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7724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格式.docx

五、教学过程:

一、鞋底花纹的启示

1、观察自己鞋底的花纹有哪些样式?

为什么要有这些花纹?

2、实验1:

鞋底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一位同学蹲在地上,另一个学生拉,有什么感觉?

,再让穿足球鞋的学生蹲在地上,拉一拉试一试。

3、实验结论:

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想一想: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怎样?

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实验1:

(教师演示)

三块相同的木块同时从同一高度滑下,接触面分别为木板、毛巾、棉布。

观察木块滑下来的距离。

思考:

为什么相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滑下,滑行的距离不同呢?

板书: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摩擦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所受摩擦力越大。

实验2.木箱与木块在水泥地上拖动用的力一样大吗?

物体本身的轻重与摩擦力大小有关,物体的越重,所受摩擦力越大。

三、怎样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四、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

1、增大摩擦

2、减小摩擦

看课本展示摩擦在生产和生活应用的实例:

滚动轴承、止推轴承、皮带传动。

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

增大的方法:

增大压力,如夹紧钳子、张紧皮带等

接触面粗糙,如鞋底有花纹、下雪天路上撒灰渣等。

减小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

2.变滑动为滚动摩擦,如机器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

3.加润滑油

练习:

自行车的哪些部位需要增大摩擦,哪些部位需要减小摩擦的?

延伸思考:

自行车外带左侧磨损快一些还是右侧磨损快一些?

为什么?

 

3、跷跷板

1、能通过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

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平衡。

为什么小朋友能把成年人跷起来。

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把才能平衡。

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提出问题: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让学生猜测,讨论后组织汇报。

杠杆左边所承受的重力等于右边所承受的重力。

如果重量不同,重物应离支点近一点。

重量不同,轻物离支点远一点。

2、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杂技演员利用横杆高速平衡,用天平测量物体,骑自行车要保持平衡,平衡木运动员做动作时保持平衡,走路也要保持平衡。

自由活动:

拿出课前准备蜡烛缝衣针杯子塑料板小碟按老师的要求做一个跷跷板,体会平衡的规律。

拓展活动:

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做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发表结合语。

4、弹簧中的学问

1、通过游戏能够感知物体的弹力;

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

会设计、制作弹力玩具。

2、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3、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

教学准备:

跳跳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1、谈话导入:

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弹簧玩具。

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

2、教师小结:

出示弹簧拉力器小组派代表拉弹簧拉力器。

探究过程:

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

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

教师谈话:

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进行游戏活动。

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

2、学生分组活动,并记录

“弹簧游戏“记录表

弹簧玩具我的玩法我的发现

3、活动小结及交流。

(1)各组代表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2)各小组同学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实验、探究验证。

4、小结:

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

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1、教师谈话钢材,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其实弹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2、学生交流

自由活动设计弹力玩具。

5、有趣的磁铁

1、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

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

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2、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知道磁铁的性质。

各种磁铁、铁钉、纸板等

各组展示、交流各种各种形状的磁铁。

探究活动

玩磁铁,看有什么发现

1、学生交流玩磁铁的方法。

2、开展“磁铁游戏”活动

A.给磁铁找朋友,观察磁铁不能吸那些物体,可以吸那些物体。

B.“悬调磁铁”游戏,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

C.“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D.“看不见的磁力线”游戏,从而感知到磁力、磁力线、磁场的存在。

E.用磁铁靠近收音机,听到声音不清晰,杂音大。

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1、制作磁铁:

A.衣针制作成小磁铁。

B.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1)制作指南针

(2)制作小帆船

(3)制作会飞的小熊猫

(4)制作自己会跑的汽车。

交换玩磁铁玩具

板书设计:

吸引铁等物体

磁铁有两个磁极

异极相互吸引,同极相互排斥

6空气在哪里

1.通过尝试活动,感知空气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2.培养学生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的能力,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之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

培养学生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的能力,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

天平、水杯、水槽、火柴、纸扇、七彩泡泡、一次性塑料杯、土块等。

活动步骤:

一、谜语激趣导入

1.出示谜面:

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

2.导入课题:

师:

你对空气了解多少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说一说对于空气的了解。

3.看来同学们对空气的知识了解得还真不少,我们要想进一步研究这些内容,必须要有空气,那么,空气到底在哪里呢?

(板书课题:

空气在哪里)

拓展活动

1.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商讨实验方案,分配实验任务。

2.参与学生的实验,巡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3.设计游戏,引发思考。

同学们刚才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空气”----这位隐形朋友,现在请把这位”朋友”请到气球当中,看看谁有办法?

4.把吹好的气球放到调节平衡的天平上,气球放好后,观察学生的表现。

5.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6.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验已经发现了空气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7.鼓励学生大胆实验,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一种方法。

动手操作,寻找空气。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展示自己找到空气的方法,并将本组的发现做好记录.。

用保鲜袋装空气,观察袋子的变化。

吹泡泡,泡泡有大有小。

吹气球,气球有圆形、心形、。

长形等各种形状。

吹空瓶子。

深呼吸,思考:

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

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

扇扇子。

点燃火柴……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分享本小组的收获。

汇报本小组实验中发现的现象,说说空气在那里。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是,如果我们肯动脑筋、想办法、善于发现,我们是可以找到这位隐形朋友,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3.学生通过吹气的方式让气球鼓起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4.发现问题,进行思考;

推测以上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因为气球吹好后有大有小,所以会出现天平不平衡的情况,学生会对此有所疑问。

5.设计实验,通过操作,想办法让天平保持平衡,验证自己的猜测。

6.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

7热空气

1.知识:

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收集事实并尝试解释的能力。

3.教育:

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搜集丰富的事实,并且进行解释。

1.演示材料:

图片。

2分组实验材料:

塑料袋儿(大、小两种)、纸蛇、塑料条、酒精灯、蜡烛、火柴、废物盒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烟囱冒出的浓烟、馒头蒸熟后的热气、水壶里的水烧开了。

这四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指导学生设计热空气会上升的实验

1谈话:

热空气真的会上升吗?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吗?

2实验要求:

(1)出示实验材料

(2)可以利用老师给你的这些材料,或者你现有的材料,想一想怎么做,想好了再跟小组同学商量商量,把小组共同的实验方案说一说,写一写,或者画一画,一会儿跟大家汇报。

3学生讨论:

如何设计实验

4学生汇报设计实验的方案:

5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请个小组组长到前面来领取组的实验用品,完成实验。

(2)因为实验要用到火,所以实验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安全。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

(1)哪个小组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

(2)找个讲解员,为大家讲解。

(3)通过你们的这些实验,可以说明什么?

6小结:

同学们今天不仅知道了热空气会上升,还能利用它设计出了一个个实验。

从古至今,人们就在不断的利用热空气。

二指导了解热空气的应用

谈话:

你知道人们利用热空气可以干什么?

三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再次探究热空气的欲望,鼓励学生创新

1谈话:

人们在研究热空气的过程中,不断利用热空气为人们服务。

我想,随着人们对热空气的不断研究,将来可能会发明出更多更有用的东西。

2发散思维:

请你畅想一下,你想利用热空气发明什么?

8风的形成

(1)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存在,激发学生认识风的兴趣;

(2)指导学生认识风的成因;

(3)知道风的种类、类型;

(4)风在人类生活中充当怎样的角色;

(5)人类是如何利用风的能量的;

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存在,激发学生认识风的兴趣;

指导学生认识风的成因。

火柴蜡烛扇子抹布纸筒等

一、导入,认识风。

1、出示情境图,引出有关风的话题。

2、生活中哪里还用得到风?

3、风是从哪里来的?

风是怎样形成的

1、我们来制造风

让学生利用带来的扇子等材料,自由制造风,并说出制造风的方法和过程,明确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2、引导学生提出认识。

3、猜想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以小组为单位,尽情猜想,全班交流。

4、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组织学生认识实验器材,

(2)设计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3)交流,揭示实验现象和结论。

5、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1)总结大自然中风的形成原因。

(2)引导学生说出风与生活的关系,认识风的两面性。

三、拓展活动。

了解帆船是怎样借助风力来行驶的。

9、地球的大气层

1、会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过程。

2、学会合作交流。

3、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的动物、植物、人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的动物、植物、人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查找大气层的有关资料

(一)、揭示课题,大气层是什么?

(二)、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三)、看书:

大气层是什么,主要成分是什么?

(四)、大气层的构成及各层的特点。

(看书28页,教师讲解各层的特点)

(五)、大气层的作用:

大气层使地面上保持适宜的温度;

大气层像一幅防护罩,可以使地球表面避免遭受来自宇宙的各种严重袭击;

大气层还能吸收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和紫外线。

就像一层厚厚的衣服保护着我们的地球

五、猜想:

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

六、大气污染。

说一说,你了解的大气污染有哪些?

展示污染的图片。

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感想?

七、实践拓展:

开展保护臭氧层的活动。

说说你的想法和做法,与同学交流。

10.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土壤的基本构成。

2、使学生想知道、爱提问;

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使学生知道土壤的基本构成。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放大镜、石棉网、滤纸、火柴。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探究法

问:

你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块?

土块是什么样的?

一般学生答,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板书:

土壤里有什么)。

二、新授

1、活动一:

土壤里有什么?

(1)指导学生直接观察土壤。

(2)归纳:

土壤里有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水分、空气。

2、活动二:

给土壤加热会怎么样呢?

(1)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2)实验结果:

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

3、自由活动:

我们去观察校园里的土壤。

三、拓展活动:

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摘记其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

四、小结:

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含有水、空气、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等物质。

土壤里有什么

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水分空气

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

11.土壤的种类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

去底瓶、支架、杯子、三类土壤、水,图表。

实验观察法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汇报。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土壤的种类

(1)观察比较砂质土、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2)在三个去底瓶子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分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

(3)讨论:

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

(4)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2、实物展示三类不同的土壤。

(1)根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

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黏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2)砂质土保水性能差,黏质土保水性能好,壤土保水性能居中。

3、阅读资料卡了解我国不同种类土壤的分布情况及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4、教师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土壤的种类,了解了不同种类土壤的性质。

三、拓展性活动:

调查花园、菜地和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土壤的种类

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12.土壤与植物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实验探究法

一、导入

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

(3)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4)阅读第44页资料卡,认识土壤与水的关系、土壤成分及土壤的透气性等知识。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

(3)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5)小结:

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

也可以合作进行。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植物与土壤

土壤作用:

固定植物提供水分、空气、养分

对植物的影响:

保水性透气性贫瘠程度

13、认识岩石

1、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在探究中愿意合作交流,搜集欣赏岩石中体验自然美。

3、能根据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了解常见岩石的种类。

活动准备:

各种石头、放大镜、小刀、铜钥匙、锤子、稀释的盐酸、滴管、水槽、水。

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岩石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

实验、观察法

一、情景创设。

1、师谈话: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平凡而又神奇的石头中蕴藏着许多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有趣的石头。

二、感知体验,观察研究石头。

(一)、初步感知,说说搜集的石头。

1、各小组同学把石头集中起来观察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石头。

2汇报交流: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交流,发现问题,捕捉信息。

(二)、探究岩石。

1、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准备岩石探究。

2、学生分组探究

3、汇报交流。

4、师小结:

石头在颜色、形状、硬度、滴盐酸的变化等方面有所不同。

根据岩石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给岩石分类。

三、给石头分分类。

1、学生从形状、颜色、硬度、滴盐酸的变化等方面去分。

2、交流汇报。

3、学习资料卡。

了解典型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特征。

四、自由活动——判断自己搜集的石头属于哪一种。

1、学生把自己搜集的石头,进行一次“给我的岩石对号入座”活动。

2、学生小组活动,对照资料卡讨论自己搜集的石头属于哪一类岩石。

有趣的石头

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

14、做个岩石百宝箱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

(2)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

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制作岩石标本。

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

制作岩石标本。

各种岩石、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片,岩石标本。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大自然中平凡而朴实的石头中充满了神奇,今天我们要开一个岩石博览会,希望同学们都能尽情的展示自己的岩石百宝箱。

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

1、学生说说自己的岩石是从哪里搜集的。

2、师出示岩石百宝箱和岩石标本,学生欣赏岩石百宝箱。

三、制作岩石百宝箱。

1、师:

下面的时间给你们,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制作岩石百宝箱,把你们的岩石百宝箱制作出来参加岩石博览会。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岩石百宝箱。

(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要注意贴上标签)

四、开岩石博览会,展示岩石百宝箱。

1、学生进行展示。

2、师生小组互评:

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得怎样,在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师: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的制作如何?

2、学生回顾所学,并对自己在资料的准备、动手操作和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

做个岩石百宝箱

制作步骤:

1、采集岩石——

2、分类编号——

3、做标签——

15蚂蚁

1、会利用有效的方法来观察蚂蚁的运动进行观察,了解蚂蚁的有关知识。

2、知道蚂蚁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爱护小动物。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知道用各种方法来观察运动中的小动物。

三、课前准备:

蚂蚁、泡沫、白纸、水槽、放大镜、瓶盖、大头针、小瓶、大玻璃瓶、卡纸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集的内容,说一说蚂蚁有关介绍。

2、教师介绍:

【蚂蚁】:

又名“玄驹”、“蚍蜉”、“状元子”,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生存量最大的动物,起源于一亿年前的恐龙时代。

全世界有260属,16000多种,我国有2000多种多种。

它是动物世界有名的“大力士”,能举起300倍自身重量的物体,能拖动超过自身1700倍的玩具车。

3、这种的动物是那么的神奇,今天我们找了几只蚂蚁,要和大家一起观察。

教师把蚂蚁放在一个大瓶子里,让学生说一说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因为蚂蚁是会动的,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呢?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建议。

你想从观察中了解什么呢?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分类问题,(小黑板出示)

(1)问:

这样能观察仔细吗?

(在大瓶子里,蚂蚁的活动范围太大,而且还隔着瓶子,不利于观察。

(2)我又把它放在一张白纸上,(教师把白纸放在黑板上,在上面放一只蚂蚁,可以看见蚂蚁会乱跑。

这样观察行吗?

(这样在不能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蚂蚁会自由爬动,我们无法仔细观察。

为什么老师刚才这样的方法是不好的,你能找到更好的观察方法?

二、讲解、实验:

1、分组讨论:

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

要求:

(板书)

(1)、在观察过程中不能伤害到蚂蚁。

(2)、想出的办法是尽量让蚂蚁少动。

(3)、想出的办法要能够让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