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井镇温都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6845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井镇温都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井镇温都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井镇温都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井镇温都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井镇温都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井镇温都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大井镇温都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井镇温都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井镇温都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五、组织领导和管理

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农村经济责任目标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把乡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情况与乡镇责任目标挂钩,实施奖优罚劣。

明确责任,镇党委书记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第一责任人,分管农业开发的副镇长主抓日常工作,隆平村是开发项目的具体实施者,镇农口站长指导实施,县开发办为项目的管理者。

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工作。

一是要加强项目管理工作,全面实施"

竞争立项制"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物资)招投标制”,“资金公示制”,“项目法人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无偿资金实行县级报帐制,自筹资金(现金部分),实行县收乡管村用,镇级报帐。

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的管护工作。

一是建设项目完工后及时进行产权移交,二是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根据国家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的有关规定,项目区各小型水利工程推行承包责任制,设置专人管理,承包人对项目区内工程设施,必须贯彻预防和管护兼顾的方针,保证灌溉季节的正常运行。

项目区建成后,各林带必须落实林权,以便管理和维护,承包人和林权所有人保证林带的成活率90%以上,并定时灌水剪枝,承包期到林带下一次更新为止。

三是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工作,项目建成后,农田间管护交给行政村负责,行政村必须负责农田的地块灌溉制度的调整,科技推广,土地配方施肥等项工作并及时和镇开发领导小组联系。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林西县中东部,距县城11公里,303国道北侧,项目区地块坡度为1/950,项目区平均宽达500米。

2、水文气象

水文:

本项目区根据含水岩组的时代、地层结攀登、水力特性与埋藏条件等,项目区含水岩体划分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砂砾卵石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含水层描述:

嘎子太河和查干木沦河流域形成的河谷平原含水层,由下部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砂砾卵石,含砾中细砂,粉细砂与上部全新统冲积砂砾组成,厚度20-60m,水位埋深一般小于5m,含水层厚度在23-33m,单井通水量为2078-9882×

m3/d,该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项目区地下水补给来源由河水入渗补给、降水及田间灌溉入渗入组成。

排泄出路主要为人工开采及地下径流。

地下水动态分析:

林西县地下水动态受气象、水文、地貌及含水层埋藏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气候因素是影响本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首要因素,项目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且降水多以暴雨的形式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80%,降水大部分以地表径流形式汇入河流,少部分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水文因素是表征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更重要特征,自然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量大,地下水位则抬升,反之则地下水就下降或较低,即地下水位的升降和隆雨多少相辅相成的。

地貌、地质条件的差异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重要因素。

项目区处河谷平原区,地下水埋深较深,表层为较薄的砂质土,受降水蒸发作用比较强烈,故此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也较灵敏。

人为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地段对地下水动态有较显著的影响,河谷平原区为人类居住聚集区和水浇地广泛分布区,在降水量较大的7月份,地下水位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然而,由于此间农用井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到8月中旬,由于农用井停止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呈现上升状态。

气候其特点是:

冬季寒冷少雪而漫长,春季干旱而多风,夏季热而短促,雨热同季,秋季气温骤降。

日夜温差变化大,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65.9小时,日照百分率65-70%,年平均气温4.3℃,最大冻土层深2.1米,无霜期在128天左右,大于等于10℃有效积温2700℃-2800℃。

全年多为西风和西北风,平均风速为3.1m³

/s。

本地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变率大,历年平均降水量380mm,其中春季降水41.5mm,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0.9%,有十年九旱之说,6-8月份降水291.5mm,最小为175.6mm,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平均蒸发量1971.4mm,是降雨量的5倍多。

3、地形、地貌及土壤

林西县大井镇项目区地质构造为新华夏构造体系,属浅山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海拨高度一般在700-800米之间。

植被类型以干草原植被和草甸草原植被为主,土壤以栗钙土和灰色森林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为5.15%左右。

4、水资源

大井镇项目区地处林西县政府所在地东15公里,境内水位埋深为20-50m,含水层厚度30-70m,单井涌水量2078-9882m3/d,渗透系数为22.99-55.93m/d

境内地下水质三类,地下水温6-8℃,PH值7.72-8.3,矿化度0.277-1.092克/升,适宜农业灌溉。

境内地下水径流量为2976.6×

104m3/y,灌溉渗漏量209.86×

104m3/y。

项目区地下水储存量为583.67×

104m3/y,可利用的地下水储存量为244.38×

水文因素是表征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更重要特征,若河水流量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就大,地下水位则是抬升,反之则地下水就下降或较低,即地下水位的升降和降雨量多少是相辅相成的。

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大井镇耕地面积9万亩,其中水浇地5万亩,旱地4万亩。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我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受地形条件客观影响,高则为岗,低则为凹,农田保水、保肥能力差,易涝易旱。

流域内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这些中低产田经过改造可以变成稳产高产农田。

6、自然灾害

影响本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雹灾和早霜。

二、社会经济状况

1、人口及劳力

林西县大井镇温都村,辖9个自然村,总人口789户,2658人,其中农业人口2658人,农业劳动力1420个。

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6.7万亩,其中耕地1.7万亩,耕地率34%,水浇地率34%,旱地率66%,水塘面率0.2%。

3、农业生产水平

目前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组成仍然以一粮一油一薯,农业生产水平尚欠发达,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旱地率较高,中低产田面积过大,水利设施老化,耕地产出率低,效益甚微。

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项目区经济较为发达,2011年末大井镇工农总产值达6.5亿元,财政收入15000万元,农业总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200元。

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项目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较为完整,区内有大井镇农业科技服务站,各村均有农技服务站点,安排农技员做点为群众服务,服务手段较为先进,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广力度较强。

三、基础设施

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用水主要来源于4眼机电井;

项目区内的水渠由于淤塞且不能自流灌溉,现已不能发挥效益;

由于蓄水工程不配套,输水土渠断面小,渗漏严重,自流灌溉保证率不足50%;

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项目区内农田未进行整体规划,无排涝工程设施。

2、田间工程现状

目前,项目区内田块均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田间灌排沟渠大多随地块形状布置,各自为阵,田间工程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灌排渠道均为土渠,渗漏严重,都为土口子放水,串田漫灌,水土肥资源浪费极大,由于灌、排水不畅,局部相对低洼的地方容易出现滞水渍害等问题,水事纠纷时有发生。

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内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好,农业机械较多,有玉米扶膜机5台套,农用车90余辆,农资、农机服务网络健全。

4、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内交通方便,303国道、庙大线贯穿境内,各村级公路与之相连接,路况较好,区内电力设施完善有大井供电所保证电力正常供应。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制约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基础建设薄弱,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

项目区内能够自流灌溉的骨干蓄水工程较少且工程不配套,自流灌溉保证率低;

境内未建固定灌溉站,灌溉效益低,抗旱能力十分脆弱。

●农田灌溉体系缺乏统一规划,渠系配套建筑物不完善,已建工程年久失修老化,现有土渠道渗漏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

●农田机耕道路缺乏,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大多数耕地农机不能下田,农业的机械化普及率仍然较低,农村劳动力得不到解放,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的发展。

●农村水利投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能力弱。

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依靠中央资金补助,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缺口大,加之水利建设主要是为公众服务的基础性设施,经济效益不十分明显,社会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不高,水利投融资能力弱,形成了资金“瓶颈”制约。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实施中低产田项目非常必要,一是该村农业基础建设薄弱,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已经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是该村农业的主要收入是土地收入,二三产业发展落后,全村95%以上的农民以土地为生,实施中低产田项目可以使当地农民尽快走上富裕之路,加快小康建设步伐。

另外由于项目区内耕地的低产低收,特别是近几年来的连续水旱灾害,农业产量损失更是严重,项目区农业生产已出现“种田赔本”的现象,大大挫伤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纷纷外出务工,多数农田处于靠天收或抛荒状态。

该项目的实施,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推广等措施,改善排灌条件,增强抗灾能力,把项目区建设成农业结构合理,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实施中低产田项目是可行的。

一是该村项目建设积极性高,近年来,该村多次向县、镇两级提出申请,要求立项改造中低产田,同时该村已召开村民大会,95%以上村民签字同意开发建设;

二是该村土地资源符合开发立项要求,4000亩土地集中连片,并同意按开发要求规划施工;

三是该村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完全满足开发用水要求;

四是该村交通便利,电力基础较好。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一、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水资源由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径流,降水补给和灌溉回渗四部分组成。

2、区域地质概括

(1)水文地质条件

本项目区根据含水岩组的时代、地层结攀登、水力特性与埋藏条件等,项目区含水岩体划分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砂砾卵石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2)含水层描述

嘎子太河流域形成的河谷平原含水层,由下部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砂砾卵石,含砾中细砂,粉细砂与上部全新统冲积砂砾组成,厚度20-60m,水位埋深一般小于5m,含水层厚度在23-33m,单井通水量为2078-9882×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项目区地下水补给来源由河水入渗补给、降水及田间灌溉入渗入组成。

(4)、地下水动态分析

林西县地下水动态受气象、水文、地貌及含水层埋藏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气候因素是影响本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首要因素,项目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且降水多以暴雨的形式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80%,降水大部分以地表径流形式汇入河流,少部会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水文因素是表征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更重要特征,嘎子太河为河水补给地下水,若河水流量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就大,地下水位则抬升,反之则地下水就下降或较低,即地下水位的升降和河水流量增大与减少是相辅相成的。

项目区处河谷平原区,为该地区径流排泄区,且地下水埋深较浅,表层为较薄的砂质土,受降水蒸发作用比较强烈,故此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也较灵敏。

人为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地段对地下水动态有较显著的影响,河谷平原区为人类居住聚集区和水浇地广泛分布区,在降水量较大的7月份,地下水位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然而,由于此间农用井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到8月中旬,由于农用井停止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呈现上升状态。

3、地下水资源现状

(1)项目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Q降渗=F·

a

式中:

Q降渗—降水入渗补给量(m3);

F——降雨入渗区面积9.38×

106(m2);

P——降水量380(m)

a——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查表a取0.16。

则:

Q降=F·

a=9.38×

106×

380×

10-3×

0.16×

10-4

=57.03×

104m3

(2)项目区地下水径流量Q下径

嘎子太河流域地下水径流流入量为443.86×

104m3/y,可利用的地下水径流量为73.85×

104m3/y。

项目区地下水径流流入量为18.46×

104m3/y,可利用的地下水径流量Q下径=18.46×

(3)灌溉入渗补给量Q灌渗

灌溉入渗补给量Q灌渗=βW灌×

104m3/y

β-灌溉回渗系数

W灌-水浇地年灌水量,30.94×

根据林西县水文资料,嘎子太河流域灌溉回渗系数β为0.17,因此项目区灌溉回渗量Q灌渗为5.26×

因此,项目区水资源补给量Q补=Q降渗+Q表渗+Q下径+Q灌渗=84.75×

104m3/y,

(4)、潜水蒸发量计算

E=F·

E0·

C

E—潜水蒸发量(m3)

F—计算区面积(m2)

E0—水面蒸发度(m/y)

C—潜水蒸发系数,查表取2.8%。

E=F·

C=5×

1700×

0.028×

10-4=6.4×

(5)、河流排泄量Q泄

根据林西县水文资料,嘎子太河河流排泄量为596.25×

104m3/y,项目区河流排泄量为26.8×

(6)、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W=Q补-E-Q泄=51.55×

计算结果见表5—2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表

表5—1单位:

104m3/y

现状地下水资源总量

允许开采量

393.96

96.48

以上各值的计算参数依据《赤峰市林西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报告》及《林西县水资源及利用区划》。

二、供需平衡分区

根据林西县地下水开采潜力分析,可分为四个规划区:

(1)可增强开采区,该区现状开采量小于允许开采量,尚具开发潜力,各区的允许开采量,现状开采量可增加允许量。

(2)控制开采区(采补平衡区,该区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持平,本项目区处于该区可调增开采量.(3)调减开采区,该区现状开采量大于允许开采量地下水已处于超采状态.(4)尚难规划利用区,该区为规划以外区域包括山区及部分单井出水量贫乏的松散区,此区富水程度极不均一,含水层导水性过弱,水纹地质研究程度低,尚难开发利用地下水。

三、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本项目区总面积4000亩,均为地下水灌溉,为了提高水资源分布的透明度,平衡分区是以项目区为平衡单元进行平衡计算,故本项目区平衡单元为1个。

1、项目区现状用水量。

现状年项目区实际用水量38.13×

104m3。

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29.5×

104m3,占实际用水量的81.1%。

本次农业综合开发,根据林西县水资源条件,项目区选择低压管道灌溉和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模型,降低亩均耗水量,改善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项目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项目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从均衡的角度分析,根据当地的开采程度,采用开采条件下补给量增量,排泄量的减少及消耗的储存量代数分析,项目区计算面积为0.5万亩,设计降深8m,设计单井出水量1920m3/d,影响半径200m,每年开采日数60天。

Q开=Q单·

F/4R2·

T

Q开—可开采资源量(104m3/y)

Q单—单井涌水量1920(m3/d)

R—影响半径200(m)

F—开采区面积5×

106(104m2)

T—年开采天数,60d

Q开=1920×

(3.34×

106/4×

2002)×

60=360×

3、地下水水质评价

项目区内地下水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0.08—0.15克/升,灌溉系数(ka)为6—18,适宜灌溉。

4、地下水供水条件

项目区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富水性、含水层岩性、含水层厚度、地下水埋深等,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确定其可供水量。

项目区建成前后可供水量均为96.48×

5、项目区水平年需水量预测

1)、用水部门

项目区需用水包括以下二项:

农村人畜用水和农、林、牧业用水

2)、各部门需水定额及估算参数

农村人畜用水量:

农村人口增长率按12‰计,项目区以上流域(含项目区)现状年农村人口1512人,由于近年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人口趋于平衡,估算项目建成后最多达到1694人。

根据林西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其牲畜增长率为25‰,即现状年项目区牲畜总数7000头(只),其中大畜2700头,小畜4300只;

项目建成后将达到10000头(只),其中大畜3000头,小畜7000只。

参考《赤峰市、哲理木盟农业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专题报告》确定农村生活用水60升/人·

日、大畜40升/头·

日、小畜10升/只·

日。

以上三项经计算,项目区建成后农村人畜用水量8.56×

3)、农、林、牧发展指标及用水量:

本项目区总土地面积4000亩,全部为管道灌溉4000亩。

本次灌溉制度设计采用低压管道灌溉和高效的膜下滴灌节水灌溉制度,根据内蒙水科所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作物灌溉制度与需水量等值线图》,参考新疆等地已经建成的工程,结合5.3.1节水灌溉制度设计,制定本项目区灌溉制度。

根据节水灌溉要求,灌溉保证率为85%。

有效水利用系数取0.95,其灌溉用水量为29.5×

具体计算详见表5-3

节水型灌溉制度设计表

表5-2

作物名称

灌溉面积(亩)

灌溉次数

灌溉定额(m3)

净灌水量(×

104m3/y)

玉米

3000

4

140

42

甜菜

1000

5

170

17

合计

4000

59

经以上计算,项目区建成后需用水量为38.06×

104m3,其中农村人畜用水量8.56×

104m3,农业灌溉用水量29.5×

6、供需平衡分析及评价

(1)、供需平衡分析原则

1)、在保证现状用水的前的下,安排各部门进一步发展用水量。

2)、项目区建成后可利用的水资源以节水为前提,首先保证农村人畜生活用水,其次为农、林、牧用水。

(2)、水资源供需平衡

地下水资源量393.96×

104m3,地下水可供水量96.48×

104m3,项目区总需水量38.06×

104m3,尚有余水量58.4×

104m3,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

具体平衡计算详见表5—4

项目区建成后水资源供需平衡表5-3单位:

104m3

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可供水量

项目区需水量

余缺水量(+、-)

农业

农村生活

38.06

29.5

8.56

+58.4

(3)供需平衡评价

1)、供需平衡分析结果为水资源有保证的开发,规模适度。

2)、项目区采用管道灌溉有效利用系数的高了0.5-0.6,农田灌溉面积由1500亩增加到4000亩。

四、节水灌溉制度

根据作物的需水特性,设计年生育期有效降雨量、缺水量,土壤质地等,确定作物的灌溉制度。

节水灌溉的主导思想是满足作物生育期需水量要求,保证作物丰产,确定作物各生育期需水量。

此次设计根据当地多年的气象资料,模拟生育期有效降雨制定了灌溉模式,不同作物生育期需水强度不同,轮灌周期各异。

根据各生育期实际降雨量调节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不同作物田间管理方式不同。

1、设计参数的确定

大井镇项目区地处林西县东部,土壤主要是粘砂土和砂粘土组成,下部为渗透水性较好的砂砾卵石层,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创造了有利条件,项目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土豆、甜菜等作物,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