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文档格式.docx
《企业融资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融资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2.1上海金融的总体情况
3.2.2上海银行的运营分析
3.2.3上海市中小企业的融资基本情况分析
3.3上海中小企业融资的银企关系调查分析
3.4上海中小企业运营规模和融资规模的关系分析
3.5上海中小企业权益融资分析
4公司方向和调研方案的结合
4.1市场的机会
4.2业务机会
5文章分析的缺陷
6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摘要
●基本思路:
研究分析上海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主要是对我们的目标客户进行市场调研,且于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的壹手数据采集工作非常困难,文章于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笔者从壹位有银行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信贷人员的思路来分析我们公司的市场定位的可行性和市场契机。
这篇方案定位于上海市场,也是目前我们公司的近期目标市场,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为公司同仁找到分析中小企业信用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发现同银行合作的基本要素。
如果能做到这点,就不虚此文。
●主要内容:
1.中小企业的规模定义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理论依据:
信息不对称问题,道德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的控制
3.CPA银行账户管理利润模型
4.银企关系分析
5.找到我们的合理市场空间。
正文
于现代经济中,中小企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概括说来,其于促进就业,推动高科技发展和产业化,发展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
人民银行、政府以及各学术部门均根据自己的不同调查方向定义了不同的标准。
这些标准大均根据销售额(营业额)、注册资本、从业人数、生产能力以及固定资产规模来制定。
本文的附件1中有壹份国家按行业企业划分标准和上海市政府补充的其他类企业的划分标准。
根据上海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壹份文件表明,国家统计局将采取新的标准以销售额来定义企业规模,年销售额大于5亿元的企业将被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是指年销售额大于5000万元小于5亿元的企业,小型企业则被定义为年销售额小于5000万元。
可是从本公司的实际业务的操作可行性来见,只有销售收入大于3亿元的公司才有实际意义,考虑到上海市的特殊经济实力,本文的中小企业定义为销售收入大于5亿元但仍不属于大型企业的中等规模企业,本文将使用这份定义。
低于这个标准的,定义为小企业。
1.2中小企业的经济意义
中小企业于如下三个方面被广泛认同:
首先,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载体,于现代经济中,大型企业于向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通常会用更多的先进设备来取代劳动力,体当下从业人员规模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的大型企业的平均从业人员就壹直持续减少,而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则壹直比较稳定,中小企业是社会主要的就业人员载体。
其次,中小企业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者,这点不仅体当下创新意识上,同时也体当下创新的资金使用效率上。
最后,中小企业于促进国际贸易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很显然,中小企业于现代经济的作用远远不止本文所提及的这几个方面,中小企业也是经济社会提供的竞争也是推动社会公平和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
从这几个角度来见,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各国政府当下均于全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政府也日益认识到中小企业对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中小企业也日益重视,体当下运营环境、政策法律环境以及融资环境的改造等方面。
1.3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1.3.1中小企业的法律环境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附件2),标志着我国政府从立法角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该法从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五个方面推出了对中小企业的保障和支持,从而保证中国中小企业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1.3.2中小企业的政策环境
于上述中小企业法颁布之前,我国各地政府关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基本集中于中小企业法提出的五个方面之内。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实行的壹些优惠政策,虽大部分且不是专为中小企业制定的,但从受益主体来见,基本上或相当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具体说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乡镇企业政策。
乡镇企业所得税可按应缴税款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不再税前提取10%;
国家于信贷上重点支持乡镇企业的出口创汇、东西部合作和农村适用技术转让(星火计划项目)三个方面。
鼓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就业政策。
新办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经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免征所得税3年;
免税期满后,当年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之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
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政策。
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后年度起免征所得税2年。
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及技术转让发生的关联技术咨询、服务、培训所得,年净收入于30万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税。
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政策。
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
民族自治地方企业,需照顾鼓励的,经省政府批准,可定期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
支持和鼓励第三产业政策。
(1)为农业生产的行业企业,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免征所得税;
(2)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索取的技术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
(3)新办独立核算的咨询、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或单位,开业之日起,第壹至第二年免征所得税;
(4)新办独立核算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壹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5)新办独立核算的公用事业、商业、物资、外贸、旅游、仓储、居民服务、饮食、文教卫生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1年。
福利企业政策。
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生产企业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
安置“四残”(盲、聋、哑和肢体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之上减免所得税;
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超过10%不足35%的,减半征收所得税。
小型企业所得税政策。
1994年税制改革确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的比例税率。
为照顾小型企业税负能力,对年利润于3万元以下企业,减按18%征收所得税;
3万至10万元企业,减按27%征收所得税。
1998年7月1日国务院决定,年销售额180万元以下的小型商业企业,增值税率由6%调减为4%。
另外,各地政府也于政府采购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倾斜政策。
1.3.3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
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于融资问题上,对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壹方面以人民银行牵头,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外,另壹方面各地政府也从本地实际出发,成立了各种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
人民银行总行于1998年6月20日对所辖分支机构、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进壹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1998]278号)的文件,提出了于强化服务体系、改变信贷审批方法、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加强扶持商业外贸等行业的发展等意见,以指导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工作。
各家商业银行对此制定了不少的具体实施办法,整体说来,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据人民银行2001年11月份的壹份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满足率达到七成之上。
就于2002年8月9日,人民银行仍发出了题为《关于进壹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资金支持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再次强调了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支持。
可见,人民银行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
于人民银行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支持的行动时,各地政府、民间机构也于信用环境上作了不少文章。
政府支持的、民间合办的各种信用担保公司、抵押物中介公司于客观上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可是仅仅这些工作仅仅是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且不能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根据中小企业融资双缺口的说法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理论,中小企业的融资短缺是先天性的和永久的(这部分内容本文将于第三章详细论述),本文的目的就是于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短缺的理论前提下,探讨为部分中小企业分析和解决这种困难的可行性。
2上海市中小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上海壹直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壹,2001年,上海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50.84亿元,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4万元,按当年汇率折算,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00美元,成为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各省级地区之首,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水平。
2001年,上海实现GDP4950.84亿元,较2000年增长8.78%。
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09.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3倍,平均每年增长13.3%;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55.53亿元,比1990年增长2.4倍,平均每年增长11.8%。
上海经济呈现出第三产业强力拉动,第二产业保驾护航的发展格局。
上海市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12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增幅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778.73亿元,比上年增长4%;
重工业增加值1349.52亿元,增长17.9%。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65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规模之上工业总产值7006.4亿元,增长18.6%。
全年规模之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8%。
全年开发新产品2万多项,规模之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96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3.7%。
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6.79,比上年提高5.27点。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4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实现税金380.67亿元,增长12.8%。
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发展行业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1669.22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六个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完成总产值396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1.7%,其新增产值占全市工业新增产值的比重达到60.3%。
上海全年国内商业增加值34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以连锁超市为代表的新型业态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全年连锁商业销售额520亿元,比上年增长43.3%。
至年末,本市连锁网点达4193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1090家,便利店1824家。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1.3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各类商品销售全面增长。
吃的商品零售额756.91亿元,比上年增长7.9%;
穿的商品零售额247.14亿元,增长7%;
用的商品零售额842.33亿元,增长8.5%。
上海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科技含量高、时代感强的家电、通信等耐用消费品成为新的消费主导。
移动电话销售量比上年增长48.6%,摄像机销售量增长36.4%,家用电脑销售量增长23.7%,传真机销售量增长21.3%,25英寸之上的大屏幕彩电销售量增长13.6%。
上海商业购销规模进壹步扩大。
全年实现商品购进总额40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商品销售总额4572.68亿元,增长11.4%,其中批发销售3089.86亿元,增长13%。
至年末,全市拥有商品交易市场950个,全年成交额1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全年农副产品市场成交额200亿元,和上年基本持平。
上海市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08.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3%。
其中,进口总额332.67亿美元,增长13.3%;
出口总额276.28亿美元,增长9%。
于外贸出口总额中,国有企业出口112.18亿美元,增长5.1%;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59.6亿美元,增长11.9%。
全年机电产品出口14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47.9%提高到51.4%;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4.28亿美元,增长12.9%,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9.6%。
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
全年对亚洲出口138.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
对欧洲出口53.78亿美元,增长17.9%;
对北美洲出口63.22亿美元,增长4.6%;
对拉丁美洲出口8.74亿美元,增长18.2%;
对大洋洲出口5.55亿美元,增长3.2%;
对非洲出口6.2亿美元,增长10%。
上海口岸贸易的辐射功能进壹步增强。
全年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1204.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进口总额524.8亿美元,增长9.9%;
出口总额680.07亿美元,增长10.5%。
到目前为止,按照工商局的统计口径,上海的小企业超过40万家,约占企业总数的91%,全年平均每天增加150家。
上海小企业从业人员610万,实际资本3500亿元,年营业收入7000多亿元。
平均实收资本约为85.8万元,平均的销售收入约为172万元。
按照2000年统计数据表明,上海市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私营企业有3116户,占全部企业数的0.76%;
超过1亿元的有134户。
其中,商贸餐饮业25.4万户,工业7.4万户,服务业6.6万户,建筑业9300户,交通运输业3400户,农业2000户。
从这张表格能够分析出,上海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和上海的经济特点有关。
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基地和贸易流转基地,因此贸易行业的中小企业占了上海中小企业的63%;
同时由于上海的工业基础好,于沪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多、规模大,另外又得益于上海良好的物流环境,从事于工业和服务业的中小企业也很多,分别占到18%和16%。
这三项合计占到上海中小企业数量的97%。
上海的经济特点是二、三产业双轮驱动,这个特点于这张表上也清楚地体现出来。
对于这个特点的研究,也是我们公司开展业务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2.3上海中小企业的非公有制经济分析
由于非公经济于上海市经济中所体现献出的活力和高增长性,以及非公经济于经济行为中的理性,决定了非公经济是我们公司的主要客户。
我们也就单列篇章研究上海中小企业中非公经济部分的情况。
来自上海市统计局、工商局、税务局、工商联及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非公经济于上海市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的比重日趋提高,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
目前,不仅企业总数逾20万位于全国之首,而注册资本1000万元之上的猛增到3116户,亿元之上的增加到134户,户均注册资本突破110万元。
2000年至今,非公经济俩年半时间内实现的税收超过前10年的总和。
今年上半年注册资金壹个亿的企业比上壹年翻了三番仍多,注册资金1000万元之上的企业比上壹年猛增了1300多家,占全市税收总量的比例首次突破10%。
2000年至今俩年半时间内实现的税收超过前10年的总和。
“九五”期间上海私营企业于数量上快速增长,每年新增1.5万户。
至2000年全市已有138189户私营企业户,户均注册资金也由“八五”期间的不足50万元上升到86.3万元,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突破了1000户,且出现了47户注册资金过亿元。
这期间上缴税收是每年以增长60%的速度,至2000年已达70.23亿元。
此外,从上海第壹家私营企业问世到1998年上海没有壹家私营龙头企业,1999年这种格局终于被打破。
于当年国家工商局评定的全国500强私营企业中,上海新高潮木业集团名列第三。
据统计,2001年,上海私营企业数已达17万多户,总注册资金比上年净增了近700亿元,注册资金超1000万元的已达2577户,超亿元的达98户,户均注册资本首次突破100万元,上缴税收也首次突破100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9.13%。
今年上半年该市工商局税务局7月份公布的消息,全市私企总数已突破20万户,总注册资金达2260.7亿元,注册资金逾1000万元的为3116户。
超亿元的为134户,上缴税73亿元,超过2000年全年总和。
近几年,上海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中较好地解决了几个全国普遍存于的难题。
分析上海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
壹、各级政府观念明显转变,从重公轻私到倡导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于态度上,从过去的限制、漠然到主动热心关心扶持;
二、各部门思想高度解放后,强化服务意识,工商、税务、金融等机构建立基本配套的服务体系,且切实地解决了门槛高、事难办等共性问题,且于各方努力下,于国内率先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到2001年底累计实施担保项目3177个,担保总额为全国之最,达52亿元,较好解决了私营企业“贷款难;
三、逐步淡化所有制概念,切实解决私营企业国民待遇问题,不断放开对私人资本投资领域,目前已放开的领域包括教育、医院、城建等多方面;
四、努力营造有利于民间资本投资的软硬环境,于早几年提供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这几年结合上海国际大均市的建设,于交通、电信等硬件设施方面和综合性软环境建设方面又有新的进展。
此外,上海作为国际性大均市,中国的经济中心,全球关注的市场为私营企业提供的商机多于其他城市也是上海私营企业做大做强迅速发展的原因之壹。
目前,上海私营企业的发展非常之快,仅俩三年的工夫,龙头企业座次又重新排定,据上海市工商局提供的今年上半年最新资料表明,注册资金排位前5名的均已达到或超过5亿元,最高的为上海茂盛企业发展(集团)XX公司,其注册资金达到10亿元,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私营企业已不是壹俩户。
根据上海制定的“十五”规划,今后几年,上海将进壹步创造宽松和平等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放宽私人资本进入的领域,发展私营经济,完善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服务体系和政策法规,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上海“十五”规划中提出的到2005年,上海私营经济增加值以年均15%之上的速度递增,创造的GDP占20%,上缴税收以年均30%之上速度递增,私企年纳税超过160亿元的规划指标将能够全部突破。
3上海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调查和分析
3.1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理论分析
理论分析是本文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的核心,根据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和实践中关联部门的数据,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结论。
本部分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基础,探讨道德风险、信贷配给等中小企业融资实务问题。
理论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研究,认为其存于如下几个方面的事实: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信贷配给。
其中,信息不对称是发生其他行为的根本原因。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的壹方拥有关联的信息而另壹方没有这些信息,或壹方拥有的关联信息更多,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
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上,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生产运营情况、公司发展策略等重要问题多存于严重不对称的情况,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很难有时间和条件完全搞清楚借款人的关联信息,或者这种行为的成本太高,造成事实上的不可能,因而于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的实务中,必然存于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逆向选择问题。
于正常的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是双向选择的,但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上,往往是融资人更为主动。
可是,往往他们也很容易造成交易违约。
同时,由于逆向选择的存于,金融机构很难分辨清贷款风险的高低,使得信贷资金不能按照市场的经济规律分配。
道德风险是于信贷行为发生后发生的。
借款人可能于信息不对称或是金融机构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将信贷资金挪作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于事实上金融机构承担高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投机行为,而高风险产生的高收益则归借款人所有。
信贷配给是指本来于完全市场条件下,按照既定的利率I1条件和风险条件R1,金融机构愿意提供的贷款额为S1;
风险提高到R2,金融机构愿意按照I2的条件提供的贷款额为S2,显然I2>
I1,S2>
S1,R2>
R1。
可是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了风险和收益的因素,由于金融机构且不能确定利率I2和I1的差额是否足以维持风险R2和R1的区别,于安全性的驱动下,金融机构仍愿意按照I1的条件给信用好的大企业提供贷款S1,对于风险为S2的贷款需求仅仅是配给大企业贷款后的剩余。
壹般说来,金融机构解决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问题也有其解决的办法,这些办法包括:
1)抵押要求,金融机构对其发放的贷款采用部分或全部抵押的办法,提高借款人发生违约的成本,从而降低借款人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
这种方式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方法,发达国家仅对信用级别较高的大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中小企业的贷款绝大多数均是抵押贷款;
2)可撤销的贷款承诺和信贷额度是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另壹个办法,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壹定的额度,可供企业反复使用,但于企业财务情况恶化或严重违反协议约定的情况发生时,金融机构仍有权利取消其额度。
这样,壹方面金融机构提供额度和承诺的方式引导企业理性投资和正常运营,另方面则参和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而有效的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净值(指企业的净资产),通过审核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净值较大的企业有更好的风险低偿能力,发放同样金额的贷款到有不同资产净值的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和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明显是不壹样的;
4)贷款定价,通过差别利率来约束借款人的违约行为,对低信用等级的企业发放高的贷款利率,其利率差是对风险的补偿;
5)信息的私人生产和销售和信息联盟,壹般说来,社会的公开评级系统和人民银行行使这种职能,如国际著名的标准普尔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另外,中国人民银行的推行的信用公开制度,通过建立黑名单来约束社会的道德风险,也是壹种比较有效的情况。
事实上,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发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即使如上文金融机构有许多的办法能够预防或者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发生的各种风险,仍不能从根本上使金融机构于利率得利和风险承担上有壹个明确的配比概念,于考虑到使用这些办法多带来的额外成本以及相应的工作风险,使得银行壹直存于信贷配给行为。
这样不仅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于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是普遍存于的。
于中国,于金融界加大风险考核的情况下,信贷配给问题近年显得比较突出,另外由于存于所有制歧视和金融业尚不十分发达的原因,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困难重重了。
我国金融业的现状是银行重视负债业务,相对轻视资产业务;
重视资产业务中的收息资产的运作,轻视手续费、中介费、服务费的营销;
重视公司业务的发展,轻视个人业务的推广。
各种原因分析来见,除了金融监管、银行发展历史尚短等原因外,我国银行业竞争仍没有充分激烈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我国是壹个传统的儒家思想国家,传统的教育使得我国居民收入的消费比率低、储蓄率偏高,而且资本市场不发达,没有太多的金融资