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6544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围绕地球的大气,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不仅运动形态繁多,而且它们的活动规模、活动时间、发展变化规律也各不相同。

请大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列出它们的名称(例如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龙卷风等)。

有一种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和变化特征,并制约着这些规模较小的气流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全球性大气环流。

[板书]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

[教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主要讲述最具典型意义的环流形式:

三圈环流。

[板书]一、三圈环流

[教师]前面已经学过冷热不均引起空气运动。

那从理想状态上来讲,我们地球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是在哪呢?

[学生回答]:

赤道极地

[教师]对。

在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而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因而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演示);

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演示)。

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演示)。

在近面,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演示)。

因此,在北半球,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

[板书]1单圈环流

[教师]但实际上赤道与极地间的这种闭合环流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三圈环流。

[板书]2.三圈环流

[教师]由于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此时仍然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以北半球为例,说明此时大气运动情况。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演示),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偏转成西南风(演示),到30°

N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高空不受摩擦力的影响),变成了西风。

这样气流就不能继续向北流向北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了。

由于赤道地区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

N附近上空堆积,空气密度加大产生下沉气流(演示),这样使得低空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低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大气在向南流动过程中逐渐向右偏转,受摩擦力的影响,形成了东北信风(演示)。

这样在赤道与30°

N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演示)。

[板书]

(1)低纬环流

[活动]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提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板书]

(2)中纬环流

(3)高纬环流

[教师]同理分析,南半球

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

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演示)。

7个气压带即:

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指图)。

在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

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指图)。

[教师]可结合p38的活动题2

[提问]: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提示]:

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所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气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

[提问]如果考虑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如何变化?

[读图]读课本2.15图,总结回答。

[板书]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教师]:

图2.15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同时,也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承转]我们上面讲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

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以亚洲为例)。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形成了一个个气压中心。

[板书]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教师]请同学们先读图2.16“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图2.17“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思考]:

1.为什么全球的气压分布不是成带状的?

2.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略

[活动]结合p39活动题。

从图上可以看出,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如何变化?

[教师]提示总结

[分析]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

在同样的太阳照射条件下,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要缓慢得多。

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高得多,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低得多,形成冷高压。

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

具体的气压分布情况,请同学们再来看图2.13和2.14。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演示)。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副极地低压带也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

这就使副极地低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演示)。

冬、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天气、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这些大气活动中心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异常。

被切断的气压带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1月

副极地低压带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7月

副热带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教师]以上我们了解了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情况,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那么下面我们来学习季风环流这部分内容。

[板书]三、季风环流

1.概念

[教师]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结合课本p41活动题看看季风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风向怎样变化?

[板书]2.东亚季风

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这一地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

正如歌曲“黄土高坡”中唱到的“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实际上指的就是东亚季风。

[提问]为什么亚洲东部的季风最为典型?

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又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

冬季,东亚大陆位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之下,海洋是低压,这样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气流由陆地指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于是在东亚地区冬季形成西北季风。

同样道理,夏季,东亚大陆受印度低压控制,海洋上则是高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东亚夏季刮东南风,由此可见,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而形成的。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

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

[板书]南亚季风

[读图]读图2.15,同学们再看一下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又是怎样?

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季是东北季风,夏季是西南季风。

[教师]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又是怎样形成的?

冬季,南亚地区也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在海陆间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从而形成东北季风;

夏季,则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也随着北移,这样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就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西南季风。

[小结]由此可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惟一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等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我国就深受季风的影响。

夏季风来临时,给我国也带来了许多好处(看图)。

[教师]在世界上北纬15°

~30°

的纬度带上,大都是干旱的沙漠或荒漠(演示),如西亚、北非。

我国处于这一纬度带上的华南地区,所以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演示),主要是受惠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我国水稻、棉花的种植界之北,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

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

而夏季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最多的季节。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是我国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十分有利。

[板书]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全球来说,大气环流把热量水分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形成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不同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首先,要求同学们明确三圈环流的形成同样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因素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大气环流在近地面的结果。

其次,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表现在随季节而改变的气压带和风带沿纬向的分布被破坏,北半球尤为明显。

再次,掌握季风的形成和风向的变化情况,以及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最后还学习了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三圈环流

1单圈环流

2.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

(2)中纬环流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三、季风环流

1.概念

2.东亚季风

3.南亚季风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堂作业】

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2.若甲、乙分别为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则此季节()

A.全球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B.亚洲高压处于强盛时期

C.亚热带大陆西岸干热少雨D.我国山区泥石流、滑坡频发

下图是沿30°

N的气压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示季节,①地南部盛行()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4.图示②地附近有一气压系统为()

A、亚洲高压B.夏威夷高压

C.亚速尔高压D.阿留申高压

5.图示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方向自东向西

B.南极考察的最好时期

C.我国东南沿海台风的频发时期

D.圣地亚哥正值高温多雨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