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山东省课改高考文综考试说明及样题Word格式.docx
《模拟卷山东省课改高考文综考试说明及样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卷山东省课改高考文综考试说明及样题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描述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
●能够准确运用相关学科术语,对社会生活、历史与地理等方面的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作出客观地叙述或说明。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观察、比较、分析、认识相关事物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或提出科学的、有意义的问题或必要的论据,并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等方法论证问题。
●能够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并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等方式,对有关现象、问题或某些观点进行质疑与评论,并得出独立的、合理的结论。
●能够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并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全面审视、探讨或尝试解决社会生活(或自然环境)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并体现出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考试命题范围
2007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的考试命题范围,为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原则上必修内容为必考命题范围,选修内容为选考命题范围。
1.必考内容
(1)思想政治学科:
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以及时事政治。
其中,“时事政治”部分主要包括:
年度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等。
“时事政治”将与思想政治必修1、2、3、4课程内容适当结合。
(2)历史学科:
历史必修(I)、历史必修(II)、历史必修(III)。
(3)地理学科(必修模块):
地理1、地理2、地理3。
另外,由于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初中部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
2.选考内容
(1)思想政治学科(选修课程):
(一)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二)经济学常识、★(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四)科学思维常识、(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注:
标有★的三个选修模块,其教科书已出版发行。
)
说明:
鉴于目前思想政治科目选修教科书尚未全部到位,2007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中的思想政治学科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暂定为“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和“选修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三个模块。
其余选修模块最后是否列入考试命题范围,将根据教科书的供应情况和上级有关要求另行确定。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3)地理学科:
选修1宇宙与地球、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
鉴于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针对选修课程明确指出,“部分学校因条件不具备,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同时,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选修课程开设条件和修习的实际情况,决定地理“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模块暂不列入山东省2007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的命题范围。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2007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分数为满分240分。
2.试卷结构
(1)“文科综合”科目考试的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
其中,第I卷全部为必做题;
第II卷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必做题部分全部根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必修模块内容,以及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内容命题。
同时,试题中将会涉及初中部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
其中,思想政治必修内容的分值为68分,历史、地理必修内容的分值分别为62分。
选做题部分全部根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选修模块内容命题。
每个选修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题目,每道题目的分值均为8分。
选做题部分采取“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的方式,要求每位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均不得出现零选择的前提下,必须从中任意选做6道题目(多选多做者不计入成绩)。
选做题均不跨学科或跨选修模块命题。
试卷中,必做与选做部分的分值比例为8:
2。
(2)“文科综合”科目试卷的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分值为4分,共100分;
第II卷分值为140分。
其中,第II卷的必做题部分共4小题(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每科各1题,跨学科综合1题),分值共92分。
选做题部分每位考生限选6题,共48分。
每位考生的卷面答题总量为35道题目。
(3)“文科综合”科目试卷中包括一定比例的高、中、低三档难度的题目,其中以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
(五)考试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例1】
2005年11月11日,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诞生(见下图)。
回答1-3题。
1.“福娃”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的形象。
这说明
①抽象的艺术造型设计可以不遵循认识的规律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艺术作品是不依赖于原型的主观创造
④艺术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考试能力要求1、2(思想政治必修4)
答案:
C
2.很久以来,中国就有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
窗体顶端
窗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每个娃娃分别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
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
“福娃”向世界各地传递中国人民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B.中华文化呈现多国文化的丰富色彩
C.世界各国文化应该相互融合
D.中华文化源源流长,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考试能力要求2、3(思想政治必修3)
D
3.随着北京奥运会吉祥物面世后的热销,“福娃”玩具、服装服饰、箱包、文具、贵金属纪念章、徽章等奥运会吉祥物特许产业也随之红火起来。
这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A.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B.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人们的消费观念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考试能力要求1、2(思想政治必修1)
A
(说明:
①命题意图:
本题是一道图画材料式组合题(内含3小题)。
它以人们关注的北京2008奥运会为背景,以吉祥物“福娃”的造型、寓意、热销等信息为载体,分别考查思想政治“必修4、3、1”的有关知识,重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本题意在引导考生对重大社会热点的关注,提高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考核目标:
本题的能力考核目标主要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有关要求。
③考查内容:
本题中的第1小题主要考查思想政治“必修4”中“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等部分的有关知识;
第2小题主要考查思想政治“必修3”中“源源流长的中华文化”等部分的有关知识;
第3小题主要考查思想政治“必修1”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等部分的有关知识。
【例2】
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
下部文
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
有加饶,请记白”。
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考试能力要求1、2(历史必修2)
C
本题通过一个“印记”及其文字解释等材料所创设的宋代工商业发展的历史问题情景,巧妙的考查了考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提炼、梳理与整合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本题的历史现象虽然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叙述,但材料中“收钢条、造细针、转卖兴贩”反映了集原料、加工生产和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另外,本题还具有明显的山东地方特色。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历史“必修2”中的“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特征、特点”部分的有关内容。
【例3】
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A.中山装和旗袍出现
B.照相馆的出现
C.中西大菜
D.长拜作揖礼仪
…………………………………………考试能力要求1、2、4(历史必修2)
本题通过考查社会生活史内容,意在强调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与个人的联系。
从考察的能力角度来看,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对相关事物和现象做出科学的辨别和分析的能力。
本题的能力考核目标主要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有关要求。
本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历史“必修2”中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部分的有关知识。
【例4】
读“全球候鸟迁徙路径”示意图,判断1-2题:
1.候鸟迁徙的“大西洋”路径经过的自然带中缺少
A.热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考试能力要求1、2(地理必修1)
2.目前在世界局部地区发生了新型禽流感,科学家担心会蔓延到全球,其理由最有可能是
A.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存在
B.世界大洋环流的分布
C.国际人口迁移频率的增加
D.候鸟迁徙路径的交叉
…………………………………………考试能力要求1、4(地理必修1)
①命题意图:
本题以当前全球性的热点问题——禽流感的发生为背景,以候鸟的迁徙路径图为信息载体,考查了地理必修1中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等知识内容,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在地理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其问题的设置是对一种现象的探究,同时引导学生对重大地理事件的关注。
本题重点考查的内容是地理“必修1”中的“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部分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
【例5】2006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经过15年的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加强,企业在我国研究与开发投入中的比重已超过60%,涌现出一批充满创新活力的企业。
据此,并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2)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要以提升国家竞争力为核心。
请你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注重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作用。
(3)国家鼓励青年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不少中学生运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大胆探索创新,取得了许多科技发明成果。
不少发明的制作材料虽然简单,但其中闪烁的奇思妙想却非常可贵。
比如安全捕鼠器是利用雪碧瓶、木板和胶带做成的,把雪碧瓶的一端剪成倒刺形状,老鼠只能进不能出;
三防自行车车座则在车座上加了木头固定和铁皮翻转,这样车座不但可以在下雨或烈日下翻转过来,还能防止小偷偷走,等等。
在这些事例中,闪烁着“奇思妙想”的智慧,这启发我们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应如何树立创新意识?
…………………………考试能力要求1、2、3、4(思想政治必修1、2、3、4)
参考答案:
(1)①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企业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决定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是企业实现营利的重要手段。
②企业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2)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是否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发展中能否占据主导地位。
②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动力。
(3)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从其它角度回答,只要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如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等。
本题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背景,以企业技术创新和中学生科技创新的典型事例为载体,综合考查思想政治必修1、2、3、4的有关知识。
该题既考查了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育创新意识。
试题能力立意明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很强的综合性,其考查的能力层次涵盖了本科目考试能力的全部要求。
本题的能力考核目标涉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个层面的有关要求。
③考查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思想政治“必修1、2、3、4”中的“公司的经营”、“国际竞争的实质”、“文化创新”和“创新意识”等部分的有关内容。
【例6】
事例一:
有位工人不小心弄错了配方,致使一批书写纸全部不能用。
正当他灰心丧气的时候,一位朋友劝慰他:
“相对于书写纸来说,这些是废纸,但能不能把这些废纸变成另外一种有用的纸呢?
”他受此启发,换了一种思维方式后发现,这种纸虽然不能用来书写,但其吸水性能却相当好,于是他把这批废纸切成小块,取名为“吸水纸巾”,后来这种纸巾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事例二: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它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结合上述事例,说明科学思维的内涵及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考试能力要求1、2、3、4(思想政治选修4)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①事例一该工人运用整体性的辩证思维,实现废纸“无用”向“有用”的转换说明,学习和运用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②事例二说明,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本题在“科学发展观”的主题下,以“吸水纸巾”发明过程和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为背景,通过典型事例的情景设置,综合考查思想政治“选修4”的主干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并重视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思想政治“选修4”中的“科学思维的含义”、“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学会整体性的辩证思维的意义”等知识。
【例7】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
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
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图
片
历史地位
理
由
罗马法发展史上第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里程碑
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考试能力要求1、2、3、4(历史必修1)
历史事件
《十二铜表法》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中国1949年革命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1979年开始的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本题以完成表格的形式,要求考生将材料中的“里程碑”与人类文明发展建立起有机地联系,重在考查考生阅读、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明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题也鲜明地渗透了对是否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必修1”中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等部分的有关重要知识内容。
【例8】
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
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
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
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
没那么简单。
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问题:
(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
(2)根据上面的讨论,请你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课题题目。
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3)要开展上述课题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资料,你认为主要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获得?
(只要答出三种方法即可)
………………………………………考试能力要求1、2、3、4(历史选修4)
评分原则及要求:
(1)甲:
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封建传统仍有影响。
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2)所拟题目规范、切题给2分,一般给1分。
本题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景,通过对考生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辨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质疑、批判与探究,以及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并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审视或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考查,将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
特别指出的是,该题尤其较好地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其中,重点考查的是关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水平。
③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