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775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docx

《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docx

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一身轻愁,传世风流

自古文人之路,极少有女人大步走过。

历代以来,能著芳菲于时代的女文人不多,而能流芳百世的更是屈指可数。

其中也有过一些出色的女子,如朱淑真、薛涛等人,但却逃不出世俗的樊篱,最终作了文学的素材,在别人的目光中挣扎痛苦,丝毫没有文学主人的味道。

然而,历史总会有例外,它偶尔也会眷顾一些超凡的女子,让她们尽了情怀,做一番自己想做的事。

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被历史青睐的女子。

她不仅做了自己感情的主人,而且做了诗词的主人。

她的美丽沧桑,她的文学天机,她的忧时伤世,无一不具有动人的魅力,在文学及人学方面成为极出彩的一页。

李清照是两宋时期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

(郭预衡《中国文学史》)《四库全书》赞扬她“为词家一大也”,“词格乃抗轶周、柳”。

李清照词格清新,姿态婉约,极具词家本色,承周邦彦而多感慨,继柳屯田而少尘语。

沈去矜将其与李太白、李煜并称“词家三李”,这绝无半点虚夸。

当我们像吟咏春天的温暖一样吟咏易安的诗词时,她的妩媚依然是我们心灵上的一道风景;当我们从浩瀚万里的历史中找到李清照这个名字时,她的人格魅力依然还流淌在时空的中间。

作为女人,沧桑而不失坚强;作为文人,高格而不陷孤僻;作为国人,忧愤而不失忠诚,出色而本色。

于小我中张个性,于风雨中念中原,虽然孑孓半世,一身轻愁,却给了我们永不褪色的传世风流。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词在早期和晚期的不同特点;体会新奇的比喻和叠词的表达效果。

2.通过反复诵读,用“知人论世”法鉴赏这两首词。

3.学习词人把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深刻的思想性。

二、作者连线

婉约之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

她好学多才,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词主要是反映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表达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这些词格调优美,热情明快,天真活泼,委婉含蓄。

后期的词主要写她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国破家亡后的悲苦心情,深厚的故国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她的作品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随之扩大了。

前期的主要代表作是《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等。

词作集有《漱玉词》。

三、背景探寻

为伊消得人憔悴

《醉花阴》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写这首词时,李清照与赵明诚两人婚后不久,感情甚笃。

后来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对丈夫的思念甚深,本词实际上就是一首相思之作。

传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三夜未眠,做词数阕,然终未有一首超过这首《醉花阴》。

颠沛流离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四、文体知识

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五、归纳整理

1.古今异义

(1)这次第

古义:

情况,光景。

今义:

①次序。

②一个挨一个地。

(2)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囊括得了。

今义:

①用在惊讶、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十分严重。

②不平常,很突出。

2.一词多义

(1)把

东篱把酒黄昏后       动词,握、持、拿

欲把西湖比西子介词,将、以

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量词

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动词,控制

(2)莫

莫道不销魂副词,不,不要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代词,没有什么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副词,没有,不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名词,通假字,通“暮”

(3)敌

怎敌他,晚来风急动词,抵挡,抵御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

敌众我寡名词,敌人

势均力敌动词,同等,相当

(4)过

雁过也,正伤心动词,飞过,经过

以其境过清副词,过分,过于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名词,错误,过失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动词,责备

一、合作探究

《醉花阴》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答:

                   

答案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

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下片是如何写“菊”的?

答:

                   

答案 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

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

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

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

“黄花”,也就是“菊花”。

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3.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答:

                   

答案 ①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②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瘦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③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试分析《醉花阴》中物我相融的意境美。

答:

                   

答案 本词中,由于词人满怀愁绪,因而,笔下景物都著上浓重的感伤色彩。

从“薄雾浓云”的天气、百无聊赖的“瑞脑金兽”,到无法成眠的“玉枕纱厨”和帘外菊花,都因词人的心绪而显现出凄冷、悲凉的特点。

尤其是词人以菊花的清瘦喻指相思之人的憔悴,满含佳节离索的孤独和寂寞情绪,物与我相交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5.《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

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我的观点:

                            

观点一:

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

有人批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这正指出其词的局限:

更多地拘泥于个人的感情之中,缺乏对国家、民族的关注。

观点二:

李清照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分;既像蜜一样的甜,也像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

它和那些卿卿我我、忸怩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

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声声慢》

6.本词开篇的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答案 

寻寻觅觅

动作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

环境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

心理

沉痛凄厉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定下了全词悲苦愁绝的基调。

7.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

表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答:

                   

答案 词人看到大雁想到了与丈夫的书信往来,而此时丈夫已逝,美好幸福的生活已成为回忆,国破家亡,不能北归。

表现了词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8.《声声慢》中作者怎样用秋景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凉的?

答:

                   

答案 在词的上阕中,作者写整个冷冷清清的秋景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凉,但是由于作者深沉的感情所感受到的不幸又那么深刻,于是由空间的描写转到眼前的景物: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南渡以后,李清照所感受到的已不是“寂寞深闺”中的闲愁,也不是“离情别恨”,而是社会带给她的苦难。

社会的动乱,山河的破碎,丈夫的去世,使她的人和心也相继憔悴不堪。

自己的满腹才学得不到施展,理想与抱负也变成泡影,不是正如同满地堆积的黄花一样,还有什么可摘的,还有什么可寄托的呢?

在这种百感交集的心情之下,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守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

更何况淅沥的秋雨又下个不停,飘打在窗外的梧桐树上:

“到黄昏”还在“点点滴滴”,发出凄楚的声响。

自然界的秋雨不过是打在梧桐树上,而有一种比秋雨更令人心寒的无影而无情的风雨吹打在她的心上,这“点点滴滴”的是蕴含家国之恨的沉痛之泪。

9.《声声慢》中的“愁”,具有什么样的广阔的社会内容?

答:

                  

答案 作者写此词时,南宋已偏安一隅,不思恢复中原,她的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

她从此成为一个寡妇,一直在孤苦伶仃的日子里煎熬。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偏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不幸遭遇接踵而来,李清照的词扩大了意境,感情更加悲痛深沉。

此时的词作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词中所抒发的沉痛悲凉的感情不但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感情。

作者的遭遇和痛苦是时代造成的,因此这首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

二、归纳总结

图解文章

《醉花阴》

《声声慢》

主旨探微

《醉花阴》

这首词写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的忧伤,通过浓重的伤感氛围和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意象,抒写了寂寞与相思情怀。

《声声慢》

通过对残秋景色的描绘和自己百无聊赖独守空居的寂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故国灭亡、夫死家破、饱经忧患和漂泊流离的凄惨孤寂的愁苦之情。

一、百变素材

1.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

你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你的成名,是历史的造就,是上天的磨炼,是炼狱的铸就!

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终于造就了你——一个万古愁心的乱世美神,一座让后人仰止的词坛丰碑。

你的词,充满了太多太多的爱恨情愁!

国愁,家愁,情愁,把一个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给折磨得颜色憔悴,花容渐损。

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使你的身心倍感孤独。

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

长夜如磐,风雨如晦,把酒问天,相知有谁?

无奈只好“黄花伴西风”!

只好“独抱浓愁无好梦”,只好“谁怜憔悴更凋零”。

你,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一个万古愁心的乱世美神!

2.万世愁心的美神

你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你集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于一身,人生的磨难和痛苦都折射在你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进而化为一种凄冷的美,“人比黄花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你个人的专有,彪炳于文学史册,空前绝后,无人企及。

于是,你被当作了愁的化身。

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你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你一人。

对你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你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化愁为美,创造了后人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你的词作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你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3.刚与柔

一般说来,阳刚只属于男人,具有阳刚之气的歌诗也多属男人吟咏。

但柔弱的李清照、清丽的李清照、婉约的李清照硬是不让须眉,从你最纤细的喉管中曾经唱响着这最浑厚的阳刚绝响。

请听一听她的诗吧: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