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册月考测试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6560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上册月考测试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册月考测试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册月考测试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册月考测试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册月考测试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上册月考测试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二政治上册月考测试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上册月考测试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上册月考测试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活动

4.下列对文化的内涵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就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

B.文化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C.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

D.“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5.2011年4月23日是第16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

人们之所以积极参与读书等文化活动,是因为()

A.参与文化活动是接受知识文化教育的唯一途径

B.文化由人所创造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都不是天生的

6.我国于2011年9月29日晚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这又必将在世界航天史上给中国的科技锦上添花。

这反映了()

A.我国的航天技术已领先于世界水平B.我们的民族力量是巨大的

C.文化促进了经济、政治的发展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7.有人认为: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上述观点()

A.承认了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C.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D.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8.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9.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这样做是由决定的。

()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B.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C.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D.我国文化事业落后

10.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

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

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11.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元宝的塑像,感叹道:

“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

”这表明()

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②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③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④文化背景的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

《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C.树立品牌意识,保护好本民族文化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文化安全

13.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何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

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5.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大放异彩,俄罗斯的芭蕾舞折服全球,意大利的歌剧、奥地利的音乐、美国的迪斯尼卡通艺术等享誉世界,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大花园”。

世界文化“大花园”的形成表明()

①不同民族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相互尊重,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是有差异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④只有艺术才是最正确的文化形式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6.近年来,影视界出现了一股电视剧重拍热,包括四大古典名著都进行了重拍,尽管毁誉不一,但新版《红楼梦》的重拍及播放,却带来了一股红学热,与《红楼梦》有关的书籍等出现了热销。

以上事实说明()

①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大众传媒已取代旧的传媒③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大众传媒克服了旧的传媒的局限性

17.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

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

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

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8.2010年11月12日,由《国际中文版》主办的“东西文化在建筑中相遇”第十二届威尼斯双年展系列活动开幕了,通过活动让国外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

北京四合院、苗族吊脚楼、黄土高原窖洞、蒙古包等不同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建筑文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撞击。

由此可见()

①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建筑的多样性②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③建筑是民族的文化记录,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应给予保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明朝那些事儿》最初流传于网络,随着网络的传播,作者当年明月(笔名)历史心灵的写作手法受到了人们的认可,该书出版后销量突破百万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这启示我们()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很快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C.文化产品具有极大的商业性

D.只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

20.下列关于教育方式的变革与文化传承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教育方式的变革将改变其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具体方式②教育方式的变革只会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积极作用③教育方式的变革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传承的方式④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A.①④B.①③C.③④D.①②

21.“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

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

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

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以下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一个民族只要有优秀的民族文化就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23.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以“和”为精神风韵,倾注着对人类自身与发展问题的关心,包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进入21世纪,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渗透着“和”的文化思想。

这说明“和”的传统思想()

①具有继承性②具有相对稳定性③是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4.近年来,《大长今》等韩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电视剧展现在世人面前。

无论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一切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

这种“韩流”现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也同时存在。

这一文化现象说明()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共同的规律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世界的意义

C.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5.日本电影《追捕》,俄国电影《列宁在十月》,印度电影《流浪者》,越南电影《森林之火》,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法国电影《红》、《白》、《蓝》,意大利电影《天堂电影院》、西班牙电影《对她说》、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这些电影译制片是深受中国观众欢迎的影片。

通过这些电影,我们感受到不同国家人们的喜怒哀乐,欣赏不同背景下的文化。

这说明()

①电影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手段②电影属于大众传媒③电影能够跨越时空的局限,传递不同的文化④传播文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电影是其中的一种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①

二、主观问答题(共50分)

26.材料一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顾炎武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文须有益于天下”。

为什么?

“文可以变风俗”也。

所用,顾老先生特别告诫说,文章千古事,下笔须谨慎,要“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要“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文须有益于天下”在今天仍有重要作用,仍发挥着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一说明保护妈祖信俗这类文化遗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10分)

 

(2)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顾老先生强调的“文须有益于天下”的现实意义?

(14分)

27.材料一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

就世界范围而言,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之分。

就某一国而言,如中国,则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材料二“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材料三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消极方面,如“重人伦、轻物理”,这是应该摆脱的。

但其中也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等正确思想。

对待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思考:

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而不同”?

(16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1—5题DCADD6—10题DBCAB11—15题DBCBC

16—20题CCCBA21—25题ABACA

26.

(1)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妈祖信俗这类文化遗产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于世界文化来说: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妈祖信俗既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历程,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7.

(1)坚持“和而不同”即坚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必要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地,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具体要求: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辩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