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专题讲练《吕氏春秋》课外选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7584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专题讲练《吕氏春秋》课外选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专题讲练《吕氏春秋》课外选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专题讲练《吕氏春秋》课外选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专题讲练《吕氏春秋》课外选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专题讲练《吕氏春秋》课外选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专题讲练《吕氏春秋》课外选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中语文专题讲练《吕氏春秋》课外选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专题讲练《吕氏春秋》课外选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专题讲练《吕氏春秋》课外选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用。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人,看见有个人正在拉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扔进江里去。

小孩啼哭起来。

旁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

“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即使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那他的孩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

用这样的方式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寓意】说明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将要酿成大错。

2.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注释】伯牙:

俞伯牙,春秋时楚国人,善弹琴。

钟子期为其知音。

正在。

鼓:

弹。

志在太山:

心里想到高山。

巍巍:

高。

少选:

不一会儿。

汤汤(shāng):

水流的样子。

破:

摔破。

以为:

认为。

足:

值得。

复:

再次。

者:

……的人。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

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

“弹得真好啊!

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

”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

“弹得真美啊!

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

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寓意】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

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

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3.生木造屋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

“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高阳应曰:

“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注释】高阳应:

宋国大夫。

为:

建造。

室家:

房屋。

匠:

古代专指木匠。

生:

指新伐下的木材还未干。

涂:

泥。

这里指生木被压断。

挠:

弯曲。

这里指生木被压弯。

败:

毁坏。

缘:

依循,按照。

枯:

干。

劲:

坚固有力。

令:

吩咐。

尚:

还。

善:

好的。

高阳应打算盖一所房子。

木匠对他说:

“不行啊!

木料还没干,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会被压弯。

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可是过些日子就会倒塌的。

”高阳应说:

“照你的话,我这房子倒是保险坏不了了——因为日后木料会越干越硬,泥土会越干越轻,以越来越硬的木料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自然就坏不了了。

”木匠无话可答,只得听从他的吩咐去做。

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也还不错,以后果然倒塌了。

【寓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

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4.良狗捕鼠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

“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

以告相者,相者曰:

“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

欲其取鼠也,则桎之!

”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注释】相:

观察,识别。

假:

借,这里是“委托”的意思。

麋:

似鹿而体小的一种动物。

桎(zhì

):

指将脚用绳索或链条系起来。

则…之:

那么。

期年:

一周年。

是:

志:

心意。

善于,擅长。

、畜:

养。

取:

捕捉。

得:

得到。

乃:

于是。

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

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

过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说:

“这是一条好狗呀!

那邻居养了狗好几年,狗却不去捉老鼠。

他告诉了那个会识别狗的人这个情况。

(倒装句)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

“这是只好狗,它的志向在于獐、麋、猪、鹿这类野兽,不是老鼠。

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判断句),就捆绑住它的后腿。

”(后来)这个邻居捆绑住了那条狗的后腿,这狗才捉得老鼠。

【寓意】有了人才如果不善于使用,就不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

要创造条件,人尽其材,物尽其用。

5.齐人攫金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吏搏而束缚之,问曰: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

”对吏曰:

“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注释】欲金者:

指想得到金子的人。

清旦:

清晨。

被:

通“披”,穿戴。

鬻:

卖。

操:

拿。

攫:

抓。

搏:

捉。

束缚:

捆绑。

焉:

代词,这里。

子:

你。

对:

回答。

殊:

完全。

徒:

只。

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卖金子的地方,看到有人拿着金子,抢夺了金子就走。

官吏抓到了他,问道:

“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金子呢?

”回答说:

“(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寓意】粉刺那些贪婪、只知利益,盲目去做的人。

(二)成语故事

1.知人不易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

“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

“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

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白天睡在那,颜回取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

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来的时候说:

“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回答道:

“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

“(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

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

”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启示】即便贤如孔子,也会对自己得意的弟子产生误解。

我们更是如此,相信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以为一定是正确的。

其实,即使是眼中所见的事实,也可能有多种解释。

在这多种解释中,我们会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一种自己接受的解释,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解释,也就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成见与偏见之中,真相总不是那么简单的。

2.逐臭之夫

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

海上有人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

有个身上发臭味的人,以致他的亲戚、兄弟、妻妾、相识的人,都不愿和他一起生活和交往。

他自己苦恼已极,远离亲友,迁到海滨居住。

海滨却有一个人非常喜欢他身上的臭味,昼夜跟随着他,一步也舍不得离开。

【释义】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

3.殃及池鱼

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

‘投之池中。

’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

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宋国司马桓有一颗宝珠,他犯了罪,逃亡在外。

宋王派人去问他宝珠藏在哪里,他说:

“扔到池子里了。

”于是,宋王命令把池里的水全部掏干去寻找宝珠。

宝珠没有找到,池里的鱼全枯死了。

【释义】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三)名贤故事

1.郈成子

郈成子为鲁聘①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

陈乐②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

顾反,过而弗辞。

其仆曰:

“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③渫过④而弗辞?

”郈成子曰:

“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

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

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倍⑤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

还车而临,三举⑥而归。

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

其子长而反其璧。

孔子闻之,曰:

“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

”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

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注释】聘:

出使。

乐:

乐器。

侯:

何。

渫(xiè

)过:

重新经过。

倍:

通“背”,离开。

举:

举哀。

郈成子为鲁国出使晋国,路过卫国,卫国的右宰谷臣留下并宴请他,右宰谷臣陈列上乐器奏乐,乐曲却不欢快,喝酒喝到畅快之际,把璧玉送给了郈成子。

郈成子从晋国回来,经过卫国,却不向右宰谷臣告别。

他的车夫说;

“先前右宰谷臣宴请您,感情很欢洽,如今为什么重新经过这里却不向他告别?

”郈成子说:

“他留下我并宴请我,是要跟我欢乐一番。

可是演奏的歌舞,乐曲却不欢快,这是向我表示他的忧愁啊。

喝酒喝的正畅快之际,他把璧玉送给了我,这是把璧玉托付给我啊。

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恐怕有祸乱吧!

”郈成子离开卫国三十里,听说卫国发生了“宁喜之乱”,右宰谷臣被杀死了,就掉转车子回去哭悼谷臣,在他灵前哭了三次然后才回国。

到了鲁国,派人去接右宰谷臣的妻子孩子,把住宅隔开让他们与自己分开居住,分出自己的俸禄来养活他们。

右宰谷臣的族子长大了,郈成子把鐾玉还给了他。

孔子听闻这件事,说:

“论智慧可以通过隐微的方式跟他进行谋划,论仁德可以托付给他财物的,大概说的就是郈成子吧!

”郈成子对右宰谷臣的了解,既深透又精妙。

不只观察事而洞察他的志向,可以说是能识人了。

2.孙叔敖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

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注释】寝之丘:

含有陵墓之意。

荆:

楚国的别称。

禨(jī):

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

知(zhì

同“智”,智慧。

戒:

告诫。

(通“诫”,告诫)数:

多次(屡次)。

假如。

而:

而且。

利地:

好的土地,即下文中所说的“美地”。

恶:

凶险,难听。

疾:

生病(或生重病)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

“楚王多次封赏我,我没有接受。

假如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

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个名叫寝之丘的地方,这地方贫瘠,而且名声很难听。

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信鬼神以求福。

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用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推辞了,请求楚王把寝之丘封给自己,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把世人所认为的利益作利益。

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原因。

3.管仲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

“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

”管仲对曰:

“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

”桓公曰:

“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管仲敬诺,曰:

“公谁欲相?

”公曰:

“鲍叔牙可乎?

“不可。

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

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

”“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

其于国也,有不闻也;

其于物也,有不知也;

其于人也,有不见也。

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注释】夷吾:

管仲,名夷吾。

桓公时为齐相,帮助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上志而下求:

意为“对高于自己的人总想努力赶上,对不如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

“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

“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公说:

“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

“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

“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

“不行。

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

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

”齐桓公说:

“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

“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

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

他对于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

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

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

三点剖析

考点:

文言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文意理解,启示感悟。

重难点:

文言知识、文学常识、文意理解。

易错点:

文言词语与句式掌握不扎实,文意理解不深刻。

题模精选

题模一:

寓言故事阅读

例1.1.1阅读下面《良狗捕鼠》,完成文后问题。

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贤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相者曰:

“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

(《吕氏春秋·

士容》)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善:

________②乃:

________③畜:

________④以:

________

(2)下列“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其邻假以贤取鼠之狗

B.期年乃得之

C.其邻畜之数年

D.欲其取鼠也,则桎之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蕴涵在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善于、擅长;

②才;

③养、饲养;

④把

(2)A

(3)这是条好狗呀!

(4)我们应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题模二:

成语故事阅读

例1.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颜回索米,得而爨之。

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

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

颜回对曰:

“不可!

向者煤怠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选自《吕氏春秋》)

(1)解释下加粗词的含义。

①而目犹不可信()②知人固不易也()

(2)给文章画线句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是()

A.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B.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C.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D.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3)从文中看,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之后,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尚且②本来

(2)B

(3)从文中看,颜回是一个勤劳、节俭、诚实而又虔诚的人。

(4)改卷提示:

能围绕“眼前未必为真实,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作深入的了解”回答,言之成理即可,未能联系自身实际扣1分。

题模三:

名人典故阅读

例1.3.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

【注释】①寝之丘:

即寝丘,春秋时楚国的土地,楚庄王封孙叔敖之子于此。

②荆:

③禨(jī):

迷信鬼神和灾祥。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戒:

_____________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恶:

(2)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9.①告诫;

②厌恶;

(2)10.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

(3)11.有远见,目光长远,不贪心。

【解析】

(1)9.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语境分析即可。

(2)10.此题考查翻译。

本题翻译不难,要注意翻译出“数、封、受”等词的具体含义,结合文章理解句意,补充省略成分,翻译准确性更高。

(3)11.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归纳概括。

结合文章细节,我们就可以找出孙叔敖的有远见之明。

注意结合上下文,语言简洁。

【参考译文】

"

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

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

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随堂练习

随练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去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A.齐人有欲得金者。

()

B.往鬻金者之所。

()

C.见人操金。

D.何故。

(2)下列句中的“之”字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往鬻金者之所

B.攫而夺之

C.子攫人之金

D.取金之时

(3)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齐人有欲得金者往鬻金者之所。

B.攫而夺之吏缚而束缚之。

C.人皆在焉见贤思齐焉。

D.子攫人之金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5)本文中的齐人只看见金子,看不见人,公然抢劫,无法无天,他为什么会犯如此低等的错误呢?

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人或事呢?

【答案】

(1)A.想要;

B.……地方;

C.拿;

D.原因

(3)AB

(4)(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5)因为他的贪婪,所以他的眼里只有金子。

现实生活中也有为了钱财铤而走险的人,也有为了别的欲望去盲目行动的人。

这些人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随练1.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②.子贡③赎鲁人於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

“赐④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⑤;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⑥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第四•察微》)

①臣妾,男女仆人。

②府,国库,国家财政资金的出纳、保管机构。

③﹣④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⑤品行。

⑥子路,孔子得意门生,名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1)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2)孔子是如何评价子贡和子路的行为的?

这样评价又是为什么呢?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1)子贡从其它诸侯国赎(或:

买出)出了做奴仆的鲁国人,回来却推辞,不支取金钱(或:

赎金).(答出“赎出鲁国人,不收钱”或“买出鲁国人,不收钱”之类的大意,得1分;

状语后置“於诸侯”的翻译1分;

“回来却推辞”的翻译1分,此句主要在“推辞”,“推辞”未正确译出则不得分).

(2)孔子批评(否定)子贡赎人而不支取金钱的行为,(1分)表扬(肯定)子路救人取牛的行为;

(1分)这样做是因为孔子认识事情看得远(或:

看重事情对他人的影响;

或:

看重事情对社会的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重点词语有:

“让”,拒绝.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到鲁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