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种蒜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6424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种蒜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怎样种蒜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怎样种蒜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怎样种蒜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怎样种蒜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种蒜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怎样种蒜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种蒜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种蒜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

篇二:

《大蒜种植方法》

北京金辉颗源大蒜种植方法

一、大蒜的一般栽培方法:

1、选种:

要选脱毒杂交大蒜种子(北京金辉颗源种业有卖)

购买纯白无红筋、无伤痕、无糖化、无光皮的大蒜头(原则要求每粒重量5g左右:

种子大小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2、播种温度:

大蒜的播种温度在3~5℃的条件下,经过10~15天就可发芽,但以15~20℃最适宜;

大蒜幼苗能耐零下3~5℃的低温,生长适温14~20℃。

幼苗主要靠种瓣供给养分;

当养分被幼苗吸收利用后,蒜母开始干瘪,此后幼苗开始靠根系吸收土壤养分,栽培上要有良好的水肥条件,以利幼苗健壮生长。

南方在秋季9~10月播种,4~5月采收蒜薹,6月采收蒜头;

以青蒜为栽培目的时,可从7月份开始播种。

3、选地、整地:

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适宜,避免连作;

耕翻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要细耕、耙平、耙实,没有明显坷垃,达到“齐、松、碎、净”;

根据水源确定畦的长短;

4、播种:

1)为促进发芽,可在播种前剥去蒜皮或在播种前把蒜瓣在水中浸泡1~2d,以利于水分的吸收、气体的交换。

此外,把蒜瓣放在0~4℃的低温下处理1个月,可大大提早发芽。

2)播种方法:

把蒜瓣插入土中,而微露尖端,不宜过深。

{怎样种蒜头}.

3)播种密度和播种量:

收获蒜头为栽培目的时,株行距为15~20cm×

10~13cm左右;

每hm2播种量750~2000kg;

以收青蒜为栽培目的时,播种较密,行距12cm×

4~7cm。

5、施肥、除草:

大蒜的根系分布很浅,吸水能力弱,在营养生长期间,应继续不断地满足它对水肥的要求。

绿色食品大蒜施肥的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配方施少量的化肥;

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

1)施足低肥;

2)追肥:

当苗出土3~6cm时,要开始施追肥,以氮肥为主。

应浇施稀薄的粪尿提苗,隔5~7天追一次,连追3次。

苗高达到20厘米左右时,加大追肥量,在青蒜生长期间,从8~9月到11~12月,要追肥2~3次,促进地上部的生长。

3)以收蒜头为栽培目的时,除在幼苗期施追肥外,于越冬前再施1次追肥。

到第二年春暖后,是大蒜植株生长的旺盛期,要施1次重肥。

蒜头开始膨大后,不宜施肥过多、过浓,以免引起鳞茎腐烂。

4)中耕除草:

当苗高10~15cm时,中耕可以深些;

而当苗高30cm以上,中耕要浅些。

一般中耕浇水都结合施肥。

但到了第二年4~5月间,鳞茎已经开始膨大,那时雨水多,应注意排水,不然容易引起蒜瓣开散。

如果施氮肥过多,新生的蒜瓣幼芽,有再度生叶的可能,从而影响蒜头的品质及贮藏性。

6、病虫害防治(略)

7、大蒜的采收:

大蒜的鳞茎、蒜叶及蒜薹都可以作为食用。

由于采收食用的部位不同,采收的时期与方法也不同。

1)青蒜采收:

A、采收青蒜没有严格的采收期要求。

但进入夏季后,叶的组织逐渐老化,纤维含量增加,不再作为青蒜食用。

B、最好在晴天的中午或下午进行;

C、采收的方法:

绝大多数都是一次连根拨起。

但也可在冬前植株3cm高左右,在假茎基部,离地面3~5cm收割1次。

收割后,加强肥水管理,可再生新叶于第二年2~3月再采收1次。

2)蒜薹采收:

A、时间:

采收蒜苔的,以蒜苔抽出叶鞘(叶鞘13-16厘米),并开始甩弯时,即可采收。

若不及时采收,蒜苔继续消耗养分,影响蒜头生长,而且蒜苔组织老化,降低产品质量和食用价值。

一般可在蒜苔高出最后一片叶的叶鞘7厘米左右,上部尚未弯曲时采收;

B、采收时应选睛天下午或阴天,待露水干后进行。

具体方法采用穿刺抽提法,即用一根一头削成弧形且锋利的竹片,长约15厘米,当蒜苔抽出叶鞘6-10厘米时,左手提住蒜苔,右手拿竹片顺着蒜台由上而下划开三片叶,并用右手持竹片,向离地面5-7厘米的假茎部分垂直穿刺,左手把蒜苔慢慢抽出。

此法的优点是功效高,不辣手,蒜苔质量好。

3)蒜头的采收:

A、在蒜薹采收后20~30d,叶片枯黄、蒜瓣突出时即可开始采收蒜头(如不采收蒜薹,蒜头也会膨大,但产量会下降)。

采收季节也是雨水较多的季节,如采收过早蒜头嫩、水分多、质量差、不耐贮藏;

采收过迟,根及外皮腐烂,不易拔起,容易散落土中。

B、采收方法:

选晴天连植株拔起在田间晾晒3~4天,然后抖落泥土,及时将根剪掉,再捆编成束吊挂在通风处晾晒,应注意晒杆不晒头,以免烈日灼伤蒜头。

晾晒时要翻动,使晾晒均匀,干燥后留在茎盘上的根呈米黄色,蒜头紧实,不易开裂。

C、收获时要用专用工具-蒜别子,不创破不撞伤。

收获后大蒜要及时晾晒使其干透,又要防止暴晒,防止糖化。

方法为:

蒜叶掩蒜头在田地里晾晒10h,然后再把蒜须削掉(削时一定要削平、削净,切不可伤蒜体),放通风处继续晾晒,待蒜秆干到八九成时,剪蒜秆2cm下蒜头,装袋,放通风处继续晾晒,但不能直接暴晒。

二、家庭种植大蒜的最简方法(采用蒜瓣直播):

1、选良种:

选购大而健的大蒜头做种;

2、育苗:

用容器在水中泡着(就象在水中养水仙花一样简单),最好放在温度较低高的阳光屋,即可发芽长出苗来;

2、将它移植到土地(先施底肥)中,每天浇水即可长大。

买这些种子就到北京金辉颗源种业部去购买

篇三:

《大蒜的种植技术》

大蒜的种植技术

答案

1、蒜种选择与种瓣处理:

选用脱毒品种,挑选无病虫危害的大蒜瓣作种蒜用。

播种前先用清水洗涤种瓣,后用77%多宁可湿性粉剂拌种,每100千克种瓣用药粉150克兑水8千克拌种,或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浸种20分钟,凉后播种。

2、深翻晒垡,整地施基肥:

播种大蒜的地要深翻30厘米以上,提前晒垡10—15天。

结合深翻,每亩基施优质圈肥7000—8000千克,硫酸钾15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碳酸氢氨30千克。

注意以上化肥要事先加入有机肥料当中,掺匀沤制10—15天使用。

硷性土地还需掺加硫酸亚铁10千克。

如果重茬种植,大蒜病害比较严重的地块,可以结合耙地,撒施熟石灰面100千克,进行土壤消毒灭菌。

深翻后,每逢晴天过后要重复耙地,耙地最少3次以上,耙细耙匀,后细致整地。

播种前整畦,畦宽120—150厘米,长20—30米。

结合整畦,每亩撒施有机生物菌肥100千克,撒后细致搂耙,后播种。

3、适期早播:

在山东一般于秋分前后播种,寒露前结束,适时早播利于壮苗,根系发达,越冬安全,可以早收获蒜薹,且产量高。

如果播种偏晚,可以覆盖地膜,提高地温,促进发育。

4、合理密植、注意浅播:

行距15—20厘米,株距10—12厘米,每亩3—万株。

播种深度6—7厘米,如果播种过深,蒜株发棵慢,将来蒜头小,产量低。

5、田间管理:

(1)适时喷施“天达—2116”:

大蒜出苗后随即喷施500—600倍“天达

—2116”(根茎专用型),每15—20天1次,冬前连续喷洒3次。

返青后继续喷洒2—3次。

如此处理,不但大蒜植株极少发生各种病害,而且品质好、产量高,一般情况下,可增产25%以上。

(2)冬前管理:

大蒜根系属肉质根,特别喜欢土壤潮湿,播后需先浇1水,出苗后再浇1水,长出第1片叶子后,细致划锄土壤,进行蹲苗,促进根系生长。

小雪前需再次浇水2—3次,后细致划锄土壤,锄后用锄板推细表土,提高地温和保墒,并要地面撒土粪或麦糠、碎草等保护越冬。

(3)返青期管理:

惊蛰后气温回升,需清除覆草,2—3天后,进行追肥,每亩撒施尿素10—15千克,或硫酸钾复合肥15千克,撒后浅锄,结合划锄清理根际土壤,使根茎显露,以利蒜头生长,后随即浇水。

地表显露干土时,再次划锄,锄后浇水,这样反复进行,并要逐渐增大浇水量,追施第2次肥。

(4)蒜薹生长期管理:

蒜薹露尾时,是大蒜需肥需水临界期,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苔,结合浇水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千克或尿素15千克+硫酸钾10千克。

收苔前3天停止浇水,便于提苔。

(5)蒜头生长期管理:

提苔之后随即连续浇水,不要让地面见干,提苔12天(收获前6—7天)停止浇水,防止蒜头散瓣。

6、病虫害综合防治:

(1)虫害防治:

大蒜虫害主要有葱蝇、种蝇、韭蛆等根部害虫,但是近几年来,美洲斑潜蝇、蓟马、和螨类等害虫危害逐年加重。

对于根部害虫,可于谷雨节前后,烂母时(此时田间散发酸臭味,引诱蛆蝇产卵)结合防治根部病害,根际部

位喷洒2000倍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5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进行防治。

其它害虫发生时,可喷洒3000倍2%天达阿维药液防治。

(2)病害防治:

以往大蒜病害极少发生,但是近10多年来,由于连年重茬种植,大蒜病害逐年加重,且病害种类较多。

叶枯病、茎腐病、紫斑病、灰霉病、锈病、病毒病、菌核病、软腐病、白腐病等频繁发生。

对于病害防治要认真实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好以下防治工作。

①实行轮作,坚持大蒜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交替种植,以便减少病害发生。

②深翻晒垡,减少土壤残留病菌群体数量;

增施有机肥料、钾肥和微肥,提高大蒜的营养水平,促苗健壮;

连续喷洒“天达—2116”,提高大蒜植株的光合效率,增强植株对恶劣环境和病害的抗逆能力和大蒜自身对各种病害的免疫力,减少发病。

③适时及时用药:

注意观察,发现有少量病株时,立即喷药防治。

菌核病、灰霉病、紫斑病、白腐病等病害可喷洒1000倍50%扑海因药液、或1000倍50%农利灵药液、或1000倍50%速克灵药液进行防治;

病毒病可喷洒2000倍天达裕丰药液防治;

锈病可喷洒5%粉锈宁或4000倍10%世高药液防治;

茎腐病可喷洒5000倍96%天达恶霉灵或500倍40%多菌灵药液防治;

软腐病可喷洒600倍诺氟沙星或1000倍天达诺杀药液防治。

以上药液应交替使用,每5—7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

喷药时,每间隔10—15天,可掺加1次1000倍天达--2116。

以便提高防治效果和大蒜的抗病性能。

④收获后及时晾晒,射线处理和冷藏,减少储藏期发病和早发芽子

一、大蒜的整地施肥

大蒜是弦状;

吸水肥能力较弱,又在土壤中生长、膨大,所以大蒜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

尽管大蒜的适应性较大,但还是以砂壤土为好。

因砂壤土疏松,适宜根系发育,返青早,抽薹早,蒜头大且辛辣味浓,起蒜容易。

栽培大蒜的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耕翻晒垡,在播种前要再整地作畦。

应在耕翻之前施入。

大蒜因生长期长,群体密度高,需肥量大,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如粪尿肥、厩肥等5000~8000千克;

并配合20~30千克磷、钾肥。

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若使用生肥,发酵时会烧伤蒜根,还会引起地下虫害,尤其是地蛆严重发生。

要精细整地作畦,畦宽1.5~2米,以东西延长为好。

二、大蒜栽培技术

(1)播种

①适时播种。

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6片叶,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

长江流域9月份天气凉爽,适于大蒜幼苗出土和生长。

如播种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则降低越冬能力,还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长,第二年形成复瓣蒜,降低大蒜品质。

播种过晚,则苗子小,组织柔嫩,根系弱,积累养分较少,抗寒力较低,越冬期间死亡多。

所以大蒜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期。

②。

密植是增产的基础。

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

应按品种的特点做到适当密植,使每亩有较多的株数。

早熟品种一般植株较矮小,叶数少,生长期也较短,密度相应要大,以亩栽5万株左右为好,行距为14~17厘米,株距为7~8厘米,亩用种150~200千克。

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叶数也

较多,密度相应小些,才能使群体结构合理,以充分利用光能。

密度宜掌握在亩栽4万株上下,行距16~18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亩用种150千克左右。

③播种方法。

“深栽葱子浅栽蒜”是农民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

大蒜播种一般适宜深度为3~4厘米。

大蒜播种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插种,即将种瓣插入土中,播后覆土,踏实;

二是开沟播种,即用锄头开一浅沟,将种瓣点播土中。

开好一条沟后,同时开出的土覆在前一行种瓣上。

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用脚轻度踏实,浇透水。

为防止干旱,可在土上覆盖二层稻草或其它保湿材料。

栽种不宜过深,过深则出苗迟,假茎过长,根系吸水肥多,生长过旺,蒜头形成受到土壤挤压难于膨大;

但栽植也不宜过浅,过浅则出苗时易“跳瓣”,幼苗期根际容易缺水,根系发育差,越冬时易受冻死亡。

(2)田间管理

①追肥。

大蒜幼苗生长期虽有种瓣营养,但为促进幼苗生长,增大植株的营养面积,仍应适期追肥。

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故追肥应施速效肥,以免脱肥而出现叶尖发黄。

大蒜追肥一般3~4次,分为:

催苗肥:

大蒜出齐苗后,施1次清淡提苗,忌施,以防烧伤幼苗。

盛长肥:

播种60~80天后,重施1次腐熟人畜肥加化肥,每亩20~30担,硫铵1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5千克。

做到早熟品种早追,中晚熟品种迟追,促进幼苗长势旺,茎叶粗壮,到烂母时少黄尖或不黄尖。

孕薹肥:

种蒜栏母后,花芽和鳞芽陆续分化进入花茎伸长期。

此期旧根衰老,新根大量发生,同时茎叶和蒜薹也迅速伸长,蒜头也开始缓慢膨大,因而需养分多,应重施速效钾、氮肥(复合肥更好)10~15千克。

于现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剥苗观察到假茎下部的短薹),以满足需要,促使蒜薹抽生快、旺盛生长。

蒜头膨大肥:

早熟和早中熟品种,由于蒜头膨大时气温还不高;

蒜头膨大期相应较长,为促进蒜头肥大,须于蒜薹采收前追施速效氮钾肥。

如:

氮钾复合肥亩施5~10千克,若单施尿素,5千克左右即可,不能追施过多,否则会引起已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又重新长叶而消耗蒜瓣的养分。

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当蒜薹采收后即有丰富的养分促进蒜头膨大。

若追肥于蒜薹采收后进行,则易导致贪青减产。

若田土较肥,蒜叶肥大色深,则可不施膨大肥。

中、晚熟品种由于抽薹晚,温度较高,收薹后一般20~25天左右即收蒜,故也可免追膨大肥。

②水分管理

齐苗期:

一般播种1周即齐苗。

追施齐苗肥后,若田土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长。

幼苗前期:

幼苗期是大蒜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蒜齐苗后进入幼苗生长前期,由于齐苗后灌水1次,加之长江流域地区此期也正值秋雨较多的时期,因此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间的排水工作。

幼苗中后期:

以越冬前到退母结束为标志。

此阶段较长,也正是大蒜营养生长的重要时期。

越冬前许多地方降雨已明显减少。

土壤较干,应浇灌1次;

越冬后气温渐渐回升,幼苗又开始进入旺盛生长,应及时灌水,以促进蒜叶生长,假茎增粗。

抽薹期:

蒜苗分化的叶已全部展出,叶面积增长达到顶峰,根系也已扩展到最大范围,蒜薹的生长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时期,应于追孕薹肥后及时浇灌抽薹水。

“现尾”后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到3天才停止浇灌水,以利贮运。

蒜头膨大期:

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以促进蒜头迅速膨大和增重。

收获蒜头前。

5天停止浇水,控制长势,促进叶部的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转运。

③中耕除草。

可于播种至出苗前喷除草剂。

扑草净:

对防除蒜地的马唐、灰灰莱、蓼、狗尾草等有效。

50%的扑草净亩用药100~150克。

西马津和阿特拉津:

亩用药120~240克。

除草通:

亩用药35~6S克。

对以单子叶为主的蒜田,每亩用大惠利120~150克于播种后5~7天(出苗前)加水30~50千克稀释,晚间喷雾。

以双子叶阔叶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25%恶草灵120~150毫升,或24%果尔45~60毫升,于播种后7~10天(出苗前)加水40~60千克,晚间喷雾。

蒜苗幼苗生长期,当杂草刚萌生时即进行中耕,同时也除掉了杂草,对株间难以中耕的杂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与蒜苗争肥。

(3)采收

①采收蒜薹。

一般蒜薹抽出,并开始甩弯时,是收藏蒜薹的适宜时期。

采收蒜薹早晚对蒜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采薹过早,产量不高,易折断,商品性差;

采薹过晚,虽然可提高产量,但消耗过多养分,影响蒜头生长发育;

而且蒜薹组织老化,纤维增多;

尤其蒜薹基部组织老化,不堪食用。

采收蒜薹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进行,此时植株有些,叶鞘与蒜薹容易分离,并且叶片有韧性,不易折断,可减少伤叶。

若在雨天或雨后采收蒜薹,植株已充分吸水,蒜薹和叶片韧性差,极易折断。

采薹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以采收蒜薹为主要目的,如二水早鞘紧,为获高产,可剖开或用针划开假茎,蒜薹产量高、品质优,但假茎剖开后,植株易枯死,蒜头产量低,且易散瓣。

以收获蒜头为主要目的,如苍山大蒜采薹时应尽量保持假茎完好,促进蒜头生长。

采薹时一般左手于倒3~4叶处捏伤假茎,右手抽出蒜薹。

该方法虽使蒜薹产量稍低,但假茎受损伤轻,植株仍保持直立状态,利于蒜头膨大生长。

②收蒜头。

收蒜薹后15~20天(多数是18天)即可收蒜头。

适期收蒜头的标志是:

叶片大都干枯,上部叶片退色成灰绿色,叶尖干枯下垂,假茎处于柔软状态,蒜头基本长成。

收藏过晚,蒜头嫩而水分多,组织不充实,不饱满,贮藏后易干瘪;

收藏过晚,蒜头容易散头,拔蒜时蒜瓣易散落,失去商品价值。

收藏蒜头时,硬地应用锨挖,软地直接用手拔出。

起蒜后运到场上,后一排的蒜叶搭在前一排的头上,只晒秧,不晒头,防止蒜头灼伤或变绿。

经常翻动2~3天后,茎叶干燥即可贮藏。

三、大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大蒜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地膜覆盖的效应。

大蒜利用地膜覆盖后,有如下明显的效应:

①改善了环境条件。

地膜覆盖后,在冬前可提高5厘米处的地温2~3℃。

因此,加速了大蒜冬前幼苗的生长,秧苗健壮,抗寒力强。

加上冬季地温较高,故越冬因低温冻死率大大减少,约少5倍左右。

翌春,由于地温高2.6~3.7℃,大蒜幼苗返青早,生长快,植株生长量大,叶面积大,为丰产奠定了基础。

地膜的不透水性,降低了土壤水分蒸发量,有利于土壤的保墒防旱。

所以大蒜进行地膜覆盖后,可以减少浇水次数,土壤墒度适宜,早春避免了浇水降低地温之弊,为植株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地膜覆盖后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力,提高了养分利用率,保持了土壤疏松,防止了浇水过多发生的地面板结,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环境条件。

大蒜进行地膜覆盖后还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

地膜阻挡了种蝇向蒜根周围产卵,减少了根蛆为害。

地膜覆盖也抑制了杂草的发生和危害。

②促进了大蒜的生长发育。

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善,大蒜地膜覆盖条件下,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叶面积大。

叶面积指数可提高0.025。

③早熟和高产。

由于地膜覆盖的温度效应,所以大蒜地膜覆盖栽培后,抽薹期可提前6~10天,提前5~8天。

早熟为早腾地创造了条件,可有效地调节下茬作物的栽培期。

利用地膜覆盖,大蒜可增产蒜薹55.35%,增产蒜头44.8%。

(2)栽培技术

①整地、施肥。

精细整地,可提膜覆盖的效能。

地膜覆盖后,大蒜吸肥增多,故应

增施有机肥,减少以后追肥的用工麻烦。

进行地膜覆盖一般用小高畦。

畦宽因地膜宽度而定。

②盖膜。

一般先播种,后盖膜。

膜耍盖严、压紧。

做到膜紧贴地;

无空隙,膜无,有洞及时用土堵上。

③播种。

由于地膜覆盖后生长期延长,所以秋播大蒜可适当晚播5~7天。

密度应适当稀一些,每亩35000~38000株为宜。

播种方法同秋播。

④苗期管理。

播种覆膜后,立即浇水,促进蒜瓣扎根。

近出苗时,再浇1次水,以利幼苗出土,顶破地膜,继续生长。

有顶不出膜来的幼芽,可帮其行人工破膜。

人工破膜的口越小越好。

在幼苗生长阶段灌1次促苗水,入冬时,浇1次越冬水。

在生育期内应经常巡视,发现幼苗压在膜下时,要立即扶出膜外,防止苗在膜下生长。

⑤中后期管理。

在花芽、鳞芽分化期,仍然要保护好地膜。

发挥其保温作用,直至抽薹前期方可去掉地膜。

其它管理同秋播大蒜栽培。

四、青蒜苗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为了达到蒜苗早熟丰产、供应期长的目的,以选早熟二萌芽发根早、叶肥嫩、蜡粉少的品种为好。

如成都的云顶早、二水早、上海的崇明大蒜、广西的全州肉蒜。

(2)播种。

不论在露地还是保护地内,均做成~米宽的平畦。

畦内施腐熟的有机肥,每亩3000千克,浅翻10厘米。

为提早和延长蒜苗的上市时间,使之陆续不断地供应市场,各地要利用早熟品种早萌芽发根的特点,采取促早处理,尽量提早播种,提早采收。

长江流域6~8月份正值高温炎热天气,因而蒜瓣须经过浸种和低温处理,才能促使蒜瓣早萌芽发根。

处理的方法有:

①将蒜瓣在井水中浸1昼夜后播种,但浸种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种瓣腐烂。

②浸种后,剥去蒜皮播种,可提早半月左右采收。

③将已剥皮的蒜瓣用清水淘洗,取出后立即放在地窖中,保持15℃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使之在较密闭的环境条件下发根,约经10天左右大部分蒜瓣发根后即可播种。

④用清水或尿液浸种1昼夜后平摊在湿润的地面或湿草上,上面再薄盖湿草;

促使早萌芽发根。

⑤将蒜瓣喷湿后,有条件的可存放冷藏库或冷藏柜中,以2~4℃低温处理2~4周,以促进种瓣内酶的活动,使之及早出芽发根。

播种后出苗早而整齐,可提早15~20天采收。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的特点和播种时期而定。

如品种选云顶早蒜,至大暑播种,密度为4~5厘米密栽,播后2个月选收;

品种选二水早,立秋至处暑栽培,株距6~7厘米或错位栽,70天左右收获。

播种时,把蒜种瓣竖直密排在畦上。

播完后上面盖土3厘米,浇透水后再撒土1~2厘米,用稻草盖种效果更好。

(3)肥水管理。

播种后若土壤过于,须立即灌水,使土壤湿润,确保蒜苗早出并整齐。

齐苗后薄施速效肥1次提苗,播后40天内进行第2次追肥,若土壤较干,追肥后接着再灌水1次促苗。

坡地不能灌水者,追肥要勤、要淡、要多,以保持土壤湿润,利于蒜苗生长。

(4)采收。

蒜苗长到20厘米以上后,可陆续分批选收,或者隔株采收,收后再施追肥促长。

采收的方法,一般是1次连根拔起,洗净泥土杂物后上市;

也可以选晴天在离地面3厘米处用刀割苗采收,收后加强肥水管理。

这样2次采收,亩产可以由2000千克提高到3500~4000千克。

五、蒜黄栽培技术

蒜黄的较高,应选用大瓣品种,以求发芽快,生长粗壮,产量高。

选种时剔除冻、烂、伤、弱的蒜瓣。

(2)栽培场地。

蒜黄主要在冬春低温季节栽培,凡是有一定温度条件的场所均可进行。

多采用保温性能较差的塑料大棚、小拱栅、风障畦、空室、菜窖,或在流水的河滩地、泉水地

篇四:

《大蒜种植管理》

大蒜种植技术

一、大蒜种植管理………………2-4

二、种植时间和方法……………5-7

三、防止大蒜根腐从播种开始…8-9

四、关于大蒜追肥的技术要点…10

一、大蒜种植管理

一、精耕细作、施足基肥播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