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与信息资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6971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信息与信息资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信息与信息资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信息与信息资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信息与信息资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信息与信息资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信息与信息资源文档格式.docx

《1信息与信息资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信息与信息资源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信息与信息资源文档格式.docx

信息不是知识,信息是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东西。

信息是外在的,是不依附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

知识则不然,它是人类大脑的产物。

3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认识

信息是数据处理的最终产物,是经过采集记录处理,以可检索的形式存储的事实或数据。

4通信和信息科学领域的认识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钟义信

5本书作者的认识

1.1.3信息的定义和概念体系

1、信息的定义

(1)本体论来说,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具体地讲,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

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2、如何从本体论角度理解“信息”的定义?

如何丛认识论角度理解“信息”定义?

两者比较?

(1)本体论角度理解:

“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

“运动方式”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

“运动状态”是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状与态势;

(2)认识论角度的理解: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

(3)两者比较:

两者联系:

如果考虑到信息的产生、认识、获取和利用离不开主体-人,则必须需从主体的立场来定义信息,那么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就转化为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

区别:

本体论层次:

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不存在主体,信息仍然存在,即在人类出现之前,信息就已经客观存在了;

认识论层次:

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即在人类出现之前就不存在信息。

3以认识深度分认识论信息为三个层次(四层次)

(1)语法信息,即主体所感知或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化关系(外在含义),这是最低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2)语义信息,即主体所感知或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逻辑含义(内在含义),这较高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3)语用信息,即主体所感知或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相对于某种目的的效用,这是最高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4)全信息,即考虑主体所感知或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外在含义、内在含义和效用的信息,同时包含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例如:

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语法信息,“英文字母与数字的一种特定排列方式”;

语义信息,“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2代表工作的平方,代表质能转换的关系;

语用信息,了解到利用公式可以改变原子核的质量状态,从而获得巨大的原子核能。

4.以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将认识论信息分为三部分

(1)先验信息,是认识主体在观察之前通过某种途径所感知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认识主体,具有记忆能力)

(2)实得信息,是认识主体在观察过程中实际得到的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认识主体具有学习能力)

(3)实在信息,是认识主体在理想观察条件下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全部信息,即事物实际的运动状态和方式。

5信息的分类

1)以信息的性质为依据,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2)以认识主体为依据,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

3)以主体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为依据,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实得信息

4)以信息逻辑意义分类,真实、虚假、不定信息。

5)以信息生成领域,自然、社会、思维信息

6)以信息应用部门,工业、农业、军事、政治、文化信息等

7)以信息记录符号,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数据信息等

8)以信息载体性质,文献信息、光电信息、生物信息等

9)以信息运动状态,连续、离散、半连续信息等。

10)以流通渠道划分,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

6信息的特点

绝对性和普遍性:

由于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运动,都有一定的运动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因而一切事物都在产生信息。

相对性和特殊性:

由于一切不同的事物都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和方式

最广泛适应性:

本体论意义上的信息,不受任何条件约束,所象征的事物实际的运动状态与方式,也不受主体意志的影响,不受主体的条件而转移,因而具有最广泛适应性。

1.2信息的性质和功能

1.信息物质能量的关系

(1)信息物质能量的区别与联系

1)信息不同于物质,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可以脱离物质独立存在,同时又不影响物质的存在和运动。

它所表现的主要是物质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物质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信息不同于能量,信息是物质运动的状态和方式,,而能量是物质做功的本领,能量转换遵循守恒定律,而信息转换不存在守恒现象,能量不能共享,而信息可以共享,能量为人类提供动力,信息为人类提供知识与智慧。

联系: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集中表现在三者都统一于物质,物质第一性的,能量和信息皆源于物质。

首先,物质是信息的源泉。

其次,信息的获取与传递离不开能量,而能量的转换与驾驭又离不开信息。

再次,信息,虽然不是物质与能量,但在一定条件下,信息又可以转化为物质与能量。

(2)物质能量信息在社会生产中的关系

具有相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过程:

物质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分配领域,为机器制造、化工产品、电子产品、建筑等;

用于运输系统。

能源的生产加工和分配领域,为电能、热能、光能、核能等;

用于能源系统。

信息的产生加工搜集存储和分配领域,为市场信息、计划、金融、原材料信息、科学技术信息等,用于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

2信息的功能

分为两个层次,基本功能在于维持和强化世界的有序性,社会功能则表现为维系社会的生存,促进人类文明的进化和人自身的发展。

具体五个方面

(1)

世界

人与世界

社会

人类

(人与社会)管理

信息是宇宙万物有序运行的内在依据

(2)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中介

(3)信息是维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因

(4)信息,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5)信息是管理的灵魂。

3信息的性质

信息,具有:

普遍性、客观性、无限性、相对性、抽象性、动态性、异步性、依附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变换性、可转化性、可伪性等(+理解P13)

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依附性和独立性(不能离开载体;

不因载体变化而改变信息内容)

信息具有可变换性和不可变换性(载体可变换,信息内容不可变换。

我?

相对性(认识主体能力不同,信息不同。

抽象性和动态性(时效性)(可摸的是载体,信息是抽象的。

异步性(滞后或超前性)

可转化性(可转化为能量金钱等,一定条件下)

4信息链五个构成要素

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

简单来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

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

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

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信息链的上游面向物理属性,信息链的下游面向认知属性,

与信息密切相关的是数据和知识,三者分析如下:

在信息链中,智能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和方略,是在一定条件下针对特定的问题和目的而有效的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形成知识和策略,利用策略来解决问题,从而成功的达到目的的能力。

总结,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真实的趋向是要成为人们决策的智能方法。

论述数据、信息、情报与知识的关系,并举例加以说明(20)

数据是描述事物特征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

由于经过抽象,数据本身并不具备意义。

例如,气温是9℃、时间10:

00、会议室201等,在这些表述中气温、9℃、时间、10:

00、会议室、201就是数据。

信息:

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信息来源于数据,是数据的含义,它能更直接、明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即:

数据+背景=信息。

(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准备)。

例如,9℃、10:

00这些数据是没有联系的、孤立的。

只有当这些数据用来描述一个客观事物和客观事物的关系,形成有逻辑的数据流,才能被称为信息。

例如新闻说北京气温9℃,这个信息对我们是无意义的,它必须加上今天或明天北京气温9℃。

再例如通告说,在会议室201开会,这个信息也是无意义的,他必须告诉我们是哪天的几点钟在会议室201开会。

知识是信息接受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即:

信息+经验=知识。

北京7月1日气温为30℃,12月1日气温为3℃。

这些信息一般会在时效性消失后,变得没有价值,但当人们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和对比就会发现北京每年的7月气温会比较高,12月气温比较低,于是总结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有价值的信息沉淀并结构化后就形成了知识。

情报是被传递的知识,是知识的激活,是运用一定的媒体,越过空间和时间传递给特定用户,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信息,其基本属性是知识性、动态性和有用性。

例如,某人搜集到了这样一条信息:

国家领导人将参加某年某月某日举行的世界环境大会,并制定新的减排标准,某汽车制造公司就获得了这样一个情报:

该国将在未来几年内加大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力度,由于拥有“汽车尾气排放将污染大气”这类的知识,该企业将根据该情报调整其生产研发计划。

从四者的概念来看,它们之间存在层级包含关系,其中数据的范围最大,信息来源于数据,知识提炼自信息,情报获取于知识。

数据信息知识的范围

(数据信息知识的相互转化)

简化版:

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1)信息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信息+经验=知识

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受者的知识

4信息化

信息化概念:

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占优势地位的社会(即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有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触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

信息化概念的内涵包括几个要素,一信息资源。

二信息技术。

三信息观念。

四资源共享。

(1信息资源信息本身作为一种资源,在量的积累上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2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利用程度不断提高。

3信息观念,人们对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价值认识得到加强,人们教育水平和信息素养提升。

4资源共享,通过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充分共享,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1.3信息的测度

不整智友;

均衡只能限于整体

1.4信息资源及其生产和消费

1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它具有智能性、有限性、不均衡性和整体性等特征。

2信息资源的类型

1)以开发程度为依据,分为潜在的信息资源与现实的信息资源。

潜在的信息资源是指个人在认知和创造过程中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资源,现实的信息资源指潜在信息资源经个人表述之后,能够为他人所利用的信息资源,

2)现实信息资源以表述方式为依据可划分为,口语、体语、文献、实物、网络信息资源。

口语信息资源是人类以口头语言所表述出来而未被记录下来的信息资源,如谈话聊天。

体语信息资源,是人类以手势表情姿态的方式表述出来的信息资源,如舞蹈,

文献信息资源是以语言文字数据等方式记录在特定载体上的信息资源,

实物信息资源,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以实物形式表达出来的信息资源,如模型雕塑样本。

网络信息资源指internet、外联网和内联网上处于流动状态的海量信息资源。

3)文献信息资源以记录方式和载体材料为依据,分为书写型的、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书写型文献信息资源一般以纸张为载体,记录方式为人工抄写,包括手稿信件日记原始档案等。

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以纸张为载体,记录方式主要是印刷技术,包括复印激光打印。

缩微型文献信息资源,以感光材料为载体,记录方式主要是光学记录技术,主要类型有,缩微胶卷,缩微卡片等。

机读型文献信息资源,以磁性材料为载体,记录方式为磁录技术,主要类型为磁带、磁盘、光盘等。

声像型文献信息资源以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为载体,记录方式为光录技术和磁录技术,主要类型有唱片、电影胶卷、幻灯片等。

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还可以出版形式的不同划分为图书期刊会议材料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产品说明书档案标准新闻报纸统计图表等

 

补:

1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与作用

含义: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internet、外联网和内联网上处于流动状态的海量信息资源。

其中,internet信息资源泛指链接在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和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人们可以免费或付费获取这些资源;

外联网信息资源是指一个组织及其合作伙伴之间通过专用电话线、数据封装技术或互联网建立的能够有限共享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只有外联网的成员才能利用其中的信息资源;

内联网信息资源是指一个组织通过防火墙与Internet相隔离的内部专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通常只有一个组织内部的成员能够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外部成员只有获得许可才能利用。

作用:

网络信息资源目前已经成为教学科研人员、策划咨询人员和各类决策人员等高端用户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之一。

因此,有效合法或组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组织或个体的发展。

1.4.2信息资源的生产

一般思维过程:

1信息资源的生产是从人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开始的,1)即人们通过视听嗅触味觉感知世界;

2)人对外界的感知,也可以看作是外界对人的刺激,分为三类,即自然、实践和文化信息,刺激。

分别的对应于人类的遗传知识(本能)、经验知识和文化知识。

2在外界信息刺激下,人类相应器官的神经细胞将受到具有一定节奏和空间分布的信息力的作用,这些作用首先赋予人体的是感觉。

(感觉是外部世界的信息与人体的信息相互作用,而在人的信息系统特别是人的大脑中留下的响应)。

3这种响应与过去的信息作用在人体内信息存储器中留下的响应痕迹(即记忆)交互感应而形成某种响应群时,感觉开始过渡为知觉。

(知觉,也称映象,它能较完整的对于外界物质系统的外部状态或结构给出同态的响应。

4感知、知觉、相应层次的记忆以及它们之间的多种联系共同构成了人体系统的观察器部分,这个部分所产生的信息称为感知信息,其中被存储起来可资利用的那部分构成了潜在信息资源。

5观察器部分所产生的信息进入控制器中的思维和决策系统后,信息流将顺次经过抽象概括分析判断等思维过程,并最终产生知识形态的信息,这部分信息可称为再生信息。

真实思维过程:

1信息流经常发生大量的随机运动,这种随机运动,有时是创造和灵感的物理机制。

2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大脑的记忆功能成分始终是密切联系各级逻辑功能通路,由此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信息的多次流通和反馈,也就是说,良好的记忆是进行成功的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

3思维是信息资源生产的重要机制。

(思维就是在不断的外界信息(负熵)流入的条件下,人脑中各种功能成分吸收负熵以形成趋向于有序的自组织运动过程。

)思维的存在与运行需要三种必要条件:

社会的实践活动、文化信息和逻辑.

1.4.3信息资源的消费

1信息资源消费的实质

(1)人们消费信息资源主要是消费其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由三方面要素构成:

1)信息资源的真实度,

2)信息资源的时效性,

3)信息资源中附加的人类劳动.

(2)信息资源的消费可以根据消费目的的不同而分为中间消费和最终消费,中间消费和最终消费对信息资源使用价值的要求是不同的.(中间消费是把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过程的中间投入而生产出新的信息资源,如知识分子的活动,最终消费是指消费者把信息资源作为获取满足或享受的媒介来使用的消费方式,如居民看电视听广播.)

2怎样来衡量信息资源的消费水平?

1)信息资源的消费水平是信息资源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实际程度和规模,它反映信息资源消费的数量特征,一般用人均实际消费的信息资源及其劳务的数量来衡量,如人均图书馆藏书拥有量和利用册数、人均看电影次数。

2)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是衡量现代社会信息资源消费水平的较好的定量方法。

目前各类公式和模型,实际测算的是信息资源载体、生产者乃至生产机器等的数量特征,或者说是通过这些中介物的数量特征来估量信息资源消费的数量特征。

如何精确测算还有待解决。

3)信息化指数指标值,包括信息量Q、信息装备率E、通信主体水平P、信息系统U。

(信息量,如人均使用函件数、人均年通话次数、每百人每天报纸发行数、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数、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

信息装备率,如,每百人电话机数、电视机数、电子计算机数。

通信主体水平,如第三产业人数百分比、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

信息系统,如,个人消费中杂费的比例。

求最终信息化指数的方法有两种,一将基年(比较的起始年度)各项指标值的指数定为100,然后分别将测算年度的同类指标值除以基年指标值,求得测算年度的各项指标值的指数,再将各项指标值指数相加除以项数,即为最终的信息化指数;

二先分别算出QEPU这四组的指数平均值,即对每一组的变量指标值求平均值,再对分组的指数平均值求算术平均值得出最终的信息化指数。

1.3信息资源概述

1.3.1信息管理概念及对象

1)信息管理概念:

广义)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2)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3)对象:

包括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

(信息资源是:

…;

信息活动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即完整的信息生命周期:

…)

1.3.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信息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

总目标,分目标

总目标是信息管理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管理的主体系统与被管理的客体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

信息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管理的分目标。

分目标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服务,并受到总目标的制约。

信息管理的总目标确定为(总目标内容):

保证社会信息流在不同渠道中有序流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的进行,使各类信息以更高的效率、效能,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发挥作用。

(简记:

1.使信息流有序化2.有领导有组织协调一致3.高效低耗利用)

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可以进一步将其分解为相互联系的分目标:

1)信息的生产与开发分目标;

2)信息利用分目标;

3)信息管理机制分目标

2、信息管理的任务

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一般由国家有关部门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实施,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的任务包括:

(1)制定信息开发的战略、策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作用)a.使信息开发能有条不紊的进行b.使信息开发能成本低且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制定信息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使信息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信息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

(3)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责、权、利,(目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使信息的生产、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良好的硬件环境支持。

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一般由基层组织负责实施。

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的任务包括:

(1)调查了解组织或机构内部各类人员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满足不同需求的折中方案(不能忽视任何人员的信息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

(2)搞清组织或机构内部信息来源和渠道,以便在需要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或向外输出信息。

(3)选择适用信息技术,建设组织或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和网络,确定信息加工处理、存贮、检索和传递方法,建立高效的信息保障体系。

(4)对信息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为改善信息管理提供依据。

1.3.3信息管理的视角

1信息管理的视角

对信息管理的研究,主要是

从技术角度(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

从行政和法律角度(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的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来研究

[

(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

(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3)从行政和法律视角,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政策、计划、规划)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是该视角下的典型研究领域。

(4)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