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664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docx

《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docx

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

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

(具体内容见后)

1.玻意耳,R.Boyle(1627,1691)

2.马格拉夫,A.S.Marggraf(1709,1782)3.日夫鲁瓦,C.J.rfuluwa4.贝格曼,T.O.Bergman(1735,1784)5.克拉普罗特,M.H.Klaproth(1743,1817)6.贝托莱,C.-L.Berthollet(1748,1822)7.普鲁斯特,J.-L.Proust(1754,1826)8.盖-吕萨克,J.-L.Gay-Lussac(1778,1850)9.莫尔,K.F.moer

10.贝采利乌斯,J.J.Berzelius(1779,1848)11.罗塞,H.Rose,(1795~1864)

12.比拉迪尼,H.delaBellardiere

13.李比希,J.V.Liebig(1803,1873)14.本生,R.W.Bunsen,(1811~1899)

15.弗雷泽纽斯,C.R.Fresenius,(1818~1897)16.马格里特,F.Margueritte17.勒克,E.Lunk

18.贝仑特,R.Behrend

19.奥斯特瓦尔得

20.高贝尔斯莱德,F.Goppelsroder21.茨维特,С.Tswett(1872~1919)

22.埃米希,F.Emich(1860,1940)23.理查兹,T.W.Richards(1868,1928)24.普雷格尔,F.Pregl(1869,1930)25.阿斯顿,F.W.Aston(1877,1945)26.法伊格尔,F.Feigl(1891,1971)27.科尔托夫,I.M.Kolthoff(1894,)28.海洛夫斯基,J.Heyrovsk(1890,1967)29.马丁,A.J.P.Martin(1901,)

30.沃尔什

31.蒂塞利乌斯,A.W.K.Tiselius(1902,1971)32.施瓦岑巴赫G.Schwarzenbach

1

1.玻意耳,R.Boyle(1627,1691)

简历: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1627年1月25日生于爱尔兰利斯莫尔,1691年12月30日卒于伦敦。

1635年入伊顿公学学习。

1639年赴欧洲游学,1644年回国。

1654年在牛津开始系统地研究化学、医学和物理学,在家里建立了化学实验室,制备各种药物,逐渐成了一位实验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同时他又阅读了大量的英文、法文、拉丁文科学著作,认识到化学是一种重要的理性科学,并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艺。

166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80年当选为会长。

对分析化学作出的重要贡献:

玻意耳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

他将汁液的酒精溶液滴在纸上,做成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他用过的植物有紫罗兰、玫瑰花、洋红、石蕊等。

直到今天,化学家还采用玻意耳的方法。

他也是第一位给酸和碱下定义的化学家,他指出能将蓝色果汁变成紫红色的物质都是酸:

颜色变化与此相反者则是碱。

与此同时,他还研究很多检验方法,例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来检验铜盐;利用能形成氯化银沉淀且沉淀在放置过程中逐渐变黑的现象来鉴定银。

其它重要贡献:

玻意耳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化学学科和化学理论的发展上作出过重大贡献,是第一位阐述元素本性的科学家。

化学主要起源于炼金术,到了15,16世纪,化学开始摆脱炼金术的束缚,但仍从属于医学和冶金,没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玻意耳从亲身的实践中体会到化学应该有其自身的目的,而不是医学和冶金学的从属品。

玻意耳提出最重要的理论是化学元素概念。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早就提出四元素说,认为万物是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构成的。

帕拉采尔苏斯则提出三要素说,认为万物是由盐、硫、汞三种要素以不同比例构成的。

玻意耳认为他们都没有涉及问题的本质,他认为元素是具有确定的、实在的、可察

2

觉到的实物,它们应该是用一般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为某些简单实体的实物。

玻意耳第一次为化学元素下了明确的定义,使化学发展有了新的起点。

玻意耳还研究了磷和磷酸的性质,发现磷燃烧后产生白烟,它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

磷与强碱溶液放在一起产生一种气体,它和空气接触后,生成缕缕白烟,即磷化氢的氧化反应。

玻意耳在物理学方面也有成就,研究得最多的对象是气体,其研究成果以发现气体的弹性(即可压缩性)最为有名。

他在一支一端封死的U形玻璃管中充满水银,封闭的一端留有一部分空气。

当加在空气上面的重量越大时,空气的体积就越小,从而证明了空气的体积与加在它上面的压力成反比,这就是著名的玻意耳定律。

玻意耳著有《怀疑派化学家》、《关于颜色的实验和考察》、《天然矿泉水实验室简编》、《空气发光》等多种书籍。

2.马格拉夫,A.S.Marggraf(1709,1782)

简历:

德意志化学家。

1709年3月3日生于柏林,1782年8月7日卒于柏林。

1734年在弗赖贝格学习冶金学,后在普鲁士皇家药房工作。

1754,1760年,任柏林科学院化学实验室主任,1760,1761年,任物理化学部主任,

1767年任科学院院长。

曾为巴黎科学院的通讯院士。

对分析化学作出的重要贡献:

他是分析化学的先行者,最早利用显微镜进行化学研究,改进了一些分析工具和天平,用火焰法区分钾和钠,对氧化钙、氧化镁和氧化铝进行了识别,建立了铁的试验法。

其它重要贡献:

在无机化学方面,他最先制成黄血盐和氰化钾;支持燃素说。

在有机化学方面,他1747年发现甜菜根中含有甜菜糖;还发现并提纯了樟脑。

他是一个在多方面取得成就的化学家。

著有《制糖的化学实验》

(1747)和《化学论文集》(1761,1767)。

3.日夫鲁瓦,C.J.rfuluwa

3

对分析化学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1729年,最早使用容量分析,用纯碳酸钾测定乙酸的浓度,他将乙酸逐滴加到一定量的碳酸钾溶液中,直到不再发生气泡为止。

但容量分析是到了19世纪,由于成功地合成了各类指示剂,才得到广泛的应用。

4.贝格曼,T.O.Bergman(1735,1784)

简历:

对分析化学作出的重要贡献:

瑞典分析化学家。

1735年3月9日生于卡特琳娜贝里,1784年7月8日卒于梅德维。

曾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

1761年任该校数学教授,1767年任化学教授。

对分析化学作出的重要贡献:

贝格曼可称为无机定性、定量分析的奠基人。

他首先提出金属元素除金属态外,也可以其他形式离析和称量,特别是以水中难溶的形式,这是重量分析中湿法的起源。

当时还没有原子量,也没有化合物的分子式。

贝格曼一生作了大量分析工作,对化学分析作过很多改进。

1775年他编制出在当时最完备的亲和力表,表中将各种元素按亲和力(即反应和取代化合物中其他元素的能力)的大小顺序排列。

此表受到广泛的赞扬。

他曾多次分析矿泉水和矿物成分。

过去为了测定化合物中金属的含量,必须先将它还原为金属单质,方法十分繁琐费力。

贝格曼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只须将金属成分以沉淀化合物的形式分离出来,如果事先已测知沉淀的组成,即可算出金属的含量。

他在1780年出版的《矿物的湿法分析》一书中,提供了那一时期矿石重量分析法的丰富历史资料。

这本著作涉及到银、铅、锌及铁的矿物通过湿法过程的重量分析法。

所介绍的测定组分包括金、银、铂、汞、铅、铜、铁、锡、铋、镍、钴、锌、锑、镁和砷。

1779年他还曾编著过一些书,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分析化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在书中介绍了许多检定反应,例如:

用黄血盐检定铁、铜和锰,用草酸和磷酸铵钠检定钙,用硫酸检定钡和碳酸盐,用石灰水检验碳酸盐等。

他还曾根据蓝色试纸遇酸变红的特性检验出“固定空气”(二氧化碳)具有酸性,称它为“气酸”。

他在分析工作中广泛使用过吹管分析,认为吹管是分析上很有价值的工具。

他的论文收集在6卷本的《物理和化学论文集》中。

5.克拉普罗特,M.H.Klaproth(1743,1817)

克拉普罗特,M.H.Klaproth(1743,1817)

4

简历:

德意志分析化学家和矿物学家。

1743年12月1日生于韦尼格罗德,1817年1月1日卒于柏林。

1759年在一个药剂师处当学徒。

1771年到柏林开设药店,并在一所外科医学院任教。

1792年任柏林炮兵学校讲师。

1810年成为柏林大学第一任化学教授和柏林科学院院士。

179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对分析化学作出的重要贡献:

他在分析化学方面做了重大改进并加以系统化。

在重量分析中,强调沉淀必须烘干或灼烧至恒重。

为了测定矿物中的金属含量,他采用称量适当的沉淀化合物,再利用换算因素求得金属含量。

他最先记录下分析测定的物质成分的实际百分比。

这样做,不仅可以发现分析过程中的误差,而且往往可以在被化验的矿物中发现新元素。

他不仅改进了重量分析的步骤,还设计了多种非金属元素测定步骤。

他准确地测定了近200种矿物的成分及各种工业产品如玻璃、非铁合金等的组分。

其它重要贡献:

克拉普罗特1789年分析沥青铀矿时发现元素铀并命名。

同年分析锆石时发现元素锆。

1795年分析匈牙利的红色电气石时,证实英国W.格雷哥尔1791年发现的新元素,并取名为钛。

1798年证实1782年F.J.米勒?

冯?

赖兴施泰因在金矿中发现的新元素,并命名为碲。

1803年证实同年J.J.贝采利乌斯发现的铈并命名。

他是A.-L.拉瓦锡反燃素说的拥护者。

编有《矿物学的化学知识》一书。

6.贝托莱,C.-L.Berthollet(1748,1822)

简历:

法国化学家。

1748年12月9日生于上萨瓦省塔卢瓦尔,1822年卒于巴黎附近的阿尔克伊。

最初入阿纳西学院学习。

1768年在意大利都灵大学获医生资格。

1778年任一印刷厂的检验员,后任厂长。

1794年任高等师范学校教授。

1780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对分析化学作出的重要贡献:

1789年发现氯的漂白性质,并提出通过滴定靛蓝标准溶液来测定漂白液中氯含

5

量的容量分析方法。

其它重要贡献:

贝托莱1785年首先提出氨由氮和氢组成。

1787年与A.-L.拉瓦锡等人共同发表化学命名法。

1791年指出动物的机体中含有元素氮。

他测定氰氢酸和氢硫酸的组成,发现它们的酸性,指明拉瓦锡提出的所有酸含有氧的理论是错误的。

他主张物质的组成是可变的,反对J.-L.普鲁斯特提出的定比定律。

因此,非整比化合物称为贝托莱体化合物。

他发表过《亲和力定律的研究》(1801)论文,著有《论化学静力学》(1803)

一书。

7.普鲁斯特,J.-L.Proust(1754,1826)

简历:

法国分析化学家。

1754年9月26日生于昂热,1826年7月5日卒于昂热。

1774年在巴黎学习化学。

后迁居西班牙,先后在塞哥维亚、萨拉曼卡等地的一些学校中任教;1789年在马德里任教授。

在马德里期间,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为他装备了非常豪华的皇家实验室,任命他为实验室主任。

因此,他的实验室极适合于做定量分析工作。

1806年普鲁斯特离开西班牙访问巴黎。

1808年法军攻占马德里时,皇家实验室被毁。

1816年被选入巴黎科学院。

对分析化学作出的重要贡献:

普鲁斯特的主要贡献是确立了定比定律。

从A.,L.拉瓦锡和18世纪后期的著名化学家出版的著作中可以明显看出,化合物有固定组成的概念已被普遍接受。

然而,当时法国的化学权威C.,L.贝托莱关于化合物的组成可变的观点仍很流行。

普鲁斯特的更广泛、更系统和更精密的研究,使定比定律得以在严谨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确立。

1799年他明确地阐述了这一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