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6201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川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川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川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川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四川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及相关技术规范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成都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4、《成都市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5、XX县教育局2009年政府项目推进安排表

6、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版

7、成都市XX县县情及教育基本情况介绍

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改委投资[2002]15号

9、《四川省教育事业2010年发展规划》

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该项目是XX县教师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提升的主要平台;

2、该项目对加强XX县教师管理、推动教学交流具有重大作用;

3、该项目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有利于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该项目将促进XX县成人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人才。

5、该项目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平台,将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七、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选址位于XX筒镇原凉水村四社、五社。

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13298.98平方米,其中净用地面积9009.91平方米,代征用地面积4289.07平方米。

2、项目建设规模为建筑总面积约4369平方米。

为独栋4层综合楼。

其中,第一层建筑面积约1253平方米,第二层建筑面积约1008平方米,第三层建筑面积约1061平方米,第四层建筑面积约843平方米,屋顶建筑面积约173平方米,主入口处门卫建筑面积约31平方米。

另配套地面机动车位50辆,非机动车位约120辆。

3、建筑功能用房设计有教室、会议室、办公室、资料室、图书室、机房(监控室)、保管室、微机室(电教室)、档案室、接待室、值班室等。

4、结构设计:

综合楼均采用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总用地面积:

13298.98㎡

其中:

1、建筑净用地面积:

9009.91㎡

2、代征用地面积:

4289.07㎡

二、建筑物基底面积:

1437㎡

三、建筑总面积:

4369㎡

地上:

地下:

0㎡

层数:

4层

四、建筑密度:

16%

五、容积率:

0.485

六、绿地率:

31%

七、机动车位:

50辆

八、非机动车位:

120辆

八、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为10个月,即从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工程建设工期安排(包括工程的验收、工程决算等)如下:

1、前期工作

2010年2月至2010年4月

2、工程实施阶段

2010年5月至2009年11月

3、工程验收与决算

2010年12月

九、投资及资金筹措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668.54万元。

本项目属于拆迁还建项目,资金来源有两部分,即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金额544.6万元,与申请相关财政资金123.94万元。

一十、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1、有利于改善XX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成人教育的办学环境。

2、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3、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有利于城乡统筹一体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深入推行、构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设计实施。

十一、可研报告结论

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改善XX县教师培训、继续学习的硬件环境,满足XX县教师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教师师资水平的提升。

通过研究,项目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完全可行。

第二章

项目业主概况

一、项目业主地址

成都市XX县XX筒镇东街398厂(暂租住)

二、业主法人代表

李珠

三、业主概况

业主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

全额拨款

开办资金:

130.00万元;

举办单位:

XX县教育局;

XX县教师进修学校是XX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机构。

学校前身为始成立于1956年的XX县初级师范函授学校,1962年改名至今。

1979年至2000年校址在XX县XX筒镇南街65号,校园占地近6亩。

2000年8月迁XX筒镇何公路7号(原XX筒三小),校园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5625平方米,教学用房3207平方米,在此基础上,新建了面积为1700平方米的电教大楼,以满足教师培训和电大办学的需要。

2008年4月底,因城市建设需要,学校临时过渡搬迁至东街398厂办公楼,租用1200平方米作为办公及教学使用。

1998年年底,成都广播电视大学XX县分校正式成立,与教师进修学校合署办公,属国民教育系列成人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22人,其中高级讲师4人、讲师8人,本科以上学历者16人。

XX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了全县近400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

早期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开办有中师函授班、中师脱产班、广播电视中专班、中学教师“三沟通”班、专科班等,重点解决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问题。

1997年启动了教师继续教育全员规范性培训工作,主要开展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全员规范性培训、灵活性培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检测工作。

2001年以来,教师进修学校主动投身新课程改革,坚持面向全体教师,以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近年来,为适应XX县标准化学校的兴建和XX县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进修校根据教育局出台的《标准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意见》。

围绕标准化学校的行政班子建设、教师学历提升、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校本研修、优势学科交流和信息技术普及等六个方面开展新时期下的师训师培工作。

学校对提高XX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提高中小学教育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998年年底,成都广播电视大学XX县分校正式成立,与教师进修学校合署办公,又赋予了XX县教师进修学校新的职责。

在成人教育领域,学校常设本科专业有:

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会计学、教育管理、小学教育、金融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

常设专科专业有:

行政管理、法学、会计学、教育管理、电子商务、建筑施工与管理、物业管理、物流管理等。

学校常年招生人数达到200人以上。

2004年5月、8月,“XX县社区教育学院”与“XX县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先后在该校正式挂牌。

学校积极开展了对中小学教师、职高学生、社会人员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

并积极对社区居民开展了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培训、英语培训、会计知识培训等。

学校多次被县教育局和成都电大评为“教师教育先进集体”、“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招生办学先进单位”等。

现阶段,学校正努力打造“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即XX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培训中心、XX县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基地、XX县社区终身教育技能培训基地。

 

第三章

项目区位概况

一、历史沿革

古蜀之源、川菜之魂、蜀绣之乡、生态之城——XX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城市,处处流淌着独具特色的人文脉息。

据1996—1999年对古城遗址的发掘研究,早在4500年前,古蜀文化便有很高的文明程度,成都平原已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

距今3000年前,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就在此建立国都,以XX为都邑。

在《蜀王本纪》、《元和郡县志》、《华阳国志》、清乾隆《XX县志》中有诸多相关记载,至今在XX县县城北郊仍存古杜鹃城残垣。

XX县建县历史悠久。

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在巴蜀地区同时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

此后,即以XX邑作为蜀郡的属县,称XX县,此为XX县建置之始。

清《一统志》和嘉庆《四川通志》有:

“杜宇名蒲卑,都于此,因以名邑。

秦灭蜀国而县名不改。

”秦蜀郡太守李冰修都江堰水利工程,XX县居灌溉之首,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且钟灵毓秀,人杰地灵,XX县历来被誉为“银XX县”。

至今,XX县建县已有2300余年历史。

县域在历史上累有变动。

1958年崇宁县撤销后,大部分地区并入XX县。

解放后至1983年,隶属温江地区;

1983年起归属成都市。

二、区位优势

XX县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处西南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市西北近郊,距成都市区10公里,与彭州、新都、金牛、温江、都江堰等5个县(市、区)的20个镇(乡)接壤。

县城东至金牛区界13公里,西至都江堰市界16公里,南至温江区界8公里,北至彭州市界11.6公里,东北至新都区界12公里。

交通十分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市政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有银XX县之称。

三、面积人口

全县幅员面积437.5平方公里,辖15个镇(含合作等4个街道办事处),161个村民委员会、40个社区居委会,县内有藏、回、羌、满等18个少数民族,2009年年末总人口50余万人。

XX县行政中心位于XX筒镇。

XX筒镇全镇总面积3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人,城区人口8.2万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

小区院落380个,全镇共设9个社区党支部(其中党总支1个),居民小组107个,辖区单位251个。

分区规划中,2015年规划人口78万人,2020年规划人口91万人。

2020年XX县城市建设区规模为83平方公里。

四、自然人文

XX县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6℃,一月平均气温5℃,八月平均26℃左右。

细雨如丝,烟雾迷濛,不仅适宜各种作物生长,更适宜人们安居乐业。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祖先后辈的辛勤创业,XX县向以物产丰饶著称,是川西的粮仓,全国粮、油、肉生产基地。

据《元和郡县志》等记载,在唐代,XX筒酒和丝绸制品已成为贡品,成为皇帝奖赏功臣的主要礼品。

至今,浓郁馥香的XX筒酒,不可或缺的川菜之魂XX县豆瓣,堪称蜀绣始祖的XX县女红,仍然是XX县工艺三绝。

满仓满罐的粮油,四季常青、四季常新的各色各类蔬菜,更能细细地品尝出川西民间风味。

XX县为古蜀文明的发祥地。

较早的农耕经济开发和政治、文化的发达,使这块土地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孕育出了西汉哲学家、思想家严君平,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扬雄,大司空何武,宋代著名诗人张俞,清代名将罗应旈,抗日英雄解固基,中科院学部委员萧伦,文学教授、语言学家殷孟伦,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等。

客籍XX县的一些文化伟人如杜甫、陆游、范成大、张大千、叶圣陶等,也曾在XX县留下深深的足迹,杜甫的《杜鹃行》、《野人送朱樱》等歌咏XX人的优美诗歌至今仍脍炙人口。

五、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XX县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以成都现代工业港为载体的工业集中发展园区崛起壮大,机械电子电器制造和调味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领军现代工业;

现代农业生机勃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成效斐然;

以“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农科村为龙头的农家旅游提档升级;

成灌快铁贯通XX县,绕城高速、成灌高速、国道317线、沙西线、温彭快速通道等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

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加大,实现城乡协调、均衡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县域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使XX县连年位居全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前列,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先后被评为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省级双拥先进县等。

2009年,XX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74亿元,增长15.8%;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增长25.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84亿元,其中地方税收8.13亿元,分别增长1.03%和8.0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4%。

2010年主要奋斗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农业增加值增长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6%。

六、教育情况

县境内有西南交大、西华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等驻县高校18所;

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学校有成都电大分校(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2所(其中联办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7所,幼儿园3所,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近7万人,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3379人。

近年来,XX县政府及相关单位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初步构建起“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社区高等教育前后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

1994年全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8年通过四川省和成都市人民政府“两基”复查评估,先后获四川省和成都市“‘两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是四川省“素质教育实验县”,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200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被市政府授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县”。

第四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2002年,教育部就全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现状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就充实完善教师进修学校功能,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尤其当前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面临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担负着本地区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本地区开展教师培训、自学进修、业务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

同时,由于XX县教师进修学校与成都广播电视大学XX县分校合署办公,对学校的职能、规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原教师进修学校的各项设施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2004年5月,“XX县社区教育学院”正式成立,按照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以及节约成本、共建共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再度将XX县社区教育学院建设与XX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归并合拢,学校的职能进一步扩大。

2008年4月底,因城市建设需要,学校临时过渡搬迁至东街398厂办公楼,租用1200平方米作为办公及教学使用,目前学校急需新建,已达到应有的办学条件。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该项目是XX县教师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提升的主要平台。

从时代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正面临着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艰巨任务。

与此相适应,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同样也面临着提高、调整、改革的三大任务。

抓好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完成三大任务的基础。

而由国家、省、市进行的骨干教师培训只占中小学教师总人数的10%,仍有90%的教师培训工作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

从现实需要看,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有一个专门的管理中心兼培训机构负责。

因为,XX县近四千名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单靠教育行政部门来管理是很不够的。

而任何一所高等院校都不可能承担起所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

因此,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有必要在县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肩负起管理、培训的双重任务。

(二)该项目对加强XX县教师管理、推动教学交流具有重大作用。

从进修学校的职能看,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进修学校具有管理职能、规划调控职能、指导职能、培训职能。

教师进修学校首先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中心,管理全县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与年度计划,制定具体措施,具体组织实施;

制定教师学籍管理的有关制度,建立教师进修学籍档案、业务培训档案。

其次,教师进修学校还能为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自学进修,校际之间的经验交流、特色学校的创建等诸方面提供指导、帮助,提供服务。

(三)该项目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有利于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小学教师都是实践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需要的培训必须和他们的教学实践紧密贴近,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课堂教学操作水平的提高。

所以他们希望的培训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磨合过程,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远离基层教育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教育,对中小学第一线的工作了解不够,在培训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一线教师的学习需要。

而教师进修学校在这方面独具优势,它可以通过在第一线进行教学观摩、经验交流、问题研讨、上公开课、说课评课等多种形式为中小学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搭建平台,架设桥梁,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

(四)该项目将促进XX县成人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人才。

成人教育最主要的作用是要适应社会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劳动力转移的需求、劳动力水平提高的需求。

社会人力资源需要通过成人教育做人口和人才的转化工作,使每个个体可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人才流动。

该项目的实施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五)该项目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平台,将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创建社区教育组织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对创建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社区教育,把社区教育纳入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是现代社区教育管理社会化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需要。

该项目是XX县现有唯一的社区教育机构,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必要条件。

第五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建设选址

二、区位条件

学校建设所在地地处中心城区,位于红光路北侧、XX县实验学校东面、XX县消防特勤站以南、中冶实久花园西面。

三、交通条件

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78公里。

其中,国道69.4公里(高速公路38.6公里),县道11条150.8公里,镇(乡)道149条417.7公里,村道360条440公里,全县公路密度达2.46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国道317线、成灌高速、绕城高速为骨架,县域快速通道网化公路为纽带,镇村道路为脉络,城乡衔接、内外配套的路网体系,实现了以县城为中心的“一刻钟经济圈”快速通达目标。

全县拥有公交车300余辆、出租车328辆、开行公交线路达38条,其中有16条公交线路直通成都市区,有6条公交线路与温江、新都、彭州、都江堰对接,公交通达里程为500多公里,公交车通达全县14个镇,实现了县道公交无缝覆盖,村通公交覆盖率达95%。

项目所在地处中心城区,且位于主街道红光路北侧,交通便利,运输方便,有利于建设施工。

四、市政配套条件

项目区域道路管网体系完善,“三纵两横”交通便捷,路灯、管网设施齐全,城区卫生管理全部由保洁公司全天候保洁,共享配套有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和天然气公司。

区域周边主要道路为县城街道,按照城市干道标准建设,市政管网较为完善,天然气、通讯、电力、路灯电缆等埋设齐全,项目与县城红光路主街道衔接,管网配套连接方便。

五、场地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一级阶地,地势平缓、开阔,地形呈四方形,场地较规则,地面自然海拔高程在531.20-529.57米之间,相对高差约1.63米。

(二)气象

成都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终年温暖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其特点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6.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4℃,极端最低气温-4.9℃,全年无霜期>

337d,年平均降水量1124.6mm,年平均日照时数1042-1412h,日照率在24-32%之间,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83.0-94.9km/c㎡,相对湿度84%,风速1-1.5m/s,常年主导风向北北东(NNE)。

(三)水文

校区地表水为农灌渠,属岷江水系,场地内地下水属埋藏于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由上游地下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丰富,水质好,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单纯。

地下水为第四系沉积层孔隙潜水,渗透排水条件好,水位距地表在1-2m,地下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及岷江水系水位影响,年变化幅度1.5m左右,地下水对混凝土无浸蚀性。

(四)工程地质

场地区域属第四系近代河流冲积物,系变质灰岩风化物,经岷江搬迁沉积于平原区,质地层次分明,地层结构单一。

地层分为两相基层位,其中上部为第四系沉积层,下部为第三系基岩。

上部第四系沉积层为巨厚层(200-300m),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组成,下部基岩为第三系砂砾岩组成。

XX县外系西部龙门山断褶带与东部龙泉断褶皱带之间的成都凹陷盆地中,境内无断裂构造,亦无明显的构造活动,区域稳定性较好。

容许承载力为250~800kpa,是良好的天然基础持立层。

土壤特性为中性,碳酸钙含量较低,土层深厚,矿质养分含量丰富,适宜植物生长。

其地层分布及土壤承载力如下:

(1)(Q4m)耕土区人工填土,厚度0.5-3.0m,地表耕作广泛分布,承载力8-9T/㎡。

(2)(Q4、Q3)亚粘土、轻亚粘土、砂层,厚度分别是0.5-3.0,1.0-4.0,0.5-2.5m。

亚粘土分布广泛,厚度变化不大,土质均匀,普通含氧化铁及铁锰质结核,承载力12-18T/㎡;

轻亚粘土广泛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土质均匀,普通含氧化碳,承载力12-16T/㎡;

砂层分布局部地段,厚度变化大,承载力1.0-1.6T/㎡;

Q3的亚粘土R值大于20T/㎡,Q3砂层中往往含少量的沙质。

(3)(Q4、Q3、Q1+2)砂卵石层,厚度200-300m,本层以卵石层为主,夹砂层或砂的透镜体。

卵石层中卵石含量一般为65%左右,以圆形为主,粒径一般4-8cm,磨圆度较好,Q3、Q1+2分选性差,分布较均匀,承载力25-80T/㎡;

Q3的砂卵石层中含粘性土,其呈半凝结状。

(4)砂砾岩区厚度大于80m,砂古砾贮存器互层出现,承载力大于100T/㎡。

综合分析,校区地势平坦,构造单一,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比较良好,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本地块是适合建设的。

(五)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圈定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成都市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为VII度,设防烈度为7度,历史上无震灾纪录。

建筑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

但由于汶川5.12大地震的震源区距此仅60多公里,地震效应明显,学校又是人员聚集地,应重点保护,抗震指数可上调至8级。

六、建筑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