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合同的优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长期合同的优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期合同的优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投资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项目。
缺乏管理经验的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引入PMC可确保项目的成功建成。
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利用银行或国外金融机构、财团贷款或出口信贷而建设的项目。
工艺装置多而复杂,业主对这些工艺不熟悉的庞大项目。
三、设计—建造(BD)模式
即设计-建造模式(DesignAndBuild),在国际上也称交钥匙模式
(Turn-Key-Operate)。
在中国称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Design-Construction)。
是在项目原则确定之后,业主选定一家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这种方式在投标
和订立合同时是以总价合同为基础的。
设计-建造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负责,他首先选择一家咨询设计公司进行设计,然后采用竞争性招标方式选择分包商,当然也可以利用本公司的设计和施工力量完成一部分工程。
避免了设计和施工的矛盾,可显著降低项目的成本和缩短工期。
然而,业主关心的重点是工程按合同竣工交付使用,而不在乎承包商如何去实施。
同时,在选定承包商时,把设计方案的优劣作为主要的评标因素,可保证业主得到高质量的工程项目。
业主和承包商密切合作,完成项目规划直至验收,减少了协调的时间和费用;
承包商可在参与初期将其材料、施工方法、结构、价格和市场等知识和经验融入设计中;
有利于控制成本,降低造价。
国外经验证明:
实行DB模式,平均可降低造价10%左右;
有利于进度控制,缩短工期;
风险责任单一。
从总体来说,建设项目的合同关系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业主的责任是按合同规定的方式付款,总承包商的责任是按时提供业主所需的产品,总承包商对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有全部的责任。
业主对最终设计和细节控制能力较低。
承包商的设计对工程经济性有很大影响,在DB模式下承包商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建筑质量控制主要取决于业主招标时功能描述书的质量,而且总承包商的水平对设计质量有较大影响;
出现时间较短,缺乏特定的法律、法规约束,没有专门的险种;
交付方式操作复杂,竞争性较小。
四、平行发包(DBB)模式
即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esign-Bid-Build),它是一种在国际上比较通用且应用最早的工程项目发包模式之一。
指由业主委托建筑师或咨询工程师进行前期的各项工作(如进行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等),待项目评估立项后再进行设计。
在设计阶段编制施工招标文件,随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
而有关单项工程的分包和设备、材料的采购一般都由承包商与分包商和供应商单独订立合同并组织实施。
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师则为业主提供施工管理服务。
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D-B-B的顺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全部结束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1)优点
优点表现在管理方法较成熟,各方对有关程序都很熟悉,业主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人员,对设计要求可控制,可自由选择工程师,可采用各方均熟悉的标准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
2)缺点
项目周期较长,业主与设计、施工方分别签约,自行管理项目,管理费较高;
设计的可施工性差,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
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多索赔多等。
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以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和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的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
中国目前普遍采用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基本上参照世行、亚行和FIDIC的这种传统模式。
五、活施工管理承包(CM)模式
ConstructionManagementApproach模式又称“边设计、边施工”方式。
分阶段发包方式或快速轨道方式,CM模式是由业主委托CM单位,以一个承包商的身份,采
取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着眼于缩短项目周期,也称快速路径法。
即FastTrack的生产组织方式来进行施工管理,直接指挥施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计活动,而它与业主的合同通常采用“成本+利润”方式的这样一种承发包模式。
此方式通过施工管理商来协调设计和施工的矛盾,使决策公开化。
其特点是由业主和业主委托的工程项目经理与工程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完成一部分分项(单项)工程设计后,即对该部分进行招标,发包给一家承包商,无总承包商,由业主直接按每个单项工程与承包商分别签订承包合同。
这是近年在国外广泛流行的一种合同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过去那种设计图纸全都完成之后才进行招标的连续建设生产模式不同,CM模式的两种实现形式:
CM单位的服务,分代理型和非代理型。
1)代理型CM(“Agency”CM):
以业主代理身份工作,收取服务酬金。
2)风险型CM(“At-Risk”CM):
以总承包身份,可直接进行分发包,直接与分包商签合同,并向业主承担保证最大工程费用GMP,如果实际工程费超过了GMP,超过部分由CM单位承担。
在项目进度控制方面,由于CM模式采用分散发包,集中管理,使设计与施工充分搭接,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
CM单位加强与设计方的协调,可以减少因修改设计而造成的工期延误;
在投资控制方面,通过协调设计,CM单位还可以帮助业主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向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挖掘节约投资的潜力,还可以大大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
如果采用了具有GMP的CM模式,CM单位将对工程费用的控制承担更直接的经济责任,因而可以大大降低业主在工程费用控制方面的风险;
在质量控制方面,设计与施工的结合和相互协调,在项目上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时,有利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5)分包商的选择由业主和承包人共同决定,因而更为明智。
对CM经理以及其所在单位的资质和信誉的要求都比较高;
分项招标导致承包费可能较高;
CM模式一般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对合同范本要求比较高。
六、建造—运营—移交(BOT)模式
即建造-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
是指一国财团或投资人为项目的发起人,从一个国家的政府获得某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特许权,然后由其独立式地联合其他方组建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和经营。
在整个特许期内,项目公司通过项目的经营获得利润,并用此利润偿还债务。
在特许期满之时,整个项目由项目公司无偿或以极少的名义价格移交给东道国政府。
BOT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由于获得政府许可和支持,有时可得到优惠政策,拓宽了融资渠道。
BOOT、BOO、DBOT、BTO、TOT、BRT、BLT、BT、ROO、MOT、BOOST、BOD、DBOM和FBOOT等均是标准BOT操作的不同演变方式,但其基本特点是一致的,即项目公司必须得到政府有关部门授予的特许权。
该模式主要用于机场、隧道、发电厂、港口、收费公路、电信、供水和污水处理等一些投资较大、建设周期长和可以运营获利的基础设施项目。
可以减少政府主权借债和还本付息的责任;
可以将公营机构的风险转移到私营承包商,避免公营机构承担项目的全部风险;
可以吸引国外投资,以支持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缺乏建设资金的问题;
BOT项目通常都由外国的公
司来承包,这会给项目所在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既给本国的承包商带来较多的发展机会,也促进了国际经济的融合。
2)缺点:
在特许权期限内,政府将失去对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控制;
参与方多,结构复杂,项目前期过长且融资成本高;
可能导致大量的税收流失;
可能造成设施的掠夺性经营;
在项目完成后,会有大量的外汇流出;
风险分摊不对称等。
政府虽然转移了建设、融资等风险,却承担了更多的其他责任与风险,如利率、汇率风险等。
七、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PPP)
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模式统称为公私(民)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
具体是指政府、私人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间合作关系的一种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模式。
由该项目公司负责筹资、建设与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该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而是政府向借贷机构做出的承诺,将按照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
这个协议使项目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而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的扶持力度将直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形式。
采取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民营企业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
PPP模式适用于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报慢的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部门,电力煤气等能源部门以及电信络等通讯事业等。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PPP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项目成功的关键是项目的参与者和股东都已经清晰了解了项目的所有风险、要求和机会,才有可能充分享受PPP模式带来的收益。
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就共同参与论证,有利于尽早确定项目融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节省政府投资;
可以在项目初期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
参与项目融资的私人企业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进来,有利于私人企业一开始就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营,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
政府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对于政府来说,如何确定合作公司给政府增加了难度,而且在合作中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增加了政府的风险负担;
组织形式比较复杂,增加了管理上协调的难度;
如何设定项目的回报率可能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篇二:
判断题
难度全为1
1、人力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错)
2、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起点和依据,它直接影响着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对)
3、工作评价就是评定工作的价值,制定工作的等级,因此,评价对象是任职者。
(错)
4、员工推荐的优点是招聘成本小,可靠性高。
(对)
5、岗前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去专门从事知识或技能的学习。
(错)
6、绩效考评只能由员工的主管对其进行评价。
(错)
7、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单位所在行业的最低工资水平。
8、建立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实现,而不是劳动成果的给付,它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
(对)
9、职业生涯是指个人一生中从事职业的全部历程。
(对)
10、整体业务外包模式,就是将一项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全部外包出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不再履行此项管理职能。
(对)
11、“科技兴教”、“全面提高劳动的素质”,所说的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问题(错)
12、职责是某一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标的要素集合(错,任务)
13.从微观意义上来说人力资源不是以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
14.人力资源不具有在利用中再生、在利用中增值的特点。
(错)
15.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活动的客体。
(对)
16.一个单位的会计与工程师,其具体工作的内容与数量不尽相同,但他们彼此
所担负的职责及其对他们的任职要求却是相似的。
17.专业性职位候选人由人力资源部进行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由部门经理和专家组甄选。
18.培训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开发,二者在内涵和实质都是一致的。
(错)
19.员工薪酬就是指发给员工的工资。
(错)
20.产品数量主要取决于机械设备的性能的企业,适宜采取计件工资。
21.劳动合同一般都有试用期限。
试用期可由劳资双方协定,最长不超过1年。
2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获取、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对)
23、在分析搬运任务时,可以这样描述,搬运结束后工具被工作人员清洁(错)
24、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人事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活动的客体(对)
25、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职务说明书(对)
26.薪酬即劳动报酬,就是指发给员工的工资。
(×
)
27、经常敲击暖水瓶的描述远不及每八小时敲击六次的描述*(对)
28、有效的甄选会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时间(错)
29、通过参加招聘会,用人单位招聘人员不仅可以了解当地人力资源素质和走向,还可以了解本行业其他企业的人事政策和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对)
30、员工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核心的环节(对)
31、看管定额食指操作者在同一时间内照管机器设备的台数或工作岗位数所规定的限额(对)
32、科技兴国、全面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所说的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问题(错)
33、专业性职位的候选人由人力资源部决定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请部门经理和专家组成的甄选委员会进行甄选(错)
34、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基础(对)
35、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已不再是影响工作绩效的唯一重要因素,员工的态度、观念对企业生产力及企业效益的影响日益增加(对)
36、股权是一种长期激励的手段,能够促使员工为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而努力。
(√)
37薪酬调整是对薪酬体系在执行过程中按照员工的要求进行调整,使其能更好地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
38.薪酬沟通贯穿于薪酬方案的制定、实施、控制、调整的全过程。
39.薪酬战略就是企业在薪酬问题上的定位,即企业如何设计薪酬方案鼓励员工间合理竞争,以此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36、根据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有关,激励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有关。
(√)
46.人力资源与其他一切资源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47.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48、人力资本关注的是收益问题,人力资源关注的是价值问题(√)
49、优选法是公国对各项工作任务作不同的排列组合,寻找最佳操作方法、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分析(√)
50、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的领导人把员工视为一种附属物,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51、甄选内为企事业组织中的空缺岗位寻找到合适的人选,实际中夹杂着招聘(×
52、招聘策略是招聘计划的具体体现,是为实现招聘计划而采取的具体策略(√)
53、霍桑关于社会人的观点认为驱使人们工作的最大动力不是社会和心理需要,而是经济需要。
54、工作分析作为一种活动,其主体是工作岗位,客体是工作分析者。
55、在分析检查任务时,可以这样描述:
检查信件、报告、包裹。
56、经验排序法的优点是判断范围小,准确度较高。
57、定额是合理编制定员的前提。
(√)
(错)58、专业性职位的候选人由人力资源部进行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请部门经理和专家组成的甑选委员会来进行甄选。
(对)59、甄选工作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居于核心地位,应该借助于多种甄选手段来公平、客观地作出正确的决策。
59、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包括企业人、环境、文化、价值观四个方面(√)
60通过人才交流中心选择人员,有针对性强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对于入计算机通讯等热门人才或高级人才效果不太理想(对)
61、培训既是人们常说的开发,两者在内涵与实质上都是一致的(错)
62、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对)
(对)63。
人力资源是第一可宝贵的,因而人力资源成为现代管理
的核心。
(对)64。
人力资源关心的是“人的问题”,其核心是认识人性、尊重人
性。
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
(对)65.“社会人”的假设来自于霍桑实验。
(对)66.我们可以用工作活动流程图的形式来揭示工作任务的操作要素
与流向。
(错)67.关键事件技术是通过设计一定的表格,专门记录工作者工作过程中那些特别有效(成功)与特别无效(失败)的工作行为,作为将来确定
任职资格的一种依据。
(对)68.定额是合理编制定员的前提。
(对)69.专业性职位的候选人由人力资源部进行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
要请部门经理和专家组成的甑选委员会来进行甄选。
(错)70.甄选工作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居于核心地位,应该借助于多种甄选手段来公平、客观地作出正确的决策。
(错)71.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已不再是影响工作绩效的唯一重要因素,员工的态度、观念对企业生产力及企业效益的影响日益加强。
(对)72.一般绩效考评属单项考评,而企业诊断与培训中的员工考评大
多数是综合考评。
73、会计、工程师是一种职务(错)
(错)74.从微观意义上来说人力资源不是以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
(对)75.从宏观意义上来说,人力资源不是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训‘量的。
(错)76.人力资源具有在利用中再生、在利用中增值的特点。
(对)77.一个单位的会计与工程师,其具体工作的内容与数量不尽相同,但他们彼此所担负的职责及共对他们的任职要求却是相似的。
(对)78.主管人员对被分析的工作有双重的理解,对职位所要求的工作技能的鉴别与确定非常内行。
(错)79.甄选能为企事业组织中空缺的职位寻找到合适人选,实际中间夹着招聘。
(错)80.有效的甄选会花更多金钱和大量的时间。
(错)81.美国微软公司近一半的员工都是通过人才猎取方式获得的。
(错)82.员工培训只包括基本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
’
(对)83.“工作经验”这个考评目标难以操作,因此通过工作年限这个指标
84、如果要在生产过程中做出自己的判断,而另一个人只要提供某种帮助,显然前者所需工作经验要比后者多(对)
85市场定位法是以市场平均工资为参照决定个职务价值的方法(对).
86、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保护只是一种特殊规定,他不属于劳动保护的范畴(错)
87、人是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关系是身产关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
88、如果其实也组织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则其招聘活动就会比其他其实也组织成功(对)
89、目前上招聘适合所有内资企业、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错)
90、一个人的忠诚感和献身精神是天生的,这是无法通过员工培训来得到的(错)
91、“人”的考评客体是这个人充实的职位或岗位(错)
9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内容上(错)
93、与经济人假设相应的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考虑人的情感(错)94泰罗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错)
95、人际关系理论要求管理人员不应只注重完成任务,而应把重点放在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求上(对)
96、职务与职位并非一一对应,一个职位可能不止一个职务(错)
97、培训强调帮助培训对象获得目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更好的完成现在所承担的工作(对)
98、结构工资就是有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组合成的一种岗技工资(错)
99、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为其组织提供劳动,并从组织获得报酬形成的一宗社会关系(对)
篇三:
人力资源第2次作业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
第2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拟定招工简章,进行“安民告示”。
这是企业每年一次招聘录用工作的哪个阶段?
()(2分)
A、筹划与准备阶段
B、宣传与报名阶段
C、考核与录用阶段
D、岗前教育与安置阶段
答案:
B
第2题:
在培训中,先由教师综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然后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讨论的培训方式是()(2分)
A、讲授法
B、研讨法
C、角色扮演法
D、案例分析法
第3题:
管理过程中一切由领导说了算。
与领导关系好,“说你行,不行也行”,与领导关系不好“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人们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由于管理过程中缺乏()(2分)
A、科学的考评手段
B、科学的工作分析与评价
C、科学的培训
D、科学的薪酬制度
A
第4题:
依据萨伯的观点,当临近退休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面对职业生涯中的()
(2分)
A、成长阶段
B、探索阶段
C、确立阶段
D、衰退阶段
D
第5题:
既吸收了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个人账户模式的长处;
既体现了
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