为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化学探究性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本质的理解不到位,致使课堂探究效率低下,失去了课堂教学应有的活力。
主要表现在,创设情景是为情景而情景;
课堂上学生不会主动提出问题;
综合运用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探究之后,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反思和感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那么,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探究呢?
一、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涵义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什么?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通俗的阐述: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
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
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
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可见,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2、有效探究
对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实施有效探究的涵义是指创设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建构、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的能力,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有效探究中“愿意学、主动学”的前提就是看课堂上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探究情景中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
有效探究中的“怎么学、会不会学”关键看探究过程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领悟和运用,有了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探究才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取得成功。
因此,探究性教学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探究的要素
一个完整的探究包含八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说、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和表达与交流。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课堂上开展的探究往往只涉及到其中的几个要素。
笔者对课堂探究的教学流程进行了简化,其流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